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奋进”号航天飞机是美国航空航天局所属航天飞机编队中目前仍在运行的二个轨道器之一。“奋进”号是美国航空航天局建造的第五艘也是最后一艘适于航天飞行任务的航天飞机,建造的初衷是为了代替“挑战者”号。“奋进”号于1992年在STS-49任务中首航,原定于2010年退役。在“奋进”号退役之前,  相似文献   

2.
一九八二年四月,航天飞机将装载欧洲的综合性“空间实验室1号”飞往宇宙。“空间实验室1号”是美国航宇局和欧洲空间局合作研制的。此外,在实验阶段,日本和印度也将参加。目前正在为一年零几个月后的正式试验稳步而顺利地进行准备工作。装载“空间实验室1号”的航天飞机有六名乘员,将从肯尼迪宇宙中心发射到高度为250公里、倾角为57度的轨道,连续飞行七天。六名乘员中除船长外,有一名驾驶员,两名飞行计划专家、两名实验专家。  相似文献   

3.
欧洲“赫尔墨斯”号航天飞机将携带一套助推器火箭,以使乘员在起飞失败时能被弹离主火箭,使乘员能得以救生。这是在“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事故后,人们审查“赫尔墨斯”号的安全问题时做出的新决定。这些助推器将装在“赫尔墨斯”号航天飞机和“阿里安”火箭之间。  相似文献   

4.
《太空探索》1997,(2):16-17
1989年10月18日,“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从空中成功地将“伽利略”号木星探测器释放。美国航天界一片欢腾,高层人士称“伽利略”号的成功发射开创了航宇局空间探索的“第2个黄金时代”。 “伽利略”号是所有进入外行星轨道的探测器中最复杂的一颗。受“挑战者”航天飞机爆炸等事件的影响,它的发射时间推迟了7年。为慎重起见,航宇局决定取消大约2年直飞木星的计划,而改为借力飞行以6年的时间飞抵木星  相似文献   

5.
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于1986年1月12日至18日进行了航天飞机计划中的第二十四次飞行。“哥伦比亚”号是美国的第一架航天飞机,它已有两年多没有飞行了,这期间对它进行了广泛的检修和改进。此次飞行在倒数计时期间曾六次延迟发射,是航天飞机五年飞行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哥伦比亚”号原定于1985年12月18日起飞,但由于发射台上工作未完成,迫使推迟24小时。12月19日,就在起飞前15秒钟航天飞机倒数计时停止了,当时地面计算机检测出一个涡轮  相似文献   

6.
1996年9月18日,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第4次与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在太空对接。航天飞机为“和平”号运来了3吨多的水、食品和其它科学实验物资,6名航天员还进到“和平”号上与另3名航天员相会。9月23日,航天飞机与“和平”号分离,美航天员约翰·布菜哈接替香农·露西德留在“和平“号上工作。  相似文献   

7.
1993年4月26日美国东部夏令时间10时50分(格林尼治时间14时50分),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从肯尼迪空间中心发射升空。这是美国航天飞机的第55次飞行及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第14次飞行。飞行任务代号为STS-55。这次飞行是第二次德国专用的“空间实验室”飞行,即Spacelab-D2。(1985年10月30日~11月6日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61-A飞行完成了Spacelab-D1任务。)飞行的主要任务是,在航天飞机货舱中的加压的“空间实验室”内进行88项实验。这些实验分别由德国、法国、日本、意大利、丹麦、比利时、荷兰和美国设计,其中约40%为医学和生命科学实验,为进行这些实验,  相似文献   

8.
太空旅行者     
魏庆 《飞碟探索》2008,(10):18-18
时间:2007年8月11日2时02分。事件: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与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在过去的4年里,“奋进”号经历了“大变身”,成为美国历史上设备最先进的航天飞机。“奋进”号配备了空间站—航天飞机动力传输系统,有了它,实现对接的航天飞机将能够从空间站获取动力,从而延长在太空中的逗留时间。“奋进”号还装备了卫星导航系统和改进过的主发动机检查系统。  相似文献   

9.
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事故发生后,美国总统里根2月3日签署了12546号命令,命令成立一个调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事故的总统委员会。6月9日,以前国务卿罗杰斯为首的总统委员会向里根总统是交了调查报告,题为《总统委员会关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事故的报告》。本编辑部已组织全文翻译并出版,本文是该调查报告的梗概。  相似文献   

10.
肖东 《飞碟探索》2011,(5):10-11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STS Columbia OV-102)是美国航空航天局所属的航天飞机之一。“哥伦比亚”号是美国航天飞机机队中第一架正式服役的,它在1981年4月12日首次执行代号STS—1的任务,正式开启了美国航空航天局太空运输系统计划的序章。然而很不幸的是,2003年2月1日,  相似文献   

