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超声速飞行器气动伺服弹性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分枝模态法,用修正活塞与细长体理论计算超声速飞行器升力面和机身的非定常气动力,考虑了翼身干扰和翼面对舵面的下洗与阻滞作用,通过控制系统输入参数与结构模态参数的关系,输出舵偏产生的非定常气动力的激励关系,建立由模态坐标运动微分方程和控制系统传递函数联合表示的飞行器气动伺服弹性模型,在时域内求解.某飞行器颤振和气动伺服弹性的计算证明该法可行、有效.另外,讨论了结构滤波器参数、敏感元件位置和及弹身固有频率对气动伺服弹性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结合飞行器总体快速设计需求,研究基于正交试验设计的气动外形分析方法。通过正交试验设计,获得飞行器气动特性数据,再根据试验结果的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快速明确飞行器外形参数与阻力系数的影响程度,辨识关键参数,指导飞行器外形设计。以某飞行器为应用对象开展了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快速获得满足要求的气动外形,提高分析效率,满足总体方案快速设计需求。  相似文献   

3.
伺服阀是飞行器伺服机构的心脏,它的性能,参数好坏直接影响飞行器的性能,伺服阀静态参数试验台是参照部伺服阀规范和国外有关规范,为适应研制生产的需要而设计的。 一、原理及主要性能 本试验测试台包括液压系统和电测系统,能真实地记录和调试电液伺服阀的主要参数,包括:  相似文献   

4.
弹性飞行器敏感元件位置设置与参数优化综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弹性飞行器敏感元件位置的设置问题,分析了敏感元件位置对弹性飞行器稳定性的影响,提出了几类飞行器自动驾驶仪敏感元件可能合适位置的选择准则。从飞行器弹性振动闭环系统方程出发研究了弹性飞行器参数优化综合的某些方法。通过算例得到控制系统返馈系数,陀螺位置,舵面位置优化综合的数值模拟结果。这些结果与该飞行器实际采用的值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5.
针对飞行器总体快速设计需求,研究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气动模型近似方法。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获取飞行器气动模型的输入输出样本,训练以径向基核函数为基函数的支持向量机,完成飞行器气动模型近似建模。以某飞行器为应用对象开展了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保证气动模型的精度要求,提高了计算效率,符合总体方案快速设计需求。  相似文献   

6.
杨宝庆  马杰  姚郁 《宇航学报》2020,41(6):657-665
根据制导体制不同,分别从光学制导仿真、射频制导仿真、光学/射频复合制导仿真等方面介绍了国内外半实物仿真装备研究进展。结合飞行器对半实物仿真技术提出新的发展需求,提出了全角度空间制导仿真、特殊环境/背景制导仿真、绕飞伴飞仿真、弹体气动伺服弹性仿真等特殊背景的半实物仿真方案。最后,结合飞行器技术和半实物仿真技术发展趋势,对飞行器半实物仿真装备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三维数字化工艺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及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复杂结构产品研制对数字化制造技术的需求,提出了基于三维模型的数字化工艺设计方法及其三维应用模式,阐述和分析了三维数字化工艺设计的内涵、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对实现三维数字化工艺设计的三个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与分析。以三维工艺模型为基础的三维数字化工艺设计方法在复杂结构产品的研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提高工艺设计水平,缩短研制周期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杨云飞  陈宇  李家文  潘忠文 《宇航学报》2011,32(10):2095-2102
针对运载火箭“摆动发动机-伺服回路”负载频率低,可能影响全箭弹性模态稳定性的问题,首先建立了包含“发动机-伺服回路”动力学模型的全箭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发动机-伺服回路”负载频率对伺服机构传递函数和控制系统开环传递函数特性的影响,指出了“发动机-伺服回路”负载频率与箭体弹性模态之间的动力学耦合关系,给出了保证弹性模态稳定的谐振频率判据,最后计算了保证全箭弹性模态稳定的负载频率边界值,并通过仿真算例验证了结果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发动机-伺服回路”局部的负载频率通过惯性负载力矩作用与全箭弹性模态形成耦合,当负载频率位于上、下边界值范围之内时就会导致某些弹性模态不稳定,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应对负载频率进行限制,以保证运载火箭的飞行安全。
  相似文献   

9.
为增强飞行器姿控回路与伺服回路的协调匹配性,提升整个姿态控制系统的综合性能,在考虑飞行器伺服回路动态特性的基础上研究其姿态控制方法。以俯仰通道为例,基于多鲁棒面控制和动态面控制理论,提出一种考虑伺服回路动态特性的攻角鲁棒控制方法,有效解决了回路之间的协调控制问题。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未考虑伺服回路动态特性的攻角控制方案,该控制方案的攻角跟踪效果更好,飞行器姿控外回路和伺服内回路协调匹配性得到提升,且该方案确保了攻角控制系统具备更优越的综合性能指标。研究成果可重点应用于具有高动态和轻质化需求的飞行器姿态控制领域。  相似文献   

