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环型聚能装药侵彻靶板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正交设计试验方法优化环型聚能装药结构,利用ANSYS/LS-DYNA软件,对环型聚能装药侵彻靶板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得出了药型罩开口角度、药型罩壁厚、装药高度、炸高4种因素对环形射流穿靶时间及剩余速度的影响规律。仿真结果表明,对射流穿靶时间及剩余速度影响较大的因素为药型罩开口角度,优化后的环型聚能装药结构对靶板侵彻能力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通过采用Speedcam高速摄影仪拍摄了爆炸冲击波作用下装盛液体容器薄壁变形、破裂,液体射流形成、消失等过程;分析了装盛液体容器半径、装药量、壁厚、液体密度、装盛液体容器高度及装盛液体容器形状对液体抛撤初期射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一级轻气炮实验技术,对注装梯恩梯药进行了高应变率下的动态冲击实验,对实验方法进行了改进,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轻气炮延伸炮管。根据实验数据结果,得到了注装TNT装药的冲击Hugoniot参数。  相似文献   

4.
三维编织碳/环氧复合材料聚能冲击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爆炸冲击试验对三维编织碳/环氧复合材料聚能冲击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三维编织碳/环氧复合材料的聚能冲击破坏的宏观和微观破坏机理。结果表明,导爆索直接与碳/环氧接触时,碳/环氧复合材料将被破坏;在导爆索和碳/环氧之间加入橡胶,可以保护碳/环氧复合材料不被破坏。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串联战斗部前级装药对后级随进战斗部的影响,验证在现有导弹战斗部前端加装环形聚能装药的可行性,采用ANSYS/LS-DYNA软件进行了环形切割器对随进战斗部影响的数值仿真,在不同的前后级距离条件下,得到了随进战斗部的加速度、速度、位移变化和随进战斗部壳体和装药的最大应力值及其所在位置;仿真结果表明,在串联战斗部前后级相对静止时,不同间距条件下,环形切割器爆炸后形成的冲击波对随进战斗部加速度、速度、位移及壳体和装药的压力影响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6.
航空涡轮发动机射流预冷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阿强  郑群  吴锋  杨昊  张海 《推进技术》2020,41(4):721-728
利用雾化蒸发的高效冷却技术,可以将高温进气降低到发动机材料允许的工作温度。针对射流预冷涡轮基冲压组合循环发动机,对比分析了国内外已有射流预冷技术的进展,详细介绍了射流预冷发动机的理论和试验验证情况,总结了射流预冷对航空涡轮发动机性能的影响,针对射流装置和喷水/液氧降温效果进行研究和验证。国内外已有研究表明,依靠射流预冷技术不会对发动机性能产生太大的不利影响,具有技术成型快、成本低,有效地扩展飞行包线,不受飞行高度和马赫数限制等优势。射流预冷技术可以解决涡轮发动机与冲压发动机在模态转换过程的"推力鸿沟"问题,具有潜在的技术优势,值得引起关注并开展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倾斜射流撞击壁面在燃烧室液膜冷却、溅板式喷注器雾化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为了研究倾斜射流撞壁形成的液膜的基本形态、液膜边界大小,开展理论建模研究.通过建立在液膜边界的守恒方程及液膜在壁面上的厚度及速度分布关联式,形成一套能够求解倾斜射流撞击壁面后液膜形态及边界的理论方法.模型计算结果与文献中的实验结果对比表明,建立的模型...  相似文献   

8.
进口预旋条件下波瓣混合器强制掺混机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波瓣混合器为研究对象,通过试验和数值计算的方法研究了其强制射流掺混的机理及进口预旋对射流掺混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κ-ωSST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波瓣射流掺混过程;波瓣贯穿区径向压力梯度所诱导的大尺度流向涡在射流掺混过程中起支配作用;与轴向进气工况相比,进口预旋导致附加流向涡对及中心锥下游回流区的形成,强化了射流涡系间相互作用,加速了射流掺混过程.  相似文献   

9.
亚声速等膨胀平面射流的初始流场结构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基于大涡模拟方法与5阶精度混合TCD/WENO格式,对等膨胀射流在马赫数为Ma=0.6条件下的初始流场结构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结果描述了射流等膨胀过程中,射流初始流场的形成、变化及发展过程。并发现了射流初始流场中涡核为射流失稳的起始点,研究了射流混合层与涡核剪切层上涡的产生、发展与破碎以及它们卷吸环境气体并与射流气体混合的整个过程,揭示了射流初始过程中涡核与涡环直径的变化趋势,得到了射流轴向速度与压力的分布。数值结果可为相关发动机的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快速、短距起爆爆震波,本文基于H2/Air 8组分19步反应简化机理,采用两点射流点火的方法数值研究了不同射流管高度差引起的射流间隔时间对H2/Air混合物起爆特性的影响规律。采用与CEA计算结果及实验结果对比的方法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射流间隔时间对两点射流起爆有明显影响。一定射流间隔时间内可以成功起爆,但第一射流的衰减过程随射流间隔时间的增加而变长,不利于起爆。射流管的高度差使得射流管出口形成射流强度梯度,对射流强度的影响较小。射流管高度差ΔH的增加会加大两个射流之间的强度差,从而削弱射流相互作用。射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受火焰面和压力面的共同影响,热点的形成更依赖于射流压力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多种材料双层 EFP数值仿真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双层药型罩形成的串联爆炸成型弹丸(EFP)为研究对象,运用数值仿真软件AUTODYN,对不同材料组成的双层药型罩产生的串联EFP成型与侵彻靶板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通过比较双层EFP形状、速度、长径比、动能等参数,得出内外罩材料冲击阻抗之差对于双层EFP侵彻能力的影响,其侵彻能力最强的材料组合为外钽内铝组合。  相似文献   

