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法轩  薛滔 《太空探索》2014,(3):56-57
<正>2013年12月21~22日,"中国空间法学会第十届CASC杯曼弗雷德·拉克斯国际空间法模拟法庭竞赛"在北京理工大学圆满落下帷幕。最终,中国政法大学一队依靠对法律条文的精准把握、缜密的逻辑推理和灵活的现场应对,一举摘得冠军和最佳辩手(控方)两项桂冠;中国民航大学一队则凭借敏捷的思维,在法庭陈述和辩论环节从容应对法官问题,荣获亚军及最佳辩手(辩方)两项殊荣。最佳书状奖分别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二队(控方)和中国政法大学二队(辩方)获得。  相似文献   

2.
法岩  薛滔 《太空探索》2013,(3):62-63
2012年12月23日,为期两天的"中国空间法学会第九届CASC杯国际空间法模拟法庭竞赛"在北京理工大学圆满落下帷幕。本届竞赛共有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民航大学和湘潭大学9所高校的14只队伍参赛,创历史新高。经过7场初赛、1场决赛的激烈角逐,中国政  相似文献   

3.
法岩 《太空探索》2012,(3):28-29
2011年12月24日,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CASC)和有关高校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空间法学会第八届CASC杯国际空间法模拟法庭竞赛在北京理工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大厦圆满落下帷幕。共有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6所高校的8只队伍参赛,经过4场初赛和1场决赛的紧张角逐。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12月26日,在中国空间法学会与北京理工大学空间法研究所联合举办的"美国航天管理体制与航天法"主题报告会上,美国著名空间法专家、美国密西西比大学法学院荣誉教授、《空间法学报》荣誉主编、国际空间法学会理事琼安·艾琳·盖博瑞诺维奇女士获得"国际贡献奖",她也成为此奖项的首位获得者。"国际贡献奖"由中国空间法学会设立,专门用以表彰、鼓励对中国空间法学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海外空间法律政策领域知名专家。  相似文献   

5.
2011年12月1~2日,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军贸与外事司、外交部条约法律司和中国空间法学会联合举办的“国际空间法当前形势和未来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哈尔滨召开。出席会议的有三家主办单位的领导及专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有关方面负责人,哈尔滨工业大学有关领导,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湘潭大学、香港大学等高校的国际空间法专家学者,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等中国空间法学会理事单位政策法律研究部门、法律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以及哈尔滨工业大学法学院部分师生,共计40余人。  相似文献   

6.
<正>9月21日至23日,中国宇航学会、中国空间法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在京召开。中国宇航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空间法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王礼恒院士,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空间法学会副理事长杨长风,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北京理工大学校长胡海岩院士,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刘石泉,外交部军控司参赞马升琨,国家航天局系统司副司长张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9月21日-23日,中国宇航学会·中国空间法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在京召开。中国宇航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空间法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王礼恒院士,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空间法学会副理事长杨长风,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北京理工大学校长胡海岩院士,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刘石泉,外交部军控司参赞马升琨,国家国防科技与工业局系统工程一司副司长张宝红,德国航天局执行理事格尔德·格鲁珀博士等16位德国航天机构及企业代表,以及来自中国航天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高校、部队等有关单位的32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俊华主持了开幕式。王礼恒院士、杨长风副理事长、刘石泉副总经理、  相似文献   

8.
韩淋 《空间科学学报》2017,37(5):513-513
<正>《人民日报》2017年6月5日报道,北京理工大学自主研制的空间生命科学载荷于2017年6月4日搭乘"龙"(Dragon)飞船成功发射前往国际空间站(ISS),这标志着中国自主研制的科学实验将首次登入ISS,也标志着中美空间科学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由北京理工大学承担的空间环境下在PCR反应中DNA错配规律研究的科学载荷项目,旨在研究空间辐射及微重力环境对抗体编码基因的突变影  相似文献   

9.
段丽娟  薛滔 《太空探索》2014,(11):52-53
<正>2014年10月10日下午,由中国国家航天局主办、中国宇航学会承办、北京理工大学协办的庆祝2014年"世界空间周"科普报告会在北京理工大学举行。中国国家航天局系统工程司副司长赵坚、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张炜到会致辞,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俊华主持会议并与中国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于登云、嫦娥三号副总设计师贾阳等专家为出席活动的青少年代表赠送航天科普图书。中国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于登云、嫦娥三号副总设计师贾阳分别作了题为"嫦娥三号工程任务历程和成就"、"玉  相似文献   

