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轴承钢的种类和承温能力逐渐提高。而轴承钢的热处理技术对轴承钢的服役寿命及轴承性能的发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我国航空航天轴承的热处理技术一直处于发展阶段,与国外轴承钢的热处理技术相比仍有一定的上升空间。搜集国内外轴承钢相关的热处理文献,总结了国内外航空航天轴承钢及热处理技术的发展。主要论述了GCr15、8Cr4Mo4V、G13Cr4Mo4Ni4V等轴承钢的热处理技术,介绍了GCr15轴承钢的马氏体等温淬火、贝氏体等温淬火、马氏体+贝氏体混合等温淬火组织,详细介绍了国外M50轴承钢的热处理工艺方法、工艺参数及获得的热处理组织。  相似文献   

2.
针对航空发动机球轴承外圈滚道发生的剥落故障,利用视频显微镜、扫描电镜等设备对剥落外圈滚道表面进行宏、微观 观察和分析,明确故障外圈的剥落性质为滚动接触疲劳。在滚道剥落起始位置存在严重的碳化物偏聚现象,在未剥落区存在大量由 于基体碳化物脱落所致的麻坑,在滚道表面局部可见机加过程中混入的氧化铝颗粒,导致表面划伤和剥落。经分析表明:碳化物偏 聚及残留的氧化铝颗粒是引起轴承外圈剥落的主要原因。建议在原材料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碳化物的形状、尺寸及分布状态,避免 碳化物偏聚,同时在机加过程中优化磨削加工、表面清洗等工艺,消除滚道表面残留的氧化铝颗粒。  相似文献   

3.
精密冲裁模精度要求很高、刃口纤细,对模具的尺寸稳定性及强韧性提出严格要求。CrWMn钢常作为此类模具的材料。 CrWMn是一种常用的合金工具钢,钢中具有较多量的碳化物,Mn和Cr可提高钢的淬透性,W细化晶粒,改善韧性,故有较高的淬透性和耐磨性。但由于CrWMn钢热加工时,易在奥氏体晶界上形成网状分布的二次碳化物,也显著增加了工件脆性,降低了冲击韧性,使模具的寿命缩短。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冷处理工艺对航空发动机分油活门组织及性能的影响;论述了冷处理后组织与性能的关系,对航空发动机分油活门采用冷处理有效促使残留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并析出更多的细小碳化物颗粒,获得较佳的综合力学性能,显著提高了分油活门的使用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稀土对高碳高速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成分为Fe-5% V-5% W-5% Mo-5% Cr-3% Nb-2% Co-2% C的高碳高速钢中添加稀土,研究了稀土对高碳高速钢铸态组织、热处理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稀土处理使高碳高速钢的奥氏体晶粒和共晶组织明显细化,共晶组织中片层状碳化物变短、变细.热处理后,共晶碳化物大部分变成团球状且分布均匀.稀土处理高碳高速钢的硬度和红硬性略有增加,冲击韧性提高37.81%,达到10.17J/cm2,分析了稀土在高碳高速钢中的作用机理及改善合金性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一、工艺现状与存在问题我厂某产品中的活门衬套偶件,均使用4Cr14Ni14W2Mo奥氏体耐热不锈钢制造。为提高它的耐磨性,需要进行氮化处理。因为活门偶件对零件的尖边质量要求极为严格,而零件氮化后的脆性又与钢材原始金相组织有直接的关系。因此从原材料入厂到氮化前预先热处理,对原始金相组织的晶粒度、双晶和碳化物分布等都提出严格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金属橡胶用冷拉拔奥氏体不锈钢丝的微观组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OM(光学显微镜)、SEM(扫描电镜)、TEM(透射电镜)和EBSD(电子背散射衍射)等技术,对金属橡胶用冷拉拔奥氏体不锈钢丝的微观组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钢丝由α'相的形变诱发马氏体与残余奥氏体相组成,马氏体相的亚结构为孪晶和位错,而残余奥氏体晶粒被细化到微米尺度.同时研究发现了钢丝在拉拔方向上形成的以第二相硬质颗粒为核心的梭形微孔洞.进一步研究分析后认为,Cr17-Ni7系奥氏体不锈钢丝更适合制备高阻尼的金属橡胶材料.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微观结构对718合金蠕变裂纹扩展行为的影响,对两种不同晶粒尺寸和三种不同碳化物分布的试样在650℃进行蠕变裂纹扩展试验。结果表明晶粒尺寸和碳化物结构显著影响蠕变裂纹扩展速率,蠕变裂纹扩展速率与晶粒尺寸成反比关系。碳化物成排且平行于裂纹试样的蠕变裂纹扩展抗力显著低于碳化物成排且垂直于裂纹的试样,更低于碳化物细小且均匀分布的试样。蠕变裂纹扩展速率与晶粒尺寸的反比关系归因于晶粒尺寸的增大使扩散路径增长,从而导致了微裂纹萌生和长大时间的增加。微观结构对718合金蠕变裂纹扩展行为的影响用蠕变裂纹扩展机理的三阶段模型给予了很好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粉末GH4169高温合金中的原始颗粒边界的形成机理、其对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以及消除措施等。结果表明:粉末GH4169合金中原始颗粒边界组织主要由MC碳化物构成,而在粉末成型前进行预热处理可以有效抑制原始颗粒边界组织的生成,提高合金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0.
球轴承接触疲劳寿命预估的损伤力学-有限元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线弹性力学及连续损伤力学为基础,构建球轴承接触疲劳的损伤演化方程。利用轴承钢GCr15扭转疲劳试验数据拟合得到损伤演化方程中的材质参数。通过该方程预估轴承钢GCr15的扭转疲劳寿命,其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仿真得到6206球轴承的接触应力分布并分析了6206球轴承最大接触应力区。根据6206球轴承的载荷及应力应变状态将最大接触应力区简化为二维平面应力模型。在此基础上预估了6206球轴承的接触疲劳寿命。设计并进行了6206球轴承疲劳强化试验。轴承接触疲劳剥落都萌生于内圈,与应力仿真分析结果相契合。三个试验轴承的试验与预估接触疲劳寿命的相对误差分别为29.52%、3.03%和51.16%,验证了接触疲劳寿命预估方法的有效性。研究表明采用损伤力学预估球轴承的接触疲劳寿命是工程中可行且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 由于铝与石墨的电极电位的不同以及界面存在易水解反应的产物Al4C3介质环境将对石墨/铝复合材料的性能,结构等发生影响。在海水介质、NaCl(3.5%)溶液、蒸馏水及海洋环境中已进行了不少工作。本文旨在研究石墨/铝复合材料在湿热环境  相似文献   

