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作战快速响应太空计划中的卫星发展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睿  李智 《国际太空》2010,(1):24-26
<正>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美军的军事行动越来越依赖于各种卫星。然而,由于其空间系统缺乏必要的灵活性和轨道机动能力,容易受到攻击,而且快速响应能力有限,无法对空间系统进行及时的补充,昂贵的发射成本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向太空发射载荷的质量和数量。为了解决空间系统的快速响应能力,美国提出了作战快速响应太空(ORS)的概念。2000年,在空军提出"大规模生产"小卫星的概念后,犹他州大学空间动力实验室实现了小卫星生产和设计的流水线化,每颗卫星可节省100万美元,并且大大加快了应急发射的响应速度。2003年,美国国防部转型办公室正式提出"战术卫星"(TacSat)的概念,其基本理念是构建低成本且具备快速反应能力的空间平台,卫星的使用范围由军师级扩展到战区各级指挥员。目前,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已完成了战术卫星-4有效载荷的所有环境与性能测试。该卫星原计划2009年秋季发射,但因火箭出现技术问题及美国国防部任务优先级的变更,发射时间推迟到2010年8月。  相似文献   

2.
美国东部时间2011年6月29日23:09,美国空军利用人牛怪-1(Minotaur-1)火箭在沃勒普斯发射场成功发射了作战快速响应太空-1(ORS-1)卫星,9月15日开始业务运行。ORS-1卫星是一颗战术侦察卫星,质量约430kg,从研制到发射历时30个月,是ORS办公室的第一颗业务卫星。该卫星的发射标志着美军大力推动  相似文献   

3.
<正>美国防部2007年正式实施"快速响应空间(ORS)"计划并成立ORS办公室。至2012财年共发射了"战术卫星"-2、3、4和"跳跃起点"等四颗试验卫星和第一颗业务运行卫星ORS-1。但空军从2013财年开始即提出关闭ORS办公室。在国会议员持续反对下,ORS办公室继续维持了3年,期间持续开展ORS-2、ORS-3、ORS-4、ORS-5等研制和试验任务,发射了"战  相似文献   

4.
王景泉 《国际太空》2007,(10):14-19
1 引言 多年来,除少数卫星系统(如GPS导航卫星)外,军用空间系统主要用于国家安全和军事战略.2007年4月美国国防部(DoD)正式向国会防御委员会提交了关于发展"作战快速响应太空"(ORS)计划的报告,全面阐述了ORS的总体思路和具体实施计划,特别是关于组建ORS办公室的方案.这标志着空间系统投入战场战术应用的序幕正式拉开.  相似文献   

5.
张睿  李智  焦伟 《国际太空》2011,(7):8-10
作战快速响应太空-1(ORS-1)卫星是一颗新型的战术侦察卫星,作为美国国防部ORS计划中第一颗用于支持战斗指挥官作战的原型卫星,它于2011年6月28日从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戈达德航天中心的沃勒普斯发射场由人牛怪-1(Minotaur-1)火箭发射升空。  相似文献   

6.
美军认为,从空间对抗角度来说,一旦卫星遭到敌方的破坏,发射快速响应小卫星来进行应急补充是一种重要途径。2003年,美国国防部转型办公室提出“战术星”的概念——卫星的使用范围由军师级扩展到战区各级指挥员,并能应急发射、成本低廉。  相似文献   

7.
空间扫描     
以色列地平线-6间谍卫星发射失败 由于搭载它的“沙维特”火箭三级发动机出现了故障,2004年9月6日下午,该卫星坠入大海。 中国一箭双星发射成功 2004年9月9日7:14,长征-4运载火箭在太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将2颗实践-6空间环境探测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美国国防部将采用波音公司  相似文献   

8.
陈杰  陈萱 《太空探索》2012,(4):24-27
美国快速空间响应系统(ORS)2007年开始组建,在成立之初即提出了ORS的三大任务领域:空间力量增强、空间控制和空间支持。在空间力量增强方面ORS系统能够提供快速天基情报、监视与侦察(ISR)和专门通信;在空间控制方面能够快速进行空间态势感知;  相似文献   

9.
庞征 《国际太空》2012,(2):10-21
2011年,美国航天活动总体来讲比较顺利,成功发射了一些新型人造地球卫星,如首颗“天基红外系统”地球静止轨道卫星(SBIRS GEO-1)、“宝瓶座”/科学应用卫星-D(Aquarius/SAC-D)、首颗“作战快速响应太空”卫星(ORS-1)、战术卫星-4(TacSat-4)试验通信卫星、世界上容量最大的卫讯-1(ViaSat-1)宽带通信卫星、“国家极轨业务环境卫星系统预备项目”(NPP)等,  相似文献   

10.
2011年4月20日,印度空间研究组(ISRO)用“极轨卫星运载火箭”(PSLV)成功将本国资源卫星-2(ResourcSat-2)及其他2颗小卫星送入轨道,这标志着“印度遥感卫星”(IRS)系统又增新的成员。此次发射也是印度“极轨卫星运载火箭”的第18次发射。  相似文献   

