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自动化学会遥感遥测遥控专业委员会于1991年10月25日至29日在江西南昌召开了全国生物遥测技术首届年会。到会代表就生物遥测技术的国内外进展;生物遥测技术与经济建设、科研、应用和生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代表们在会上介绍的各自的工作,引起了有关生产厂的强烈兴趣。会议期间,代表们还参观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坚定了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这次会议是由生物遥测学组组织,浙江大学、  相似文献   

2.
一九八二年的国际遥测会议,于九月廿八日至九月卅日在美国加里福尼亚州南部的圣地亚哥举行。中国代表团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期间的主要学术活动有以下四个方面: 1.参加了国际遥测技术的学术交流会; 2.参观了会议期间举办的美国遥测产品  相似文献   

3.
中国自动化学会“三遥”专业委员会生物遥测专业学组和中国宇航学会遥测专业委员会将于1991年9月或10月在江西省九江市联合召开第一届全国生物遥测技术学术交流会。本次会议是我国首次在生物遥测方面的专题学术交流会,它将全面地检阅近年来在生物遥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领域所取得的成就。通过交流,探讨我国生物遥测技术的发展方向和任务。使生物遥测技术在我国四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取得更大的效益。  相似文献   

4.
中国自动化学会“三遥”专业委员会生物遥测专业学组和中国宇航学会遥测专业委员会将于1991年9月或10月在江西省九江市联合召开第一届全国生物遥测技术学术交流会。本次会议是我国首次在生物遥测方面的专题学术交流会,它将全面地检阅近年来在生物遥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领域所取得的成就。通过交流,探讨我国生物遥测技术的发展方向和任务。使生物遥测技术在我国四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取得更大的效益。  相似文献   

5.
中国宇航学会遥测专业委员会等于今年内联合召开“第七届全国遥测技术学术交流会”。现在再次向全国从事遥测技术工作和教学的科技人员征求论文,请大家踊跃写稿并抓紧时间将稿件寄来。一、为了同国际遥测会议和欧洲遥测会议的主题相适应,特扩大征文范围如下: 1、遥测技术及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取得的实际效益;2、遥测新体制、新技术;3、遥测系统、标准、可靠性和故障自动检测;4、数据采集;5、数据传输;6、显示、控制和跟踪;7、数据记录和系统;8、数据压缩;9、数据处理、图象处理;10、天线系统和工艺;  相似文献   

6.
第 36届国际遥测年会和产品展览会于 2 0 0 0年 1 0月 2 3日至 2 6日在美国加洲圣地亚哥举行。会议由技术交流和产品展览会两大部分组成。技术交流与产品展示并重。技术交流分为主题演讲、遥测技术讲座和学术论文交流三部分。本届年会的主题是“当今遥测的使命。即适应现代化的世界”。主题演讲分别就遥测技术发展的趋势、无线通信技术、超宽频带技术和网络做了论述。四位主题演讲者均是在相应领域成就卓著的科学家。会议主持者为在美国国防部部长办公室任职的技术官员约翰·杰里格( John Gehrig)。遥测技术讲座的内容广泛 ,涉及遥测基本概…  相似文献   

7.
中国宇航学会遥测专业委员会第二次遥测技术学术交流会于1983年4月24日在北京召开。参加大会的代表来自全国20个省市74个单位共126名。代表大会收到论文104篇。航天工业部宋健付部长,宇航学会王献、杨沛松付秘书长,会议主办单位航天部704所李尚仁所长,国防科工委等单位的领导出席了  相似文献   

8.
10月25日至28日,中国宇航学会遥测专业委员会、中国自动化学会三遥专业委员会、暨航天遥测遥控专业技术组学术会议在长沙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主办,并作为五十周年所庆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会上,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所长李艳华作了遥测技术的现状及展望的报告,指出了航天遥测技术的发展趋势,讲述了遥测体制的研究与发展,介绍了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在遥测系统中的应用,并展望未来的遥测技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第一设计部彭晓波主任讲述了国外一次性运载火箭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描述了我国一次性运载火箭的现状,…  相似文献   

9.
1986年国际遥测会议(ITC/USA/′86)将于1986年10月13日到16日在美国Las Veg-as召开。会议议题为“遥测——在系统设计、评价和运行的一个决定性的单元”。这次会议由国际遥测基金会(IFT)主办,美国仪表协会(ISA)在技术上与IFT共同执行。这是ITC的第二十二届会议。本届国际遥测会议计划征集的论文范围  相似文献   

