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李家祥局长创造性地提出了“持续安全”理念,“持续安全”充分融会了国内外民航安全管理的前沿成果,深刻揭示了航空安全的基本规律,系统总结了民航安全管理的经验与教训,对民航当前所面临的困难和矛盾进行了客观剖析,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略。这不仅是民航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抓手,更是中国民航在安全理论和安全实践上的重大突破。通过学习领会李家祥局长“树立持续安全理念,促进行业安全发展”的工作报告,我们可以清晰地勾勒出当前及今后相当一段时间民航安全工作的路线图。  相似文献   

2.
航空安全不仅是一门严谨的科学,也是一项牵涉面很广、很复杂的系统工程。安全系统建设是民航安全工作的一条生命攸关的“安全链”。可以说安全系统完善了,“防渗墙”筑牢了,航空安全工作也就有保障了。根据民航安全工作的实际,从远见卓识、着眼未来发展的理性思路出发,我们应当  相似文献   

3.
确保安全运行是民航机场运行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一切民航飞行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本文通过“十横”“十纵”要素群及“坐标百点模型”两个全新概念的提出,旨在对机场安全管理要素进行全方位分析,理清民航机场安全管理脉络,明确机场安全管理监控重点,及时进行风险辨识与管控。  相似文献   

4.
安全文化是东航江苏公司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体员工在安全工作上共同的价值观,是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多年来,公司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把确保安全作为开展其它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总结十几年宝贵的安全经验和好的做法,公司安全文化核心思想和理念精髓就是安全工作的“四个意识”和“四个坚持不动摇”。  相似文献   

5.
以“安全发展,国泰民安”为主题的“安全生产月”活动日前正在南京空管中心如火如荼的展开,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五严”、“三到位”、“四不放过”等安全工作要求,中心制定了详细的活动计划,通过安全教育日、调整安全监察网络、举办专题讲座、不安全事件案例分析报告、专项安全检查等多种活动形式,进一步落实安全责任,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以确保全年安全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1998年是国航继续保持安全飞行良性循环,大力提高经营管理效益,为对世纪打下企业发展坚实基础的最为关键的一年。同时,更是加大国企改革力度,积极推动股份制改造进程,稳定企业发展状态,顺利完成管理机制由粗放经验型转轨到科学规范化的历史性重要时期。为此,在安全管理上,必须在1998年有一个“质”的飞跃,突破口就是在‘精细”上下功夫、在科学上求发展,在行业规范制度上求又性循环。只有这样才是对传统与发展的最好结合。众所周知,国航在安全管理上形成了历史上的好传统,飞行总队创下安全飞行43周年的纪录。然而,面对竞争日益…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管制“错忘漏”问题是影响空管安全的主要因素,也是空管系统多年来存在的顽症。为了更好地把握“错忘漏”事件发生的规律和特点,进一步提高空管安全管理水平,笔者对近五年管制“错忘漏”问题进行分类统计,从安全管理和人为因素的角度分析管制单位在安全文化、管理理念、机制和手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安全第一”是我国民航一以贯之的指导思想,它主要体现在决策具体矛盾时,必须将安全始终作为权重最大的法码!当前要特别处理好安全与效益的关系,避免在经济效益的重压下,出现“宁愿花大钱赔事故善后,也不愿花小钱买事前安全投入”的现象。要保持安全与效益协调发展,当安全与效益发生矛盾而又没有更好的兼顾途径时,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完全体现了航空安全的客观要求。通过行政与法规、经验与科学相结合的方式,借鉴国际民航安全管理的先进方法,逐步完善适合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保障航空安全的物质、…  相似文献   

9.
自“9.11”事件以来,“客舱安全”已代替“客舱服务”而成为全球关注话题,全球各航空运输企业都要求乘务人员把客舱安全融入到客舱服务程序中。就乘务员来说,诚心为旅客服务、获得旅客的满意是自我价值的一种体现;而履行安全职责则是第一职业道德,是“以人为本”之本,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曹华 《民航科技》2006,(5):49-51
本文通过制度建设、安全保障与“PDCA”管理模式三者间的关系并以实际工作为例,在业务制度建设和行政管理制度建设与安全保障的关系以及“PDCA”管理模式在制度建设上的运用情况,得出了“良好的制度建设是安全保障的基础,而科学的‘PDCA’管理模式则是制度建设的根本手段”这一结论以供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企业的三大问题中,战略是企业的行动纲领,制度是企业的行为准则,企业文化则是行为准则和行动纲领在人的价值理念上的反映。也就是说,企业的战略选择和制度安排,有赖于人们在价值理念上的认同。今年,东航将其确定为“安全文化建设年”。这就是说,安全文化被正式提到企业文化的层面上加以强化,加以认同。不难看出,建设“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是确保东航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有鉴于此,本文就构建“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谈点肤浅的认识。一、安全文化建设的理论依据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是理论的基础。东航在…  相似文献   

