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星上二次电源—蓄电池是限制卫星、特别是通信卫星工作寿命的主要因素之一。众所周知,星上蓄电池的工作寿命取决于工作循环类型和蓄电池的种类。在过去二十年里,实际用作空间能源贮存设备的是氧化镍-镉蓄电池,银-氢、镍-氢以及燃料电池也起到了重大的作用。表1列出了各种空间  相似文献   

2.
国际通信卫星组织已决定在国际通信卫星-Ⅴ系列的第五颗、第六颗和第七颗卫星上采用镍氢蓄电池取代目前使用的镍镉蓄电池。镍氢蓄电池的优点是可以节省重量、提高效率、不易变质。通信卫星实验室根据同国际通信卫星组织签订的合同发展了镍氧蓄电池技术,并在美国海军的导航技术试验卫星NTS-2卫星上成功地进行了试验。自1977年NTS-2卫星发射以来,这第一个镍氢蓄电池电源系统工作正常。国际通信卫星-Ⅴ主承包商福特公司将在国际通信卫星组织的许可下用Eagle-  相似文献   

3.
目前,绝大多数通信卫星星上二次电源系统采用的都是镍镉蓄电池。镍镉蓄电池与其它早期空间应用的银锌蓄电池相比,能量密度低一些、重量大一些。但其循环次数高,即轨道工作寿命较长,可达十年左右。从目前通信卫星的工作情况来看,镍镉蓄电池的故障率高,这是影响卫星寿命的主要因素之一。据有关资料分析表明:造成镍镉蓄电池故障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点:1.镉负极分子的迁移,2.负极极板的膨胀,3.隔膜材料的分解。为了解决限制卫星寿命的主要因素—蓄电池的问题,福特公司按照国际通信卫星组织的合同要求,研制了镍氢蓄电  相似文献   

4.
<正> 该文简单介绍了锂电池发展的一些特点,探讨了锂电池航天应用的可能性。特别讨论了由Li/SOCl_2电池体系制成储备电池,争取取代热电池,成为导弹电源的实验基础。同时,也着重评述了Li/TiS_2二次锂电池体体系用作卫星电源的一些探索性试验结果。作者在最后对于发展我国航天锂电池提出了几点建议: 1.航天锂电池是有发展前途的。据估计,一次锂电池的发展将可能先取代热电池,然后再和自动激活锌-银一次电池剧烈竞争。与此同时,二次锂电池的发展将可能逐步向锌-银、镉-镍、氢-镍和氢-银蓄电池提出挑战。  相似文献   

5.
对卫星工程用镍-镉蓄电池的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介绍了测定电池热容量和发热量的装置,该装置具有简单可靠的特点。给出了测试结果,并与国外数据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日研制新型镍氢电池最近,在民用蓄电池中,和镍镉(Ni-Cd)电池具有互换性,且同样大小但容量却大大提高的镍氢电池已进入实用化阶段,如可用于个人计算机、移动电话等。该蓄电池的结构是将Ni-Cd电池的Cd电极,换成能吸附氢气的合金的电极,俗称镍氢(Ni-...  相似文献   

7.
美国航宇局的海洋卫星-1在轨道工作99天后,由于星上电源系统突然发生短路而导致该卫星的完全失灵,从而过早地结束了它的概念验证飞行。初步分析表明,正是由于短路而消耗了星上两组镍镉蓄电池的电流。而电流的大量消耗又使电源系统的电压降到接近或低于星上某些系统(如S波段数据线路)工作所需的最低电压值。电源系统在上星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卫星总体设计角度概述地球观测卫星太阳电池电源系统的设计特点。着重阐述太阳同步轨道参数对电源系统设计的影响以及设计中的主要技术问题;包括可展开式太阳电池翼板,镉镍蓄电池组和电源控制装置等设计的考虑。此外,对适应公用舱设计的有关技术也作了一些探讨。本文对其它近地轨道卫星电源系统的设计同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文中论述了镉镍单体电池中陶瓷金属封接技术、影响电池比能量的因素、隔膜的选择和镉电极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阐述了组合电池的设计,框架式结构的产生、碳纤维材料的使用和充电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0.
今年8月17日,日本用H—2火箭把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对地观测卫星——“先进地球观测卫星—1”(ADEOS—1)送入了距地球表面800公里高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重3.5吨,长宽均为4米,高7米,价值900亿日元,预计寿命3年,是目前日本发射的最贵重的卫星。 该星采用三轴稳定方式,每天绕地球14圈,每运行585圈通过同一地区。其砷化镓挠性电池板(长24米)能提供4.5千瓦功率的电能。另外,星上还有5个35安时的镉镍蓄电池,最大放电深度为20%。该卫星最引人注目的是装备了日本、美国和法国研制的8种遥  相似文献   

11.
碱性体系锌—镍合金电沉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碱性体系锌-镍合金电镀工艺。本工艺镀层光亮、镀液稳定、组成简单及维护方便,能在很宽的工艺范围下能镀出含镍量为11~15%的锌-镍合金。镀层具有高耐蚀性及低氢脆性。对电沉积机理也作了必要叙述。  相似文献   

