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介绍了国外飞行器空基发射运载火箭的现状;与陆基相比,飞行器空基发射运载火箭有许多独特的优势;对飞行器空基发射运载火箭的技术及其难点进行了梳理,最后分析了飞行器空基发射运载火箭的力学问题。  相似文献   

2.
钱锟 《国际航空》2008,(8):21-23
美国波音公司和空中发射联盟公司利用C-17A军用运输机成功地完成了三次“空射小型运载火箭”飞行试验科目,为美国发展先进的空天一体化任务平台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储备,而验证项目本身在军事应用、民用卫星发射领域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美国近70年来空基发射技术发展历程进行研究,分别从空射弹道导弹、空射运载火箭、空射飞行器三个方向总结了空基发射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技术特点.从应用场景与发射成本角度出发,分析了空射弹道导弹、空射运载火箭、空射飞行器三种应用方式的发展前景与关键问题.分析了不同类型载机平台的特点,以及新研双机身载机平台的优势.最后,对我...  相似文献   

4.
为更好地实现我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长征七号的高可靠性研制目标,在充分继承和借鉴国内外运载火箭型号成功经验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在以"两分析"、"九设计"、"双试验"(简称"2+9+2")为代表的长征七号可靠性工程技术方案,结合型号研制实际改进了故障模式影响分析(FMEA)工作,总结提炼和应用了可靠性设计"九要素",研究应用了可靠性强化试验技术,发展完善了运载火箭各类产品的可靠性指标验证技术。"2+9+2"可靠性工程技术方案的成功应用,克服了各种制约因素,有效解决了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研制中的可靠性问题,促进了我国运载火箭可靠性工程技术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佳力 《国际航空》2004,(9):57-59
30多年来日本发射了70多颗不同卫星,其数量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日本自行研制的H系列火箭的主要性能可以同欧美国家的运载火箭媲美;日本参加了国际空间站项目,负责建立空间实验舱;日本于1998年发射了"希望"号火星探测器,虽未获得成功,但显示了深空探测技术的实力。2003年,日本多次航天发射失败,航天业受到重创,迫使日本重新审视航天开发政策,调整航天机构和启动载人航天计划  相似文献   

6.
重型运载火箭是一个国家进入空间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结合世界上曾经研制过的重型运载火箭特点,对火箭的总体方案和总体技术进行研究。在总体方案中,首先分析了重型运载火箭的需求,然后根据需求选择重型运载火箭的构型和动力组成。在总体技术中,通过设计技术、制造技术和试验技术三个方向,研究了与重型运载火箭密切相关的POGO抑制技术、动特性获取技术、制造材料的选择、关键部件的制造技术以及动力系统试验和飞行验证等试验技术,并给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重型运载火箭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7.
<正>美国东部时间6月4日14时25分,美国空间技术探索(SpaceX)公司的"猎鹰9"(Falcon 9)运载火箭从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升空,并于9.5min后将"龙"太空舱的实体模型送人250km高、倾角34.5°的预定轨道。这是美国"商业轨道运输服务"计划下开发的商业运载火箭进行的首次飞行试验。"猎鹰9"火箭高约55m,为两级液体火箭,全部采用液氧和煤油作为推进剂,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到9t左右。由于在奥巴马政府制定的NASA 2011财年预算中,取消了"星座"计划中"阿瑞斯"运载火箭的研制,转而在未来5年内投资60亿美元支持发展可靠的、成本可支付的商业乘员和货物运输能力,因此此次发射在美国受到极大关注。NASA局长博尔登表示,"猎鹰9"火箭的成功发射是商业  相似文献   

8.
李东  王珏  陈士强 《推进技术》2021,42(7):1441-1448
简要回顾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研制历程,结合国外运载火箭动力系统发展态势,系统梳理了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动力系统的设计准则和总体方案,详细介绍了与长征五号有关的新型大推力发动机、循环预冷、低温火箭POGO(液体运载火箭结构系统与动力系统动特性相互耦合而产生的纵向不稳定低频振动)抑制、高可靠增压输送、直径5m液氧/液氢模块动力系统试车、无人值守测试发射等一系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动力系统关键技术。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技术发展为牵引,提出了低温火箭发动机、全流程自动化测试发射、动力系统故障诊断、先进POGO抑制等技术发展建议,对火箭的长期停放及在轨的使用维护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美国在研高超声速技术研究项目,分析了未来5年美国开展高超声速技术飞行试验的需求,梳理总结了当前美国高超声速飞行试验平台的发展现状以及所面临的挑战,并对飞行试验平台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研判。分析认为,未来5年美国在高超声速技术领域将面临巨大的飞行试验需求,开展飞行试验主要依靠空基发射平台或地基发射平台,地基发射平台主要发展探空火箭,空基发射平台则采用成熟飞机改装和新研专用载机平台相结合的发展思路,全面提升高超声速技术飞行试验能力。  相似文献   

10.
佳力 《国际航空》2004,(11):36-38
我国已发射了50多颗自行研制的人造地球卫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卫星技术的国际合作和小卫星研制也获得了较大成功;"长征"运载火箭是国产名牌火箭,为进一步提高运载能力,我国将分三阶段发展运载系统;我国已成功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明年还将发射搭载2名航天员的"神舟"六号;绕月探测工程正式立项,这标志着我国深空探测的零突破  相似文献   

