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基于小波神经网络提出了一种H∞自适应控制方法。控制器由等效控制器和H∞控制器两部分组成。用小波神经网络逼近非线性函数,并把逼近误差引入到权值的自适应律中用以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H∞控制器用于减弱外部及神经网络的逼近误差对跟踪的影响。所设计的控制器不仅保证了闭环系统的稳定性,而且使外部干扰及神经网络的逼近误差对跟踪的影响减小到给定的性能指标。最后基于所设计的控制方法对新一代歼击机设计了飞/推控制系统,并对飞机作大迎角机动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飞/推控制系统是有效的,同时验证了所设计的非线性控制方法是有效性的。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型涡扇发动机,分析了H∞,H∞/H2和u控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Homotopy算法发动机固定阶控制设计方法。采用规范形式控制器结构进行固定阶H∞/H2控制器设计,推导出了固定阶H∞/H2控制器存在的必要条件,使用Homotopy算法获得最优固定阶H∞/H2控制器的解。提出了将固定阶H∞/H2控制器与混合u综合相结合获得固定阶混合u控制器的策略。与全阶混合u控制器不同,固定阶混合u控制器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实现,而其鲁棒性能和鲁棒稳定性与全阶u控制器相近。使用该方法对某型涡扇发动机控制系统进行固定阶混合u控制器设计,仿真验证表明,该控制系统其性能鲁棒性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3.
对第2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进行改进,提出以非支配序为进化方向的微分进化(DE)算法代替传统的遗传操作,提高了算法的收敛速度.针对目前航空发动机多变量控制领域广泛关注的线性二次型调节器(LQR)控制与H2/H∞控制存在的保守性问题,提出了将时域性能指标、二次型性能指标与H∞性能指标相结合,通过改进NSGAⅡ优化权矩阵Q,R,最终获得航空发动机LQ/H∞控制器的设计方法.与其他控制器设计方法相比,基于多目标优化的LQ/H∞控制器目标明确、鲁棒性强且保守性更低.仿真验证结果表明:相比于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LMI)的H2/H∞控制器,基于多目标优化的LQ/H∞控制器时域性能提高了4倍,调节时间减少了50%,抗干扰能力提高了15%.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慢切换H∞控制方法,实现了直升机大包线下的姿态控制。首先针对直升机的典型状态点,采用二自由度H∞方法设计局部鲁棒控制器,形成执行子控制组;然后引入基于"驻留时间"的慢切换逻辑完成不同子控制器之间的稳定切换,实现姿态控制目标。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充分发挥TDFH∞方法的优势,并有效地降低其设计保守性,系统的姿态解耦控制特性良好,当存在侧风扰动时具备了较强的性能鲁棒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RBF神经网络提出了一种H∞自适应控制方法。控制器由等效控制器和H∞控制器两部分组成。用RBF神经网络逼近非线性函数,并把逼近误差引入到网络权值的自适应律中用以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H^∞控制器用于减弱外部及神经网络的逼近误差对跟踪的影响。所设计的控制器不仅保证了闭环系统的稳定性,而且使外部干扰及神经网络的逼近误差对跟踪的影响减小到给定的性能指标。最后给出的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一类具有状态滞后和凸多面体不确定性的连续时间系统,研究了其鲁棒H∞控制器的设计问题.通过引入两个附加的松弛矩阵使Lyapunov矩阵和系统矩阵得到分离,得到了一个新的具有更低保守性的鲁棒H∞性能判据,并基于该判据设计了系统的鲁棒H∞状态反馈控制器.设计的状态反馈控制器不但保证闭环系统的二次稳定性,同时使系统的H∞范数小于一个给定的衰减水平γ.并且设计了一个迭代算法来得到问题的次最优解.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所提出的控制器设计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芦海洋  兰飞强  曹军伟  王曦 《推进技术》2021,42(12):2838-2846
为了解决由滑动板调节角度和空腔自由容积引起的燃气发生器压强时变特性的控制问题,设计了二自由度H∞自适应控制器。首先,建立燃气发生器数学模型,并提出根据标准二阶线性模型建立燃气发生器归一化线性变参数(LPV) 系统的方法。其次,假设燃气发生器系统固有频率不变,通过最小二乘辨识方法获得在不同工作点的虚拟阻尼系数分布。再其次,针对归一化LPV系统,设计了两个胞点的二自由度H∞控制器,在两个控制器胞点之间,根据虚拟阻尼系数实时求解控制参数。最后,给出了二自由度H∞自适应控制器输入信号量纲变换方法。仿真结果表明,燃气发生器LPV系统辨识精度高,二自由度H∞自适应控制器具有不超调、快速控制特性和良好的抗噪声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8.
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是飞行器的重要机构,航空发动机存在的控制增益衰减和未建模动态等不确定性问题影响了其控制性能,为此设计将H∞自适应控制和补偿控制相结合的控制器。首先,基于混合灵敏度理论设计H∞自适应控制器;然后,基于Lyapunov 严格稳定理论设计RBF 神经网络补偿控制器对不确定性进行拟合补偿,并通过与误差相关的线性函数调整拟合速度;最后,以归一化后的航空发动机模型为被控对象进行多变量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自适应控制器能够有效补偿不确定性,相比H∞控制器,超调量和调节时间都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9.
利用鲁棒H∞控制理论设计了某型飞机的自动着陆系统,讨论了飞机自动着陆过程的要求,分析了系统中可能受到的干扰,之后建立了H∞控制问题的系统模型,针对飞机着陆时的要求设计了一种鲁棒H∞控制器以抑制阵风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对自动着陆时的干扰具有较好的抑制能力,能使飞机很好地跟踪希望轨迹并满足着陆指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引入了基于频域理论的H∞回路成形鲁棒设计方法对某型航空发动机进行控制器设计,对设计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在控制器设计过程中,引入多目标遗传算法对能使系统奇异值形状满足设计要求的权函数参数进行全局寻优,有效提高了控制器的设计效率和设计的准确性。同时对传统的控制回路结构进行了改形,改善了控制器性能。最后在设计的航空发动机数控系统快速原型化实时仿真平台上进行了硬件在回路仿真,证实了所设计的改型后的H∞回路成形控制器在航空发动机控制上所具有的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主动流动控制技术的无舵面飞翼布局飞行器姿态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全兵  史志伟  耿玺  王力爽  张维源 《航空学报》2020,41(12):124080-124080
飞翼布局飞行器因其升阻比高、隐身性能好等诸多优势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操纵舵面偏转会增加飞行器的雷达散射截面积。提出了采用射流环量控制和反向射流两种主动流动控制技术实现飞行器的无舵面飞行姿态控制。利用风洞测力试验对射流环量控制和反向射流的"舵效"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环量控制技术能产生规律变化且可控的滚转和俯仰力矩、反向射流产生的偏航力矩随控制信号规律变化。飞行试验记录了飞行器姿态随射流激励器控制信号的变化规律,飞行数据表明俯仰环量控制激励器能有效地控制无人机的俯仰运动;无人机的横航向操纵存在耦合,但滚转环量控制激励器和反向射流能控制无人机的滚转和偏航运动。  相似文献   

