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分析用于各种上面级的轨道转移飞行器(OTV)最佳液体推进设计方案,研究了17.7—26t低地球轨道(LEO)级运载火箭有效载荷级用的高/低压地面可贮存推进系统技术及高性能、低推力低温推进方案.以LEO高度100nmile、比冲340s、质量比0.90为基本标准,通过计算给出质量比在0.88—0.92及比冲在320—500s范围内的性能  相似文献   

2.
<正>"长征"六号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八研究院(下文简称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抓总研制,是我国新一代无毒、无污染三级快速发射液体运载火箭,可执行多种轨道(包括太阳同步轨道、低地球轨道等)发射任务,除了进行单星发射外,也可进行多星发射、星座的组网和补网发射。典型700km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为1t。"长征"六号运载火箭2009年开始工程研制。  相似文献   

3.
介绍马丁·马丽埃塔公司正在实行的“大力神”Ⅲ商业火箭计划,这种运载火箭是在“大力神”34D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采用大尺寸整流罩和加长舱以进行单/双星发射,它的低轨道运载能力将达到143t,并能同航天飞机/“阿里安”运载火箭相兼容.目前已改进了第二级前裙结构和某些布局,第二级长度也已加长,该公司正在实施加装轨道转移级的计划,目的是使载荷直接进入同步转移轨道.  相似文献   

4.
Grif.  GH  辛平 《上海航天》1989,(4):7-8
现役的大型运载火箭正朝向能力更大且日益复杂的力向发展.这也为将载荷送入低地球轨道(LEO)的小型低成本运载火箭开拓市场创造了条件.迄今为止,较小的载荷都必须等待时机“驮”在较大的载荷上才能送入轨道.这使得较小载荷的发射主要依赖于大型载荷的发射日期和轨道要求.大型运载火箭用的制导系统都非常精密而昂贵.通常发射小型LEO载荷并不需这样高的精密要求,因此使用价廉的制导系统有助于降低固定成本.佛伦蒂公司已为低成  相似文献   

5.
我国航天运输系统60年发展回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航天运输系统包括一次性运载火箭、重复使用运载器、轨道转移运载器3个领域,目前一次性运载火箭仍是我国满足进入空间需求的主体。我国运载火箭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共研制了17种运载火箭、9种上面级,具备发射低、中、高不同轨道和不同有效载荷的能力。对我国航天运输系统60年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与不足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6.
《航天》2009,(1):38-39
在快速响应航天运载器领域,美国空军正在按照螺旋式发展方式开展研制工作。“螺旋1”阶段包括FALCON计划中美空军授出小型快速响应运载火箭“猎鹰”、“猛禽”合同。在FALCON计划中,美国军方提出在24小时内能够将454千克的有效载荷送人低地球轨道,发射成本低于500万美元。  相似文献   

7.
回顾国家航天局成立以来的10年,中国空间技术成就斐然。最令中国航天人感到骄傲和自豪的是,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12种不同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适用于发射近地轨道、地球静止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等不同用途的卫星。长征系列火箭的最大运载能力近地轨道达到9200千克,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达到5000千克,能够满足国内不同用户的需求。迄今为止,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实施了70次发射,已经将27颗外国卫星成功地送入预定轨道。自1996年以来已经连续28次发射成功。中国之所以跻身于世界空间大国之列,是因为中国已经自行研制并发射了…  相似文献   

8.
日本发射H-2火箭日本的H-2火箭的地球同步轨道和低地轨道运载能力为2吨和10吨耗资近250亿美元、研制计划一再推迟的日本H-2运载火箭已于2月4日早7点20分在种子岛航天中心点火升空,首次发射获得成功。这次的有效载荷是轨道再入试验件(OREX)和运...  相似文献   

9.
我国新一代中型高轨运载火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一代火箭CZ-5、CZ-6和CZ-7陆续首飞成功,拉开了我国运载火箭更新换代的序幕。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CZ-7于2016年6月和2017年4月圆满完成了两次飞行任务,为中型运载火箭的研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CZ-7火箭基础上,增加CZ-3A氢氧三子级,在海南文昌发射GTO轨道卫星,运载能力不低于7.0t,可快速形成更新换代能力,填补我国GTO轨道该吨位的运载能力的空白。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运载火箭的竞争力,对标国际先进水平,针对新一代中型高轨运载火箭开展构型优化研究,以提高火箭性能,降低火箭成本,提升火箭的使用维护性能,满足后续GTO发射任务需求。  相似文献   

