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庾晋 《飞碟探索》2003,(5):34-36
小行星是太阳系内除九大行星和彗星外,绕太阳运行的小型天体。1801年,意大利的天文学家发现了第一颗小行星。迄今为止,天文学家已观测到的小行星约有37.5万颗,其中已计算出精确运行轨道的约有4.4万颗。在这4.4万颗小行星中,有未来可能对地球构成真正威胁的。但天文学家称,宇宙“交通事故”并不常见,直径2000千米以上的小行星与地球相撞的几率,约为50万年左右发生一次。2002NT7将于2019年2月1日与地球相撞英国广播公司(BBC)引述天文学家的声明称,依照目前观测到的轨迹,小行星2002NT7将于2019年2月1日与地球相撞。这颗小行星现已成为天文观…  相似文献   

2.
徐菁 《国际太空》2011,(12):25-30
根据2011年7月28日的报道,天文学家研究发现一颗小行星藏在地球绕日轨道上,它已陪伴着地球渡过了至少几千年的时光。,这种小行星被称作“特洛伊小行星”,尽管其与地球距离比地月远得多,但由于轨道相近,它是最适合航天员探索的地方之一。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在未来15年内很有可能对其进行研究甚至开发。研究者还认为,如果能够发现更多的“特洛伊小行星”,航天员能在这些小行星上寻找地球匮乏的贵重矿物。这一发现也为科学家研究太阳系开启了全新的视野。 长期以来,人类对于近地小行星(NEA)及更少见的近地彗星知之甚少。了解这些天体有助于人类获得太阳系形成的科学信息,这些天体上还可能存在具有潜在价值的太空物质。因此,2010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将小行星探测列为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未来载人航天计划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2000年12月23日,英国天文学家宣布,当天凌晨,就在世界各地人们迎接圣诞“平安夜”的前夕,一颗足以将英国首都伦敦摧毁的小行星2000QW7在距离地球表面仅80万千米处,以每小时11.5万千米的速度掠过。从天文学的角度看,这颗行星可以说是与地球“擦肩而过”。美国天文学家发现至少有900颗小行星可能会危及地球安全。因此,国内外许多天文科学家呼吁全世界所有国家通力合作,让地球免遭此类空前的大劫难。小行星这群不速之客小行星是指那些像地球一样也围绕太阳运转,但体积太小而不能称之为行星的天体。最大的小行…  相似文献   

4.
1998年,由近地小行星追踪(NEAT)计划所发现的神秘天体,使天文家们百思不得其解。最初,他们认为这个直径有千米~16千米的天体———他们将其命名为1996PW的天体———是一颗小行星或一块围绕太阳旋转的岩块。近来当天文学家观察它在运动时,又惊奇地发现这颗小行星的运动更像一颗彗星,即它沿一个椭圆轨道运行。但是,当这个天体接近太阳时,它又不产生彗星特征的闪光的气体尾。因此,一些研究人员认,1996PW是一颗已失去其发光能力的彗星,因为它的易爆的物质不是已陨落就是埋在一个绝缘层下。使天文学家着迷的…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独特的纪念方式,绕太阳运行、轨道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7颗小行星,8月6日正式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上7名遇难航天员的姓名命名。这7颗小行星是由美国帕洛马尔天文台的女天文学家埃莉诺·海琳于2001年7月首次发现的。20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即将返回  相似文献   

6.
驾驭小行星     
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常规火箭把一个“太阳帆”发送到近地小行星上,并将它根植于小行星的表面。届时这个帆能够吸收由太阳放射出的光子,从而像风吹动一条船上的帆一样,把小行星推离原来的轨道。在天文学界,近地小行星始终是一个热门课题。人类累计观测到的小行星已有将近6000颗,其中已测算出运行轨道的大约有3000颗。小行星是人类最大的但又是最不清楚的天然威胁,天文学家称其为“捣蛋鬼”。地球周围有这么多的“捣蛋鬼”,天文学家们当然不能保证这些“捣蛋鬼”不会捣蛋。2002年7月24日,美国媒体报道了一条科学简讯:同年7月9日,美国麻省理工…  相似文献   

