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空气悬架以其优良的减振性能,在汽车振动控制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以空气悬架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带附加空气室空气悬架系统的1/4车辆振动模型;分析了空气悬架刚度调节原理和控制特性,本文采用了不依赖于被控对象精确数学模型的模糊控制策略进行空气悬架控制器的设计。  相似文献   

2.
空气二次喷射国外又称“自由空气推力向量控制”(Free-Air TVC)。它根据气体(二次流)喷入发动机喷管主气流会产生气流干涉的原理,进行推力向量控制。不过它使用的二次流体并不由飞行器自身携带,而是从自由大气中收集的空气,故此得名。  相似文献   

3.
按照由简到繁的顺序,提出三种控制方案并进行了弹道控制仿真计算,分析了各方案的弹道精度,研究适合远程战术火箭弹的控制方案及设计要求,并考察了固体姿控发动机作为执行机构的可行性,认为其具有不少优点,可以满足远程战术火箭的技术要求,但其质量仅略重于空气舵。  相似文献   

4.
基于模糊控制的空气悬架模型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气悬架以其优良的减振性能,在汽车振动控制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以空气悬架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带附加空气室空气悬架系统的1/4车辆振动模型;分析了空气悬架刚度调节原理和控制特性,本文采用了不依赖于被控对象精确数学模型的模糊控制策略进行空气悬架控制器的设计。  相似文献   

5.
知识资料窗     
知识资料窗风洞风洞就是产生人工气流并能观测气流或气流与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管道装置。风洞是空气动力学研究和试验中最广泛使用的工具。它的产生和发展是同航空航天科学的发展紧密相关的。风洞广泛用于研究空气动力学的基本规律,以验证和发展有关理论,并直接为各种飞...  相似文献   

6.
空气涡轮火箭发动机掺混燃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混流燃烧室内组织富燃燃气与空气的高效稳定掺混燃烧对于空气涡轮火箭发动机(ATR)性能至关重要。回顾了国外各研究机构关于ATR掺混燃烧方案的试验研究,对波瓣混流器在航空领域强化内、外涵气流掺混中的典型应用及研究成果进行总结评述,总结并提出ATR掺混燃烧的特点和关键问题,分析了后续掺混燃烧研究中需重点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针对飞行器总体和空气涡轮火箭(ATR)发动机的设计要求,提出一种中心半锥体可调节的变几何进气道方案,探索了Ma 0.6~3.0宽速域性能平衡、类航发需求的出口畸变控制等设计方法。通过中心体的平移进行喉道面积调节并兼顾流量需求,扩张段设置扰流片和格栅来控制流动畸变,相应方案结构简单紧凑、具有实用性。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模拟确定了各工况下进气道中心体的驱动位置,分析进气道的流场特性和性能参数。数值模拟结果体现了进气道波系配置、边界层放气和控制流动畸变措施的合理性,总压恢复和流量捕获符合设计指标,出口稳态畸变指数不大于5%。完成变几何进气道方案的Ma 0.6~2.0风洞试验研究,获得了典型超/亚声速工况下进气道的主要性能,初步验证了弹用变几何进气道方案设计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利用有限体积法求解三维雷诺平均N-S方程,对激波诱导矢量控制方案下的二元收敛-扩张喷管全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同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进一步讨论了开孔位置对喷管矢量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要获得较好的矢量性能,必须减小壁面反射激波的作用,因此应该调整开孔位置使得第一道斜激波延伸至喷管出口附近;严重过度膨胀状态下,较好的双股气流方案下喷管获得的矢量效率要优于单股气流方案;而在设计状态附近,两种方案下获得的矢量效率和推力损失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9.
空气涡轮火箭发动机内外涵气流掺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无化学反应、均匀进气条件下肼单组元空气涡轮火箭发动机混流燃烧室内流场的数值计算,得到了流向涡与正交涡系产生、衰减演变过程及其对内外涵气流掺混效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大尺度阵列二次环流诱导形成的流向涡对内外涵气流掺混起主导作用,大波瓣穿透率的斜切波瓣混流器的综合性能较优。结合热试车结果,分析了包括波瓣混流器在内的两类掺混方案的强化掺混效率。分析表明,非均匀进气条件对小尺寸空气涡轮火箭发动机掺混燃烧效率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0.
《载人航天信息》2009,(3):125-128
早期经历:1988年乔拉开始在美国航空航天局艾姆斯研究中心在该地区的供电局从事计算流体力学的研究工作。她的研究集中于模拟飞机周围遇到的复杂气流,如。“地面效应”中的“鹞”式飞机。这一研究项目的完成是对气流解算程序映射到并行计算机研究的一个支持,并通过进行用动力驱动的空气浮力计算测试了这些解算程序。  相似文献   

11.
基于气压驱动活塞、气流夹带流化的粉末推进剂供给方案,结合高频电磁阀的脉冲工作原理,提出了一种可实现粉末推进剂质量流率调节的控制方法。通过实验研究了不同电磁阀工作频率、占空比等参数对粉末推进剂流量调节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可通过电磁阀工作频率的变化进行粉末推进剂质量流率的调节,在背压0.6 MPa、工作频率5 Hz的情况下,活塞的最大位移速度为7.79 mm/s,为开关频率15 Hz时的1.98倍。背压0.42、0.83 MPa情况下,电磁阀正常工作的临界占空比分别为0.3、0.4。通过改变电磁阀的占空比,可实现粉末推进剂质量流率调节,占空比越大,调节能力越来越小,背压0.42、0.83 MPa情况下,活塞位移速率调节比分别为2.79和2.68,活塞位移速度最大值都处于占空比为0.8的情况下,分别为27.3、6.7 mm/s。  相似文献   