11.
针对内装式机载发射运载火箭的分离方案,结合分离条件及某型号运载火箭,设计了火箭分离后的发射轨道,并研究了火箭的控制规律。分析和计算表明,所设计的发射轨道可满足卫星发射需求,所采取的控制规律切实可行,与地面发射相比,可大幅度提高运载火箭的发射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运载火箭在牵制缓释放过程中的结构动力响应特性,将牵制缓释放发射过程依次分为静态竖立、点火牵制和缓释放三个阶段进行计算。运用MSC.Patran有限元程序的场功能来实现上一阶段的全部计算结果场向下一阶段初始条件场的传递,运用MSC.Nastran有限元程序的非线性弹簧单元的非线性位移载荷函数功能来模拟运载火箭缓释放过程中的缓释力,实现运载火箭牵制缓释放过程结构动力响应的数值计算,并对比分析运载火箭几种常用发射释放方式的结构动力响应特性。结果表明:采用牵制缓释放系统可有效减小运载火箭释放时所受冲击载荷,减小运载火箭全箭结构动力响应。  相似文献   

13.
进行了飞机结构复合材料T型单元拉脱试验研究。用声发射技术研究了复合材料T型单元拉伸载荷下的损伤演化过程。对复合材料T型单元拉伸载荷下损伤演化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用参数分析方法对采集的撞击数、持续时间、事件以及幅值等声发射信号进行了分析,预报了复合材料T型单元拉伸载荷下基体开裂、分层、纤维断裂至完全丧失承载能力的损伤演化过程及对应的载荷。结果表明,声发射技术能够准确预报复合材料拉伸载荷下损伤演化的过程,从而为复合材料飞机结构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航天智能控制技术让运载火箭“会学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包为民 《航空学报》2021,42(11):525055-525055
高可靠和智能化是未来智能航天器的主要特点,本文聚焦航天器高可靠、智能化的发展需求。梳理了中国运载火箭从无到有、从有到全的发展历程,提出了航天智能技术从航天器的可靠性做起,航天器的可靠性从航天智能控制做起,航天智能控制从"会学习"的火箭做起。围绕航天智能控制技术如何使运载火箭"会学习"的发展架构,进一步探索了"边飞边学"和"终身学习"智能控制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现状,支撑中国"会学习"运载火箭高可靠和智能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赵瑞湘 《推进技术》1987,8(3):40-40
美国火箭公司(American Rocket Co.)将于1988年初进行三次工业运载火箭的飞行试验。该运载火箭为低地球轨道发射器,一次性使用。它应用19台大致相同的固液火箭发动机为动力装置。一共分为四级,第一级的12台固液发动机围绕一个氧化剂贬箱壳体,形成“塞子”状喷管。第二级是4台固液发动机,第三级为2台,第四级为1台,这7台固液发动机成六面形排列。这种运载火箭的性能将得到改善。该运载火箭将于1988年末从加里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每次发射经费约为5—8百万美元。美国拟用固液发动机运载火箭@赵瑞湘~~…  相似文献   

16.
阳光 《国际航空》2002,(4):60-61
在经历了多次推迟之后,欧洲“环境卫星”于今年2月28日在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中心由“阿里安”5大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该卫星项目耗资22亿美元,是欧洲迄今建造过的最大、也是最为复杂的一颗卫星  相似文献   

17.
由于微电子学的进步,几年前那些似乎只能由较大型航天器实施的项目,现在也可以由小型卫星来承担,从而使制造重量在500kg以下的卫星制造商从中获利。电子学的进步也推动了小型运载火箭的发展(大部分在前苏联),促使了低成本卫星发射服务与低造价卫星产品相结合。 位于英国吉尔德佛德(Guildford)的Surrey卫星技术公司成功地开展了一项业务,制造并发射政府(包括  相似文献   

18.
内装式机载发射运载火箭分离方案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一种内装式投放发射方案,建立了机载发射运载火箭分离过程的数学模型。本发射方案尢需对运载火箭进行改动。数值仿真结果表明.火箭在点火时有较好的姿态,适用于发射现有的中、小型运载火箭。  相似文献   

19.
《飞行器测控学报》2005,24(5):13-13
CanX-2是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航空航天研究院空间飞行实验室(UTIAS/SFL)研发的“加拿大先进纳米空间实验(CanX)卫星”计划的第2颗卫星。CanX卫星封装了各种小型低功率设备,可进行各种进取性实验。CanX项目采用最新商业技术和适度风险控制来换取低成本和快速回旋余地。多伦多大学空间飞行实验室是国际纳米卫星开发委员会的成员。该委员会通过共用运载火箭降低卫星发射成本。CanX-2计划在2006年中期发射,该星及其搭载的两项任务的花费只有100万美元。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天津圆满完成了所有部段的进塔工作。至此,中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首次向世人展示其全貌。目前,该型火箭全面进入全箭模态试验阶段。长征五号运载火箭芯二级氢箱运抵低温区贮箱台后,进行了液氢工况内压合格试验、液氢轴弯内联合使用载荷合格试验以及整箱内压破坏试验等各项研制任务。该试验安全风险高、技术状态多、准备周期长。因此,试验过程中将工作重点放在试验风险识别处置、技术状态管控、计划动态监控协调等方面,以确保任务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