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讨论了小子样下的Bayes精度鉴定技术研究的一般方法,分析了考虑验前信息可信度时方差的检验,检验分为简单假设和复杂假设2种情况。给出了临界区域以及犯弃真和采伪两类错误的概率。仿真结果表明了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贝叶斯假设检验在模型验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大型复杂仿真系统的特点,提出了利用贝叶斯(Bayes)理论对建模与仿真(M&S:ModelingandSimulation)中的复杂假设进行检验的方法,建立了检验建模与仿真(M&S)中的复杂假设的规则及实现算法。经过部分实例证明此方法是一种准确、通用和有效的方法,该研究对仿真系统的置信度评估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置信检验理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提出了母体特征值置信分布的概念,建立了置信检验理论,该理论包括强检验、弱检验和弱强检验三种检验方法,分别满足了不同工程检验的需求。与假设检验相比,置信检验依据的是"大概率原则",而显著性假设检验依据的是"小概率原则",因此,置信检验能够以高概率确认工程中所关心的"条件"是否成立(如产品合格与否),能够对产品质量进行高精度的检验和控制,克服了显著性假设检验仅仅是一种拒绝检验,当接受一个假设时也只是意味着不拒绝该假设的缺点。置信检验不但能够大大提高工程检验精度,而且更加便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验后概率的Bayesian序贯方差检验技术(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刘琦  王囡 《航空动力学报》2011,26(7):1531-1536
基于验后概率和"小概率事件原理",对复杂假设条件下,方差的Bayesian序贯检验,提出了基于Bayesian验后概率的序贯方差检验的基本假设,建立了Bayesian序贯方差检验(BSVT)模型,设计了临界值的求解算法,并对"强制"截尾条件下的假设检验判别准则进行了论述.最后,结合示例对BSVT模型的求解与应用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5.
针对成败型效应实验研究中二项分布未知参数(成功概率)的假设检验问题,在复杂假设条件下,提出了一种基于Bayesian验后概率的序贯检验方法,建立了检验的判别准则,给出了判别准则临界值的计算方法.在给定截尾实验次数的条件下,提出了一种截尾方案,建立了截尾判断方法.最后结合示例,对上述方法的应用过程进行了说明,并和现有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在一定先验信息的条件下,该方法给出的检验样本量远小于经典方法确定的检验样本量.   相似文献   

6.
对于Bayes小子样检验方法,先验信息的有效性影响着统计推断的准确性。在对多源正态先验信息进行融合时,采用自助法将之转换为先验子分布,其中采用了改进的经验分布函数法进行再抽样。然后,基于专家水平确定其权重,再结合专家估计法确定各先验子分布的权重。最后,通过计算综合先验分布与假设的正态分布的差异部分的面积,对综合先验分布为正态分布的假设进行检验。案例分析表明此融合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基于验后概率的Bayesian序贯方差检验技术(I)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于正态分布参数的检验,包括期望μ与方差σ2,是航空航天装备可靠性与精度分析工程中比较关心的问题。尤其是对方差的检验,是装备试验与评价分析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论文基于验后概率和“小概率事件原理”,对复杂假设条件下,σ2的Bayesian序贯检验,提出了基于Bayesian验后概率的序贯方差检验的基本假设,建立了BSVT模型,设计了临界值的求解算法,并对“强制”截尾条件下的假设检验判决准则进行了论述。最后,结合实例对BSVT的求解与应用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8.
根据大型复杂仿真系统的特点,提出了利用贝叶斯(Bayes)理论对大型复杂仿真系统模型进行验证的方法,建立了检验建模与仿真(M&S)中的复杂假设的规则及实现算法,经过部分实例证明此方法是一种准确、通用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态分布置信检验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正态母体特征值(母体均值、百分位值、百分率、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等)的检验是工程中常见的问题。本文根据置信检验理论,建立了正态母体特征值的置信检验方法,包括母体均值、百分位值、百分率、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的强检验、弱检验和弱强检验,可以满足不同的实际需求。置信检验克服了显著性假设检验在接受原假设时缺乏说服力的弱点,能够以高概率判断正态母体特征值是否满足工程中规定的条件。不但比传统的正态分布假设检验和抽样检验具有更高的精度,而且更加便于应用,许多假设检验和抽样检验难以处理的问题(如母体百分率和百分位值的检验),采用置信检验可以容易地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0.
凌静  高镇同 《航空学报》1991,12(2):50-55
 根据母体分布假设的x~2检验理论,提出了求x~2变量最小值点估计母体分布参数的方法。对任何一元、二元随机变量,只要给出母体分布概率密度函数的一般表达式,都可以用该方法估计出母体分布参数。  相似文献   

