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就机头微扰动、表面粗糙度、机头顶点形状等因素对战斗机大迎角航向气动特性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大迎角下飞机的航向气动特性对机头表面粗糙度和顶点形状较敏感,不同表面粗糙度和不同机头顶点形状使飞机大迎角下的侧向力和偏航力矩有较大差异,圆头机头对消除和控制飞机在大迎角下的侧向力和偏航力矩效果明显;机头颗粒和顶点细微不对称对大迎角下飞机的航向气动特性微扰动作用明显,使大迎角偏航力矩方向和极值基本确定。  相似文献   

2.
飞机机头气动补偿空速管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刘  陈志敏 《航空学报》2011,32(7):1189-1194
针对某飞机需要在机头配置空速管的设计要求,提出了采用机头气动补偿空速管的设计方法并给出了设计思路.通过数值计算得到了该飞机的机头位置误差,由此给出了一种气动补偿空速管外形;对给出的空速管的气动补偿特性进行了计算,并通过风洞试验对比验证了模型和数值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得到了该空速管的补偿曲线和补偿区的最佳静压开孔位置;在此...  相似文献   

3.
无尾飞机布局方向控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无尾飞机布局方向控制特性风洞试验研究的主要结果。在两种典型布局上研究了扰流板、开裂副翼、机头边条、活动和偏转翼梢及舵面的方向控制特性。认为机头边条、开裂副翼、活动(偏转)翼梢及其舵面组合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方向控制方案,可供无尾飞机布局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重点介绍了在机头周向角±45°处的颗粒微扰动对战斗机大迎角航向气动特性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机头周向角±45°处的颗粒对大迎角下飞机的航向气动特性影响明显,能够使大迎角偏航力矩具有确定的方向。对流场结构分析发现:颗粒所在一侧脱离出明显强于没有颗粒一侧的小涡,从而在机头该侧诱导出更强的分离涡,进而导致了飞机大迎角非对称气动力的出现。  相似文献   

5.
7月18日,由波音公司完成改装的ABL飞机完成了90分钟的首飞,任务是检验该机的气动性能和系统运作。这架改装的波音747—400飞机机头有一转塔,机头上方还安装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三翼面局为载体,着重介绍了改善低速大迎角纵横向气动性能的措施;给出了机头,前升力面,后升力面及立尾等部件的气动布局设计特征及参数规律;指出带前翼延伸边条的前体布置和中等后体边条/大后掠小平尾/后体边条上双立尾的后体布局是既有利于改善低速大迎角性能又有利于减小超音速阻力的布局形式。  相似文献   

7.
一种飞翼布局横航向特性的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出了在一种飞翼布局上多种气动措施对该布局航向特性影响的探索性研究,包括机头安装不对称边条,机翼前缘不对称安装绕流物以及机头不同位置微量吹气等.结果表明这些措施都能提供航向控制力矩,其中头部边条的作用最明显,头部不对称切向吹气提供的航向控制能力也能达到常规方向舵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MXB7701/7781预浸料在ARJ21飞机雷达罩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RJ21飞机机头雷达罩位于该飞机机身的头部,是飞机机身气动外形的一部分,同时又是气象雷达天线的电磁透波窗口,用以保护雷达天线免受飞行环境的有害影响.  相似文献   

9.
包芸  罗时钧 《航空学报》1987,6(6):287-290
现有飞机的气压高度表误差往往较大,如Ma_∞=0.9时高度误差达300m,严重影响了飞机的低空、超低空飞行。为了减小气压高度表的指示误差,通常采用补偿方法。气动补偿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由于机头及进气道的阻塞作用,机头前方将产生一个正压场。受正压场影响,有限长空速管所测静压并非飞机所在高度的真实静压,其中包含较大的静压误差C_(pw)。气动补偿原理就是选用特定外形的补偿空速管,使气流流经静压孔时产生一定量的补偿负压  相似文献   