12.
This work extends the so-called simple adaptive control approach to direct model reference adaptive control of multi-input multi-output systems to include loss of control effectiveness failures. It is proven that all signals are bounded for loss of control effectiveness failures during a bounded input disturbance. A state space approach is introduced for computing the feedforward compensator that is required by the stability result. The adaptive algorithm is applied to a three input model of the linearized lateral dynamics of the F/A-18 aircraft. Simulation results are obtained with single, double, and triple control effectiveness failures of 88% during the occurrence of a lateral gust.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daptive controller exhibits improved model following as compared with a fixed gain eigenstructure assignment controller.  相似文献   

13.
卫星姿态控制系统容错控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斌  张柯  杨浩  程月华  马亚杰  成旺磊 《航空学报》2021,42(11):524662-524662
主要针对卫星姿态系统容错控制研究领域已有的成果进行了回顾。总结了国内外卫星容错控制的现有成果,主要从卫星姿态控制系统的可重构性、单体卫星容错控制和卫星编队容错控制3个部分对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分析。其中,卫星姿态系统的可重构性从重构目标和系统功能要求两方面进行分析;对单体卫星容错控制现状的介绍主要从自适应技术、滑模理论、预设性能、干扰观测器、故障估计观测器几个方面展开;卫星编队容错控制方法从独立容错、协同容错、拓扑重构和组成重构的角度进行阐述。最后进行总结,并展望了卫星姿态控制系统容错控制领域未来可能出现的新问题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不确定航空发动机分布式控制系统自适应滑模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存在参数摄动、外部干扰的航空发动机不确定性分布式控制系统,在系统具有时变输入时延和干扰上界未知的情况下,设计了具有鲁棒性能的自适应滑模控制器。基于预测控制和矩阵奇异值理论,对初始的发动机离散分布式模型进行等效线性变换,得到不显含时延项的规范形系统模型,便于进行滑模面参数的求解;在给定的H∞指标下,推导了滑模运动在非匹配不确定性作用下渐进稳定的充分条件,给出了线性矩阵不等式(LMI)形式的滑模面参数设计方法;最后,设计对干扰具有估计功能的自适应率,在此基础上提出自适应滑模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能够有效降低外部干扰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在所考虑的不确定性因素作用下,系统的滑模运动具有理想的H∞性能。当外部干扰强度变化时,控制器的鲁棒性较好,状态收敛时间小于0.8s,且不存在抖振。   相似文献   

