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顺奎 《方舱技术》1994,3(4):0006-0021,,27,
继原子弹和氢弹服役之后,核武器中又出现了一种核电磁脉冲弹,该弹在大气层以上爆炸,产生大量定向或不定向的强电磁脉冲,这些核武器产生的电磁脉冲对未加固的电子和电气设备具有瞬时效应或永久效应,为防止电磁脉冲对军用电子和电气设备方舱的破坏作用,需要对这类方舱进行抗核电磁脉冲加固,为此本文介绍了核电磁脉冲效应及其破坏机理,军用方舱抗核电磁脉冲加固和电磁脉冲试验。  相似文献   

2.
弹上电子设备抗核加固的设计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核电磁脉冲效应的机理和影响分析 ,并在对国内元器件抗核加固设计水平及生产能力进行调研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可行的弹上电子设备抗核加固设计方案 ,为在地面待发射状态下和在主动飞行段实现导弹武器的抗NEMP打下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3.
休斯飞机公司各种型号的AGM-65幼畜导弹都已获得高度成功,然而对它的改进工作还远没有结束。现在每隔三年左右就出现一代新的电子元器件,幼畜导弹也因而得到改进,甚至完全成为一种新型的面空导弹。幼畜导弹的发展前景可以说是不可估量的。  相似文献   

4.
核爆炸能产生大规模和综合性的杀伤破坏效应。这是战略进攻和战略防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随着弹头命中精度、比威力等战术技术指标的不断提高,导弹武器系统的抗核加固研究已成为不可缺的重要环节。对于进攻性弹头,核拦截是迄今为止最现实的拦截手段,没有一定抗核加固水平的弹头,突防能力将是很低的。因此,国外对抗核加固研究工作十分重视,这项工作发展很快。  相似文献   

5.
随着核武器的发展和使用,导弹控制系统承受核环境下的生存问题,就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本文就核爆产生的电磁脉冲对导弹控制系统及其设备会产生何种影响;要提高控制系统及其设备在电磁脉冲环境下的可靠性和工作性能,在元件选择、设备设计、系统设计上应如何考虑并采取何种措施等人们所关心的问题作些粗略的探讨,以引起同行的关切,争取尽早解决抗电磁脉冲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1.概述在研究八十年代导弹时,我们首先把导弹分成战略导弹与战术导弹两大类来考虑.该两大类导弹的定义并不一定是很明确的.然而本章所指的战略导弹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目前苏美在“削减战略武器会谈”(START)中作为削减对象的武器,即主要目的是为了用作攻击手段的武器,如洲际弹道导弹、潜艇发射的弹道导弹、空中发射的巡航导弹之类的战略核导弹;另一类是在欧洲战区核武器或中程核武器会谈中要削减的战略核武器,诸如SS—20、“潘兴Ⅱ”或地面发射的巡航导弹之类的战略核导弹.本章划入战术导弹的有:在必要时能运载战术核武器给炮兵以火力支援的美制“长矛”战场支援导弹,或类似苏制AS—6和SS—N—3那样能运载核武器的反舰导弹(苏联正在认真研究供海上使用的战术核武器).这类导  相似文献   

7.
美国1945年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时,它垄断着制造核武器的专门知识。苏联于1942年建成第一个核反应堆,1949年试验了第一个核装置,从而开始缩小了与美国的差距。开始时,苏联大量生产由飞机投掷的核炸弹,后来才开始制造洲际弹道导弹(ICBM)。在过去的20多年间,苏联以巨资研制生产核武器。1974~1984年间,苏联用于核武器的经费比美国多3200亿美元。今天,苏联的核武器的有效载荷,投掷距离以及加固程度都要优于美国,只是投掷精度不如西方。现在苏联  相似文献   

8.
导弹系统需要进行核加固,以便提高它在核环境下的生存能力和弹头的突防能力,否则,其实用价值是很低的。一般说来,核弹爆炸时会产生多种杀伤因素,其源生因素与次生因素的关系如图1所示。这些核环境因素以不同的方式对导弹  相似文献   

