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多机场地面等待问题MAGHP(Multi Airport Ground Holding Problem),深入研究了影响旅客延误时间的因素,并将其应用于数学模型中目标函数的计算。将航班延误时间转化为旅客延误时间,提出了一个在航班取消情况下减少旅客延误的新方法,并与多机场地面等待模型进行了比较,仿真结果表明,可以大幅度减少旅客延误时间。  相似文献   

2.
<正>一、传统空中交通管理技术遭遇瓶颈之痛今天,传统的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已经无法满足航空业快速增长的需求。不断拥挤的天空,更多的空中盘旋等待和地面滑行等待,正在增加航空业的安全风险、航班延误、运行成本和能源消耗。在欧洲,据SESAR(SINGLE EUROPEAN SKY ATMRESEARCH)在2008年的一份报告中称,不断拥挤的天空导致了更多的航班延误,使欧洲的航空公司每年损失13亿~19亿欧元。如何提高空域容量和运行效率,防止因航空器在某一空域或机场过于集中或出现超负荷流量,而危及飞行安全,影响航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地面等待程序中计划进场时隙的公平高效使用,先通过分析RBS、E-RBD等算法的不足,结合地面等待程序中天气许可时刻的不确定性理论,建立地面等待时隙分配的多目标公平效率折中模型,最后根据具体机场的实际容量水平和天气许可时刻的分布概率,计算证明了模型在有效减少延误的同时增加时隙分配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4.
为党的十八大召开营造良好的航空运输环境,提供优质服务,展示民航良好形象,从11月1日起至11月底,民航华北地区管理局采取多项措施,在华北地区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关舱门后地面长时间等待专项治理,进一步加强华北地区航班保障协调、协同联动运行和运行信息透明。通过对关舱门延误1小时以上航  相似文献   

5.
<正>在民用飞行中,传统的导航方式是利用地面导航台的信号,通过向背台飞行实现对航空器的引导飞行,航路和终端区飞行程序的划设受到地面导航台布局和设备种类的限制,并且其导航精度随着距导航台距离变远而变差。随着空中交通流量的日益增加,这种航空器基于传统导航方式运行的局限性日显凸显,飞行冲突、航班延误等问题时有发生,影响了飞行安全和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6.
一、国际航空业中机场地面服务的发展状况在航空运输的运行过程中,地面服务的质量和成本对于航空公司和机场管理机构都至关重要。地面服务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航空公司的运行是否顺畅,以及航空运输整体流程的安全性。以近年来困扰诸多航空公司的航班保障问题为例,导致航班延误的原因一定程度上在于地面服务环节(如行李处置不善、机坪作业的时效性较差及旅客手续办理流程存在的问题等)。而地面服务的成本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航空公司的成本控制,同时也会影响到机场的资金流(参见图1)。目前世界上提供机场地面服务的运营商通常包括以…  相似文献   

7.
恶劣天气下,过多的地面等待往往造成终端区的拥堵和航班的过分滞留,充分利用航路容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之一。结合地面延误程序和改航策略,建立了动态不确定性情况下航班起飞时刻和航路选择模型,基于当前的航班计划,通过迭代算法和Dijkstra算法,获得优化的起飞时刻和航路选择。仿真结果表明,结合改航策略后,可提高航路容量的利用率,航班的总体延误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  相似文献   

8.
航班延误的服务工作是地面运输工作的一大难题。尽管公司、机场等单位想尽千方百计,做了大量工作,但收效甚微,纠纷不断。笔者经过对大部分延误航班的跟踪分析和对部分延误旅客调查认为:加强沟通与协调,对保障航班正常和飞行安全至关重要。一、航班延误服务中缺乏三大“沟通”问题飞行运行过程是民航各部门有序联动、积极配合的过程。其中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就可能引起航班不正常。目前在航班延误服务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航空公司内部各保障单位沟通协调整合不到位1.航班延误信息滞后,延误原因不准确,缺乏有效预警机制,对出现的…  相似文献   

9.
针对航空器地面运行的网络特点,给出了航空器地面运行网络模型。在该模型基础上,研究了在给定总离场流量和到场流量条件下,如何在网络中分配交通流量以使航空器地面运行延误最小的优化问题,并提出了一种新的迭代算法近似仿真求解。给出了仿真算例,结果表明该模型和优化方法是可行的,可用于实际航空器地面交通流的优化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飞行等待程序及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国内外有关飞行实际,综合考虑飞行等待程序的各影响因素,对等待程序的进入、退出和沿等待程序的飞行进行了研究,尤其是对于有风条件下的非标准等待程序轨迹研究.通过模拟演示准确掌握飞机在空中的运动轨迹,并与实际对比,结果表明其与真实飞行轨迹高度接近.本研究是缩小垂直间隔(RVSM)空域航空器高度性能监视平台仿真演示的重要内容,并解决了长期困扰飞行导航和飞行程序设计人员对等待飞行中飞机具体轨迹的掌握需求.  相似文献   

11.
李伊 《中国民用航空》2006,(10):18-18,20,22
繁忙的机场,候机厅挤满急切出行的旅客。“XX1234航班因机械故障延误至16点起飞”,“XX1234航班因飞机调配延误至18点起飞”,赶上了航班延误的旅客,心情往往从无奈的等待开始,随着显示屏一遍遍地刷新着航班信息,变成了不耐烦、激动,最终是不顾一切的愤怒呼喊:航空公司骗人”“、我们要航空公司赔偿”。当这样的场景出现的时候,就是航空公司和机场地面服务人员噩梦开始的时候。无论航空公司再解释分说,旅客已经不接受。愤怒的旅客拒绝去安排的宾馆、拒绝登机、拒绝下飞机,他们觉得航空公司无视他们的权益,并且要求赔偿。乘客享受其地面服务…  相似文献   