7.
1999年4月15日将成为天文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天。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的科学家在这一天宣布,他们第一个发现太阳系以外的一颗恒星,有多个行星围绕其运转。这是人类首次获得直接证据,证明太阳系在宇宙不是“孤家寡人”。参与此次研究的黛布拉·费希尔说:此次发现表明,银河系2000亿颗恒星中可能有不少会有多颗行星。曾几何时,人类把地球封为宇宙的中心,认为其他天体都在绕着地球转。后来哥白尼、伽利略发现地球绕着太阳旋转,于是提出太阳中心说。但现在一般人都知道,太阳也并不是宇宙的中心。中国民间传说中的“好汉”阿凡提…  相似文献   

8.
小行星是围绕太阳运行的一类天体.与地球、火星这样的大行星相比,小行星的体积相当小.目前,在已经发现的约100万颗小行星中,最大的小行星谷神星的直径只有约1000千米,大约相当于地球的十三分之一,而大部分小行星的直径均在10千米以下.小行星可能出现的位置从地球轨道内侧一直延伸到太阳系的边缘,但绝大部分小行星分布在火星和木...  相似文献   

9.
钱茹 《飞碟探索》2010,(2):39-39
<正>2010年1月13日,一颗最新发现的小行星向地球方向飞来,并于1月14日与地球近距离擦肩而过,两者之间的最近距离仅为地月距离的1/3。这颗小行星是从现在起到2024年间已知的最靠近地球的天体。  相似文献   

10.
在小行星碰撞地球之后,才出现了生命。大约是在39亿年前,某些小行星曾经碰撞过月亮。研究者们以为,那是由于外层行星们的古怪行径,改变了它们的运行轨道,所以一些冰层覆盖的彗星从太阳系外边冲了进来。现在,美国塔克森市亚利桑纳大学的戴维·克林和诺克斯维市田纳西大学的巴巴拉·科恩宣称,他们已经掌握了来自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小行星云状带“自觉有罪特遣队”陨星们的切实证据。尽管当时地球也处在天体大碰撞的前沿,但是,地球上还是没有那次碰撞遗留下来的陨星坑。因此,克林采取了另外一种研究方法,他注意研究由“阿波罗”宇宙飞船带回地…  相似文献   

11.
最近发现的那个统脉冲星旋转的行星可能是一个合并物,据剑桥的天文学家说,当该行星及它的卫星与脉冲星碰撞后,卫星在碰撞中毁灭了,合并成现在的行星.乔治·邦克的天文学家在今年早些时候发现了那个带一个行星的脉冲星.据报道,行星绕脉冲星旋转其方向和运行轨道与地球绕太阳旋转情况相同.天文学家们一直感到很纳闷,因为根据标准理论,脉冲星或中子星应是超新星的残余物,并且按理超新星爆炸后应已将其周围的所有行星都摧毁了.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很多新闻媒体都报道了一颗编号为 2000QWT的小行星在 2000年 9月 1日险些撞上地球,同时提出,美国天文学家发现至少还有 900颗小天体可能危及地球,这引起了许多人对生存家园和自己命运的关注。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的行星专家为此发表文章认为, 900颗小行星威胁地球确有其事,但这绝不能说明地球受到的危险几率会增加。相反,这更说明了人类已经逐步掌握了小行星的运行规律和行踪。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人类有能力掌握自己的命运,完全可以避免小行星撞击地球这类恶性事件的发生。  科学家还指出,尽管这 900颗小行星…  相似文献   

