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分辨出固体推进剂包覆界面中脱粘缺陷和非脱粘缺陷(气泡、夹杂等),利用激光剪切散斑干涉技术和有限元数值模拟手段,对包覆层中预设有脱粘缺陷、气泡缺陷和夹杂缺陷的平板试件进行了实验研究、数值计算,并对比分析了三种类型缺陷在真空负压加载及热加载条件下变形机理。实验结果表明,相同加载条件下,脱粘缺陷对应的离面变形远大于气泡缺陷和夹杂缺陷。数值分析显示负压加载条件下,相同尺寸的脱粘缺陷的离面位移是夹杂缺陷离面位移的2~10倍,比气泡缺陷的离面位移大1~2个数量级。另外,数值计算热加载激励条件下,三种类型缺陷的离面位移差异也较大。相同尺寸下,脱粘缺陷离面位移明显大于气泡缺陷和夹杂型缺陷,且缺陷尺寸越大,变形差距越明显。研究结果可为固体推进剂包覆层粘接缺陷检测、脱粘型与非脱粘型缺陷分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对固体火箭发动机粘结界面声学无损检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周振动及声传播的基本原理,简要地阐述固体火箭发动机粘结界面无损检测中的声学方法:敲击声振动法、超声脉冲回波多次反射法、声谐振法及声—超声。  相似文献   

3.
加热片在粘结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在粘结层内会出现气泡、分层、夹杂等缺陷,这些缺陷会导致加热片传热不均匀,引起热量集聚,进而加热片中加热丝被烧坏,最终造成加热片失效,严重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甚至使整个设备报废。因此,设备在投入使用前进行全面无损检测是十分有必要的。无损检测有很多种方式和方法,针对加热片粘结质量进行无损检测试验,对比分析空耦超声单侧一发一收法、空耦超声对侧一发一收法和太赫兹检测法对加热片的检测效果,结果发现,太赫兹无损检测法对加热片粘结层内部缺陷具有很好的检出率,试验研究为加热片粘结层内部缺陷的检测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针对嵌银丝包覆药柱整形过程中的盲孔加工质量和安全要求,提出了一种包覆药柱盲孔自动安全加工及检测技术。首先,通过已标定的工业相机采集药柱端面图像,并进行数字化图像处理,获取银丝坐标数据后进行自动对位钻孔;然后,利用基于压缩空气吹吸原理的多余物清理组件清理盲孔内多余物,并用识别算法对孔内残留药屑进行检测并量化评分;最后,通过红外温度传感器对加工温度进行监测,并通过温度仿真和工艺试验分析了不同加工参数对钻削温度影响。结果表明,盲孔端面银丝识别率超过99%,钻孔位置精度满足不大于?0.25 mm的要求;盲孔内多余物被高效吹净,且检测算法适用性好;加工温度有效控制在50℃安全阈值内。综上,该技术可有效保障嵌银丝包覆药柱盲孔成型质量和安全性,可满足批量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5.
复合材料(结构)粘接质量检测的错位散斑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金龙  孙晨光  秦玉文  计欣华 《宇航学报》2004,25(3):323-326,342
系统地分析了错位散斑条纹的形成机制,并在多种条件(真空荷载、热流荷载、音频扫描荷载等)下对各种复合材料结构粘接质量进行了检测及评估,可检测出厚1mm层合板内直径>5mm的缺陷,夹芯结构内直径>10mm的缺陷;对于包覆层结构可检测出深度在12mm以内、直径>5mm的空隙脱粘缺陷,而零粘接力缺陷也能检测出厚度为2mm、直径>30mm的缺陷。同时引入相移技术使错位散斑检测方法不仅具备非接触、高精度和全场实时观测等特点,而且也实现了复合材料结构粘接质量的定量无损检测。  相似文献   

6.
7.
固体火箭推进剂应用广泛,基于一体化包覆纤维缠绕工艺,对药柱缠绕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应力计算.利用ABAQUS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数值计算,对药柱各节点应力进行分析.基于实际工况列出预紧力、药柱位移速度、药柱旋转速度、纤维带宽四个工艺参数,对缠绕过程进行动态仿真模拟,同时通过静态模拟多层缠绕工况.计算结果表明,单圈缠绕结束后药...  相似文献   

8.
叙述了用声-超声进行复合材料危害性缺陷无损评价的研究,认为,声-超声信号在试样厚度上产生纵不皮共振,使得频谱能量集中在某些频率点附近,而声波又以切波的形式由发射换能器传向接收换能器,可用声-超声谱峰的位置来无损评价纤维缠绕增强型复合材料的层间结合质量。实验结果表明这一参量对纤维增强型合材料中的分层或紧贴型分层比较灵敏。  相似文献   

9.
焊缝的无损检测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外观检查、射线检测、磁粉检测、液体渗透检测与噪声检测五种常用的焊缝无损检测技术,分析、比较了每种方法的特点和优缺点。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新型复合材料在加工、制造和作用过程中所产生的缺陷与损伤。介绍了新型复合材料的无损检测现状,重点阐述了目前常用的无损检测方法和应用,并对其的优缺点作了比较。提出新型复合材料的无损检测技术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