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分别采用电磁场仿真软件HFSS和XFDTD仿真计算了不同电尺寸雷达目标的电磁散射特性,对仿真所得电磁散射数值进行分析,同时与理论值相比较,得出如下结论:HFSS适用于仿真计算电小尺寸目标的电磁散射特性,而XFDTD适用于仿真计算不同电尺寸目标的电磁散射特性。并利用XFDTD仿真计算了某型飞机随频率变化的电磁散射特性曲线,对于反隐身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根据某空间飞行器及目标几何模型,用高频近似法计算飞行器的电磁散射和角散射线偏差等,计算结果与矩量法(MOM)及暗室测试结果吻合,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并给出了该空间飞行器雷达散射截面积(RCS)的统计结果、角闪烁在近距离的变化,以及模拟运动过程中散射特性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该空间飞行器点频后向RCS满足χ2分布模型;在远场,角闪烁引起的线偏差与距离基本无关,在近场,线偏差与距离密切相关;动态散射特性与运动中的相对姿态和距离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对处于高频区的导弹目标的电磁散射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综合运用各种高频方法,计算了三种典型形状弹头的飞航导弹目标的雷达散射截面,并经过了文献中给出的测量结果的验证。最后,依据仿真结果对如何实现导弹目标隐身的措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隐身技术是本世纪在军事装备中出现的重大突破技术之一。本文列出了当前各类飞行器的隐身水平并阐述了它们的隐身机理,介绍了可能采取的10项反隐身措施。  相似文献   

5.
文章给出了一种多层材料覆盖的卫星目标雷达散射截面的建模与计算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理想导体的立方体和圆柱体进行仿真验证。最后给出了卫星目标RCS的计算实例,对比了纯金属材料的卫星体与多层材料覆盖的卫星体RCS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聂毅  余雄庆 《宇航学报》2006,27(6):1369-1372
隐身结构是指由蒙皮和多种内部材料组成的、能满足承载要求、并具有明显降低雷达散射截面的结构。目的是探讨在常规布局飞航导弹上采用隐身结构的效果。以某常规布局飞航导弹模型为背景,设计出两种翼面隐身结构方案,并将这两种翼面隐身结构方案分别应用于飞航导弹模型的弹翼。应用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法)建立了飞航导弹模型电磁散射数值模型。通过数值仿真手段,计算、比较和分析了含有翼面隐身结构的飞航导弹和普通全金属飞航导弹的RCS值。数值仿真结果显示,与普通飞航导弹相比,这两种翼面隐身结构在许多方位上均能有效降低飞航导弹的RCS值。  相似文献   

7.
针对雷达低散射支架,文中首先采用天线机理分析行波对雷达散射截面(RCS)的贡献,并且使用等效相速度的概念求出双弧线外形目标支架在远区的辐射场,最后分析得出低散射支架行波辐射特性,并讨论行波对目标支架RCS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通过综合运用物理光学法(PO),等效电磁流法(MEC)和几何光学法(GO)等,并考虑目标各部分散射场间的相对相位关系,分析了椭球体和橄榄体两种不同形状弹头导弹的电磁特性,计算出了它们的雷达散射截面积(RCS)。计算结果与相关文献结论吻合较好,表明该方法更正确有效的,能满足工程分析需要。  相似文献   

9.
反辐射导弹目标的识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反辐射导弹雷达回波的信息,分析了识别反辐射导弹的有效特性量,提出了识别反辐射导弹的判决规则,并进行了反辐射导弹目标识别的模拟分析。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海防导弹末制导雷达在近距离可能产生大目标效应的原因以及产生大目标效应所带来的危害。计算了海防导弹末制导雷达可能产生大目标效应的作用距离,分析选择了解决大目标效应的实施距离,对提出解决大目标效应的两个方案进行了分析、比较、确定了线扫方案,对线扫方案的末制导雷达原理方框图进行了设计,对实现线扫的过程进行了探讨,最后对线扫方案的有关参数进行了必要的计算。  相似文献   

