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介绍了作者采用Brown提出的悬臂弯曲法对D6AC钢的应力腐蚀性能所作的研究工作。用悬臂弯曲预裂纹试样对两种回火温度处理的D6AC钢在蒸馏水中的K_1scc和da/dt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D6AC钢在蒸馏水中具有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而且应力腐蚀开裂是沿晶的。对于高温回火使用的D6AC钢,选用550℃回火有利于提高其抗应力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2.
选用 D6AC 研制壁薄、长径比大的高压燃烧室壳体。为保证壳体具有高的强韧性能和尺寸精度,根据 D6AC 钢在500—600℃之间有深而宽的奥氏体湾区的特性,采用530℃分级淬火工艺。本文简述壳体制作过程和方法以及性能测试结果。试验表明,所采用的工艺可有效地控制热处理淬火变形,使壳体有良好的强韧配合;回火定型校正对有椭圆度的工件也有良好的效果。对 D6AC 钢二次高温回火与一次高温回火组织和性能的差异,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通过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析、热膨胀性能测试和软磁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850 ℃均匀化退火后炉冷(FC)、空冷(AC)、水冷淬火(WQ)和液氮淬火(LNQ)四种冷却方式对FeNi32Co5合金的显微组织、热膨胀和软磁性能的影响,同时进一步分析了回火处理对合金综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OS,FC,AC和WQ试样主要为面心立方(fcc)奥氏体相,同时含有少量的体心立方(bcc)相,LNQ试样出现大量bcc马氏体相,退火后各试样晶粒均发生粗化;WQ试样在20~100℃的平均线膨胀系数α(20~100 ℃)仅为0.38×10-6·K-1,较原始OS试样降低了56.32%,并且最大磁导率μm提升至1.908 k,矫顽力Hc降低至91.32 A/m;对WQ试样进行315 ℃回火处理(WQ-TP)后有效改善了由热应力导致的软磁性能损伤,WQ-TP试样的最大磁导率μm进一步提升至2.993 k,矫顽力Hc降低至57.8 A/m,同时保持了优异的低膨胀性能(α(20~100 ℃) = 0.54×10-6·K-1)。综合考虑下,对均匀化退火后的合金进行水冷淬火和回火处理可获得兼具优异的软磁性能和低膨胀性能的FeNi32Co5合金。  相似文献   

4.
前言 D6AC与406钢都是低合金超高强度钢。D6AC钢是美国的一个应用历史较长的成熟的钢种,采用真空熔炼、淬火后高温回火的D6AC钢,已成功地用于制造“北极星”、“民兵Ⅱ”、“大力神Ⅲ”以及航天飞机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我国仿制的D6AC钢系采用真空感应炉熔炼加电渣重熔,淬火  相似文献   

5.
活塞膜片组合件是用2C_r13钢棒材直接加工而成,淬火温度1020±10℃,回火温度170±10℃,使用强度160公斤/毫米~2。为了防锈,零件需经纯化处理,在纯化处理前要进行一道清除内孔氧化皮的准备工序,从一九七二年起由吹砂改为酸洗。成品在装配前需做耐压试验,在试验中加压后稳压4~5分钟个别零件出现断裂,每批约2~3件,断裂位置均在螺杆退刀槽与螺帽端面之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计人员曾将螺杆加粗,但断裂现象仍然发生,为查明原因,我们进行了金相分析、热处理工艺试验和产品模拟试验。  相似文献   

6.
本文初步研究了热作模具钢5CrMnMo的压缩超塑性。探讨了在5CrMnMo钢压缩超塑变形的稳态区内,温度T、应变速率ε对其超塑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5CrMnMo钢经790℃三次连续循环淬火,25℃低温回火的超细化处理后,在680~720℃,ε=4.85×10~(-4)~3.3-×10~(-3)范围内具有良好的超塑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1Cr11Ni2W2MoV钢的三大生产厂的电渣重熔料及真空自耗重熔料的试验研究,发现该钢经电渣重熔后,合理的回火温度为560~580℃和640~660℃,以避免第一回火脆性和第二回火脆性、而该钢真空自耗重熔后不存在第二回火脆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研究分析国内外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材料应用方面的资料发现,用含高硅低合金超高强度钢制造的壳体容易发生低应力爆炸事敌,这主要是由于该钢种先天性的缺陷所致,即该钢种采用低温回火制度,壳体容易产生氢脆;钢中的硫、磷得不到严格控制,焊接时容易产生热裂纹等。而D6AC钢系低硅高温回火钢,正好可以弥补前者之不足.因此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研究超硬不锈钢9Cr13Ni6Co5Be回火组织特征和性能特点.结果表明,9Cr13Ni6Co5Be钢在470℃回火析出金属间化合物Be2Fe,导致材料在室温具有高于HRC66的硬度.分析强化相析出规律,确定Be2Fe与马氏体基体的位向关系为((-1)10)M//((-2)10)Be2Fe,[112]M//[241]Be2Fe.该钢具有良好的高温硬度,300℃硬度HRC>64,500℃硬度HRC>58.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了声发射技术在D6AC钢断裂韧性试验、应力腐蚀试验和焊接延迟裂纹试验中的应用情况。结果表明,声发射技术可成功地用于测定D6AC钢断裂韧性中的开裂点与失稳点。声发射技术可以为D6AC铜应力腐蚀裂纹的扩展提供详细信息。对于检测D6AC钢的焊接延迟裂纹来说,声发射技术也是一种十分灵敏的检测工具。  相似文献   