12.
直接加热对固冲发动机地面模拟性能影响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模拟飞行状态下进入补燃室的空气总温,在地面模拟试验中要对空气加热。通过直连模拟计算,研究了常用加热器燃料(氢气、煤油、甲烷和酒精等)对含硼贫氧推进剂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按照气流中含氧量与纯净空气一样进行补氧时,气流中的含氧量能模拟纯净空气中的含氧量;直接加热、补氧的直连模拟计算所得的发动机真空比冲相对偏差与加热空气的燃料种类有关,以氢气为燃料的相对偏差大于0,而其它3种燃料的相对偏差小于0;从污染空气对真空比冲相对偏差的影响分析,污染空气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3.
针对国内汽车空气弹簧市场需求,开发出由胶囊和减振器装配成一体的复合式空气弹簧,该结构产品取代传统的螺旋弹簧减振器,即解决了空气悬挂空间狭小的问题,又实现了空气弹簧的变刚度调节,大大降低悬挂系统的固有频率,提高了乘车的舒适性和稳定性。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汽车空气弹簧的性能参数计算,确定了半成品的裁断角度等技术参数,通过产品试验,验证了有限元计算及工艺参数选取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把冲压空气为动力的涡轮泵供应系统从亚燃冲压发动机拓展应用至超燃冲压发动机,基于煤油燃料的双燃烧室冲压发动机(DCR)提出了一种冲压空气涡轮泵供应系统方案。供应系统的设计方案中,对涡轮泵选型、系统的调控策略及取气/排气方案进行了初步设计。同时,建立了供应系统的静态模型,通过系统压力、流量及功率平衡组成非线性方程组,使用牛顿迭代法对非线性方程组进行数值求解,得到了冲压空气涡轮泵供应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静态特性。最后,分析了飞行Ma范围在3.5~5.5下涡轮泵的性能和调节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涡轮所需的空气流量约占DCR发动机捕获空气总流量的3%,取气方案对发动机气动性能影响不大;离心泵的特性参数相对稳定,可以一直处于高效率工况下工作,但系统对增压后的燃料利用不足,造成涡轮功率利用率较低。  相似文献   

15.
燃气发生器流量调节方案的比较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在分析了变喉面、非壅塞喷管、固定流量等三种方案的调节原理的基础上,说明了每一种调节方案的技术关键以及它们的优缺点。以燃烧性能为基础,分析了每一种贫氧推进剂对流量调节方案的要求,指出了三种调节方案的适用对象,为流量调节方案的选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地面模拟试验需求,传统试验方法难以实现真实气体温度、清洁空气、大尺度、长时间、高马赫数模拟能力,磁流体动力加速风洞提供了全新技术路线。文章归纳了国内外磁流体动力加速风洞研究发展现状,介绍了磁流体动力加速风洞原理。文章对基于热电离的磁流体动力加速风洞方案进行了论述,采用高频等离子发生器为设备提供加热源,从而避免电极烧损所引起的污染问题,控制气体总温不超过3500K,使气体离子化低于30%,通过两级加速,达到出口马赫数为15的模拟环境。文章进一步分析了磁流体动力加速风洞关键技术问题。超声速气流电离技术方面,核心问题在于超声速气流电离规律与机理以及电离种子注入、电子束电离等关键技术;磁流体动力加速通道设计方面,重点考虑气流密度及磁感应强度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以及电极设计技术;高超声速模拟测试方面,关键技术包括电磁屏蔽技术、微波干涉仪技术、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技术、高分辨率高性能的光谱测试技术等。最后,提出了磁流体动力加速风洞技术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7.
许坤梅  张平 《固体火箭技术》2005,28(3):172-175,183
采用整体求解法求解了控制气流与多层套环之间的耦合传热问题,计算得到了控制气流参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以及迷宫形多层导热套环的温度在不同时间点的分布情况。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传热对流体压强、温度等气流参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了给载人航天器乘员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需要将众多空气环境参数控制在指标范围内。文章结合载人航天器专业知识,基于Modelica统一建模语言建立了一种载人航天器环热控系统仿真分析模型;利用该模型仿真分析了温湿度控制风机取不同转速时,载人航天器空气环境参数随乘员代谢水平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温湿度控制风机转速越大,空气温度越低,相对湿度越高;乘员代谢水平变化对空气环境参数有显著影响,通过调节系统运行参数可将各空气参数有效控制在指标范围内。舱体温度与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舱体相对湿度有密切关系且相互影响,不可单独分析。  相似文献   

19.
赵哲  刘宝琴 《火箭推进》2009,35(5):56-59
针对某燃气涡轮性能试验台,选择空气流量、燃油流量、水流量以及涡轮背压作为控制系统的主要控制量。通过建立工作点附近的线性“小偏差”方程,讨论了以上四种因素对于涡轮的入口压强、入口温度和转速这三个状态变量的影响程度。压强主要取决于空气流量.温度对空气和燃油均有一定的敏感性,转速则主要由水流量来控制。基于以上判断确定了试验台的手动调节规律。  相似文献   

20.
针对空气涡轮火箭冲压发动机马赫数1.5~4.5工作范围的设计要求,提出了一种唇口平移的曲面轴对称进气道变几何方案及其新型调节机构,并通过数值仿真方法对其总体性能和流动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曲面压缩的轴对称变几何进气道总体性能较高,尤其是流量捕获能力良好,可以满足整个工作范围的需求。此外,新型调节机构简单可行,利于工程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