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陈晓  方良伟 《航空学报》1985,6(5):492-494
 一、组合法 用Bower的方法计算具有附着和分离紊流附面层的轴对称和二元亚音速扩压器的有关性能参数时,如分离区较大,则与试验数据相比误差较大。而按联合积分法(UIM法)计算具有分离区的扩压器的有关性能参数,则有较大的优点。其基本点和Bower的方法相同,即将附面层方程和无粘核心流方程联立求解。但对分离区的处理比Bower的方法较为合理,它直接采用修正的Coles壁面-尾流定律的速度分布关系式,将附面层动量积分方程中的壁面摩擦系数与速度分布关系式中的摩擦速度联系起来,而不采用对分离区不适用的壁面摩擦系数经验公式,并考虑了附面层外部区域的非平衡流情况。但该方法没有考虑气流压缩性,计算高亚音速扩压器时误差较大。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二次流理论与端壁附面层理论相关联,提出一种用于预测轴流压气机叶栅通道内的端壁附面层及叶片力亏损的新方法。附面层主流流动采用包含叶片力亏损的动量积分方程,横流流动采用双层速度分布模型,使用二次流分析和有限差分计算方法预测横流外层速度分布,主流流动和横流流动交替计算。用于两种高负荷压气机叶栅的预测结果表明,不仅端壁附面层发展的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而且叶片力亏损发展的预测值也与实验值一致性较好;此外,该方法不仅自动,而且还能较准确地预测S形横向流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尹军飞 《推进技术》1994,15(2):30-33
应用Strawn&.Kline的准同时粘性/无粘流匹配模型,于动量积分布方程中加入了曲率和雷诺正应力两个二阶修正项,计算了二维不可压湍流附面层分离流地。文中首先分析推导了新的曲率修正公式,给出了两个算例,比较了修正项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并与实验做了对比。  相似文献   

4.
黎先平  张国富 《航空学报》1989,10(11):598-602
 在应用解全速位方程的最小压强积分有限元法求解绕升力翼型的跨音速流动时,将不可压流中求解绕升力翼型的耦合单位环量流动和无环量流动的解法推广到可压流中。为了确定环量,本文所用Kutta条件是:在后缘处,气流流向平行于后缘角二等分线。因有限元法对网格无正交性要求,因而可在椭圆变换前后进行剪切和延伸变换。这种网格生成法易于构成适用于复杂形状的有限元网格。通过计算并将其结果与文献中的数据比较,表明这种方法应用方便且有较快的计算速度和较高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5.
高压压气机叶栅的高速模型和低速模型的相似变换准则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以相似理论为基础,从线性小扰动方程、跨音小扰动方程和全扰动势方程出发,推导出一组在进口马赫数不同时,保持两组叶栅气动力相似的变换准则。变换涉及跨音与亚音,跨音和不可压,亚音与不可压及其全扰动的情形。应用二维和准三维无粘数值计算方法进行数值验证,证明了变换关系在无粘下的正确性。文中使用了局部线化概念和一些假设,其合理性一并由数值试验得到证实。本文在理论和数值试验上为压气机叶栅的高速模型和低速模型之间的相似变换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如何预计有分离的流动,一直是流体力学中一个重要问题。N-S方程固然可以描写分离流,但在目前计算技术条件下求解该方程要耗费大量机时。通常求解附面层方程的方法常因在分离点附近出现奇点而失败。近年来发展了解附面层方程的反方法,即给定附面层位移厚度δ~*或阻力系数c_f,求附面层外边界速度u_e和其他参数。位移厚度和阻力系数均为未知量,故用反方法计算时必须先估计位移厚度或阻力系数,将算得的u_e值和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用精确速势方程作为翼型跨音速无粘绕流的数学模型。在变换过的直角座标中,用有限差分(亚音速区用中心差分,超音速区用旋转差分)对精确速势方程离散化。差分方程形成的代数方程组用列松弛迭代法求解。 为了计入粘性效应,利用精确速势方程和附面层动量积分方程进行联合迭代求解。这一点对超临界翼型的计算显得特别重要。 算例与其它数值解及实验作了比较,对于一般翼型和超临界翼型,本文结果是良好的。  相似文献   

8.
在流场计算的基础上,运用Patankar-Spalding方法积分求解了湍流附面层控制方程组,从而得到了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内燃气与壁面之间的对流换热。其中在附面层靠近壁面的底层区使用了Gouette流分析,在壁面边界和自由流边界处引入了滑移值的概念,因此保证了计算结果的相对准确性。最后将本文的计算结果与巴兹公式的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供了一种精度较高的层流附面层积分计算方法。它改进了国外机分法的计算精度,且不受附面层外流必须是位势流的限制。  相似文献   

10.
于清  杨弘 《航空动力学报》1997,12(2):197-200,222
给出了一个计算亚、跨音涡轮叶栅叶型损失的数值计算方法。主流采用时间推进有限体积法求解积分型欧拉方程,并采用了局部网格修正技术;附面层采用全隐格式求解有限差分方程;在叶栅出口与远后方均匀流之间进行了叶片尾迹与主流的掺混损失计算。算例表明本文的数值方法可准确地预测涡轮叶栅的叶型损失。  相似文献   