12.
“八”——对于全世界来说,原本是一个非常吉利祥和的字眼。因为“八”的谐音是发,阿拉伯数字“8”又酷似两个相连的钱眼,更让人联想到“发”,诸如个人发财、企业发达、国家发展等等,所以特别招人喜爱。然而,世界航空运输安全史却不经意地给人们当头泼了一盆冰水。八月,似乎是一个撕心裂肺、肝肠寸断的惨烈日子,因为在这个极其悲哀的月份里,竟莫名其妙、稀奇古怪地频频发生异常蹊跷的“空难”。如此看来,国际民航似乎正在遭遇着一场航空八月的“百慕大”——着实让全世界的航空人士预感到顿生狐疑的不祥之兆。这怎不叫人谈“八”色变,心惊肉…  相似文献   

13.
《江苏航空》2006,(4):37-38
2006年9月8日,东航江苏有限公司迎来了安全飞行13周年。该公司能够长久保持飞行安全的稳定态势,除了自有一套抓飞行安全管理做法之外,更关键的是公司拥有了一批思想过硬、作风优良、技术精湛的保障飞行安全的“安全标兵”。他们像一砖一石筑起了公司稳固的安全坡堤。“天之骄子  相似文献   

14.
在美国联邦航空局(FAA)局长签署的《培训程序》前言中,有这样一句话:培训就是安全(TRAINING ISSAFETY)”。乍听起来,感到很新鲜,也难免有些疑惑:这种提法会不会太“高”了呢?可仔细一想,却是个十分朴素的真理。下面谈谈本人对这一至理名言的粗浅理解。一、保证飞行安全是民航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中国民用航空》2008年第3期刊登的“2007年民航旅客构成分析报告”中“旅客选择航班考虑的因素”,选择“安全”的人数占54.53%,排在第一;选择“服务”的占26.1%,排在第四。由此可见旅客在选择航空公司时更关注飞行安全,而客舱安全是飞行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机毁人亡的惨痛教训使越来越多的从业人员认识到:如果没有客舱安全作为支持,  相似文献   

16.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民航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安全管理人才提出了特别的要求。本文从我国民航的安全管理体系入手,分析了民航安全管理人才的分布、现状和需求,以及解决民航安全管理人才短缺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空难的发生是血腥惨烈的,同时也是令人费解的。面对一起起飞行事故,不能不让国际航空安全专家以及民航界的志士同仁,孜孜苦求发生空难的多种原因。据国际航空安全专家的综合统计分析,尽管发生空难事件的原因是纷繁复杂的,有的似乎成了叩问苍天也无法求解的“蓝天之迷”,但通过“望、闻、问、切”的精心把脉,是能够在慎密分析、全面透析、精心解析和鞭辟入里的深邃剖析基础上,找出其千丝万缕的成因所在。通观近些年的飞行事故,结合今年8月份几起空难,初步透析主要有以下“四大特点”、“三大因素”——(一)“老龄”飞机故障多、小型飞机多从…  相似文献   

18.
徐文 《国际航空》2011,(9):75-77
美国空军的“全球鹰”遥控驾驶飞机(PRA)在发展过程中遭遇了成本超支、采购数量削减等问题,但是美国国防部坚持认为“全球鹰”必须继续向前发展。因为它对美国国家安全至关重要,而且无可替代。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 安全是人类的根本需求。从原始的刀耕火种到现代工业文明,人们对安全的认识历经宿命论、经验论、系统论、本质论。从“亡羊补牢”到“未雨绸缪”,从“就事论事”到“系统思维”,从“事故管理”到“事态管理”,从“开放管理”到“闭环管理”,从“符合规章”到“风险防范”,安全哲学观得到一次次跃升。在历史的大潮中,年轻的民航业从诞生之始就与安全休戚相关。  相似文献   

20.
青志信  洪溪 《江苏航空》2005,(3):38-38,40
日前,江苏省总工会、民航总局工会办、南京市总工会和东航股份公司工会联合在南京召开表彰大会,为获得2002—2004年度全国“安康杯”劳动竞赛优胜企业“三连冠”的东航江苏公司颁发奖牌、证书和奖金。全国“安康杯”竞赛创始于1999年。东航江苏有限公司已连续6年参赛,不但获得了4次全国“优胜企业”、两次江苏省“优胜企业”的佳绩。而且还成为全国民航中仅有的3家“三连冠”企业之一。摆在该公司荣誉室里的6块金光闪闪的奖牌,既记录了公司员工保障安全的历历脚印,也折射出了他们追求安全的敬业精神,每一块奖牌的背后都撒下了他们为捍卫安全所流下的辛勤汗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