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5 毫秒
1.
基于软交换体系下的VOIP分析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软交换的思想及基于软交换的网络体系结构,指出软交换的网络发展方向;再介绍了VOIP的发展情况及VOIP与传统PSTN电话的区别,并指出VOIP将来必将要采用软交换的思想.然后针对基于软交换的网络体系,分析了VOIP应采用的网络体系架构及与此相对应的软件体系结构,此软件结构借鉴软交换的功能分离思想,提出分离一个核心控制层来对多种协议进行转换,从而使上层应用能简单地对呼叫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2.
技术出版物作为民用飞机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指导运营人正确地操作和维护飞机。分析民用飞机技术出版物文件(手册)内容的自身特点,归纳民用飞机技术出版物的验证要求,提出民用飞机技术出版物的验证方法,确立技术出版物文件验证方法选用的一般原则,构建民用飞机技术出版物验证的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国外潜射无人机的发展现状,潜射无人机与其他无人机最大的不同点及其技术难点是其发射技术、涉及发射装置设计技术和无人机翼面折叠技术等.针对潜射无人机干式发射和湿式发射等不同发射技术的特点及其适用性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对其他关键技术如回收技术、动力装置技术、数据链路技术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国外潜射无人机的发展现状,潜射无人机与其他无人机最大的不同点及其技术难点是其发射技术、涉及发射装置设计技术和无人机翼面折叠技术等.针对潜射无人机干式发射和湿式发射等不同发射技术的特点及其适用性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对其他关键技术如回收技术、动力装置技术、数据链路技术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水平风洞模型自由飞试验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国外水平风洞模型自由飞试验技术研究现状,阐述水平风洞模型自由飞试验平台的组成、作用与意义,重点展望该试验技术的应用前景.对试验平台中动力相似模型设计加工技术、动力模拟技术、舵机运动控制技术、模型姿态实时精确测量技术、飞行控制系统设计与集成技术等关键技术问题进行分析,对发展该试验技术具有指导作用.完善水平风洞模型自由飞试验技术,把传统风洞试验拓展到流动飞行-控制一体化试验,有利于全面研究和充分挖掘飞行器的气动性能与控制性能,对新一代飞机器的发展、新概念新技术的工程应用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详细介绍了FL-3风洞一体形式的喷流影响风洞试验技术,该技术区别于分离形式的喷流影响试验技术,利用波纹管实现了飞行器模型与喷管的一体化设计。天平同时测量模型外部气动力和喷管推力,避免了分离形式喷流影响试验技术存在的喷管几何不完全相似、模型与喷管易碰触、腔压难以准确修正等问题。对一体形式喷流影响试验技术的相似参数、试验原理、波纹管技术等进行了系统介绍,地面调试及风洞试验表明:一体形式的喷流影响试验技术可以获得不同落压比和不同矢量喷流对飞行器的喷流影响量,在经过进一步细节优化后,将形成成熟的试验能力,并依据该技术可以发展喷管性能风洞试验技术、一体形式的推力矢量风洞试验技术等。  相似文献   

7.
针对航空领域对轻量化高性能复杂导管先进制造的迫切要求,系统综述了航空导管精确弯曲成形技术以及多通类导管精确成形技术。航空导管的弯曲技术主要包括常规导管的数控绕弯成形技术、三维导管的自由弯曲成形技术以及超小弯曲半径导管的充液剪切成形技术;多通类导管先进成形技术主要包括液压胀形技术以及T-Drill成形技术。本文从工艺原理、技术优势、发展趋势等方面对航空导管技术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和介绍。  相似文献   

8.
压敏涂料技术是重要的风洞模型表面压力测量技术之一.作者介绍了压敏涂料的研制及该技术应用于风洞试验时的自动化试验图像采集技术、试验数据处理与修正技术及实际应用中的一些经验,给出了在飞机机翼、边条、前缘襟翼、副翼表面,压敏涂料技术与常规测压孔技术测量结果的比较.  相似文献   

9.
基于TRIZ直接进化理论的切削技术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进一步开发新型切削技术,探索切削加工的未来发展趋势,必须研究和跟踪切削技术的进化历程。TR IZ(T heory of inven tive prob lem so lv ing)技术进化理论是专门研究技术系统进化预测的重要分支。本文着重对TR IZ直接进化理论进行了评述,根据TR IZ直接进化模式,分析和总结了切削技术的进化路线。提出改进的进化潜能图,基于该进化潜能图,指出增加切削技术的可控性、充分利用系统资源和继续增加切削技术的理想度是未来切削技术可能的开发方向。  相似文献   

