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复合推进剂中的降速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燃速测量、热分析等技术,研究了草酸铵、碳酸锶、碳酸锶/草酸铵、碳酸锶/草酰胺等添加剂对AP/HTPB系推进剂燃速的影响。结果显示,上述几种添加剂均可不同程度地使推进剂燃速降低,其原因是添加剂促使AP的分解峰温向高温方向移动以及使AP分解的活化能增加。不同添加剂的影响机理有所不同:草酸铵的分解产物阻碍AP低温、高温分解,从而使AP分解峰向高温方向移动;碳酸锶和AP分解产物高氯酸反应产生不易分解的高氯酸锶使AP分解峰温升高;同时由燃速测试结果发现,在压强大于5MPa时,碳酸锶/草酸铵、碳酸锶/草酰胺产生协同作用,使推进剂降速效果非常明显,尤其是碳酸锶与草酰胺的组合,不但使推进剂燃速降低明显,而且压强指数的降低幅度也最大,是一种良好的复合型降速剂。  相似文献   

2.
燃速调节剂对RDX/AP/HTPB推进剂热分解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高压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含不同燃速调节剂(亚铬酸铜、草酸铵、碳纤维)的RDX/AP/HTPB推进剂热分解性能,研究发现,调速剂对推进剂燃速的影响与其对推进剂主要组分(RDX、AP和HTPB)峰温、推进剂初始放热量的影响密切相关,燃烧催化剂亚铬酸铜和碳纤维使RDX,AP的分解峰温降低,使推进剂的初始分解阶段放热量增大,分解放热峰增多,故导致推进剂燃速增加,而草酸铵使RDX的分解峰温升高,使推进剂的初始分解阶段放热量降低,所以导致推进剂燃速降低。  相似文献   

3.
Petri网可用于分解装配序列规划中的关系表达与推理,对于零部件数量大的航空发动机,通过求解Petri网可达集搜索目标分解装配序列的方法是NP难度的。基于装配Petri网与分解Pe试网互逆的观点,分剐采用启发式搜索算法和优先级调度算法求解搜索最小可分解和最大可装配变迁集,然后构造最简Petri子网达到降低搜索难度的目的。并将分解装配序列规划算法用于发动机零部件跟踪控制过程中,达到降低和防止维修差错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以HTPB推进剂应保留值与贮存时间之间的理论关系为依据,研究了氧化剂AP的含量、分解分数、低温分解反应速率常数及HTPB粘合剂体系的氧化反应速率常数对HTPB推进剂贮存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剂AP的含量变化对HTPB贮存寿命的影响不大,降低氧化剂AP低温下的最大分解分数和低温分解反应速率常数以及HTPB粘合剂体系氧化反应速率常数均能显著地提高HTPB推进剂的贮存寿命。  相似文献   

5.
根据影响分解炉温度的主要因素,利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分解炉温度控制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矩阵形式的数学模型,为计算机进行计算处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工作说明、工作分解结构、技术状态管理几项重要工程管理标准的关系;详细说明了工作包、工作分解结构的关系,技术状态项目和工作分解结构单元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由于飞机轮胎磨损快,要求经常更换。更换轮胎时,因机轮重量较大,需专用设备进行分解和装配。该文论述了液压式轮胎分解/装配机的机械结构、液压系统工作原理及其控制方式。通过最新研制成功的轮胎分解/装配机的试验与现场试用表明,设备自动化程度高,液压系统与控制系统工作良好。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关于n阶矩阵的LU分解及n阶正定矩阵的乔累斯基分解。这几种分解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简单明了,而且增加了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纳米氧化镧对黑索今热分解的催化作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室温湿固相反应制备了纳米氧化镧,并进行了表征,用DSC研究了纳米氧化镧对环三次甲基三硝胺(黑索今,RDX)热分解反应的催化作用,并提出了该催化反应机理,实验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镧能有效地催化RDX的热分解,使RDX的二次分解肩峰消失,使RDX分解放热峰的后半峰变得陡直,并极大地增大了RD的表观分解热。  相似文献   

10.
王伯羲 《推进技术》1996,17(6):83-86
叙述了钕玻璃脉冲激光束对研究推进剂凝聚相高速分解反应动力学的作用。应用自制的钕玻璃脉冲激光测试仪测试了双基推进剂的高速分解反应动力学参数。试验表明,测试结果对研究分解和燃烧反应动力学,判断催化效果及催化剂作用部位等都可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运用一种非概率-区间方法来对转子动力特性进行分析.基于区间数学和摄动理论的区间分析方法将不确定参数支承刚度和连接结构刚度视为区间向量,运用区间摄动法建立了转子系统固有频率的公式,分别应用区间摄动法和组合法对数值算例进行分析,并比较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与确定性方法相比,运用区间摄动法能够较准确地进行转子动力特性分析,降低了传统的概率分析方法对不确定参数信息的过多要求,不需要确定参数的概率分布.   相似文献   

