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本文确立了“用微型机实现遥测数据处理”的研究课题,研究分二个阶段,首先,实现多路缓变参数的收集及处理,第二步进行速变参数的处理,本文仅就第一阶段研制工作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莫毓昌  杨孝宗  刘宏伟 《宇航学报》2006,27(6):1335-1340,1364
分析阶段任务系统(PMS)的可靠性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为了方便分析大部分已有的分析方法都假设阶段持续时间是确定的或者阶段内过程是齐次马尔科夫过程,这些方法不能够分析实际存在的大量一般的PMS。为此本文研究具有随机分布的阶段持续时间和阶段内过程是马尔科夫再生过程(MRGP)的一般PMS的可靠性分析。由于引入MRGP,一般PMS的阶段内活动可以是指数,确定或者其他一般分布。本文首先给出了一个实际有效的5元组模型框架来刻画该类PMS的动态行为,然后利用已有的MRGP分析方法,说明了阶段内条件瞬时状态占有概率矩阵的计算方法。为了避免为整个PMS构造一个巨大的MRGP,在假设阶段边界允许记忆丢失的条件下,本文给出了一个系统可靠性的有效计算方法,该计算方法是两步的分治方法,首先对每个阶段内的MRGP进行分析,然后利用分析结果通过矩阵乘获得系统的可靠度。通过本文给出的方法可以有效的分析一般PMS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了质量管理体系转换所必须经历的四个重要阶段,阐明了对这几个阶段应重点控制的要求、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航天型号工程作为高风险的复杂系统工程,其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愈发突出。本文通过对某型号研制阶段风险管理经验的总结,扩展了风险管理的闭环流程,尝试将型号研制阶段风险管理工作推向系统化、规范化,形成了特有的"四维度"风险管理方法,供其他型号参考。  相似文献   

5.
吴国兴 《航天》2014,(9):34-39
本刊在今年第6期和第8期介绍了把小行星作为武器的威力,本文介绍了美国小行星任务的三个阶段以及每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和关键技术。重点分析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中美国航宇局(NASA)没有公开说明的部分,即第二阶段的月球远程逆行轨道和第三阶段中航天员的作用和任务。作者认为:月球远程逆行轨道与小行星重定向没有明显关系,该轨道主要是用来部署小行星太空武器,它是小行星武器的理想轨道;在第三阶段中用自动化装置或机器人即可完成在小行星上采集样品,完全不需要航天员,航天员到上面的真正目的是完成小行星的武器化改装,即将自然小行星改装成真正的太空武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  相似文献   

6.
基于时序逻辑的复杂环境下无人机运动规划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主要考虑基于时序逻辑的无人机运动规划问题。一般地,解决该问题的算法包括两个阶段:上层综合阶段生成一条可行的离散规划;低级综合阶段结合离散任务规划设计无人机的控制输入。但是当第一阶段失败时,即线性时序逻辑(LTL)任务在当前环境中无法实现时,我们希望系统能够进行一定的调整。本文提出了一种任务重规划算法,在深入理解模型检查原理的基础上,利用初始任务自动机生成一个松弛乘积自动机,进而获取有效的离散任务规划;同时设计一个自动机的权重函数,确保该规划在最小程度上违背初始任务所提出的约束。本文提出的重规划算法解决了时序逻辑在复杂环境中无法实现的难题,扩大了时序逻辑在无人机运动规划中的应用范围,同时增加了系统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航天飞机各个飞行阶段的具体条件概述了航天飞机制导-导航控制系统的控制要求。分析了各飞行阶段可能采用的制导-导航控制装置及其分系统,并说明冗余系统数据选取办法。同时,还论述了各种可用的制导-导航控制技术,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最后,概述了有关航天飞机制导-导航控制系统的可靠性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反舰导弹雷达导引头在几个发展阶段的主要技术特点,发展中所解决的一些技术问题,并对今后可能的发展趋势做了推测。  相似文献   

9.
侏儒导弹第一级发动机在初期全尺寸研制阶段曾进行过数次热试验,其后封头绝热层烧蚀情况与根据流场模型预测的结果十分吻合.但在全尺寸研制阶段,由于发动机加长了35%,试验结果表明,其后封头烧蚀率增大200%~300%.本文叙述这两阶段发动机绝热层烧蚀情况,以及所采取的改进措施和结果.  相似文献   

