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气液两相流广泛存在于化工、动力、炼油、油气开采与输送等领域,其参数的传感与测量是工业系统中难以回避的一个难题。提出一种双锥结构的新型差压式流量测量方法,设计并加工了直径比分别为0.5、0.6、0.7、0.8和0.9的双锥流量计,分析了不同直径比双锥流量计对单相介质的测量特性。以空气和水为介质,开展了水平管气液两相流流量测量实验研究。通过分析准气相流量比与 Lockhart-Martinelli 常数的关系,基于分相流理论建立了适合双锥流量计的两相流流量测量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直径比下准气相流量比与 Lockhart-Martinelli常数均具有优良的线性关系,流量测量模型对气液两相流总流量测量的误差可在6%以内。  相似文献   

2.
针对拟建的某大型跨声速风洞中电液伺服系统的特点,按数学模型相似的方法建立模拟试验系统,让模拟系统具有与真实系统相近的数学模型,从而使两者具有相近的动态特性。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通过理论及对试验结果的分析,总结出伺服系统极限频宽与油缸推力和伺服阀流量的关系,并应用于对风洞电液伺服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种四作动器驱动的摆动伺服系统动特性研究方法。基于推导的摆动机构空间运动方程,设计了运动控制系统,通过控制四个伺服作动器同步运动,驱动摆动机构来实现正弦扫描运动。试验获得了摆动伺服系统的频率特性,并识别了结构谐振频率及振型,通过分析定位了结构弱刚度部位,为结构改进和控制系统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本研究可为其它类似复杂伺服系统的动特性评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介绍高速风洞迎角机构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工作原理、研制经验及成果。该控制系统在国内同类风洞中首次采用新型的磁粉器件作离合、制动装置,交流电机作驱动动力,实现用计算机对交流电机进行数字控制,获得了较高的控制精度,实际控制精度≤±1',系统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5.
为了实现某火箭炮交流伺服系统的高速、高精度位置控制,针对实际系统中存在的转动惯量和负载力矩变化大、冲击力矩强等特性,提出了一种最优内模滑模控制方法。由基于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设计的内模系统来满足交流永磁伺服系统位置环对工作性能的要求,由滑模控制来抑制模型参数摄动和外界干扰的影响,实现高性能位置控制。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设计简单,与PID控制相比,具有更好的性能。该方法被证明满足火箭炮交流伺服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某型无人机导轨起飞装置气液压能源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以气囊式蓄能器和液压缸为主构成的某型无人机导轨发射装置的气液压能源系统,并对气囊式蓄能器和液压缸的动态参数特性及其匹配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计算和动态特性试验。计算和试验结果表明,该气液压能源系统所确定的气液压能转换成机械能后能够满足无人机起飞所需的动力,并在某型无人机导轨发射装置中得到了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从发动机引流发电的原位电能获取技术,即从动力充沛的发动机处引流高压燃料,经能量转换装置发电后返回发动机。该技术可以大幅度减轻电源系统质量。以1 200 kN液氧煤油发动机应用为例,研制了35 MPa恒速发电机和整流变换的轻质化原理性样机,搭建了驱动双摆电静压伺服机构的试验系统。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满足额定270 V、峰值40 kW的伺服系统高压大电流瞬时用电需求,也可以满足28 V一般箭载电子设备用电需求。该技术有望为未来运载火箭设备多电化/全电化提供一种轻质化、高安全性、大功率的电源方案。  相似文献   

8.
介绍一种新型的可以应用于微型飞行器的极化电磁驱动舵机机构。该舵机机构使用混合励磁方式的电磁驱动器,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可靠、响应快和效率高等特点。本文阐述了该系统的设计思想,建立了电磁驱动器的电磁模型,详细分析了电磁舵机的吸力和反力特性的关系,导出它的控制特性,试验分析表明:这种新型的极化电磁驱动舵机机构具有良好的线性特性和动态控制特性。  相似文献   