11.
正方形三面角反射器近场电磁散射理论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柯传沧 《上海航天》2000,17(3):45-48
为了建立整机近场电磁雷达散射截面(RCS)的理论模型,以三角形三面角反射器回波响应图为参考,拟合正方形三面角反射器的电磁散射RCS数学模型。同时以正方形三面角反射器方向图曲线的数值对理论模型进行验证。其精度为:算术平均误差d=1.3dB,标准偏差S=1.5dB,从而说明本模型可以参与整机理论模型的建模。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述了相干两点源干扰反雷达导弹被动雷达导引头的基本原理;分析了相干两点源在空间相干场的栅瓣特性,非畸变区与畸变区的相位特性,根据这些特性,分析被动雷达导引头在远场与近场跟踪相干两点源的性能,分析研究抗反雷达导弹的可能性,提出适当选择两点源之间的距离L和两点源的电压幅值比β,有可能将反雷达导弹诱偏于两点源之外。本文为进一步定量分析两点相干源抗反雷达导弹的效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抗干扰指标,应由系统中搜索雷达、跟踪(照射)雷达、寻的雷达、指令传输系统、引信、数传等无线电环节的抗干扰指标综合而成。本报告按分配给制导站的假定的抗干扰指标进行了论证。论证的依据是制导站在干扰条件下完成指定任务概率的大小。本论证方法适用于类似无线电环节的抗干扰指标论证。已知各无线电环节的抗干扰指标后,参照本报告提供的方法,也很容易得出武器系统的抗干扰指标。对这些指标的最后确定,尚依赖于各种实验的验证,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4.
给出了一种针对反舰导弹的目标角闪烁特性计算方法。首先,根据电磁场理论推导出了舰船的雷达散射截面,在此基础上得出了目标的角偏差公式,最后通过一个典型舰船角闪烁特性的求解证明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凌劲  龚书喜  张帅  路宝  王兴 《宇航学报》2011,32(2):428-432
为降低阵列天线工作频带内的峰值副瓣电平(PSLL)和雷达散射截面(RCS),提出利用混合优化算法IGA\|EDSPSO, 通过调整阵元间距优化辐射阵因子和散射阵因子,使其带内的辐射和散射特性得到改善。并采用渐近波形估计技术(AWE)结合矩量法(MoM)计算了线阵频带内的PSLL和RCS,考虑互耦后的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与均匀直线阵相比,非均匀阵的PSLL在-17dB以下,RCS在绝大部分频点得到了很好地减缩,证明了此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再入钝锥体绕流流场电磁散射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分段线性电流密度递归卷积时域有限差分(PLJERC-FDTD)方法计算再入钝锥体绕流流场电磁散射特性,分析钝锥体等离子体包覆绕流流场的RCS频率特性、极化特性及双站散射特性。计算表明,在马赫数较小(本文Ma≤10)时,马赫数变化对绕流流场后向RCS影响较小。电磁波垂直锥体母线入射时,极化方式(本文极化角0°和90°)改变对绕流流场后向RCS影响较小;绕流流场后向RCS随入射波频率变化曲线可用两条直线来逼近;随入射波频率增大,绕流流场后向RCS振荡上增。前向散射是全方位散射中RCS取得最大值的方向;入射角大于钝锥半锥角时,除前向RCS外,以锥体母线为基准的镜面反射方向RCS比其它散射方向RCS大。  相似文献   

17.
李烟  童创明  钟卫军  赵玉磊  吕丹 《上海航天》2009,26(5):20-23,60
根据弯曲导体平板的特点,将电流在水平与竖直向分别进行离散,由电流连续性方程获得电荷离散公式,得到电场积分方程(EFIE)的离散形式。用泰勒展开消除格林函数积分中的奇异值,并通过积分近似求解,给出了一种改进的双共轭梯度迭代法(CGS)快速求解大型线性方程组。仿真结果表明:与原双共轭梯度迭代法相比,该法的收敛速度更快、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防空导弹引战配合中对飞机目标散射特性的仿真研究,讨论了雷达引信所遇到的目标散射特性,认为在研究近场散射特性时应将理论研究与计算机仿真相结合、加强缩比仿真试验.给出了一些缩比目标模型的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9.
一般的有源、无源干扰等软杀伤手段只能使防空雷达暂时失效,而反辐射导弹作为一种硬杀伤手段能利用敌方雷达发射的电磁波发现、跟踪雷达信号,攻击并摧毁雷达.反辐射导弹和抗反辐射导弹的斗争将成为未来战争中电子对抗的重要形式.介绍反辐射导弹的特点、战术使用方法以及发展趋势;详细论述雷达抗反辐射导弹的战术技术措施,包括使反辐射导弹导引头难以截获和跟踪雷达信号、干扰和破坏反辐射导弹雷达信号以及用导弹拦截反辐射导弹等多达19种战术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离子束加工中全频段误差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