10.
对已有的通航飞机进行改造是无人机研制的一种途径,气动修形相对新布局设计具有周期短、成本低的特点,是一种可行的工程设计方法。使用基于N-S方程的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某通航飞机的气动特性,指出影响其阻力特性的外形特征点。在保证机体容积不减小的条件下,对机头和机身后端进行了气动修形设计。计算结果表明,典型位置处的绕流流场特性有较为明显的改善,全机表面积减小了2.2%,机身阻力系数减小了21.3%,全机最大升阻比增大了14.9%。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讨论了高机动性歼击机气动布局的一些问题,其中包括机翼平面形状的选择、平尾参数及其位置的选择、立尾参数的选择和进气型武的选择等问题。在机翼平面形状的选择中,还介绍了机动襟翼、机翼边条和翼型前缘弯曲对提高机动性的作用,其作用机理和设计上的一些问题。进气型式的选择主要从改善大迎角飞机和发动机匹配的角度,比较了机身两侧和腹下两种进气型式,介绍了不同进气型式对全机气动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前体边条控制技术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各种不同形状和安装位置的前体边条对前体涡进行控制,研究各种前体边条对全机大迎角气动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外挂物在飞机上悬挂的气动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悬挂外挂物的气动相关性问题包括确定外挂物对飞机气动特性的影响;确定处于主机干扰流场中外挂物的气动特性;确定带外挂物飞机的颤振特性及确定外挂物安全投放条件等。本文试图通过歼×飞机2000多次风洞试验及其它试验和必要的计算分析对外挂物悬挂的气动相关性问题进行综合性研究和评述并给出一些结果,对一些研究方法进行了一般性讨论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机头控制提高战斗机大迎角稳定性的方法;分析了加装鸭翼、边条、翼刀、涡发生器、涡襟翼、背腹鳍、展向吹气、扰流减速板、防尾旋伞的气动机理;以苏-27为例,介绍了气动布局中合理搭配和修形对提高飞机大迎角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图片消息     
图示的这架F/A-18大迎角验证机正准备在NASA德莱顿飞行研究中心进行第三阶段的大迎角试验研究.为了提高其在大迎角飞行时的滚转效率,改善大迎角偏航操纵性能,在该机机头处安装了铰接的主动式头部导流片(左图).通常情况下,该导流片呈折叠状,平贴在机头处(右图).该导流片可以单独操纵.这架F/A-18将在两种条件下进行试验,即在同时用机头边条和推力矢量情况下和仅用机头边条的  相似文献   

16.
轻型通用飞机外挂吊舱对气动特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飞机完成外挂吊舱的改装后,会引起其气动特性的变化,进而影响其飞行性能和操稳特性。以某双发轻型通用飞机为研究对象,在其机头处挂装光电吊舱、机腹处挂装SAR雷达吊舱,利用CFD技术获得外挂吊舱后飞机的气动数据,并计算改装后飞行性能的变化,分析改装对操稳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装后飞机的起降距离、爬升率、航程航时等飞行性能指标有所降低,但对飞行品质的影响较小。研究结果可以指导飞机吊舱加改装,并可作为适航取证和后续试飞试验工作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采用基于运动嵌套网格技术的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开展旋翼/机身气动干扰计算分析,研究了45°、90°、120°三个安装角度尾梁边条对直升机气动特性的影响。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悬停状态尾梁边条可为机身提供侧向力、增加机身扭矩,能够帮助尾桨卸载。其中,120°尾梁边条悬停状态增加机身扭矩效果最明显。且安装120°尾梁边条后直升机在前飞状态的气动特性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小扰动和准静弹性假设下对弹性飞机纵向动态特性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对弹性变形对动态特性的影响进行了初步讨论。本文采用格林函数法求得飞机的气动力,用正则模态法计入弹性变形影响并引入准静弹性假设,得到了研究纵向动态特性所需的全部刚体飞机气动导数和弹性飞机气动导数。利用这些导数,对准静弹性飞机动态特性进行计算研究。并将计算结果与刚化模型的同一飞机进行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螺旋桨滑流对飞机绕流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国产双涡桨支线飞机发展过程中,曾专门研究索螺旋学桨滑流对飞机表面压力分矾的影响。本文以此为基础,从滑流对飞机绕流影响出发,研究了螺旋桨滑流引起飞机气动特性的变化,重点讨论了气动特性变化的机理。  相似文献   

20.
民用飞机攻角传感器安装定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民用飞机风标式攻角传感器安装定位进行了研究。根据相关条例中攻角传感器安装使用的要求,提出了侧滑敏感性分析方法和攻角校线分析方法。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传统机头和"流线型机头+翼身组合体"构型进行气动计算,通过侧滑敏感性分析方法和攻角校线分析方法,对攻角传感器的安装位置规律进行分析,最终在两种机头外形上得到相同的攻角传感器安装定位规律——轴向48%~100%机头最大宽度线上为攻角传感器的最佳安装位置。将得到的规律应用至构型一的攻角传感器安装定位中,并通过风洞试验对安装位置处的侧滑敏感性以及攻角校线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侧滑敏感性和攻角校线试验结果与CFD计算结果完全一致,证明了本文提出的攻角传感器安装定位分析方法合理、可行,总结的规律正确,对机头外形类似飞机的攻角传感器安装定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