10.
<正> 国际宇航联合会所属的国际空间法学会于今年10月6日至13日在德国德累斯顿举行第三十三届年会,我国际空间法学会会员邵天任、贺其治同志及陈佩洁同志随中国宇航学会代表团一同前往参加。一、会议的一般情况参加今年国际空间法学会的各国代表有一百多人,以美、德人数为最多。会议议题为: ①空间商业化的法律问题;②空间活动与保护全球环境的法律方面;③空间法的新近发展;④其他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2017年9月12日,中国工程院第四届"空间信息技术与应用展望"院士论坛暨2017年卫星有效载荷技术学术年会在北京理工大学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中国电子学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大学、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科技委通信与导航专业组、空间微波技术重点实  相似文献   

12.
《太空探索》2004,(6):F002
由国际空间法学会和中国空间法学会联合主办的国际空间法研讨会于4月26日在北京隆重开幕。来自世界上20个国家的近百位国内外知名空间法专家与空间技术专家会聚一堂,对国际社会共同关心的空间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其中亚洲国家的空间法立法计划及政策,  相似文献   

13.
一年一度的法苏空间年会于1991年9月25日至27日在法国的图尔举行。苏联代表团团长、国际宇宙委员会主席符拉基米尔·科代尔尼科夫向法国代表保证:尽管目前苏联遇到经济及财政困难,但已确定的项目将继续进行。经费也会得到保证。科代尔尼科夫承认,新项目的研究经费将受到限制,这主要指的是国内项目,而国际合作项目将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苏联实际上更希望发展它与外国的合作以换取外汇。苏联1991年的空间预算上升为63亿卢  相似文献   

14.
第31届国际空间法学会(IISL)于1988年10月8~15日在印度班加洛举行。我国外交部邵天任、贺其治前往参加。会议有4项议题:①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法律问题;②空间法与发展中国家的问题;③双边和区域性空间协定;④空间法的一般问题。会上提出了一些新论点和新动向,现简介如下。 1.在外空设立“勿进入区” (Keep—Out Zone)。具体规定如下:①在高5000公里以下的轨道上,外国卫星必须保持100公里或平面上  相似文献   

15.
一九八四年是苏联空间活动较为成功的一年,全年没有发生一件重大的空间飞行事故。在1984年期间,苏联进行了97次空间发射,占同年全世界发射总数(129次)的75%。在1984年,苏联空间史上的一件大事是,苏联空间计划主要设计者、质子号运载火箭和礼炮号空间站主要设计师弗拉基米尔·N·尼克拉耶维奇不幸于12月8日逝世。下边分别介绍一下苏联1984年空间活  相似文献   

16.
<正>《航天新闻》2017年7月17日报道,卢森堡国民议会2017年7月13日以55票赞成、2票反对的投票结果通过了空间资源法,规定各公司对从小行星等天体上开采的资源享有所有权。该法赋予在卢经营厂家对所开采空间资源的所有权,与美国2015年11月生效的《商业航天发射竞争力法案》中的条款类似。根据卢政府提供的英文翻译稿,该法第一条即开宗明义地表示"空间资源可以据为已有"。法  相似文献   

17.
《太空探索》2005,(9):26-27
经过近一年的组织、筹划、初评、复评等一系列工作后,由中国宇航学会和美国海茵莱茵基金会联合主办的“飞向未来——太空探索创新竞赛”终审答辩会于2005年7月12~13日在北京理工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大厦举行。庄逢甘、梁思礼、崔国良三位院士及航天专家、有关大学的教授共20人作为评委出席。部分竞赛组委会成员、入围作者以及北京部分相关大学的50余名师生参加了答辩会。  相似文献   

18.
<正>1引言21世纪的国际太空对于俄罗斯来说可谓是一场全新的征程。2013年4月19日,俄罗斯正式发布2030年及未来的空间发展战略基本原则,主要侧重卫星数据控制、深空天体探索和国际空间合作3个发展方向。本文将立足于俄罗斯空间发展战略的执行现状,深入分析其两大空间发展战略原则,即“2013—2020年俄罗斯空间发展活动原则”和“2030年及未来空间发展战略基本原则”的落实情况,同时结合2022年俄乌冲突的影响,归纳俄罗斯空间事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空间科学学报》2017,37(4):508-509
<正>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是中国空间科学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开辟了中国空间天气探测和研究的新方向。实验室前身是1999年成立的中科院空间天气学院重点实验室,2009年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任实验室主任为王赤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万卫星院士。1.总体定位面向空间科学国际前沿和国家对空间天气应用服务的需求,开展日地空间和太阳系空间天气变化过程监测研究。  相似文献   

20.
国际空间年产生的背景 1985年12月,在“空间开发和利用”国际会议上,为纪念哥伦布发现新大陆500周年和国际地球物理年35周年,美国参议员Spark Matsuage首次提出了把1992年定为国际空间年(ISY)的建议。之后,由美国国会以立法形式通过,并经里根总统和美航宇局签署批准。此项建议得到了其他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广泛支持。1989年12月8日,第44届联合国大会正式通过提案,宣布1992年为全世界的国际空间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