10.
1987年8月4日,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举行了庆祝航天工业部第一研究院建院三十周年学术报告会。学术报告会由魏世钧副所长主持,李尚仁所长,王连贵、张永顺副书记。及所论文评选委员会的委员魏世钧、钱明达、赵克、郝建民、王玉朴、陈康琪同志出席了会议。参加学术报告会的有在航天事业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欧洲遥测会议(ETC)不同于国际遥测议会议(ITC)(国际遥测会议受美国军方控制较严,除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外,其他国家很少被邀请参加),其主要改题是工业遥测技术。它起源于“TC”(Telemetry Co-nference)——于七十年代在西德的慕亚黑举行的一个小规模遥测会议。1980年,会址迁至现在西德的Garmisch-Partenkirchen。原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宇航学会、北京仪器仪表学会和北京宇航学会联合召开的,由航空航天部704所和南京航空学院无人机所共同主办的第六届全国遥测技术年会于1990年9月14日—20日在安徽休宁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62个单位的117名代表。在会上宣读了78篇论文。代表们对我国遥测技术的发展进行了热烈而认真的回顾与展望。特别是  相似文献   

13.
我国航天遥测技术伴随着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仿制、自行设计到创新研制几个重要阶段。历史的经验证明,要想使我国航天遥测技术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必须十分注意国际遥测技术发展的新动向和我国航天型号的发展要求。现在正值我国航天遥测的换代时机,为此回顾一下国际遥测技术发展中几个历史阶段的重要特点,总结一下三十年来我国航天遥测的重要经验和当前国际遥测技术在几个主要领域中的动向,对确定我国新一代航天遥测的主要目标和展开必要的预先研究,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正>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于1957年12月3日创建,已经历了六十载春秋。老一辈遥测人的辛勤耕耘奠定了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国内领先的地位,新一代遥测人致力打造一流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经过近十多年的飞速发展,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已形成了测控通信导航、传感器、雷达与对抗三大主业,专业范围覆盖了测控通信、卫星导航、精确制导与信息对抗、卫星有效载荷、MEMS与传感器、信息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我国遥测技术如何面对未来的挑战,从加强应用研究着手,打破传统概念的束缚,抓住关键技术,走向新的台阶.文章指出,遥测技术必须商品化,力争进入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16.
中国宇航学会遥测代表团一行六人于82年9月25日至10月14日赴美参加了国际遥测会议82年年会(ITC/USA/′82) 国际遥测会议本届年会于9月28日至30日在美国加州San Dicgo举行。会议按不同主题,分为30个小组,共发表论文98篇,另有4个专题讲座。内容涉及:遥测系统、遥测标准、遥感器及传感器、信号形成、记录设备及系统、数据采集系统、天线系统、卫星控制及遥测、数据中继、航天飞机接口、同步、通信理论及技术、编码系统、微处理机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7.
国际工厂自动化和信息管理会议于1991年3月在爱尔兰利默里克召开,来自20个国家的代表,宣读了120篇论文,此时笔者正在爱尔兰学习和研究,参加了全部活动,最深刻的印象有三。 1 高度重视制造技术的研究与发展。首先会议的主题确定为四条:制造与世界市场;系统一体化及管理;柔性制造,如FAS、FMS、CAD、CAM、SMT;生产工艺。美国宣读了约50篇论文,主要集  相似文献   

18.
正国际宇航科学院、中国宇航学会与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将于2021年8月25日-28日在上海联合举办第九届航天技术创新国际会议(中国·上海)。本届会议将围绕"探索浩瀚宇宙,共筑人类太空命运共同体"这一主题,探讨航天发展相关议题,推动航天领域的国际合作。会议现面向国内外征文,经评审通过的论文将收录至会议论文集,其中高质量论文将推荐至《上海航天》增刊、《Advances in Astronautics Science and Technology》(航天科技前沿)等学术期刊发表。  相似文献   

19.
为了全面跟踪国际遥测技术发展,协调我国遥测技术的发展方向,推进遥测技术“三化”(标准化、系列化、模块化)的进程,提高我国遥测技术总体水平,应建立全国性的遥测信息研究中心和交流网,借以研究我国遥测本业的发展方向;规划遥测系统的三化,促进其实现;进行型号研制资料的归档;进行试验故障的分析研究。此中心的建立已具有实现的可行性,文中对此作了初步分析,列出四项条件。  相似文献   

20.
美国防务准备协会化学系统分会的化学和塑料小组,1991年4月22-24日,在美国加州圣狄戈市,召开了关于塑料和炸药、推进剂、烟火剂等方面材料的相容性及炸药、推进剂和组分工艺联合国际讨论会。会议的主题是:环境安全和健康——对于高能技术的影响。会上发表论文65篇,其中有中国的两篇:航空航天部42所吴正明的“使用相转变催化法制备 GA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