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巨尤 《太空探索》2002,(1):40-41
我们寻找天外朋友,不可不了解生命的起源。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或许可以作为了解地外高级文明起源的借鉴。 20世纪20年代,科学家提出一种理论,认为在45亿年前,在地球的海洋中就产生了存在有机分子的“原始汤”,这些有机分子是闪电等能源对原始大气中的甲烷、氨和氢等的化学作用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2.
正最新一项研究表明,太阳光线对于地球最早期生命的孕育起到关键作用。美国卡内基研究所科学地球物理实验室的地球物理学家罗伯特·哈森指出,这项研究非常有趣,铁硫簇的形成很可能是生命起源的一个重要步骤。40多亿年前,地球原始海洋上漂浮着许多重要酶物质,其中心存在铁硫簇,它们是原始生物分子、  相似文献   

3.
当科学家们致力于研究火星是否有微生物时,研究地球生命起源的专家们却毫不为之惊异。他们坚信,当条件成熟时,生命的产生是必然现象。 生命产生的第一要素是必须具有液态水,其次是碳有机化合物,它是产生生命的化学反应的基础。碳是生命的绝对基础,它在宇宙物质中的含量最大,几乎处处可见,并且能结合其他元素生成大量复杂分子。   理论阐述较为容易,但是,原始地球上的碳有机化合物究竟来自何处,却一直困扰着科学界。 1953年,美国圣迭戈的加州大学的荣誉退休教授斯坦利·米勒进行了一项结果近乎奇异的实验,他在实验用的烧瓶内…  相似文献   

4.
庄林 《飞碟探索》2004,(5):46-48
在自然界将非生命物质转化成生命物质35亿多年后,科学家们说,他们终于为制造人造生命做好了准备。  相似文献   

5.
据外刊报道 ,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天文学家目前正在讨论一个有趣的问题 :生命是否起源于火星而非地球?芬兰科学家毛利威尔托嫩最近在给美国天文学会的一份报告中指出 ,近几年的天文观察和实验结果 ,使得有关的科学家越来越相信 :我们地球人的祖先 ,很可能是来自火星的“火星人”!当前 ,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 ,生命起源于一个类似现代细菌那样的“先祖”细胞 ,这个细胞后来进化为植物、动物和人类等多种生命形式。传统的观点认为 ,地球上第一个这样的细胞出现在38亿年~35亿年之前。然而 ,一个由10位来自欧美国家的天文学家组成的高级专家…  相似文献   

6.
宇宙与生命     
原始宇宙里没有光线,没有引力,没有运动,时间好像凝固了一样。物质固结或弥散在空间。难以想象最初的生命是怎样诞生的。茫茫时空或许淹没过许多生命的萌芽。但宇宙在漫长的等待中,至少有一处产生了能够生存下来的生命。最早出现的智慧生命会由近及远、由浅及深地改造周围的世界。如果有足够的时间,这种改造可能已达到完美无缺的境地了。宇宙是无限的,这些智慧生命对宇宙的改造也是无限的,在无限扩张过程中或许会碰上不同空域尚未发展完善的生命或已经发展到顶极状态的生命。他们也许会结合一体,继续发展。但在遥不可及的空域,仍有…  相似文献   

7.
外星智慧生命的模样人们认为在寒冷且强烈的紫外线所构成的宇宙中,生物是无法生存的,这是真的吗?近来的一些实验结果明确地表明,在这样的宇宙中生物是完全可以生存的。有一些学者认为,地球上的生命原本来自宇宙,并且,列举了许多具有说服力的依据,因而,特别受到人们的关注。  英国剑桥大学的霍依、钱德拉二位博士也坚决主张地球上的万物来自宇宙的说法,他们的主要观点是“遗传物质,即生命的种子布满银河系及别的星系,因此,生命诞生于其他行星的机会非常多”。  有一个事件可以证明他们的说法。在1967年美国发射到月面的探测…  相似文献   

8.
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海洋,目前所知最早出现的生命是距今35亿年的最低等的植物——蓝藻和细菌类。到了距今19亿年前,真核细胞才开始出现,即细胞内有了细胞核。到了距今约12亿年前,多细胞的藻类终于出现了,最早的化石产于河北蓟县假铁岭叠层石中。从原核细胞到多细胞藻类、到植物登陆整整花了近30亿年,这是多么漫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9.
据科学2家的研究,地球诞生已经46亿年了,人类的起源也可以追溯到300万年以前,而人类的现代文明只有几百年的时间。几百年与46亿年相比较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假设地球刚刚只有1岁,也就是说将46亿年压缩为365天,那么我们来看看地球上在几月几日有哪些变化吧。1月1日零时,地球诞生;2月24日13时,地球上出现了原始的海洋;4月5日5时,海洋中出现了最原始的生命;9月18日20时,有细胞核的真核生物出现了;11月13日9时,海洋中出现藻类;11月21日8时,海洋中出现三叶虫;11月30日6时,身长2米…  相似文献   

