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航宇局正在研究在航天飞机的助推级上捆绑上两枚固体火箭,以便向大倾角轨道(如极地轨道)发射重载荷,从而满足美空军向极地轨道发射大型军事侦察卫星的要求。同时,利用这种方法还能把别的重载荷发射到其它倾角的轨道上去,所以商业卫星也同样可以使用。现有的航天飞机发射到98度倾角轨道的载荷重量还不足10900公斤,而美空军则要求达到14,500公斤以上。  相似文献   

2.
美国空军新的先进早期预警卫星将于1986年底或1987年初用航天飞机发射。发射后再用波音公司造的惯性上一级火箭推到36000公里静止轨道。美空军将用此新的大功率改进型预警卫星取代目前还使用的TRW公司造的早期预警卫星。新卫星装有  相似文献   

3.
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于1990年4月24日美国东部时间上午8时33分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成功,飞行任务代号为STS~31。这是发现号航天飞机第10次飞行及美国航天飞机第35次飞行。参加飞行的5名美国宇航人员是:指令长洛伦·施赖弗空军上校,驾驶员查尔斯·博登海军陆战队上校,飞行任务专家布鲁斯·麦坎德利斯海军上校,凯瑟林·沙利文(女)与史蒂文·霍利。这次发射的主要任务是,将价值21亿美元、总长43英尺(合约13.1米)、重25500磅(合约11570公斤)的哈勃望远镜卫星送入太空。该卫星原计划于1983年发射,但因光学系统技术设  相似文献   

4.
简讯     
美空军用跟踪卫星的高分辨率相机检查航天飞机防热瓦是否脱落 4月12日,当航天飞机进入轨道后,航宇局发现航天飞机尾部有十几块防热瓦(每块厚2.5厘米,边长15厘米×15厘米)已脱落。腹部防热瓦虽经航天飞机上的传感器检测没有发现脱落,但航宇局有些人还是感到不放心。为确保航天飞机安全穿过大气层返航,航宇局便要求空军动用绝密级的高分辨率望远镜卫星跟踪相机来拍摄航天飞机腹部照片。这种相机一直是用来监视和跟踪苏联卫星的。据航宇局发言人雷德蒙说,美空军的高分辨率相机“能看到距地球  相似文献   

5.
最新消息     
我国成功发射第 1颗导航定位卫星 1 0月 31日凌晨 0时 0 2分 ,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我国自行研制的第 1颗导航定位卫星——“北斗”导航试验卫星被发射升空 ,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第 1位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捷列什科娃荣膺世纪女性奖  1 0月 1 1日 ,第 1位进入太空的俄罗斯女航天员瓦莲京娜·弗拉基米罗夫娜·捷列什科娃在伦敦被授予世纪女性奖。发现号航天飞机顺利升空 原定于 1 0月 5日发射升空的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因技术问题和气候等原因多次被推迟发射。1 0月 1 1日晚 ,发现号航天飞机终于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的肯尼迪航天中心…  相似文献   

6.
美国从1972年~1984年先后发射了5颗陆地卫星。目前,轨道上运行的卫星有陆地卫星4和陆地卫星5。陆地卫星4已发生故障,原拟将其用航天飞机回收修理后再放回轨道飞行,但由于1986年1月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未能实现。目前只有陆地卫星5在轨正常工作。1989年底若不发射陆地卫星6,则有业务中断之虑。法国从1986年2月发射第一颗斯波特卫星1以后,欲在1989年下半年发射斯波特2卫星,1991年发射斯波特3卫星。前两颗斯波特卫星加上地面上的接收站设备在内耗资约  相似文献   

7.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于8月30日至9月5日进行了第八次业务飞行,整个飞行情况良好。这次飞行的主要任务是:把印度卫星-1B放入轨道;检验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TDRS);验证轨道器的遥控机械臂装卸大型载荷的能力,以及进行科学和技术实验。参加飞行的机组人员有五名:海军上校理查德·特鲁利、海军准将丹尼尔·布兰登斯坦、博士威廉·桑顿、空军中校盖恩·布卢福德和海军少校戴尔·加德纳。布卢福德是指定参加航天飞机飞行的第一个黑人宇航员。  相似文献   

8.
意大利提出了拟研制 SB7固体运载火箭;美国休斯公司、波音公司为空军和航宇局改进“贾维斯”火箭,以适应发射重型卫星的需要;日本拟研制发射小型卫星的运载火箭;美国从今年开始制造一架新的航天飞机。  相似文献   

9.
参考照片     
设想中的空中发射小型航天飞机这是用波音747飞机空中发射小型航天飞机的设想方案。美空军对此设想颇感兴趣。这种小型航天飞机发射时的重量为125吨,因此波音-747飞机尾部必须加装一台航天飞机主发动机。它既可在起飞100分钟内飞越地球上的任何地方,也可绕地球轨道飞行,完成各种出击式的军事使命。它的优点是:可全部重复使用,并可在机场跑道上降落。由于能充分利用现有航天飞机的先进技术,因而研制费低廉,周期短。如能研制成功,美空军将把它驮在波音747飞机上,停放在跑道  相似文献   

10.
阿里安火箭可以同时把两颗独立的卫星送入轨道。这些卫星的重量和体积与雷神·德尔他火箭或航天飞机加有效载荷辅助舱(PAM-D)发射的卫星重量和体积相等。阿里安火箭进行一箭双星发射的装置叫西尔达(Sylda),其总体设计是根据卫星的要求、应力、发射准备过程、入轨时的分离程序而确定的。材料选择、结构尺寸的设计是  相似文献   

