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种战术导弹固体火箭发动机地面和飞行试验结果表明,它在飞行加速过程中,前封头及圆柱段前段的烧蚀率静止试验烧蚀率的1.26和1.16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这种发动机燃烧室内绝热层设计的经验公式,并应用于一种结构及材料相似的新型发动机绝热层设计中,预估了其飞行环境下内绝热层安全余量。  相似文献   

2.
固体火箭发动机前封头内绝热层在飞行加速过程中的烧蚀率是地面静止试验的1.0 ̄2.3倍。概述了国外在飞行加速对烧蚀影响这方面的研究结果,对国内3台固体火箭发动机内绝热层烧蚀率进行了估计和分析,认为,由于绝热层设计安排裕度比较大,因而这三种发动机飞行条件下的烧蚀仍在安排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3.
为了深入研究固体火箭发动机在飞行过程中前封头内绝热层碳化烧蚀率增大的机理和规律,国内外学者设计和研制了多种实验装置。本文在概述各种实验装置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认为用烧蚀发动机在旋转实验台模拟飞行加速度开展绝热层烧蚀实验研究是一种经济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过载下燃烧室粒子特性与绝热层烧蚀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结和分析了国、内外对飞行过载下固体火箭发动机中出现的绝热层烧蚀问题的研究方法。详细阐述了燃烧室粒子粒度参数确定方法、过载流场数值模拟方法及地面模拟过载试验方法等方面研究进展。首次提出了获取过载下粒子分布参数的两种新途径,即基于飞行发动机的粒子收集分析法与故障位置反算分析法,给出了两种方法下的粒度分布参数;并提出了用火箭橇模拟过载下绝热层烧蚀的方法。结合某战术发动机,基于过载流场计算结果,讨论了短时间大过载与长时间中、小过载等两种典型工况对绝热层的烧蚀影响,并给出了热防护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建立了一种固体发动机绝热层烧蚀模型,给出了4台发动机试车后绝热层的剖析和计算结果,分析比较后认为这种烧蚀模型比较符合实际,最后介绍了利用这种模型设计发动机燃烧室各部位绝热层厚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某工程第三级固体火箭发动机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壳体内绝热层结构设计采用工程研制设计方案,成功地通过了发动机地面热试车考核,经解剖分析,预估了飞行环境发动机燃烧室绝热层结构最小剩余安全余量,给出了发动机在各种使用条件下工作热防护可靠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根据固体火箭发动机绝热防护模型,提出了一种嵌金属丝端燃装药绝热层设计方法。用该法对某特定发动机燃烧室绝热层的设计结果表明:与动机原绝热层烧蚀相比,用本方法设计的绝热层可在绝热防护达到安全要求的同时,最大化地降低发动机消极质量。  相似文献   

8.
根据内绝热层在固体火箭发动机中的作用,对其提出了若干要求;根据内绝热层的烧蚀机理,推导出内绝热层炭优厚度计算公式;根据燃烧室壳体对热防护的要求,给出了确定内绝热层设计厚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飞行加速度对固体发动机后封头绝热层烧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固体火箭发动机后封头绝热层的炭化烧蚀率与飞行加速度有关。概述了国内外在这方面的一些研究情况,着重讲述了固体火箭发动机后封头内绝热层烧蚀的实验研究。实验表明:不同材料的绝热层在加速度作用下烧蚀率明显不同。在加速度作用下,后封头内绝热层的炭化烧蚀率小于静止状态的炭化烧蚀率。  相似文献   

10.
张斌  刘宇  王长辉  任军学 《固体火箭技术》2011,34(2):189-192,201
为了研究长时间工作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的热防护性能,运用三方程烧蚀模型和运动边界显示差分格式,对长时间固体火箭发动机内绝热层烧蚀及温度场进行了耦合计算.计算得到了化学烧蚀率、扩散烧蚀率、燃烧室内壁温度等参数.计算结果表明,所研究的长时间工作发动机燃烧室烧蚀由扩散过程控制.此外,在求解烧蚀子程序时,提出了一种简便有效的赋...  相似文献   