10.
翼尖支撑测力试验技术采用两台天平同时对同一风洞模型进行测力,开展双天平校准技术研究是实现该项试验技术成功应用的关键。基于双天平测量机理,研究并建立了双天平校准技术:利用两台单天平的校准公式,根据空间力系合成原理和天平载荷分量干扰修正技术构建了双天平同时工作的公式。通过对某专用双天平的单独校准、组合校准及风洞试验,对提出的双天平校准技术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双天平校准技术合理、可靠,可操作性强,能够为翼尖支撑测力试验技术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原有推挽正激软开关电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颖的软开关电路拓扑,使主管开关实现了零电流关断。减小了开关管的关断损耗;谐振网络不处于主功率回路中,谐振回路环流能量小;同时通过改变变压器辅助绕组的匝比,使主管电流应力和副边整流管电压应力在实现ZCS的前提下尽可能低,提高了变换器的可靠性。文中具体说明了该变换器的工作原理,谐振网络参数的设计准则,并给出了时比实验波形和详细的分析过程。通过样机实验,验证了该方案的优.点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航天器动力学技术的发展和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中国航天器动力学分析设计技术的研究发展和工程应用;然后,阐述了21世纪初期中国复杂航天器的发展对航天器动力学分析设计技术提出的新要求,重点分析了在动力学分析、仿真、优化与试验方面必须突破和解决的若干关键技术;最后,对中国航天器动力学分析设计技术的发展目标和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一个饲料生产工艺系统为例,着力阐述了PC-7506/7507 32路开关量输入/输出板的运用。介绍了PC-7506/7507串行通信方法和编程思想,并给出了部分源程序。  相似文献   

14.
基于磁流变阻尼器在月球着陆器上应用的可行性及其阻尼的可控性,设计了一种磁流变缓冲装置.考虑到着陆时减速火箭的反推力影响以及着陆时地面撞击的作用,假设着陆器的着陆初始高度多变,建立了一种月球着陆器着陆地面冲击模型.根据着陆过程缓冲与减振的要求,采用了软着陆半主动多态控制策略.应用加速度与速度响应进行状态切换,并根据能量守恒原理确定出多态控制缓冲嚣的状态参数.3种不同被动控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半主动控制缓冲器能很好地降低着陆器着陆冲击时的过载,同时也能很好地减缓其着陆时的振动.采用半主动多态控制策略的着陆器对较高的着陆初始高度和较大的接地下沉速度的适应性很强,其缓冲效率随着着陆初始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在达到允许的最大加速度和允许的最大缓冲行程时,缓冲效率达到最高,这能很好地保障着陆器软着陆安全.  相似文献   

15.
讨论了直升机技术的发展及现状。首先,简要介绍了直升机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然后讨论了其中的几个方面,包括:旋翼载荷预估、旋翼气动弹性分析、复合材料结构动力学、旋翼噪声预估。讨论着重于分析模型,分析方法和参数敏感性,借以反映当前直升机技术研究的现状,并探索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此外,文中还强调了分析预估与试验结果吻合关系分析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X-37B的研制和试验国内外一直高度关注。X-37B作为跨大气层飞行器,从空气动力技术角度分析其研究工作很有意义。介绍了X-37B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战略用途,并重点介绍了涉及的一些关键气动技术,如气动布局设计优化、气动舵面/RCS/O MS复合控制设计、热防护技术、气动辅助变轨技术等,对其利用三大手段开展的研究工作也作了简要介绍,最后简要总结了X-37B研制过程中的一些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7.
高职学院信息类专业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及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加速,我国信息技术产业迅速发展,信息技术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扩大。培养信息技术产业需要的、具有较高职业技能的合格人才,成为摆在高职学院信息类专业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就高职学院信息类专业如何构建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及其机制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在直流变换器中,采用三电平技术可以将输入直流电压减半后加至开关管上,从而减小了开关管上的电压应力,特别适用于高输入电压场合。而带箝位二极管的零电压开关三电平(ZVSTL)直流变换器既可实现零电压开关,又可保证开关管电压应力为输入直流电压的一半。由于箝位二极管的作用,可有效消除副边整流电压尖峰。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ZVSTL直流变换器。这种变换器将原电路进行简化,去掉了其中的两个续流二极管,可达到与原电路同样的效果。文中分析了该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实现零电压开关的措施,给出了600W实验样机的实验验证结果,并对该变换器的特点作了简单总结。  相似文献   

19.
结构动力可靠性已成为大型系统结构可靠性与安全性设计所关注的焦点之一。从结构动力可靠性理论与分析、结构振动疲劳损伤累积分析两个方面,总结了国内外学者近期在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热点研究的发展趋势。并结合航天工程特点,提出了航天飞行器结构工程领域未来应着重加强的研究方向与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以提高我国航天飞行器结构可靠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微型飞行器测量天平设计与风洞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三梁式、四梁式结构分别设计了用于测量微型飞行器气动性能的单分量、二分量和三分量应变天平4台.通过天平的地面静态校准给出了每台天平的使用公式,在专门设计建造的微型飞行器实验装置中,用软模型、硬模型、翼型进行了模型静态气动性能试验,用微型扑翼飞行器进行了单分量和二分量天平动态吹风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天平具有较高的精准度和灵敏度,试验曲线光滑连续,实验数据可靠,为微型飞行器的研究提供了非常有效的测量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