11.
究竟是用美国的航天飞机还是用欧洲的阿里安火箭来发射国际海事卫星,在一次慕尼黑海事卫星组织召开的会上才做出最后决定:用阿里安-4发射第一批三颗国际海事卫星2(INMARSAT-2)的一颗;用航天飞机发射另外两颗 INMARSAT-2,并要将其送入静止轨道。海事卫星组织这次要付出的发射费为七千五百万美元,包括发射勤务和 PAM-D 助推级的费用。海事卫星组织有43个成员国,为海上和其它活动目标提供卫星通信,现又打算开展为飞机的通信服务,如旅客电话。三颗INMARSAT-2卫星的主承包商是以英国航空空间公司为首的,休斯公司、马特拉公司、福克和日本电气公司组成的国际财团。第一颗卫星欲在1988年发射。国际海事卫星组织可在六颗卫星中选出三颗来发射。三颗卫星的成本约为一亿五千万美元。在第二代卫星的通用系统中,国际海事卫星至少能适应两种不同运载工具。以英航空空间公司为首的财团设计的卫星已经满足于这个要求。国际海事卫星的总裁奥路弗·  相似文献   

12.
最近美国议院小组委员会召开辩论如何与欧洲阿里安火箭竞争和提高航天飞机发射费问题的会议。在辩论会上,航宇局就增加航天飞机发射费首先与美国运输部发生激烈的争吵;同空军争吵是因为军民用航天飞机在飞行次数上出现意见分歧;与国家海洋大气局的争吵是由于它不用航天飞机发射气象卫星而改用空军一次性使用的运载火箭,与航宇局发生了利害冲突。这几方互不相让,难以协调,最后让里根总统栽夺。现将它们之间的争吵作一简介,借以了解美国空间计划存在的困难。  相似文献   

13.
美国国防部正着手制定一项研制适用于美国航天飞机对抗苏联猎潜艇卫星的轨道枪系统计划。这种轨道枪将能够发射弹丸,其速度超过10公里/秒(6.2哩/秒),利用动能去消灭它的攻击目标。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和空军正在用从电磁轨道枪发射的小弹丸在真空容器里以8.6公里/秒的空间速度进行实验。在这些实验里,电能转换到磁压力推进装  相似文献   

14.
1日航天飞机三台主发动机的计划点火时间为560秒,但由于指示仪上温度的读数比正常的要高,所以点火试验只进行了4.6秒就自动关机了。7日美空军从范登堡空军基地用大力神-3D发射了KH-11侦察卫星。卫星的初始轨道为220×498公里×97度。机动飞行后,进入了一条304×469公里× 97.05度的轨道。该卫星不象照相侦察卫星那样通过回收胶卷舱来提供地面目标的高分辨率图象,而是通过数字传输的方法获得高分辨率的图象。在1978年6月14日曾发射过一颗类似的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地监视并更准确地估计苏联先进的空间军事能力,美国正在进行一项庞大的空间计划。用航天飞机发射新的大型军事卫星,改进航天司令部空间防御操作中心是这项计划的一部分。今年1月23日航天飞机发射了一颗大型电子侦察卫星,这预示着空军准备发射的大部分军事卫星都趋向用于监视和情报搜集。  相似文献   

16.
航宇局的约翰逊空间中心正在研究设计一个八十年代后期用的永久性载人空间站。这个空间站称作空间操作中心,其主要目标是在此中心上建造大型空间系统并把它们送入轨道;组装、发射、收回和维修卫星;维修同轨道面内的自由飞行卫星;进一步发展成永久性的载人空间操作中心,从而在控制和供应上减少对地面的依赖。有空间操作中心的支援,还可以展望发展载人同步轨道飞行。空间操作中心计划容纳8名乘员,每隔3个月用航天飞机运送供  相似文献   

17.
今年3月中旬“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将把第一颗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以下简称为TDRS-A)射入轨道,定点于西经41°。它是目前地球同步轨道上功能最强的一颗通信卫星,对于轨道高度在200公里以下的各种空间飞行器有55%的轨道覆盖能力。如其姐妹星TDRS-B能在今年7月份也由“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发射并定点于西经171°的话,那么由两颗TDRS卫星组成的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TDRSS)则可对轨道高度在200公里以下的卫星用户实  相似文献   

18.
空间扫描     
小号 《国际太空》2009,(9):14-14
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7月15日发射升空;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因天气和故障原因推迟到8月26日以后发射;美国私营航天公司于7月14日首次成功发射卫星;韩国首次于8月25日自主发射首颗本土卫星;俄罗斯于7月6日用一枚“隆声”火箭把宇宙-2451~2453卫星送入预定轨道;阿联酋首颗遥感卫星——迪拜-1卫星于7月25日升空。  相似文献   

19.
第一颗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系统的卫星目前正在TRW公司进行测试,准备在明年一月用航天飞机发射。第二颗卫星正在装配,预定在明年年中发射。这种大数据率的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是用在地面用户和其它轨道飞行器之间传输数据的轨道中继系统,该系统包括东、西两颗卫星,两星的定点位置相距130°。第一颗星早已装配完毕,并经过测试和部分验收,后来接到进行修改的要求。这些更改包括:为适应从航天飞机  相似文献   

20.
□□1998年世界各国共成功地进行了75次发射活动,把142个航天器(不包括从航天飞机释放和回收的卫星)送上了预定轨道(详见表1)。美国进行了33次发射(包括5架次航天飞机的发射),一共发射76个航天器,另外还用别国火箭发射了19颗美国卫星;俄罗斯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