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9 毫秒
1.
遥测数据事后分析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速数字采集、大容量磁盘阵列记录和软件无线电技术的迅速发展 ,利用大容量磁盘阵列实现遥测数据实时记录已成为卫星地面接收设备的发展趋势。针对这一发展趋势 ,提出遥测数据事后分析处理系统 ,介绍其设计思想及组成结构 ,说明解调模块和帧处理模块设计及实现中涉及的关键技术。该系统能实现对记录遥测数据的事后分析处理 ,解决目前接收回放遥测信号设备使用、维护费用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远程导弹弹头再入大气层时引起的电波传输中断问题给弹头遥测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当前获取弹头再入段遥测数据较好的办法是采用具有记忆重发兼有实时数据传输功能的无线遥测设备与采用硬、软回收磁带等手段的磁记录遥测设备两套并用的测量系  相似文献   

3.
用软件实现遥测数据事后帧同步和定时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多目标遥测系统中 ,实时对每个目标的视频遥测数据进行帧同步、定时处理 ,其硬件成本高 ,且定时延迟不确定。随着计算机处理速度的提高 ,可以将经过码同步处理的数据和遥测定时信息实时记录 ,事后用软件对实时记录的遥测数据、定时信息进行处理。提出一种多目标遥测系统实时记录数据帧同步处理、B0 0 0码解码、插入遥测定时的软件实现方法 ,该方法降低了遥测系统的硬件成本 ,提高了遥测定时精度  相似文献   

4.
使用北斗导航卫星及GPS/GLONASS评估惯性测量装置误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惯性测量装置的误差对于弹道导弹的落点精度造成较大的影响,通常使用地面雷达遥测数据对惯性测量装置误差进行评估,本文提出了一种使用北斗导航卫星和GPS/GLONASS评估惯性则量装置误差的新思想,并对使用北斗导航卫星评估惯性测量装置误差的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弹载遥测系统主要用于导弹飞行试验过程中,完成导弹飞行试验数据的采编、调制、传输,与地面遥测设备配合完成试验数据远距离获取,即遥测任务。遥测数据为导弹及分系统设计验证、故障分析、试验结论评判等提供数据依据,是导弹研制过程中极其重要、必不可少的测量系统。结合导弹遥测系统技术发展趋势及笔者近年来创新性工程设计经验,详细阐述了包括弹载遥测系统架构设计、可编程式采编技术、优化供电技术及射频综合化技术等总体关键性技术,为弹载遥测系统提供总体设计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换代后的遥测设备应保持较为先进的技术水平,并满足新型号试验的需要,这是应及时和认真思考的问题。因此,在设备的研制过程中,需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妄善解决,使之完善。其中包括计算机造型;记录显示设备更新和GPS/GLONASS外测功能的扩展等。对全部遥测地面站,应加装GPS/GLONASS数据处理机。此外,需对提高角跟踪精度、全面完善功能和应用可重组技术等进行认真探讨。  相似文献   

7.
《航天器工程》2015,(5):131-136
提出了一种基于实时数据库的小卫星数据监视工具设计方法,根据实时数据库的技术特点,采用模块化设计方式,将多种数据监视功能进行组合。该数据监视工具主要功能包括遥测参数、遥测帧包数据、遥控指令、遥控指令判读数据、默认监视数据、自定义监视数据、遥测衍生数据、遥测基础信息数据、测试过程事件等的实时监视。在数据处理方面采用共享内存和哈希算法,可保证数据读写的可靠性和数据刷新效率,便于测试人员快速了解卫星当前的工作状态和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8.
商业航天具有任务周期短、型号迭代快、成本控制严等特点,对遥测数据处理提出了准备周期短、信息配置维护便捷的新需求。本文以“规则帧、混编帧、参数” 3类数据和“整理、解析” 2个过程为筋骨,构建递归解析数据处理模型,实现了商业火箭遥测数据处理逻辑规范、功能模块强内聚性的目标,解决了传统方法处理逻辑不清晰、信息配置复杂、数据利用效率不高的问题。理论分析指出,相较于传统方法,递归解析技术可有效减少描述遥测数据的要素个数,并在存在不完整全帧的情形下显著提高数据利用率,可替代传统方法更快速地完成商业火箭遥测数据处理工作。  相似文献   

