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林林森 《飞碟探索》2010,(12):18-19
<正>地球俘获月亮根据古代的许多记载和传说,我坚信月亮在大洪水之前不是地球的卫星。那么它的原来轨道究竟在哪里呢?从洪灾过后它突然出现在地球上空这一线索看,它应与洪灾有所关联,可以判断出它距离火星和地球都不会太远,因为这是洪灾暴发的中心区域。显然,月亮是受到这次灾变的影响才跑到地球附近的我在全太阳系中寻找了一遍洪前它可能存身的地方,在排除了种种不可能的情况之后,用计算全太阳系各行星所形成的斥距方法,终于找到了一个空  相似文献   

2.
河图、洛书记载着上古文明遗留下来的天文知识、地球地貌、地球灾难位置。为证实其可信性,现列举河图、洛书记载的有关数据如下:1.1天文单位=149600000千米,1光年=63240天文单位=9460000000000千米,1太阳日=24时03分钟,1日...  相似文献   

3.
张楚 《飞碟探索》2008,(9):46-47
在地球漫长的生命演进史中,三叶虫、恐龙等众多生物都曾经主宰过地球,但是如今它们都逐渐退出地球这个大舞台。或许有一天,我们人类也会像它们一样,文明消失、物种灭绝。《终结者》、《恐怖地带》、《天地大冲撞》、《黑客帝国》、《后天》等电影设想了各种各样的灾难,让我们科学地分析一下,哪些灾难最可能毁灭我们的文明,我们的世界将以何种方式终结。  相似文献   

4.
一旦地球文明在突如其来的灾难中毁灭,幸存者将如何进行复兴?欧洲科学家计划把有关人类生命和文明的信息深埋于月球,以备指导幸存者重建文明。  相似文献   

5.
人类与地球的关系是依附与被依附的关系。人类对于地球的认识是从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但是人类对于地球之外的宇宙空间的认识可以说还只是刚刚起步而已。目前,在人类周围还有许许多多的未知事物,有待于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待于地球人类知识的积累,才能真正解开其中的奥秘。而频繁出现在地球或陆地或海洋的不明飞行物,给了具有逻辑思维能力的人类以充分的想像空间。这些常常出现在地球上的不明飞行物到底是什么?可以说,它们从有史料文献记载到今天至少已有三四千年的历史了,然而人们真正将它们投入科学研究的历史也只是近几十年的…  相似文献   

6.
新闻左右看     
《飞碟探索》2011,(11):5-5
待续文明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在接受一家网站采访时表示.地球毁灭是迟早的事,人类若想延续生命与文明,只有移居外层空间。霍金称。在下一个百年内,人类想要躲避灾难是不容易的。战争、资源殆尽、人口过剩。  相似文献   

7.
人在宇宙间     
人在宇宙间●伍光明人类所代表的地球文明,对于宇宙有何特定的意义?人类目前尚无法洞悉。然而,作为地球生物史上最伟大的杰作,地球生物演化进程中仍发展着的环节,人类生命进程的轨迹与地球生态、缔造地球生态的天体,以及拥纳生命的宇宙,毋庸置疑地存在着本质意义上...  相似文献   

8.
骆昌芹 《飞碟探索》2010,(11):50-51
人类有文学记载的历史仅5000年左右。而从全世界各地的考古发现看,地球的超时代科技文明疑案重重。1972年,法国一家工厂从非洲加蓬共和国著名的奥克洛铀矿,  相似文献   

9.
正火星的自然环境与地球最相似,是太阳系中唯一经改造后适合人类长期居住的天体。20世纪,我们实现了载人登陆月球,人类第一次有能力登陆除地球外的另一个天体;21世纪的上半叶,人类很可能将实现载人登陆火星的梦想。虽然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但人类面临的命运却十分脆弱,我们面临的重大自然灾难除了地震、火山、海啸外,还包括小天体撞击、地球磁极倒转、  相似文献   

10.
远古时代,大约在白垩纪第三纪,一颗彗星与地球相撞。猛烈的撞击造成灾难性后果:刹那间,天崩地裂、物种灭绝。就在这一时期,恐龙和其他众多物种遭受灭顶之灾。海面掀起约1千米高的巨浪,大片森林淹没在熊熊烈焰之中。更为糟糕的是,遮天蔽日的尘埃和烟雾弥漫在大气层中,气温随之急剧下降。在无休无止的漫漫寒夜中,一度繁茂的植被不复存在——在如此严酷的环境下,植物根本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不过,据科学家们分析,在200年后,如果类似的灾难降临地球,也许我们并不会遭受毁灭性的打击。因为到那时,我们将有足够的能力对可能撞击地球的天体进行观测…  相似文献   

11.
文明的遐想     
文明的遐想徐立所谓文明应该是人类智慧经历漫长历史发展而形成的理性集合,是人类建立在不断发展的物质财富基础上的精神财富。地球人类区别于动物即具体体现地球人类在适应环境创造生存条件过程中发展了人类所独有的(当然是区别于动物)思维、创造并发明语言文字,更主...  相似文献   