15.
有效性控制是飞机设计和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将设计更改动态、实时地落实到生产中的重要途径。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构型管理的产品有效性控制算法,可用于飞机工程数据的动态管理系统设计中。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飞行重构控制系统的鲁棒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简单自适应控制的滑模变结构重构控制律设计方法。采用简单自适应控制取代传统的等效控制律,可以较好地解决原等效控制律求取完全取决于被控系统结构和参数以及计算复杂等问题;同时引入饱和函数替代符号函数来减弱变结构控制的抖振现象;利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分析了该重构飞行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以某型飞机侧向飞行控制系统为例,进行了仿真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操纵面损伤等故障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使重构飞行控制系统在跟踪参考输入信号时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7.
张志冰  张秀林  王家兴  史静平 《航空学报》2021,42(8):525840-525840
传统舰载机采用纵杆控制迎角,油门杆控制下滑的着舰控制方式存在着操纵通道功能耦合,航迹与姿态耦合,着舰精度不高等多种不足。受舰尾流扰动、航母甲板运动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飞行员需要进行高频次的下滑修正操纵,身心负担极重。针对这一问题,在对美军魔毯技术(MAGIC CARPET)系统构成与着舰过程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三翼面布局飞机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操纵面控制分配的综合直接力控制(IDLC)人工着舰精确控制方法。仿真分析表明:基于特征结构配置(EA)解耦设计直接力着舰控制方法能够实现飞机纵向运动长周期模态与短周期模态的解耦、油门通道与纵杆通道的解耦,具有抑制舰尾流扰动、稳定飞机下滑状态、减小操纵负担的功能;而基于多操纵面控制分配的设计方案通过鸭翼正偏增升,不但充分发挥了三翼面布局飞机气动舵面增升控制的优势,还减小了平尾配平出舵量,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平尾上偏所带来的升力损失。  相似文献   

18.
Control of a class of uncertain nonlinear systems which can be decoupled by state-variable feedback is considered. A variable-structure-control (VSC) law is derived so that in the closed-loop system the output variables asymptotically track given output trajectories in spite of any uncertainty in the system. On the basis of this result, a control law is derived for the attitude control of an orbiting spacecraft in the presence of uncertainty using reaction jets. The controlled outputs are the three Euler angles which describe the orientation of the spacecraft relative to an orbital frame. Simulation results are presented to show that, in the closed-loop system, precise attitude control is accomplished in spite of the uncertainty in the system  相似文献   

19.
A novel adaptive control algorithm for the field-oriented control of a CSI-fed induction machine is presented. It includes an adaptive flux model for determining the position and magnitude of the rotor field vector, which avoids the need to obtain the orientation and magnitude of the flux for purposes of feedback. This online estimation of field vector requires the measurements of stator voltage and rotor speed. The algorithm has been tested by simulating the machine using a digital computer. The controller perform well, and the machine parameters are estimated with reasonable accuracy. The controller has a self-adjusting mechanism and adjusts itself to any variation of machine parameters during operation. It can be applied to any machine and requires no tuning. The scheme is being tested on a machine inverter setup controlled by a microcomputer  相似文献   

20.
侯海平  魏瑞轩  刘月  周炜  魏川 《飞行力学》2011,29(1):38-41,58
在未知干扰环境下,对无人机编队飞行的稳定性和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用常规滑模控制的编队算法由于"抖振"等问题,不适应高精度和稳定性的要求.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高阶滑模控制的编队飞行控制方法,以三架无人机编队为例,建立了三维空间高阶滑模控制编队控制模型,实现了长机的航路跟踪及僚机的编队队形控制和保持.仿真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