12.
应力强度因子的区间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军  邱志平  王晓军 《航空学报》2008,29(3):611-615
 传统上用来处理不确定性问题比较有效的方法是概率分析方法,本文应用区间分析方法对具有不确定参数的应力强度因子进行估计。该方法以区间数学为基础,将不确定参数描述为区间变量;再利用Taylor级数展开通过区间运算得到应力强度因子的区间范围,从而为工程设计提供可信的数据。区间分析方法优于传统的概率分析方法的是:它不需要预先知道关于不确定参数大量的统计数据信息,并且具有计算方法简便、实用和精度高的特点。最后,通过对两种裂纹情况的计算将区间分析方法和传统的概率分析方法进行比较,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结构振动疲劳的工程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起杭  姚军 《飞机工程》2006,(1):39-42,50
介绍了结构振动疲劳的概念;引入了结构在周期振动载荷和随机振动载荷作用下的振动疲劳曲线;提出了振动疲劳的线性和式累积损伤关系式以及振动疲劳的破坏判据;从工程角度给出飞机结构在随机振动载荷作用下的寿命分析方法,即利用正弦共振S-N曲线进行随机分析的方法以及借用声疲劳分析技术计算随机振动疲劳的方法等。  相似文献   

14.
为更准确地评估颤振问题时域模拟在实际计算中表现出的时间精度,采用不同精度的耦合方法对Isogai Wing和AGARD 445.6 Wing的颤振问题进行时域模拟.参照网格收敛性分析方法,提出了基于广义Richardson外插方法的颤振问题时域模拟耦合时间精度分析方法,分析时域计算结果的时间步长收敛性,计算数值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15.
顾家柳 《航空动力学报》1988,3(4):295-298,380
本文是“整机振动规范及信号分析技术研究”、“发动机台架振动监视预研”两个课题的总结。本文着重分析振动诊断的理论基础,从理论上总结研究中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针对试验通信系统规划中的需求分析工程化问题,按照体系结构方法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视图的信息需求获取及分析处理方法;该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简化和规范化需求获取,并通过一系列分析步骤实现从试验要素和任务向试验信息流的转化。  相似文献   

17.
贺楚超  高晓光 《航空学报》2016,37(10):3110-3120
针对现有研究大都只分析了单误差源对直升机火控系统精度影响的现状,提出进行直升机火控系统精度的敏感性分析。根据传统敏感性分析法在数据量不充分或无法提供精确模型时存在的局限性,对基于贝叶斯网络和Sobol指数相结合的敏感性分析新方法(BNSobol法)进行了研究,并与传统Sobol法对比分析。结果表明BNSobol法在满足精度要求的同时还减小了对数据量的需求,它的分析不依赖于模型且可以确定出满足约束条件的具体误差源取值区间。该方法可为直升机火控系统设计研究时如何分配各模块误差大小从而提高总体效能提供参考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基于模型的航空发动机系统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分析概括传统系统安全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的航空发动机系统安全性评估流程和分析方法,其从航空发动机系统自身特点出发,统一安全性分析和发动机性能设计模型,实现安全性设计和性能设计之间的平衡交互,以保证安全性分析结果的一致性、完整性和客观性.经概括,该流程方法所需突破 的3个关键技术有:①失效模式的描述方法;②关键影响因素的分级和定位方法;③安全性分析验证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了给某型高温升全环燃烧室的出口温度分布改进优化提供技术支持,采用燃气分析法和热电偶法2种测量方法测量出口温度场。燃气分析法通过2支5点非混合式取样器随旋转机构旋转1 80°,采集燃烧室出口600点样气,测量CO_2和CO_2种组分的体积分数进而计算燃气温度。在油气比0.03状态下,燃气分析法与热电偶法测量的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基本一致,在油气比0.037状态下,燃气分析法测到的热点温度达到2285 K,经误差分析得出CO_2和燃料热值的测量偏差对燃气分析法的温度测量影响较大,采用的燃气分析法测温系统总误差在1%以内。研究结果表明:燃气分析法是1种具有较高测试精度、可靠的高温测试技术。  相似文献   

20.
不确定性颤振风险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玉婷  吴志刚  杨超 《航空学报》2010,31(9):1788-1795
 针对小风险颤振定量分析,提出一种概率鲁棒颤振初步分析方法。该方法结合鲁棒颤振分析和概率颤振分析,针对不同层次风险和不确定性水平提供颤振边界特性全面信息,给决策制定提供更好参考。在鲁棒颤振分析中,采用振型迭代的方法,通过结构奇异值( μ )分析和特征值求解得到零风险的鲁棒颤振临界速度。在概率颤振分析中,采用标准蒙特卡罗模拟(MCS)方法得到较大风险时的颤振速度分布和概率临界速度。采用概率比较和二分法估计概率鲁棒颤振不确定度半径和概率鲁棒颤振临界速度,同时采用样本重新利用的随机方法估计颤振风险和不确定性定量关系。通过一个考虑集中质量不确定性的大展弦比双梁式机翼的颤振计算分析表明,确定型μ方法只能用于零风险颤振分析,标准的MCS方法只能用于较大风险颤振速度分布问题。概率鲁棒颤振分析结果表明增加1%颤振风险可以使不确定度半径增大62%或颤振速度边界增大5%,从而放宽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