12.
曹利  姚忠凯  雷廷权 《航空学报》1990,11(6):308-310
 <正> SiCw/Al复合材料兼有铝的比重和钛的强度,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新型材料。它在战斗机尾翼结构和汽车发动机中的应用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普遍的关注。 对SiCw/Al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在文献(1,2)中进行了阐述,本文仅对SiCw/Al复合材料的热膨胀性能和热传导性能的研究结果给予报导。  相似文献   

13.
刘林  傅恒志  史正兴 《航空学报》1986,7(2):181-186
本文研究了定向凝固条件下凝固参数对一种镍基铸造高温合金中MC碳化物的形态、数量和分布的影响。在冷却速率很小的平面界面下,少量MC呈块状八面体;当界面转化为胞状时,MC在胞晶间呈长条状或鱼骨状;对于冷却速率较大的树枝状组织,MC则呈粗大的汉字体或较完整的花瓣状。在合金凝固形态由平面状向树枝状的转化过程中,合金中MC碳化物的数量急剧增多。  相似文献   

14.
包覆硼粒子提高硼的燃烧效率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辰芳 《推进技术》1994,15(2):53-57
在提高硼燃料燃烧效率方面,包覆硼粒子是有效的途径之一。本文介绍了用金属钛和碳化硼包覆硼燃料的两种工艺,介绍了含有不同包覆涂层的硼粒子影响冲压火箭推进剂燃烧性能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5.
古.  GM 《航空材料学报》1993,13(4):28-33
本文探讨了碳纤维增强塑料的强度与碳纤维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二者关系密切,并指出根据材料在结构中的不同工作条件确定对碳纤维的要求时,应综合考虑对其工作性能起决定性作用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16.
自愈合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研究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为了满足高推重比航空发动机长时热力氧化环境的使用需求,连续纤维增韧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正朝自愈合方向发展.本文介绍自愈合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微结构与性能,自愈合与强韧化机理,制造方法和工艺特点及其在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的应用情况,表明多元多层微结构形成了"层层设防,就地消灭"的氧化防御体系,是复合材料实现自愈合与强韧化的关键.自愈合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能够满足发动机高温服役环境要求,显著降低发动机的结构重量,从而有效提高发动机的推重比.  相似文献   

17.
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工模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气相沉积 (CVD)技术是近年来国际上发展和应用较广的一项先进技术。CVD法可在硬质合金和工模具钢的基体表面上形成由碳化物、氮化物、氧化物等构成的 ,具有冶金结合的耐磨耐蚀涂层 ,显著提高工模具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8.
直升机划代     
直升机划代对于人们认识直升机技术的发展规律的制订直升机发展规划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直升机技术发展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直升机划代的“六大要素”,并以此六要素为判别标准,将直升机分为四代,提出了世界直升机发展划代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磨削钛合金时砂轮磨损严重,磨削比很低。为了改善钛合金的磨削加工性,本文着重分析了造成砂轮磨损的主要原因,论述了粘附磨损、扩散磨损以及磨粒破碎、脱落所造成的磨损,并分析了磨削条件对砂轮磨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K002和K19H合金组织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比地研究了两种低铬-高钨系列的铸造镍基高温合金的铸态显微组织,在850~1100℃范围内热暴露1000~3000小时后的相析出规律,显微组织和微量相的变化及铝化物涂层的蜕化。 试验结果表明这些合金具有高的组织稳定性,标准成份的合金在所有热暴露条件下不析出TCP相,经1050℃/1000小时后K002和K19H合金中微量相总量只分别增加了89%和18%。 提出了下列反应:由于上述反应夺取γ中残余的碳,抑制了M_6C和M_(23)C_6的形成。 此外,在K19H的MC碳化物中含有大量Nb使MC稳定,因此减缓了下列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