11.
朱年国  徐力平 《航空动力学报》1990,5(2):118-122,186
本文从附面层积分方程出发, 定性地分析了当表面压力系数 Cp分布相同时, 在保证Re数相等的条件下进口 Ma数对附面层发展的影响。并且用数值方法进行了模拟。与此同时用数值方法对由于表面曲率和自由流紊流度所引起的影响作出估计。结果表明; 在表面压力系数分布和 Re相同的情形下, 进口Ma数, 直到临界值附近时, 所引起的附面层的变化量是很小的, 一般在工程允许的误差范围之内。表面曲率所引起的变化同马赫数引起的变化相近, 而进口自由流紊流度引起的变化较之前两者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基于粘性/无粘流相互作用模型和边界层积分方程,推导出计算二维和三维不可压层流粘性/无粘流相互作用的方程组。该方程组可以用于带有中等程度的分离和再附情况下。文中给出了计算方法和算例。所得的二维计算结果与其他计算和实验结果相符。本法具有简便迅速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利用Laplace变换将不可压粘性流体动力学的方程与边界条件变换到象空间上,同时也就把初值条件引入到象空间的方程内。然后在象空间利用变积方法建立不可压粘性流体动力学的拟变分原理和广义拟变分原理,再将它们拉氏反演到原空间内,即得时间域内的不可压粘性流体动力学的变分原理及其广义变分原理。最后用一个具体的例子对原理的应用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给出了一种轴对称层流附面层方程的数值解法。利用Levy-Lees变换,将物理平面上的附面层方程变换到新的坐标平面内,再利用三点隐式有限差分法来解这组方程。在考虑熵吞影响的情况下,本文发展了一种与国内外惯用的流线吞嚥法不同的不需迭代即可给出附面层外缘参数的方法,从而使计算时间缩短了三分之二。本方法给出的结果同其他作者的数值解和实验结果作了比较,结果是令人满意的。本文还给出了驻点热流在等熵和变熵情况下随雷诺数和马赫数变化的计算结果,并同实验结果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王渊  张堃元 《推进技术》2016,37(12):2243-2250
针对采用超椭圆曲线方法设计的矩形转圆隔离段,在非对称来流条件下,利用数值模拟手段研究了出口反压、来流马赫数、进口附面层厚度等因素对其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出口反压与附面层相互作用导致初始激波形态转变为"λ"激波,并且隔离段的性能随着反压的增大而下降,低能流区域迅速增长,流场非对称效应逐渐变小;来流马赫数的增大会提高隔离段的抗反压能力,并且会降低流场的非对称效应,但出口总压恢复系数却随之下降,特别是与来流马赫数为2情况相比,当来流马赫数为2.5时其降低了7.2%;进口附面层厚度的增加会加剧隔离段内的流动分离,导致隔离段的抗反压能力降低,不利于隔离段出口流场品质,并且相对于均匀来流而言,当进口附面层无量纲厚度为0.33时出口总压恢复系数下降了13.7%。  相似文献   

16.
通过将不可压粘性流体力学的控制方程乘上相应的虚量,然后积分,并代数相加,进而建立了不可压粘性流体力学边值问题的一组拟变分原理和广义拟变分原理(这种建立变分原理的方法称为变积方法),最后通过经典的Hagen-Poiseuille流动为例来说明拟变分原理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两相流动中密度及颗粒浓度的变化,建立了一种考虑颗粒相体积浓度值变化的颗粒相压力修正方程及考虑可压缩性影响的流体相压力修正方程,在不可压两相流的计算方法上,发展了一种计算可压两相流的方法,以速度协变分量为求解变量,对不可压两相密相流及可压稀相两相流进行了计算,并和已有的实验数据及有关文献进行了比较,吻合性较好,表明计算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8.
三维水下爆炸气泡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鲁传敬 《航空学报》1996,17(1):90-93
在理想不可压势流假定下,采用高阶有限元离散边界积分方程求解水流场。假定泡内气体遵循等熵关系。用Euler-lagrange方法模拟气泡的演化。计算结果与球泡“精确解”及实验值比较,表明数学模型合理且三维数值方法精度高。计算给出气泡迁移、射流等重要动力学行为和物体受力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三点隐式有限差分法数值求解了轴对称流动的层流、转捩和湍流可压缩附面层方程,湍流附面层用两层概念处理,而每一层用适当的涡粘性模型代替Reynolds应力项,用常值湍流Prandtl数将湍流热流项与Reynolds应力关联起来。支配方程用迭代法求解。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改进的涡粘性模型和涡粘性分布的平滑办法,对文中所计算的几种情况,都给出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大弯角串列叶栅间隙效应数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魏巍  刘波  李俊 《航空工程进展》2013,4(4):443-449
为了将串列叶栅更好地应用于高负荷核心压气机后面级,通过直列叶栅的方法,引入高度倾斜的附面层来流条件,对采用串列叶栅作为核心压气机后面级的静子进行变间隙数值模拟研究.比较低展弦比串列叶栅不同间隙、不同附面层来流条件的叶栅整体性能、尖部载荷及叶尖泄漏涡的发展情况.结果表明:随着间隙增大,叶尖区域堵塞加强,损失加大;倾斜附面层来流,低叶展总压损失得到明显改善;小间隙时叶尖产生两个间隙泄漏涡,前叶泄漏涡在叶栅通道中部消失,后叶泄漏涡在近前缘产生;随着间隙增大,泄漏涡绕卷起始点后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