10.
针对飞行器系统智能化发展对传统软硬件一体化研制方式的挑战,本文提出一种面向软件定义的开放式、可移植的飞行器软件体系架构。首先,提出一种逐层解耦的分段式飞行器软件体系架构,通过标准化各个段的接口与服务,实现飞行器的软硬件解耦、平台解耦与组件间解耦,有效支持飞行器软件功能组件的可移植与复用;其次,基于该软件体系架构,采用标准化可复用软件组件的快速集成验证方法,实现飞行器功能的软件定义。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飞行器多学科不确定性设计与优化过程中多次调用计算复杂的高精度学科分析模型带来的计算复杂性问题,结合变复杂度建模思想和Kriging近似函数,建立了基于Kriging近似函数的变复杂度近似模型。该近似模型的构造基于较少的高精度模型取样点和较多的低精度模型取样点,在满足近似精度的要求下可大大减小高精度模型近似模型构造的计算成本。数学算例和某飞行器气动力变复杂度近似模型算例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李志军  侯黎强 《宇航学报》2014,35(7):811-817
针对航天器实时轨道确定中建模复杂、计算量大、估计精度低的问题,设计了一种考虑地球J 2 摄动影响的基于NPF-SRCKF的实时轨道确定算法,该算法采用非线性预测滤波(NPF)对模型误差进行补偿修正,利用平方根容积卡尔曼滤波(SRCKF)算法对修正模型误差后的系统进行状态估计。针对单测站、双测站跟踪测量设计了不同的实时轨道确定算法。实验结果显示,将非线性预测滤波和平方根容积卡尔曼滤波结合在一起,运用于简化的实时轨道确定模型,能有效降低计算复杂度,改进数值运算的稳定性,提高状态估计的精度。  相似文献   

13.
微泵驱动流体回路主动热控系统在轨测试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简要概述了"浦江一号"卫星流体回路系统的设计方案和地面测试试验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在轨开展的流体回路系统的开环和闭环控制测试,以及微泵A和微泵B的长寿命测试。在轨测试结果表明:微泵驱动流体回路系统各部组件满足空间环境使用要求;系统软、硬件在轨各项性能长期稳定良好;流体回路系统可以实现航天器热量的快速收集与传输,具有灵活的热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4.
攻击固定目标的飞行器制导控制一体化设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于攻击地面固定目标的飞行器,提出一种非线性制导律和控制方法。制导和控制一体化的设计方法充分考虑了制导和控制回路的不确定性和未建模动态。对于系统的非匹配不确定的特点,设计了特殊的终端滑模切换面和相应的控制策略,使得系统在有限时间内收敛到终端滑模面。分析表明滑模控制器保证了闭环系统的稳定性。数学仿真验证了此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弥补当前试验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存在的缺陷,提出并实现了一套新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针对控制系统设计方式相同的不同飞行器多条数据一致性判断问题,采用改良后的孤立森林方法进行数据包络分析,快速找出异常电源电压数据。这种方法还可以推广到类似其他采样数据的数据包络分析场景。在此基础上开发了数据包络分析软件,并进行了多次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能有效判断出飞行器控制系统电源所涉及链路中的隐性或显性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介绍三种基于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的开环抑制载波捕获技术,并对这些算法进行性能分析及仿真.结果表明,基于FFT的交错符号积分技术,在低符号信噪比时引入的信噪比损失最小,适用于深空接收机中抑制载波捕获.  相似文献   

17.
针对飞行器试验遥测跟踪过程中的目标轨迹异常、遥测信号不稳定等情况,通过建立不同情况下的天线跟踪方式评价系统,研究自跟踪、外引导跟踪、程控跟踪等跟踪模式联合工作的可能性,并提出一种遥测跟踪方式优选判别、模式自动转换的方法,提高遥测数据的有效性。飞行试验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航天器装备中蜂窝夹层复合材料板中的超声Lamb波传播特性难以准确估计的问题,提出基于导波信号稀疏表达与重构方法的传播特性曲线估计方法。首先,根据Lamb波传播的散射模型建立Lamb波在频率?波数域下的稀疏表达方程;然后,以Lamb波频率?波数域表达的稀疏性为约束条件,建立基于l1范数的基追踪消噪求解方法;最后,通过提取重构的导波频率?波数域表达结果脊线,可准确获取Lamb波传播的频散速度曲线。在蜂窝夹层复合材料机翼结构上进行测试实验验证的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在有限次数的测试下保证传播特性曲线的估计精度,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利用最优反馈控制和轨迹快速重构技术,设计一种有限推力空间远程变轨自适应闭环制导方法。首先给出了最优反馈控制的求解原理和必要条件。将空间变轨动力学模型特点和伪谱法相结合,设计基于状态量缩减的计算效率改进策略以提高轨迹优化的实时性。基于改进伪谱法进行逐次轨迹快速重构,利用开环最优解形成闭环反馈,从而保证制导指令的实时更新,并通过引入控制逻辑改进制导算法。远程交会仿真表明,该闭环制导方法在保证任务指标具有一定最优性的同时,可以有效抑制多种参数不确定性和外界干扰的影响,具有较高的制导精度、自适应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20.
The paper presents the second part of the results of search stud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combined system of high-precision stabilization of the optical telescope for the designed Spectr-UF international observatory [1]. A new modification of the strict method of the synthesis of nonlinear discrete-continuous stabilization systems with uncertainties is described, which is based on the minimization of the guaranteed accuracy estimate calculated using vector Lyapunov functions. Using this method, the synthesis of the feedback parameters in the mode of precise inertial stabilization of the optical telescope axis is performed taking the design nonrigidity, quantization of signals over time and level, and errors of orientation meters, as well as the errors and limitation of control moments of executive engine-flywheels into account. The results of numerical experiments that demonstrate the quality of the synthesized system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