10.
“当你不在看月亮时,它是不存在的”——一位唯心主义哲学家肯定地说。其实无论月球存在于38万千米以外,还是仅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中,它都以无可辩驳的事实深刻地影响着地球和我们人类。 月球与生命 水是大自然对地球最慷慨的馈赠。地球上最原始的生命(距今35亿年)就诞生在早期的海洋中。随后的30亿年里,生命灭绝了几次。但每次又都在海洋里顽强地重生,再次繁盛。与此相反,陆地一直是条件恶劣的不毛之地,连最原始的细菌  相似文献   

11.
生命从何而来?我们生存的这个地球已经有46亿年的历史了。它最初暴露在约1022赫兹的高能紫外线与宇宙射线之下,使原始大气层中的气体能够合成一些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在漫长岁月里,广大原始海洋中进行着数不清的化学反应(即使用电脑也算不出来)。开始时,形成简单单体(氨基酸、核旮酸、单糖等),进而合成多聚体(蛋白质、核酸、多糖。类脂),从而开始构成细胞前体。35亿年前,地球上出现原始菌藻类的生命体;27亿年前出现了可以进行先合作用的绿色植物(蓝绿藻);比亿年一17亿年前开始有了真核植物;而在20亿年一10亿年前,地球上出…  相似文献   

12.
生命只能出现在能发出光和热的恒星周围的行星上,但并非所有恒星都必然带有行星。星云说认为,恒星是从自转着的原始星云收缩形成的。收缩时因角动量守恒使转动加快,又因离心力的作用星云逐渐变为扁平状。当中心温度达到700万℃时,出现由氢转变为氦的热核反应,恒星就诞生了。盘的外围部分物质在这一过程中会凝聚成几个小的天体——行星。  相似文献   

13.
正多年以来,如何定义生命是一个富有争议的话题,科学家提出了各种观点,其中一些认为生命具有较高的特殊要求(例如是由细胞构成),但这些观点可能使未来的人工智能机器和地外文明失去了"生命资格"。既然我们不想将对未来生命的构想局限于当前遇到的物种,那么我们应当让生命定义的范围更广泛一些。简单地讲,未来生命是一个具有复杂性和  相似文献   

14.
《飞碟探索》2014,(12):16-17
尽管近年来已经发现了数以千计的太阳系外行星,但我们对这些系外行星的大气成分知之甚少。这些系外行星的大气层中可能存在与生命有关的成分,只是我们现在还没有办法进一步掌握。日前.科学家提出了一个新观点。认为通过探测地外行星的氧气、水和外星植物的叶绿素,可以更有效地搜寻外星生命。也就是说。搜寻工作应当聚焦于生命信号——生命体产生的化学物质。  相似文献   

15.
C型小行星主要由硅酸盐矿物和含碳有机质组成,保存了太阳系形成初期的原始物质,是认识太阳系形成初期的重要物质,对研究水和生命起源与演化具有重要科学意义。目前对小行星物质组成的认识主要基于光谱特征分析,但长期的空间风化作用会改变小行星表面物质的光谱特征,所以认识小行星的物质组成需要准确厘清空间风化对光谱的影响。随着中国小行星探测工程的推进,迫切需要深入认识C型小行星的光谱特征及对空间风化的响应规律。为此,分析了C型小行星的反射率、水和有机质吸收等光谱特征以及空间风化的影响,提出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指出了该研究方向的未来发展趋势和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6.
《飞碟探索》2007,(7):5-5
欧洲天文学家于美国东部时间4月24日宣布,首次在太.阳系之外发现了一颗可能适合人类居住的行星。同时。他们宣称在这颗星球上也许存在海洋和生命。  相似文献   

17.
阿俊 《飞碟探索》2011,(6):34-36
地球生命的进化方式给我们提供了。寻找地外生命的线索。剑桥大学、利兹大学等研究机构的一些科学家借助行星演化、进化论、环境模拟和生物力学计算,对可能存在地外生命的星球进行了大胆的想象。他们认为以下二种星球可能存在生命,甚至于,他们对具体的生命形态也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8.
在上一期《外星人离我们有多远》一文中,我们介绍了部分科学家对宇宙中生命的观点,即生命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这里再介绍另一部分科学家针锋相对的观点,即地球人类是宇宙中生命发展的特例。美国进化生物学家厄恩斯特·迈尔认为,无论宇宙中有多少亿颗行星,产生生命的几率都极小。美国古生物学家彼得·沃德和天文学家唐纳德·布朗在《罕见的地球》一书中认为,在地球以外的宇宙空间存在技术高度发展的社会的几率微乎其微,即使有生命形式存在,也  相似文献   

19.
庄林 《飞碟探索》2007,(11):44-46
在自然界将非生命物质转化成生命物质35亿年后,科学家们说,他们终于为制造人造生命做好了准备. 如果科学家们获得成功,人类将进入一个全新的"生命科技"时代,现代工程学遇到的许多问题将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20.
物质存在的唯一性时空冯龙对于人类,最经不住诱惑的恐怕是生命奥秘;作为科学家,最难以抗拒的莫过于时空问题。我认为,不但时间不是一种独立的物质存在,而且,空间也不是,空间是反映物体外部变化的物质属性。时间与空间,同属物质存在的两个不可分离的属性,相互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