11.
跟美国军事空间其它部分不同的是,GPS系统的天基部分并没有更多的变革。尽管目前GPS2卫星系列已开始了替换发射,并在关于系统的发展问题上有一些争论,但在军事上还没引起重视。GPS卫星是1977年6月开始发射的。1978年1985年间,发射了10颗G...  相似文献   

12.
陈之扬 《国际太空》2003,(12):26-29
□□2003年11月29日,日本H-2A火箭携带2颗侦察卫星升空,发射后因火箭故障而遥控摧毁。原计划它们与2003年3月28日发射的2颗侦察卫星协同工作,共同监视朝鲜的军事活动。此次失败引起了全世界特别是亚洲各国的广泛关注。1军事情报先行,重金打造侦察卫星系统日本的侦察卫星系统被日本防卫厅公开称为“情报搜集”卫星系统,其空间部分由4颗侦察卫星组成。在这4颗侦察卫星中,2颗为1m分辨率的光学成像侦察卫星,另外2颗为1~3m分辨率的合成孔径雷达成像侦察卫星。光学卫星主要在白天和气象状况较好的时候拍摄地面目标;雷达卫星因不受气象条件限制,…  相似文献   

13.
雨水 《太空探索》2012,(2):64-65
2011年4月10日4时4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八颗北斗导航卫星送人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一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这次发射是2011年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的第一次发射,也是我国“十二五”期间的首次航天发射。这次北斗导航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的基本系统建设完成,我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进人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4.
初夏 《国际太空》1995,(6):17-18
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NOAA)在1994年4月成功发射了地球静止环境业务卫星一8(GOES-8)之后,该星于今年1月10日定点在西经75的静止轨道上。GOES-7则从西经112移到西经130的位置上,在太平洋上空监视美国西部的天气变化。为了在2004~2010年发射新的GOES卫星,NOAA在1996年预算中提出拟购买4颗新的GOES卫星,其类似已研制出的5颗IHGOES卫星。在今后两年内将初步研究下一代气象卫星,并在1998年提出未来10年气象卫星发展计划,以迎接21世纪的到来。预计4颗新的G…  相似文献   

15.
俄计划在2013年开始试验其第二颗格罗纳斯·K导航卫星。首颗格罗纳斯-K卫星已在2011年2月成功发射。俄现共有31颗格罗纳斯卫星在轨,其中24颗正在工作,提供全球覆盖,4颗用作备份,2颗正在维护,1颗正在进行测试。整个格罗纳斯系统需要24颗工作星和2颗~3颗备份星来实现全球覆盖。俄打算在2012年~2020年间发射13颗格罗纳斯-M型和22颗新一代·格罗纳斯K型卫星。  相似文献   

16.
2011年12月12日,日本H-2A-202型火箭在种子岛航天中心发射了“情报收集卫星(IGS)·雷达3号”雷达侦察卫星,用于监视朝鲜的导弹和核计划及开展自然灾害监测。这是H-2A火箭第20次发射和第19次发射成功。日本现有3颗光学侦察卫星在轨工作,2011年9月新发射的另一颗光学卫星尚未投入使用。有两颗雷达卫星被成功发射入轨,但后来因故障报废。  相似文献   

17.
<正>7月2日,美国国防部宣布,将在2017年发射"作战响应空间"-5小型侦察卫星,以作为从当前的"天基太空监视卫星"到未来小型太空监视三星星座之间的过渡。此前的6月9日,美国空军宣布,其第5、6颗"天基红外系统"导弹预警卫星将采用升级版的A2100卫星平台,以此作为"天基红外系统"项目技术更新工作的一部分。目前,军民两用成像卫星发展迅  相似文献   

18.
欧洲气象卫星组织的卫星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到1994年欧洲气象卫星组织已发射6颗静止气象卫星,其中前3颗为试验性非业务卫星。从1989年发射的Meteosat-4卫星起进入业务卫星系列,这个卫星系列也称做第一代Meteosat业务卫星(MOP)。这个卫星系列将延用到本世纪末,预计将发射5颗星(Meteosat-4~8,其发射计划见表1。表1 Meteosat卫星发射计划卫 星发射时间工作状态Meteosat-11977-11-23停止工作Meteosat-21981-06-19停止工作Meteosat-31988-06-15备份星Met…  相似文献   

19.
雨水 《太空探索》2011,(6):64-65
2011年4月10日4时4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八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一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这次发射是今年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的第一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37次飞行,也是我国"十二五"期间的首次航天发射。这次北斗导航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的基本系统建设完成,我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为纪念这次航天任务发射,国内相关单位制作了纪念封,现将收集的发射、测控纪念封整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由66颗低地球轨道卫星组成的“铱”卫星星座定于1998年底开始提供全球手持电话业务。该星座系统进展还比较顺利,目前已进人即将发射首批卫星的阶段,但原定的发射计划因火箭的原因将有所推迟。“铱”系统的第一次发射可能在1997年3~4月,这次发射将采用美国麦道公司的德尔他-2火箭,发射场为范登堡空军基地。第一次发射将一次把3颗卫星送入轨道,它们既用于试验“铱”系统的性能,同时也是整个星座中的工作卫星。此后,将继续利用德尔他-2火箭进行两次发射,每次发射5颗“铱”卫星。第4次发射将使用俄罗斯的质子号火箭。中国的“长征”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