13.
据美国的天体物理学杂志报道,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四位科学家,杰奥弗雷·马希,保尔·巴特勒,凯利·阿普斯和斯蒂芬·沃格特,已在我们的太阳系外发现了六颗行星,这就使人类在太阳系外发现的行星总数达到了28颗(还有一说为33颗)。  天文学家斯蒂文·沃格特认为,他们发现的这几颗新行星所环绕的恒星在大小、年龄和亮度上与我们的太阳相似。距离我们地球从65光年到192光年不等的这六颗新行星的质量略小于木星或在体积上小几倍。而且这几颗行星的构成成分也与木星相似,基本是含有氢、氦两种气体的巨大气体星球。这一点与迄今发现的太阳…  相似文献   

14.
林明 《飞碟探索》2007,(8):42-43
一个由加拿大、法国和美国天文学家组成的科研小组已经在海王星轨道以外,在天文学家们称之为柯伊伯带的区域之中,发现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小天体。这个新天体到太阳的距离是海王星的两倍,大小约为冥王星的一半。这个天体暂时被呢称为巴菲,它拥有一条非常异常的轨道,很难用以前的外太阳系形成理论来解释。  相似文献   

15.
意达 《飞碟探索》2002,(2):28-28
代号为“苏梅克”的近地小行星会合探测飞船是第一艘环绕小行星飞行的飞船,2001年2月在爱神星表面坠毁。在此之前它传回16万张有关爱神星的图像,是美国航空航天局最成功的航天探测之一。小行星可能是太阳系中最原始的天体,它们是巨大的引力形成太阳和行星时的残余物。在火星和木星之间有一个密集的小行星带。它们在运行过程中必定要发生碰撞,导致某个小行星改变轨道飞向太阳或某个行星。英国《自然》周刊报道,天文学家和地质学家研究“苏梅克”探测飞船传回来的数据后说,他们发现爱神星的结构复杂得令人吃惊。爱神星长34千米…  相似文献   

16.
小行星带并不是我们太阳系的专利.现在,天文学家可能又在另一颗类日恒星身旁发现了一条小行星带。一旦被证实.它将成为除太阳外天文学家发现的第一个类日恒星所拥有的小行星带。  相似文献   

17.
1998年3月,天文学家们频频告急,有一颗直径为16千米的小行星正向太阳系中心逼近。它每21个月绕行太阳1周,有可能在2028年10月26日撞击地球,给地球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正当人们面对这一不幸的预言不知所措的时候,第二天,天文学界又传来消息,说人...  相似文献   

18.
大宇宙     
正所有恒星都有"孪生同胞"?很长时间以来,科学家一直推测太阳有一颗被称为"涅墨西斯"的伴星。这是一颗非常暗淡的褐矮星或红矮星,会干扰太阳系以外天体的轨道,增加它们与地球碰撞的概率。涅墨西斯是希腊神话中复仇女神的名字。有科学家认为,正是这颗太阳伴星使一颗小行星闯入了地球轨道,并在随后的碰撞中导致恐龙灭绝。现在,科学家首次发现了涅墨西斯星可能存在于宇宙某处的证据。一项最新研究指出,所有恒星可能都是成对诞生  相似文献   

19.
周肃 《飞碟探索》2004,(5):17-17
NASA宣布发现了两个新的接近地球的小行星。它们对地球没有显著的威胁,撞向地球的机会非常低;但其中一颗可能在地球上方约500万千米处经过(这等于地球和月球距离的12倍),对宇宙理论来说,这相当接近地球。当小行星接近地球时,便是天文学家观察它们的好机会。他们利用天文雷达,便可以替小行星做一些立体的地图,测量它的转动情况,估计它的表面成分及指出它的轨道元素。这些资料一方面可以帮助估计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机会,另外也可以研究开采行星的矿物和水,用来发展太空基地和提供太空船使用的燃料等。世界上有两个天文雷达用来观察和研究这些…  相似文献   

20.
高峰 《飞碟探索》2006,(7):19-19
小行星带并不是我们太阳系的专利.现在,天文学家可能又在另一颗类日恒星身旁发现了一条小行星带.一旦被证实,它将成为除太阳外天文学家发现的第一个类日恒星所拥有的小行星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