11.
固体火箭发动机内绝热层烧蚀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固体发动机内绝热层的化学烧蚀模型。模型考虑了发生在绝热层烧蚀表面的五种化学反应。绝热展在烧蚀过程中按材料物性变化情况分为碳化层、原始材料层,中间假设为一热解面。在内绝热层烧蚀模型中建立了内绝热层表面烧蚀过程的能量和质量的平衡关系,并运用动边界热传导差分求解出绝热层内部的温度场。用该模型对一种固体发动机内绝热层的烧蚀进行了计算,其结果与发动机试验解剖测量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一种中温固化的强度高、力学性能好、隔热性能优良的环氧型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绝热层,讨论了树脂及固化剂类型的选择以及改性环氧树脂体系的反应机理,满足了小型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绝热层的粘接和耐烧蚀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某系列发动机参加历次典型横向短时大过载和长时间中小过载工况飞行试验后,对其绝热层解剖数据进行了汇总分析,总结出了发动机在各种飞行过载工况下的绝热层烧蚀规律。结果表明,绝热层在横向过载的反方向一侧存在一条明显的烧蚀槽,该处的烧蚀率显著大于周向其他位置的烧蚀率;绝热层最大烧蚀率与横向过载之间存在较强的线性关系;筒段绝热层最大烧蚀点位置出现在施加横向过载时绝热层开始暴露的位置附近。  相似文献   

14.
固体火箭发动机内绝热层烧蚀质量损失计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较完备的烧蚀模型,采用了动边界显式差分格式,对固体火箭发动机内绝热层的烧蚀及其温度场进行了耦合计算。计算得到烧蚀率、炭化率、烧蚀厚度和炭化厚度,以及根据绝热层的工作时间计算出内绝热层的质量损失及发动机工作完成后一段时间内后效炭化质量损失。采用该方法不仅能使内绝热层设计更为合理,而且为后效推力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双脉冲发动机燃烧室局部烧蚀特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针对双脉冲发动机第一脉冲燃烧室内绝热层出现局部烧蚀加重现象,对φ203 mm和φ120 mm的2种双脉冲发动机内流场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了面积突扩在其燃烧室内形成的燃气漩涡流动及相关两相流特性,并通过经验公式计算了燃烧室对流换热分布.通过对比计算结果与实验现象,发现壁面烧蚀加重区域与燃气漩涡区位置基本重合;燃气漩涡区内...  相似文献   

16.
为保证发动机能在恶劣的环境中运行,在绝热层的设计中,绝热层的厚度将直接影响着发动机结构的稳定性,而绝热层的烧蚀预估对于绝热层厚度的合理设计非常重要。为解决固体火箭发动机三元乙丙橡胶(EPDM)绝热层烧蚀性能工程预估问题,结合固体火箭发动机内两相流动的环境特点,以热化学烧蚀三方程模型和扩散化学动力学双控制机制为基本数学模型,以炭化层表面孔隙率为耦合参数,并综合考虑气流和粒子的侵蚀效应,建立了绝热层多因素耦合烧蚀模型的控制方程。通过对控制方程的隐式求解和对绝热层温度分布以及烧蚀线、炭化线、热解线位置的综合分析,获得了两相环境下EPDM绝热层的理论炭化烧蚀率。所得烧蚀率与实验结果对比,误差小于10%,表明给出的烧蚀预估方法可用于固体火箭发动机两相环境下EPDM绝热层烧蚀工程分析。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固体火箭发动机绝热层烧蚀性能的试验评估方法,建立了在不同燃气参数和绝热层材料有缺陷条件下的烧蚀模型及烧蚀率经验公式,并对绝热层烧蚀率影响程度进行了分析,为绝热层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概述各实验装置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认为用烧蚀发动机在旋转实验台模拟飞行加速度开展绝热层燃烧实验研究是一种经济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一种带锥的内绝热层成型工艺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为锥筒室,内绝热层很薄,包括复合绝热层和橡胶绝热层两层,由于燃烧室几何形状特殊,无法采用现有的内绝热层成型工艺技术,在分析基础上,得出了该内绝热层压制精密控制方法,利用定位和壳体保护装置,将配制的未硫化粘稠态橡胶通过压涂覆在壳体内壁,精确控制内绝热层的厚度和均匀性,该发动机热试车成功表明,这种内绝热层成工艺技术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固体发动机前封头绝热层在加速度下烧蚀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固体火箭发动机前封头NBR绝热层在飞行加速度作用下的烧蚀机理与烧蚀模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