12.
朋吉碧 《国际太空》1994,(11):14-14
美国在1994年1月25日发射的克莱门汀-1小型月球探测器,在月球轨道上飞行的2个多月时间内,摄制了月球的立体图和地质结构图。但这并不是美国所要追求的首要目标。克莱门汀计划实际是为已接替了“星球大战”计划的“弹道导弹防御组织”(MBDO)策划的,旨在改进国防部未来的卫星和导弹技术。因此,在这个探测器上,载满了随它完成第一次空间旅行的各种组件和装置,包括:红外聚焦平面网、激光陀螺惯性系统、光纤陀螺惯性系统、集成控制电子反作用飞轮、氢-镍蓄电池、砷化镓太阳电池帆板、32比特信号处理装置和容量为1.9…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一种用AIR-C2H2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连续测试镉镍电池羰基镍粉中铜、锰、钴含量,介绍了铜、锰、钴最佳测试条件,同时对样品硝化处理条件及在测试样品中的干扰因素进行了综合考虑。该方法具有很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具有操作简便、时间快速、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容易掌握等特点。铜、锰、钴含量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n=6)。标准加入回收率均在97.0%-99.0%范围内。适用于镉镍电池羰基镍粉中含有较多共同被测离子铜、锰、钴的生产现场控制分析和样品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4.
据2月16日《航空周刊》报道,上个月美国洛克韦尔国际公司的卫星公司在测试短导航星“布洛克-2”第15颗卫星时,由于误将短路瓶头插在卫星的蓄电池上,造成卫星起火而损坏。这是属于误操作而使蓄电池短  相似文献   

15.
进行了母材氢含量为0.008%和0.023%的Tc4钛合金氩弧焊焊接头力学性能试验,发现在变形开始阶段氢引起的软化和后期阶段的硬化和脆化现象.室温下,变形速度在10-2-10-3s-1范围内面缩很低,出现脆性.分析认为,软化是由于氢减弱晶格结合强度、加快位错运动所致,硬化和脆化则是由于氢在晶界附近富集和位错堆积难以运动所致.为恢复因氢降低的力学性能,应进行真空去氢处理.  相似文献   

16.
利用磷酸的全面腐蚀特性和氯离子的活化作用,设计了磷酸-氯化镍浸镍反应体系,通过表面电位监测及微观形貌表征对不同磷酸浓度与反应温度下的浸镍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磷酸浓度是影响浸镍层表面电位及微观形貌的关键因素,当磷酸浓度为25%,反应温度为30℃时,可制得化学性质稳定、包覆性良好且晶粒尺寸均匀的浸镍层。在此反应体系下,浸镍层在形核后通过球状方式叠层生长,在反应进行600 s后得到厚度约1 μm的浸镍层,其表面电位可达到-0.51 V左右。   相似文献   

17.
氢钟开发技术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氢脉泽原理对原子频率标准目前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对主动和被动氢脉泽限制频率稳定度的基本不稳定因素进行了分析。描述确保主动和被动氢脉泽高短期和长期频率稳定的设计方法。现在,主动氢脉泽指标可达到1.10-13/s和3.5.10-16/d,被动氢脉泽指标可达到4.10-13/s和2.5.10-15/d。还讨论了氢脉泽指标的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8.
非晶态镍磷合金电沉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亚磷酸—镍盐型电解液中主要工艺因素对电沉积非晶态镍磷合金的影响。结果表明,亚磷酸与氯化镍浓度比的影响最明显,该比值小于1:3时,难于形成非晶态镀层。随该比值增加,电沉积速度降低而镀层含磷量增大。镀液pH值和阴极电流密度增大时,镀层含磷量降低,不利于非晶结构的形成。从磷的阴极析出机理及其与析氢反应的相关性讨论了上述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9.
采用化学镀镍层作为铝合金LC4上防护层,应用电化学氢渗透技术研究了氢在LC4中的静态传输规律以及在不同热处理状态下,氢在LC4中的传输对其应力腐蚀敏感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常温下氢在LC4中的静态传输是以扩散为控制步骤的过程。氢扩散系数为10~(-9)cm~2·s~(-1)数量级,为同条件下氢在纯铝中扩散系数的四分之一;LC4材料的DCB试样在常温下的3.5%NaCl溶液中的应力腐蚀断裂不遵循氢脆机理。  相似文献   

20.
法国国家电信研究中心最近已把第一个动力蓄电池交罗什福尔昂伊弗里纳电话局试用。这个蓄电池是国家航宇工业公司用磁轴动量轮制成的,这种磁轴动量轮原在卫星上作卫星稳定用。这也是法国空间技术向民用方面转移取得的又一成果。这也是世界上头一个动力蓄电池。该动力蓄电池安装在地沟里,主要是一个重400公斤、直径40厘米、长50厘米、转速为12,000转/秒的钢制轮子。由于采用磁悬浮技术,因此没有机械摩擦。利用这个蓄电池作电话中心的应急电源,一旦该中心电源电网断电,该蓄电池在20分钟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