9.
本文叙述用外部静态存贮器作为微机的扩展内存,存入实时遥测信息,供微机进行处理。基本思想是开辟两个静态存贮区,这两个存贮区的读写由遥测帧信号控制,一帧一交替,也就是一帧在一个存贮区存入由遥测接收设备来的实时遥测信息,而另一存贮区则作为微机内存,由微机控制处理已存入的遥测信息,下一帧进行一次交换,即已处理过的存贮区开始存入新的遥测信息,而已存入遥测信息的存贮区作为微机内存,再由微机控制,进行处理,遥测数据的加工处理可用程序中断方式(Z中断)进行。  相似文献   

10.
数据处理器     
1 前言 早期通信卫星的遥测遥控系统采用传统方式,即遥测数据和遥控指令的发送端和接收端通常是一一对应的。随着通信卫星容量的迅猛增加,卫星遥测遥控系统传输的信息量也迅猛增加,使得星上电缆网很长、很重、很复杂,给设备安装调试带来很大困难。 自七十年代末,大规模集成电路特别是微处理器的迅速发展,使遥测遥控技术工作原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出现了新型的遥测遥控系统,即分布式遥测遥控系统。分布式遥测遥控系  相似文献   

11.
数据通信传送的是数据,一般指的是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或计算机与其他数据终端之间的通信,它是通过通信网来实现的。通信网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结构,它的基本功能是信息传递,但它又是一个同时为众多用户服务的复杂的大系统。因此,通信网有着点对点通信系统中没有的网络层面的技术及工作方式。根据通信网络覆盖面,民航航空通信可以分为平面通信网和地空通信网。平面通信网目前是基于X.25公众网、帧中继FR、异步传输模式ATM等的数据通信网络,它可以实现包括有线电话通信、地面业务通信、航务管理通信、机要通信和自动转报业务等多种业务。地空…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数据资料在数学建模中的作用,介绍了数据资料的收集、选取及利用数据资料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数据挖掘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数据挖掘的步骤、分类、主要技术方法以及应用领域与主要工具等不同视角阐述了数据挖掘技术,最后,对当前数据挖掘领域的研究热点以及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详细的概括与总结。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数据资料在数学建模中的作用,介绍了数据资料的收集、选取及利用数据资料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空间与环境探测星载高速光纤数据总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空间与环境探测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空间与环境探测星载总线的信息带宽、码速率、可靠性以及容错能力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根据国内外光纤总线技术的发展水平,研究分析了空间光纤数据总线的拓扑结构、模块功能、数据链路层特点和冗余方案。结果表明,此空间光纤数据总线数据处理速度可达到1.458Gbit/s,能够有效提高信息实时处理能力,为空间与环境探测卫星提供一种高可靠性、容错能力强的光纤总线。  相似文献   

16.
航天测量船在航天测控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提高航天测量船外测数据的光滑度,在小波滤波和样条函数滤波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分解尺度和阈值的选取原则,提出了船载外测数据的滤波算法.该算法在滤波的同时,成功地分离出随机误差和船摇修正残差,显著地改进了现有的船载外测数据修正结果.实例和仿真结果表明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船载外测数据滤波算法.  相似文献   

17.
刘国杨 《航天器工程》2008,17(4):114-117
如何对存储的数据进行迁移是采用分级存储结构的卫星遥感数据存储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价值评估的卫星遥感数据迁移方法。通过建立价值评估的模型获得卫星遥感数据的价值,并以此指导存储系统对数据迁移。通过模拟环境下的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此方法能够达到提高系统性能、降低开发成本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DQPSK数传接收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介绍用于航天测控系统的 DQPSK数传接收机的主要技术问题及解决途径 ;应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进行 QPSK信号调制解调、解调控制、差分编码和差分解码等  相似文献   

19.
小卫星数传基带数据处理通用集成平台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天器工程》2017,(1):79-84
以传统小卫星数传分系统中对有效载荷数据进行处理的基带数据处理设备及系统管理控制单元为基础,采用高速串行数据线、高集成模块化数字电路、高速大容量存储模块集成、机电协同设计等技术,设计了一种数传基带数据处理通用集成平台。与传统小卫星数传分系统同功能设备与线缆设计相比,体积减小约82%,质量减少约75%,功耗降低约50%,能满足小卫星体积和质量小、功耗低的需求。此外,数据流优化设计可使固态存储利用率提升14.3%。文章提出的通用集成平台设计可为小卫星数传分系统的集成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The Tiangong 1 target vehicle,which had been working in orbit for 1,630days,ceased operation,so formally terminating its data service after exceeding an additional period of service of two and a half years.Since it was launched into orbit on September 29,2011,Tiangong 1 has completed three docking and rendezvous missions with Shenzhou 8,9 and 10 spaceships and completed a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