12.
<正>基于性能的导航(PBN)技术是中国民航实现从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转变的关键技术之一,能有力地推动民航空域和地面导航设施的优化,更新飞行运行理念,同时也可以提高航空公司在复杂环境下的运行能力,极大地提高航空公司竞争力,节省运行成本。PBN技术中最复杂、要求最高的是RNP AR飞行程序。以前,国内机场运行的大部分RNP AR程序都是国外公司所设计,核心技术掌握在国外公司的手里,国外公司看好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对中国进行技术上的封锁、价格上的垄断,这对中国民航提高安全运行、推进新技术应用十分不利。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简称航科院)2010年成功推出中国民航第一个自主设计而公布的RNP APCH程序(固原机  相似文献   

13.
基于复杂网络的空中交通特征与延误传播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空中交通流量管理主要集中在尾随间隔、空中等待等局部战术空中交通流量调配,对空中交通流量整体运行规律、延误传播和整体解决的研究较少。航空运输网络是一个复杂系统,从复杂网络理论角度对航空运输网络进行研究很有必要。首先,分析了空中交通流量网络的度、度分布、权值、权分布、流量、容量、延误等静态特征;然后,提出了空中交通流量网络整体效能评估方法,使用选择性攻击和随机攻击方法分析了空中交通流量网络的抗毁性,基于负荷容量级联失效模型和病毒传播模型与空中交通延误传播的相似性建立了空中交通延误传播模型,最后,使用实际运行数据验证了空中交通流量网络的特征与延误传播模型的有效性,该研究可以为大范围空中流量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4.
借鉴美国CDM GDP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对CDM GDP在我国机场流量优化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由于恶劣天气等原因,使机场降落容量大幅度降低,必然导致降落航班延误.通过CDM GDP的关键技术RBS和压缩,得到每架延误航班的起飞时间,从而使被延误的航班在起飞机场等待,避免了改航、备降和空中等待等问题,提高了安全性,降低了费用.在满足公平性的同时,使航班的总延误最小.  相似文献   

15.
飞行安全是民航工作的第一准则。保护民航冬季飞行安全的措施很多,飞机除冰就是重要的保证措施之一。本将要介绍的是有关飞机除冰系统方面的内容。民航在冬季运营中,由于寒冷气候和雨雪天气所产生的飞机表面结冰问题,是飞行安全的了隐患。因此,除冰是飞机起飞前地面服务的一项重要程序。在增加了除冰程序之后,自然会延长地面服务系统(简称GSE,即Ground Support Equipment)工作时间,这是造成冬季航班延误的主要原因之一。只有提高飞机除冰程序的工作效率,才能在此工作环节减少航班延误,这是就飞机除冰工作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本重要结合首都机场冬季运营现状,对飞机除冰状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标和要求为了在新航行系统(FANS)支持下全面取得飞机运行效益,在空中交通管理(ATM)上应达到以下目标:实现有利于航空公司的优选航路和优化飞行计划;实现在飞行中灵活改航的动态航路计划(DARP);缩减三维飞行间隔,提高空域利用率;在充分发挥机场容量情况下,减少空中等待,减少延误,实现四维导航,提高航班正常率;对无着陆导引设备的机场实现非精密进近,并能降低决断高度,降低对超障净空的要求;成为自主式飞机,有更多可供着陆  相似文献   

17.
<正>1.民航航班正常率得到提升Flight on-time performance rate improved2013年,民航局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狠抓航班延误治理,建立完善航班正常工作规范和标准,有效地遏制了航班正常率下滑。张旭制图自今年7月份民航局开展航班延误专项治理工作以来,9月—11月的平均航班正常率比前3个月提高9.4个百分点,北京、上海、广州等机场长时间延误和关舱门后长时间等待航班明显减少。空管系统优化空域结构,严格运行标准,规范协同决策,实施华北地区空域调整,京昆航路实现单向循环飞行,运行效率有较大提高。航空公司原因航班延误所占比例降低1.3个百分点,机场平均放行率提高1.5个百分点。地区管理局建立航班延误处置协调机制,运行监控部门加强复杂情况下的监控与协调,发挥了较大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机场跑滑扩建对机场安全运行影响最小的不停航施工方案,本文分析不停航施工对跑滑系统运行的影响因素,对单边施工不停航施工方案进行仿真计算;研究施工时航空器增加跑滑距离、地面延误时间、滑行道影响效率等关键参数对机场跑滑系统运行的量化影响,依据运行参数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提出双边施工的不停航施工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单边施工与双边施工在施工时,航空器绕行增加跑滑距离、地面延误时间比、滑行道影响效率没有显著差异的情况下,双边施工比单边施工的总工期缩短41%。该研究成果为机场跑滑系统扩建不停航施工方案的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9.
根据南航北京分公司的地面生产情况,提出了一套完善的地面生产监控系统设计方案。地面生产监控系统主要用于监控飞机预落及在机坪上的生产活动,并采用事件机制协调SOC、CGS、货运及飞机维修厂的生产工作。该系统将对运行指挥部的地面航班监控提供强力支持,对保障航班正常性及延误原因调查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以网络在线游戏的设计理念和架构处理企业生产问题,从而满足一线运行单位对信息系统即时性、易用性和易部署性的强烈需求。  相似文献   

20.
空中交通流量管理中的一个有效方法是采用地面等待策略,但地面等待算法一直是一个难点。通过对单机场地面等待模型进行合理的转换,提出了基于Hopfield神经网络的启发式算法,通过理论推导,证明了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