11.
在1997年11月开始正式建造阿尔法国际空间站之前,美俄计划进行7次航天飞机与“和平”号空间站的对接。为了完成1995年6月29日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与“和平”号空间站的第一次对接。必须预先把“和平”号空间站上的“晶体舱”从其Z轴位置移至轴向(X轴)对接口,在完成对接和航天飞机离开空间站以后,这个“晶体舱”又必须重新移至其原来的Z轴位置(见上图)。以后的每次对接都要这样操作是不切实际的,况且移动“晶体舱”的机械臂,其设计寿命也快到了。为此,为方便今后的航天飞机与“和平”号空间站对接,俄国人提出了一个新舱计划。  相似文献   

12.
2005年8月9日,“发现”号航天飞机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爱德华兹空军基地成功着陆。在为期14天的太空旅程中,“发现”号成功完成了“哥伦比亚”号事故后美国航天飞机的首航任务。其间最为扣人心弦的就是航天飞机的发射和返航,这也是大家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尤其是航天员从太空乌瞰地球的景色非常迷人,让我们感受到探索太空的美妙。  相似文献   

13.
1981年4月14日是“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首次试飞预定返回地面的日子。这一天,数十万观众云集在莫哈维沙漠爱德华兹空军基地干湖床周围,等待着世界上第一架可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的降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4月12日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空间中心发射后,经过约54小时绕地球36圈的飞行之后,定于14日当地时间下午1点21分,降落在爱德华兹空军基地114平方公里湖床的一条8公里多长的坚硬跑道上。之所以选择这里做这次航天飞机试飞的  相似文献   

14.
徐菁 《国际太空》2009,(6):10-12
美国东部时间2009年3月15日19:43,载有7名航天员的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飞往“国际空间站”。这次任务代号为STS-119,是美国航天飞机的第125次飞行,第28次飞往“国际空间站”,同时也是2009年美国首次发射航天飞机。  相似文献   

15.
肖东 《飞碟探索》2011,(5):12-13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STS Challenger STA-099/OV-099)是美国航空航天局旗下的一架航天飞机,1983年开始被用在轨道载具用途,但不幸在1986年于任务中爆炸坠毁。  相似文献   

16.
人类探索太空的目标是使人类飞向太空,最终走向宇宙。航天飞机是目前航天活动中使用的一种先进安全和可以重复使用的运载工具。由于航天员在航天飞机的机壳的保护下进行工作,一旦航天飞机机体发生问题,瞬间灾难性的事故就会发生。因此解决航天员安全返航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因发动机密封圈失去弹性,引起燃料外泄,起飞73秒便发生爆炸,因没有应急救生系统,酿成7名航天员遇难殉职。17年后的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仑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回地球的过程中发生爆炸,又有7名航天员不幸遇难。针对这个问…  相似文献   

17.
“发现”号航天飞机成功地把国防部的一颗军事侦察卫星(据透露是新一代的电子侦察卫星)置入空间后,于1月27日返回地面。这次飞行(编号51-C)是美国航天飞机的第15次飞行,是“发现”号的第3次飞行,整个飞行过程都是保密的。这次飞行成功,标志着美国在利用航天飞机进行军事操作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18.
志豪 《国际太空》2011,(8):37-41
2011年7月8日,美国阿特兰蒂斯号(Atlantis)航天飞机从肯尼迪航天中心39A发射台升空,有超过100万美国民众到现场观看。因为这不仅是阿特兰蒂斯号第33号发射,航天飞机第37次前往“国际空间站”、第135次升空,还是航天飞机的最后一次飞行。此后,航天飞机全部退役,永远退出太空舞台,  相似文献   

19.
据1987年美刊推测,在苏联“能源”号火箭试射成功后,苏联即将用它发射航天飞机。还有报道说,法国“斯波特”卫星已拍摄到苏联航天飞机的发射台及其降落跑道,甚至说,苏联的航天飞机现已安装在“能源”号火箭侧面上,似箭在弦,一触即发。对此,苏联既不否认也不证实,只是通过苏联空间研究所所长萨格捷耶夫之口说,苏联不搞美国那样的航天飞机,认为它不经济,但承认苏联作过几次航天飞机试飞。  相似文献   

20.
在“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最后一次试飞中,宇航员马丁利和哈茨菲尔德将完成的飞行计划有:美国空军有效载荷的多项实验、机械臂操作练习以及管理零重力环境中的生物材料加工实验。象第三次试飞一样,计划的168个小时(7天)的飞行,轨道器受热试验是个主要目标。发射定于6月27日上午11时。这次试飞是为航天飞机的国防应用开辟道路的。国防部第一个航天飞机载荷的关键部件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