10.
从总体与导航制导控制的视角,对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发展与成就进行了分析和小结。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解决我国发射高轨道卫星有无问题的基础上,历经基本能力、适应能力、高适应能力的发展,具备了高轨道大型卫星运载能力,突破了从单一轨道面到三维空间各种轨道发射、从高轨卫星转移轨道到工作轨道发射、从地球轨道到地月轨道发射以及从航天技术试验到高可靠工程应用发射等关键技术,使我国运载火箭整体能力取得了地球全轨道发射、星际轨道发射等跨越发展。航天重大工程和国际商业发射表明,该系列运载火箭已进入世界高轨道航天器发射的运载火箭前列,并奠定了进一步开拓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面向21世纪的中国航天运载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中国航天运载技术的现状 经过40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的航天运载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长征系列火箭已具有发射近地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等多种轨道有效载荷的运载能力,入轨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系列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覆盖0.3~9.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达到5.1吨,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达到6.1吨。 值得指出的是,80年代后期研制的长征二号E捆绑式火箭是我国运载火箭技术发展的一大飞跃,使我国运载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到9.5吨,为我国实现载人航天的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90年代中期研制成功…  相似文献   

12.
1990年7月16日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新一代大型捆绑式运载火箭长征二号E首次发射试验成功,将一颗澳星-B的模拟星和巴基斯坦搭载星BADR—A送入轨道。它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设计和制造技术有了重大突破,大大增强了我国低地轨道和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运载能力,使长征系列火箭可以发射世界上大部分商业卫星。这种火箭1992年又为澳大利亚发射了两颗由美国休斯公司制造的澳星-B通信卫星。  相似文献   

13.
正2021年3月12日01时51分,我国新一代中型高轨液体运载火箭"长征"七号A运载火箭托举"试验"九号卫星刺破夜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家族又添新成员。"长征"七号A火箭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力为7t,有效填补了我国高轨运载能力空白。  相似文献   

14.
《中国航天》2006,(9):17-18
一、长征系列火箭家族 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首次飞行,成功地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卫星送入地球轨道.经过40余年的发展,我国航天运载技术已经取得长足进步.目前,我国独立自主地研制了12种不同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适用于发射高、中、低不同轨道的卫星.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近地轨道最大运载能力达到9.2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最大运载能力达到5.1吨,入轨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能够承担国内外大、中、小型有效载荷的发射任务,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正2018年9月19日22时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形式,成功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37、38颗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2018年10月9日10时43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远征一号S上面级,成功发射遥感三十二号01组卫星。本次发射是远征一号S上面级的首次发射。  相似文献   

16.
大力神4B运载火箭124美空军历时9年、耗资10亿美元研制的大力神4B运载火箭2月22日在卡角首次发射,将一颗导弹预警卫星送入静地轨道。该箭使用了新型复合材料固体捆绑助推器,运载能力比原4A型高25%,已安排了19次发射,每次发射的火箭硬件成本就高达...  相似文献   

17.
36年前,中国的长征一号火箭把东方红一号送入太空,拉开了中国航天进军太空的帷幕。中国航天事业自1956年创建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自行研制开发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技术日趋成熟完善,目前共有12种不同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具备了发射近地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和大椭圆轨道卫星的能力,近地轨道最大运载能力达到9200千克,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最大运载能力达到5100千克。长征火箭已将28颗外国制造的卫星成功地送入太空,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到2006年6月,长征火箭共实施了89次发射,自1996年10月以来连续47次发射成功。中国还开展了1200千牛级推力的液氧/煤油发动机和500千牛级推力的氢氧发动机的研制工作,并取得了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8.
Naft.  JC 奚妙芳 《上海航天》1991,(6):55-60,54
随着永久性载人空间站研制工作的着手进行,为空间站上的宇航员提供某种形式的救援能力已被提上议事日程.为提高救援能力,拓宽将人员和物资送上空间站的途径和摆脱完全依靠航天飞机的现状,美国正在研究一种由“大力神”Ⅲ运载火箭发射的空间站载人/后勤运输飞行器(SSPLV).着重介绍SSPLV/“大力神”Ⅲ的额定上升弹道、从发射到入轨期间各上升段的故障模式及再入轨道.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发展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姿聊 《中国航天》2003,(10):46-49
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地用自行研制的长征1号运载火箭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使我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自制人造卫星的国家。卫星的重量比前4个国家发射的首颗人造卫星重量之和还多。这表明,当时我国的运载火箭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至今,我国已经发射成功的长征系列火箭有14种,完成了飞行试验前的全部研制工作、只待飞行验证的还有2种。在这些火箭中,主要用于低地球轨道发射的有6种(长征1、2、2C、2D、2E和2F):主要用于中轨道(如太阳同步轨道)发射的有4种(长征1D、2C/SD、4A和4B):主要用于高轨道(如地球静止转移轨道)发射的有4种(长征3、3A、3B和3C)。对应这三种典型轨道的运载能力为:低地轨道0.2—8.0吨,太阳同步轨道为0.4~2.8吨,静地转移轨道为1.5~5.1吨。长征系列火箭的运载能力基本覆盖了低、中、高地球轨道不同航天器的发射需要。  相似文献   

20.
据新华社报导,实践8号航天育种卫星已于2006年9月9日在长征2号丙运载火箭的携带下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进入预定的运行轨道,中星22号甲通信卫星也于2006年9月13日在长征3号甲运载火箭的携带下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进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