12.
缩扩孔对孔板气膜冷却效果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志强  田涛 《航空动力学报》2008,23(10):1759-1764
从加强气膜孔内的换热量和孔板热侧的气膜覆盖两个角度来提高气膜孔壁的冷却效果,通过对气膜孔孔型的改进,提出了缩扩型气膜孔型结构,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收缩进气可以强化孔内的对流换热;而扩张出气则可以使冷气出口的速度降低,气膜覆盖面更广,提高气膜的覆盖效果.与扩张孔相比,所提出的缩扩型孔在较低的吹风比下有利于改善冷却效果,而在大吹风比下则对冷却不利;然而与普通圆柱型孔相比,缩扩型孔在任何吹风比下均能改善冷却效果.   相似文献   

13.
簸箕形排孔气膜冷却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五孔单排簸箕形孔气膜冷却进行了实验研究。测出了孔排下游的局部换热系数及冷却效率,并研究了喷气雷诺数及吹风比的影响,实验参数范围是:喷气雷诺数Re=10000~25000,吹风比M=0.3~2.0,测量分26个工况进行。  相似文献   

14.
双排簸箕形气膜孔下游换热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双排差排簸箕形气膜孔排下游的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测量了孔排下游的局部换热系数分布,分析了孔排下游换热系数比的分布以及吹风比、气膜孔出流雷诺数和孔排距对平均换热系数比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单排气膜孔出流的情况,双排气膜孔下游换热有所增强,但分布更均匀;换热系数比随吹风比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在吹风比为1.0时达到最小;双排气膜孔出流对换热的增强效果随孔排距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在孔排距为10D时最大.   相似文献   

15.
气膜孔形状对排孔下游换热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实验研究了气膜孔几何形状、二次流雷诺数及吹风比对孔排下游的局部换热系数的影响。所用孔形是簸箕形孔、圆锥形孔及圆柱形孔;实验的参数范围为二次流孔径雷诺数Re=10000~25000,二次流吹风比M=0.3~2.0,在上述范围选取了26个工况分别对3种孔形进行了实验。   相似文献   

16.
基于颗粒水射流材料去除性能稳定、无刀具磨损、复杂面形适应能力强等优点,提出了基于确定性修形的异型不锈钢元件加工方法,确定了适用于不锈钢元件表面的测量方法,对其加工路线进行了规划.对于齿形"窄"环带表面经过3次确定性修形加工后,表面面形Rms由初始的9.774Wave(1Wave=632nm)收敛至2.009Wave,表面质量提升明显,表面粗糙度减少至63.303nm,达到加工要求.实验结果表明颗粒水射流加工对不锈钢件加工具有优良的确定性修形能力,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为了优化设计用于反舰导弹串联战斗部前端的环形切割器,利用ANSYS/LS—DYNA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相等装药条件下,不同药型罩开口角度、不同装药形状的环形切割器对靶板的切割效果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论表明,60°锥角、组合体装药形状的环形切割器对靶板的切割效果更为理想。通过与相关试验数据的对比,初步验证了数值仿真的准确性。该结论有助于新型环形切割器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8.
采用基于迭代物理光学法与等效边缘电磁流法的雷达散射截面计算程序,分析了水平、垂直两种极化方式下唇口斜切修型对菱形进口S形进气道边缘绕射场及腔体内部散射场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水平、垂直两种极化方式下,斜切修型可有效降低边缘绕射场的雷达散射截面,但随斜切角度的增大,其减小幅度降低;正负斜切角度对应的绕射场雷达散射截面分布关于0°探测角对称;斜切修型对腔体内部散射场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收缩-扩张形气膜孔提高气膜冷却效率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为了揭示收缩-扩张形孔提高气膜冷却效率的机理,选择了两种典型的气膜孔:圆柱形孔和扇形孔,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比研究.湍流模型选取Realizable k-ε模型,壁面函数采用增强壁面函数.结果表明:圆柱形孔射流法向动量很大很集中,生成了较强的耦合涡,冷却效率最低;扇形孔减弱了射流的法向动量,并产生了一定的展向速度,冷却效率得以提高;收缩-扩张形孔减小了射流的流向厚度,增大了射流的展向宽度,且产生了更大的展向速度,扩大了射流的覆盖区域,形成了与圆形孔及扇形孔射流相比作用相反的耦合涡,使气膜更好地贴附于壁面,气膜冷却效率高于其它两种孔形的效率;相对于圆柱形孔和扇形孔,收缩-扩张形孔的平均气膜冷却效率,在吹风比为0.5时,分别提高了约110%和15%,在吹风比为2时,分别提高了约560%和60%.   相似文献   

20.
导流块深度对楔形空腔内激波聚焦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导流块深度对楔形空腔内径向入射激波聚焦过程的影响,对导流块深度分别为0、5、10、15mm的楔形空腔内激波聚焦的过程开展了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用高速CCD(charge coupled device)拍摄了楔形空腔中气流流动的纹影照片,用动态压力传感器测量了聚焦过程中流场的压力变化,并用高精度的数值方法对该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通过比较不同导流块深度下激波反射聚焦的过程发现:导流块深度越深,前导激波和压缩波两者聚焦的时间间隔越小,因此增大了激波聚焦的强度和空腔底部的压力峰值。导流块深度会影响二次激波形成的时间和发展程度,从而影响激波聚焦过程中楔形空腔内流场的紊乱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