9.
电液伺服系统广泛应用于风洞各种执行机构的控制中.随着风洞试验技术的发展,以及对机构小型化的要求,电液伺服系统的工作压力、控制精度不断提高.这种情况下,液体的弹性是不能忽略的.本文提出对液体体积弹性模量进行测试的两种工程方法,并进行了实际测量.对于风洞常用电液伺服系统,液体体积弹性模量在900~1000MPa.针对某风洞执行机构调试中发生的问题,利用油液弹性模量的测量结果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与现象吻合.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气液两相流流动过程的动态特性,采用V形内锥作为测量装置,通过高频差压变送器获得不同流型下的动态信号,提出了一种基于总体平均经验模式分解(EEMD)的气液两相流时频分析方法。通过对不同流型下的气液两相流的差压信号进行分析,研究了气液两相流的流动机理,为气液两相流流型及流量的准确测量奠定理论基础。分析发现EEMD的抗混分解能力很好,可以准确地提取两相流差压信号的频率成分及其时变情况,为今后两相流的识别提供理论基础,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飞机部件的外形测量与误差评估是提升飞机装配质量的关键。针对测量工作要求高精度、高效率和无需专用工装的情况,同时针对被测对象外形尺寸大、各部位测量规范不同等难点,提出一种基于激光跟踪仪的智能移动三坐标辅助定位自适应控制技术。该技术以激光跟踪仪作为测量工具,以直角三坐标伺服机构作为靶标的辅助定位 装置,通过对直角三坐标伺服机构及导航小车进行任务规划与优化;同时激光跟踪仪实时反馈靶标目标位置,从而以最优路径的方式实现对测量机构多站位自主移动的全闭环自适应控制,提高了靶标的定位精度及测量效率。本文在线对测量数据进行了快速处理,得出了误差分布图,并精确地反映了测量点位的误差。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实现大尺寸部件的高精度快速测量,满足飞机大部件的测量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一种新型电动舵机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一种为某型无人驾驶直升机研制的新型电动舵机系统。该系统采用了航空精密微型滚珠螺旋副和基于智能功率集成电路(SmartPowerIC-SPIC)的PWM(PulseWidthModula-tion)伺服放大器,具有精度高、频带宽、线性度好、效率高和线位移输出方式等特点。文中详细描述了该系统的设计思想和结构特点。频响测试和机载试飞表明:这种新型的电动舵机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响应过程,完全满足无人驾驶直升机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3.
直线电机驱动的凸轮车削伺服刀架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车削加工凸轮零件的过程中,刀具要做快速往复运动,其驱动单元应具有较高的速度、加速度与位置精度。本文深入研究了伺服刀架系统的构成;选择了刀架直线驱动元件;建立了直流直线电机的数学模型和控制系统。所建立的伺服刀架系统以直线电机作为刀具的伺服驱动元件,采用上、下位机的控制结构体系与DSP实时伺服控制器,并采用先进的专家PID控制策略,从而满足了凸轮车削对速度、加速度、位置精度与行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现有民用飞机空气导管过热探测系统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指出飞机空气导管过热探测系统的不足。基于热敏材料特性和组合电路,设计了一种高温压力管道过热探测系统及方法,实现了对高温压力管路的过热报警并定位的功能,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方案。通过搭建管道过热探测试验台,对设计的方案进行了试验验证,并考察过热段长度及管内气体温度对探测系统响应时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探测系统的响应时间随着管道内气体的温度升高而减少,但当管内温度达到一定值时,响应时间几乎保持不变。同时,探测系统的响应时间随着过热段的长度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15.
飞行模拟转台(亦称动态角运动模拟器)是飞机和导弹飞行控制系统地面飞行仿真试验的关键设备之一。本文叙述了TC-2型液压三轴飞行模拟转台修改设计的指导思想和性能要求,介绍了转台伺服系统以及系统调试结果。最后,还介绍了该设备在飞行器控制系统地面物理仿真过程中实际使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用于DGR-5A五自由度电动机器人关节伺服回路的脉宽调速系统。主要介绍脉宽调制型功率放大的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法,同时简要介绍关节伺服回路的设计。  相似文献   

17.
围绕气动系统在YK2560型数控螺旋锥齿轮研齿机中的应用,论述研齿机工作原理,进行气动系统结构设计。生产实践证明采用气动系统研齿加工的质量效率明显高于传统的液压系统,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三轴液压转台系统最优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轴液压转台系统的核心是阀控马达伺服机构,由于其负载性惯量大,固有频率较低,采用经典控制理论设计的控制系统难以获得满意的响应特性和控制精度,以转台外框为例建立了转台液压系统的数学模型,应用最优控制理论,获得了使线性二次型性能指标为极小的最优控制规律。数字仿真结果和以该控制规律为依据设计的数模混合控制器进行的试验结果均表明,最优控制规律不仅有效地改善了转台的稳定性,而且提高了转台的响应速度和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讨论了数字余度飞行控制系统中的几个主要问题。根据随机过程假设提出了一种故障监控门限值的选取方法:余度管理软件的分时多速率结构,以及基于卡尔曼滤波器的解析余度方案。另外,本文还提出了伺服器均衡回路的独立性概念,从而解决了均衡回路的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20.
首先忽略执行器的饱和,设计了能够满足系统性能要求的线性控制,然后设计了饱和补偿器降低饱和的影响,线性控制器使系统有较小的阻尼率以提高响应的快速性;当输出达到设定值时,非线性控制器使系统有较大阻尼率以降低超调量。线性控制器与非线性控制器合成总控制器,结合PID技术,能够实现高精度艰踪控制。本方法设计的控制器应用于伺服跟踪系统,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