9.
夏虹 《质量与可靠性》2012,(4):32-33,59
通过对质量问题原因的再分析,对相关标准进行了梳理,对电子产品及元器件引线"除金"、电子产品安装加固、生产过程风险控制等进行了再认识,明确提出用于航天型号产品的电子元器件要进行"除金"处理,同时加强设计工艺结合,加强生产过程风险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达到提高电子产品、元器件装配可靠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一关于这次会议集团公司为什么要召开《航天型号电子元器件选用目录》发布会,我认为:一是,电子元器件的重要性。电子元器件是型号的重要物资,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及其在航天型号中的应用,航天型号用电子元器件的品种、数量大幅度增加,对电子元器件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载人航天工程运载火箭的总指挥黄春平同志称“电子元器件是火箭的细胞”,细胞的质量出了问题,对火箭的质量影响不言而喻。要确保型号成功,我们必须从源头抓起,提高型号用电子元器件质量与可靠性。二是,航天型号电子元器件选用控制的重要性。过去,电子元器件质量问题和其使用产…  相似文献   

11.
电子元器件产品质量的一致性是电子装备系统质量性能的重要基础。通过系统分析电子元器件质量性能一致性的影响因素,构建多层次的电子元器件质量的一致性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过程能力指数的质量一致性综合评价模型和判据体系,为定量评价电子元器件质量的一致性提供了技术手段,可以为研制单位改进提升电子元器件质量的一致性,以及整机用户单位择优选择元器件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军贸     
《航天》2011,(9):51-51
巴基斯坦计划额外储备24枚短程核导弹 巴基斯坦核武器储存监督机构计划在2011年,额外储备数量不少于24枚、可携带核弹头的短程导弹。据称,巴基斯坦研制成功的地对空导弹已经成为南亚国家一年内生产数量最多的导弹。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战略导弹制导精度、多头分导技术以及卫星侦察技术的发展,陆基固定基地导弹的生存能力不断下降,越来越容易遭到摧毁。因此,六十年代以后,美苏都大力发展潜地导弹,并且不断提高潜地导弹的射程,以增加导弹核武器的生存能力。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在导弹长度和直径受局限的条件下,潜地导弹已从中程单弹头发展到远程多  相似文献   

14.
何亮 《中国航天》1994,(8):36-37
印度试验新型导弹印度在1994年2月中旬进行了火(Agni)导弹改进型试验,这可能会加剧印度同巴基斯坦间长期存在的竞争,尤其是在战略和核武器方面的竞争。火导弹证明了印度已具有制造载带重1吨的常规或核弹头中远程导弹的技术能力,导弹的射程在2500公里左...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电子元器件可焊性试验的不同方法,重点分析了润湿称量法评定电子元器件可焊性的优越性和准确性,并对如何准确有效评定电子元器件的可焊性试验方法的条件、原则和应注意的问题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极力渲染巴基斯坦近、中程弹道导弹威胁。特别是在1998年巴基斯坦成功进行了首次核试验以及1999年印巴爆发格尔吉尔战争时巴基斯坦首次暗示不回避首先使用核武器之后.印度感觉到面临的导弹核武器威胁在增强。  相似文献   

17.
激光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现代武器系统上的应用已成为摧毁导弹的有力武器,迫使研制导弹的技术人员去研究导弹抗激光加固技术。本文介绍一种成本低、重量轻的抗激光加固方法。现就固体导弹发动机为例,新型的抗激光加固的发动机壳体外表面有两层防热层,两层防热层之间央一层抗激光保护层。防热  相似文献   

18.
1991年是美国导弹工业充满重大事件的一年,其中布什总统提出的裁减核武器计划,对于美国的战略导弹有着直接的、持久的影响。根据布什的计划,美国将撤销MX的铁路布署计划,并限定只研制地下井发射型的侏儒导弹。依计划  相似文献   

19.
针对导弹阵地最大的电子侦察威胁--电子侦察卫星,首先简单介绍了欺骗性干扰的原理及分类,接着从电子防护的角度分析了导弹阵地运用电子假目标对抗电子侦察卫星的可行性,给出了导弹阵地运用电子假目标对抗电子侦察卫星的能力评估模型,最后分析了导弹阵地运用欺骗性干扰对抗电子侦察卫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许兴 《中国航天》1991,(9):32-33
在海湾战争中,美国海军从停泊在波斯湾、红海和地中海的水面舰只和潜艇上发射了约300枚BGM-109战斧对陆攻击巡航导弹(TLAM)。战斧导弹原是作为战略核武器设计的,事实证明,它同样能用于常规战争。 在沙漠风暴行动中,战斧导弹首次用于实战。1月16日和1月19日,美国的邦克山号(CG-52)军舰和停泊在红海的路易斯韦尔号潜艇分别首次从水面和水下发射了战斧导弹。美国匹兹堡号军舰也发射了战斧导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