10.
空间飞行器对接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异体同构周边式对接机构是目前飞船对接已经采用了的一种对接机构。本文详细地分析了具有这种对接机构的飞船的对接动力学。对接过程分三个阶段进行,捕获与接触;调整对接环;对接成功后的飞船姿态调整。 本文根据Jourdain—Bertrand原理推导并给出这三个阶段的对接动力学模型。同时,给出一组数字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1.
广义预测自适应控制及其在航天器轨道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最优非线性控制技术在导弹控制中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赵根 《航天控制》2005,23(1):41-44
首先运用相平面分析方法,推导了相轨迹运动方程,分析了传统控制方 法影响控制精度的主要因素和解决途径;然后运用最优控制理论,结合实际特 性,采用二次型开关线设计控制规律,对时间短和燃料省的混合指标最优控制问 题进行了探讨。仿真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法简单、可靠,具有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大气层内动能拦截弹脉冲矢量发动机点火控制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明辉  陈磊  吴瑞林  周伯昭 《宇航学报》2007,28(2):278-281,286
基于脉冲矢量发动机的工作特点,提出了在飞行末端分段设计跟踪过程控制力的方法,其中过渡段利用最优控制以使所消耗的发动机数量最小,并引入神经网络以保证工作的实时性。在飞行初段,提出用直接力来对弹道进行调姿以减小中制导段需用过载的方案,并利用最优控制的方法设计了直接力作用方案。点火控制算法基于极坐标的形式,该法可充分利用脉冲矢量发动机,且可灵活控制直接力的指向。仿真表明,所提方法可以最小的代价跟踪上外界输入,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介绍垂直攻击型武器在末制导段的特点及其对控制系统的特殊要求 ,为此提出三种控制方案 ,并从原理上分析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得出直接侧力控制是满足其在末制导段控制要求的最佳方案。同时 ,设计出对应于这三种控制方案的控制律 ,并进行末制导段的仿真验证 ,结果证实了理论分析的结论 ,即直接侧力控制是最佳方案 ,为型号设计提供了具有实际参考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试验运载器在姿控动力系统空间布置紧张、控制力臂有限的情况下,要实现初始起控阶段大初始姿态偏差及气动干扰条件下的稳定控制,以及有效载荷释放阶段的多通道多次连续大角度调姿控制,给姿控系统的设计造成了困难。为此,通过鸭式直接力控制方案设计、多通道连续大角度调姿方案设计等技术,设计出了满足任务要求且性能良好的姿控总体方案。  相似文献   

16.
双振动台正弦振动同步控制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对现有双振动台振动控制技术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正弦振动幅值/相位同步控制新方法,对该方法的双驱动信号生成、回路响应信号采集与处理、振动幅值/相位控制等方面的实现技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7.
月面地形障碍是影响载人着陆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可能引起着陆器倾斜、结构损坏甚至倾覆。载人月面着陆除在总体任务规划时要选取平坦安全的着陆区外,还要进行实时在线的地形探测和障碍规避。文章对“阿波罗”计划和“星座”计划中的月面着陆飞行方案和飞行器进行调研,分析了载人月面着陆避障的任务要求和技术特点;结合着陆飞行任务,提出考虑避障的飞行方案,分为高速运动中的粗避障和接近悬停后的精避障两个阶段;考虑月面着陆飞行状态以及光照、月尘等外部环境,设计载人月面着陆时由激光高度计、多普勒激光雷达以及闪光激光雷达组成避障敏感器系统;提出载人避障机动方案,采用接近段中制导目标调整、机动段六自由度控制以及缓速下降段滚动姿态机动等方法,并引入了航天员目测以检查月面地形障碍、选择月面着陆点以及手控进行终端避障机动控制。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利用四元数作为误差信号进行航天飞行器姿态控制的控制规律,应用Pontrgagin极小原理导出了喷咀最优控制开关曲线,所得结果不仅可用于交会对接段也适用于航天飞行器上升段和返回段的姿态控制。  相似文献   

19.
一种直接入轨卫星变轨阶段的供电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比传统的卫星自身变轨方式,直接入轨方式下卫星的主动段时间将延长到4~5h。为解决卫星直接入轨过程中由于主动段时间大大加长,导致卫星电能需求的增加,以及电源系统配置不必要的质量增加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在发射和变轨阶段通过运载火箭上面级向卫星供电的方案,即在上面级上增加了一套独立的一次性电源系统。该系统与卫星自身电源系统相结合,在发射和变轨期间优先使用,卫星自身电源根据负载用电情况自主介入,能很好地解决卫星直接入轨方式下主动段的电能需求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添加纳米粒子的复合相变材料应用与星载有源设备相变控温时的控温性能,采用了数值仿真的方式,使用ANASYS软件比较分析了硬脂醇改性石墨烯/正十八烷石蜡复合相变材料与纯正十八烷石蜡相变材料的相变控温性能。结果表明,在短时间控温时复合相变材料具有一定优势,同时在有源组件非工作时间散热时,复合相变材料可以在更短时间内将工作时间吸收的热量全部散去,恢复初始状态速度比纯正十八烷石蜡快14.1%,因此添加硬脂醇改性石墨烯纳米粒子的复合相变材料可以作为提升相变控温装置整体性能的一种有效辅助手段;同时针对与其他主要导热能力提升手段相结合后的控温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复合相变材料可以起到提高控温装置性能的作用,可以与其他方式进行有效的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