12.
在生物演化史上的6500万年前,有过这么一次巨大的灾难,导致了恐龙的绝灭,这次灾难,许多科学家都认是一个巨大的天外来客撞击了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形成了一个深入美国科罗拉多峡谷的巨坑,而且又使数十亿吨的碎岩石溅到大气中,这些碎片形成了一层大气笼罩着整个地球。但是有科学家对这次大撞击能对地球生物带来那么大的影响有些怀疑。这就是标志着地球  相似文献   

13.
我们是否是地球上的第一代人类,这个问题长期以来一直争论不休。名门正派的传统科学家们往往以一种毋庸置疑的态度予以肯定,而否定论者则以大量的史前智能现象加以辩驳和诘难。然而由于否定论者找不到地球上的智慧生命兴衰循环的必然机制,因此他们的观点往往很难被主流社会所接纳。   其实,姑且不谈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可以证明史前文化的存在,就是从地球几十亿年漫长的生存岁月和当代地球人类短短几万年的飞速发展历史,就可以间接判断出我们不会是地球上的第一代人类。因为地球上智慧生命的发展进化,不会在过去几十亿年几乎停止不…  相似文献   

14.
王文轩 《飞碟探索》2013,(11):54-55
在100余年前,地质学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大海的深度是永恒的吗?从那时起,特提斯海就成为世界地质学界孜孜以求的热门研究课题。那么,它的持久魅力何在……希腊神话所叙述的故事,离我们足够遥远的了,但精彩动人的故事一直吸引着世世代代的人们。地质学研究的是地球的演化历史,地球至少有45亿年的历史,人类只在最近大约300万年前才开始出现。与人类相比,地球有着远古的历史。神话故事、地球历史都能令人深思,产生遐想,它们之间也就会结下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5.
倘若在未来天灾降临的时候,人类要想获得救助。那么,为了躲开天灾,人们得首先需要模拟天灾。对人类而言,最紧要的莫过于为自己的生存深思熟虑地思考和竭尽全力地行动,以使人类及地球家园安然无恙。一些学者极力主张,制止无意识的迫使人类自毁的行为,是要获得最后的成功。时至今日,还真的有人相信,人类是借助于神的力量来支配地球,并且使地球繁荣昌盛,从而使地球上的生命得以延续生存到永远的说教。但是,另一些人却表示了对人类活动改变或污染自己地球家园的担忧,即一场世界范围病毒流行病的蔓延,以致人类不再适于在地球上居住…  相似文献   

16.
地球气候变暖引起了全球瞩目,它事关人类的命运。对它的成因,人们众说纷纭,多数人认为可能要归咎于人类的过度消费和过度排放,由二氧化碳所引起的温室效应所致。温室效应固然是个原因,但是否一定是主因?目前,全球科学家仍在致力于对此问题的广泛研究,尚未给出明确的答案。今天,认识或研究这个问题的视角基本上是放在人类活动和地球大气层上,很少从其他层面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正国际空间碎片研究之父、美国宇航局空间碎片计划首任首席科学家凯斯勒曾于1978年提出"凯斯勒灾难"的概念。他指出,当近地轨道上的卫星碎片等太空垃圾多到一定程度,人造卫星和航天器会时常遭到撞击,由此滚雪球般产生更多碎片,最终将迫使人类不得不放弃继续发射卫星到这一区域。据专家估算,地球周边的太空中直径大于10厘米的碎片已经超过2.3万个。人类已处于"凯斯勒灾难"的边缘,清理太空垃圾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8.
古今中外,大量文献资料所记载的和在当初被目击者视为“不明飞行物”———飞碟,经调查研究,可大致分为三种情况:一种,是人的心理现象。例如幻视、臆想……等等。另一种,是把其他的东西误认为飞碟了。人们看到的,实际上是一种地球自然现象或人类文明现象。如流星、陨石、球型闪电、悬浮电荷球、极光及昆虫的集群飞行,或是飞机、气象探测器以及卫星残骸……等等。再一种,就是尚无法确认为人类已知事物的“不明飞行物”———飞碟。对此,有人猜想认为是外星文明生物的宇航器。那些尚未被确认为人类已知事物的“不明飞行物”———飞…  相似文献   

19.
1 探索近地小行星的意义 仔细阅读这个路线图,不难发现NASA已将近地小行星作为美国载人航天的近期目的地.探索近地小行星,不仅可以揭示太阳系的形成和地球生命起源等科学问题,而且可以预测和应对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威胁.可能给人类带来巨大恐慌和灾难的太空天体威胁,当属自然天体与地球可能发生的碰撞.事实上,这离人类并不遥远,例如科学家最近预测,在2032年前后可能有小行星撞上地球;又如,2013年2月在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发生的陨石坠落事件.虽然一些报道有夸大危险之嫌,但对此绝不能轻视.通常,这种较大规模的碰撞发生频率较低,一般几十年才有一次,但它对人类社会可能造成的损失十分巨大.  相似文献   

20.
骆昌芹 《飞碟探索》2009,(12):26-26
半个多世纪以前,英国的一家电台曾经播出过一部广播剧《火星人入侵地球》.描述火培飞船降临地球以后,给地球人带来巨大灾难的情景。成千上万的听众信以为真,万分恐怖.纷纷四出逃难,成为新闻史上的一桩著名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