11.
利用三针是检验螺纹中径常用方法。由图1几何关系得出: 而得或式小 d_2——螺纹中径,毫米; M——检验尺寸,毫米; d_0——三针直径,毫米; α/2——螺纹牙形半角,度; t——螺距,毫米。此公式得以成立有两个假设条件: 1.假设被测螺纹螺旋升角趋近于零。  相似文献   

12.
探索消费者创新性对手机银行使用意愿的影响,基于技术接受模型,构建了消费者创新性影响手机银行使用意愿的假设模型,依据假设模型开展了问卷调查。通过AMOS17.0软件对调查数据和假设模型进行了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创新性对手机银行使用意向具有显著影响,其影响机制是通过消费者对手机银行易用性和有用性的感知影响消费者对手机银行的使用态度,进而影响手机银行使用意向。在此基础上对商业银行发展手机银行提出了实践建议。  相似文献   

13.
首先,从昆虫(身体和拍动翅)的动力学方程和N-S方程出发,在一定假设下,将运动方程简化为6自由度刚体的方程,并用线化理论给出了反映昆虫悬停飞行纵向动稳定性的理论解.然后,用完全的动力学方程和N-S方程偶合的数值解对上述理论的简化假设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14.
在总结分析现有多目标跟踪方法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一种新的基于概率假设密度的多目标滤波跟踪方法,利用带有新生目标检测功能的概率假设密度滤波方法,通过仿真算例,与传统的MHT方法和GM-PHD方法进行了跟踪性能对比,说明了概率假设密度滤波器在强杂波和新生目标未知情况下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一种飞行员最优控制模型加权系数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飞行员最优控制模型(OCM)指标函数加权系数没有统一的选取方法,在计算中大多由试验数据拟合或试凑决定,由此带来了方法使用的随意性和飞行品质预测结果的不一致性。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以飞行员最优注意力分配假设为基础的OCM加权系数计算方法。通过数学仿真对注意力最优分配假设和加权系数计算方法进行了验证,仿真结果证明了假设的合理性和加权系数计算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系统形式化分析(system formal analysis)是近些年在航空系统研发中所应用的一种安全评价方法。原理是运用数学建模,对研发航空软件系统所有假设条件下的输入集元素的有效性及系统算法逻辑性进行验证,其本质是假设合理性及算法正确性的数学检验,可弥补传统的模拟、试飞等安全评价手段的局限性,并将逐步成为未来航空系统研发中安全评价的重要步骤和手段。介绍了系统形式化分析在机载横向间隔信息系统(AILS)研发中的安全评价应用,通过假设检验、建模验证AILS告警算法等,给出了该系统的安全性论断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主因子模型是发动机状态诊断(基于故障方程的故障诊断)理论的一个新进展。故障相关性准则的正确选取是主因子模型的核心问题。本文给出三种建立故障相关性准则的途径,即利用线性回归分析、时序分析和系统辨识理论中的定阶准则建立故障相关性准则,以及利用数理统计中的线性模型线性假设显著性检验理论和区间预测理论建立故障相关性准则。文中对所得到的11个准则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线性模型线性假设显著性检验理论建立的两个准则(变量显著性准则VSC和子集显著性准则SSC)要比近代回归分析、系统辨识或时序分析中通常采用的选择最优变量子集的定阶准则具有更强的故障辨识能力和鉴别线性模型多重共线性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歼击机结构故障的模式识别与参数辨识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自修复飞行控制系统的故障,采用基于精确线性化的方法,在原空间和特征空间提出了基于双假设/多假设(增强型)概率统计学的模式识别与参数辨识方法,给出了结构故障的可识别性和可辨识性的判别准则,并以某型歼击机为例进行了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19.
在事后数据处理和精度分析中,常常对测量误差的统计特性作某些假设,有时还对被估参数加某些约束。这些假设、约束是否成立,是可以进行检验的。本文利用最小二乘法(LS)估计的残差序列,讨论下面两种情况的假设检验,即: (1)E(ε_i)=0 E(ε_iε_i~T)=R i=1,2……N (2)x∈Ω  相似文献   

20.
第一个方法是布鲁纳的发现法。主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象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通过自己的头脑去探索,“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的内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发现法共分五步:第一步,提出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第二步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的假设和答案,指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推测出几种答案。第三步,协助学生搜集和组织有关资料,尽可能提供发现的依据。第四步,组织学生仔细审查有关资料,从中得出应该得出的结论。第五步,引导学生用分析、思维去证明结论,对假设和答案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加以检验、补充甚至修改,最后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