11.
28钢和406钢的化学成分对其组织和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相同条件下感应电炉熔炼、电渣重熔,经锻造和退火,930℃加热、油中淬火,不同温度回火2小时后空气冷却,测定拉伸性能、梅氏冲击韧性、三点弯曲 K_(1c) 值和WOL 试样在3.5%Nacl 水溶液的 K_(1scc)值,比较了含碳量为0.27、0.31%的 Cr3SiNiMoWV系钢(28钢系列)和0.32%C 的 SiMnCrMoV 系钢(降碳406钢)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碳对超高强度钢在回火马氏体状态下的强韧性和抗延迟断裂性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相同碳含量条件下 Cr3SiNiMoWV 系钢具有比 SiMnCrMoV 系钢更高的冲击韧性;当碳含量稍高时,在550℃回火后具有较高的强韧结合和耐延迟断裂的性能。降碳406钢在低温回火后的各项性能并不逊色。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 D6AC 钢和406A 超高强度钢的焊接冷裂敏感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室温时,D6AC 钢焊接接头的σ_(Gr)为8kg/mm~2。随着预热温度的提高,σ_(Gr) 也相应增加。采用150—200℃预热,σ_(Cr)为30kg/mm~2,有利于避免接头冷裂;室温时,406A 钢焊接接头的σ_c~r 为6kg/mm~2,随着预热温度的提高,σ_c~r 则增加很少,对避免冷裂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电解充氢和三点慢弯曲试验方法研究了23NiCo钢的淬火态以及200℃、450℃、482℃和600℃回火处理的试样的氢脆敏感性。结果表明,23NiCo钢的氢脆抗力与组织中奥氏体的形态、分布有关。482℃回火,在马氏体板条边界形成薄膜状的逆转奥氏体,钢的氢脆抗力有大幅度的提高。此时,延长充氢时间(4~10h)对断裂行为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我公司生产的民用干洗机中Y-0301-1/2拉簧,在绕制后表面镀锌时出现断裂,某批共27件有9件断裂。 拉簧是用Ⅱa组、dmm钢丝绕制的,绕制后电镀前经260±10℃30min的消除应力回火处理。  相似文献   

15.
通过试验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制度对1Cr16Ni2MoN钢的金相组织、室温拉伸、冲击性能、硬度的影响.随淬火温度的提高,晶粒长大,570℃回火后的强度、塑性、韧性均增加,但660℃回火后的强度、塑性均下降;脆性温度区间为500℃左右;随1040℃保温时间的延长,略提高570℃回火后的强度,略降低660℃回火后的强度.合金优化的热处理工艺为:(a) 1030~ 1040℃×1h油冷+ 550~570×1 h空冷;(b) 1030 ~ 1040℃×1h油冷+650~ 670×1 h空冷.  相似文献   

16.
运用Thermo-Calc计算软件分析碳化物对热作模具钢性能的影响,对新型热强耐蚀钢的合金成分进行了初步设计,并对该成分合金钢的组织性能进行了试验表征。结果表明,该钢种的基体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其上有碳化物均匀,弥散分布;该钢种室温抗拉强度高达2 067 MPa,在620℃回火2 h时硬度为50HRC左右,在Na Cl腐蚀环境中耐蚀。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不同固溶及回火温度对高Co-Ni超高强度钢23Co 14Ni12Cr3Mo的Charpy V型缺口试样冲击功AKV和硬度HRC的影响,并用扫描电镜观察分析不同处理状态下的冲击断口形貌,用透射电镜对未溶碳化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850~930 ℃范围内固溶,随温度的提高,冲击功升高,硬度先升高后降低;在454~510 ℃范围内回火,随温度的提高,冲击功也增加,硬度降低.断口形貌观察结果表明,试验用钢冲击断口形貌均呈韧窝状,为韧性穿晶断裂,随固溶温度升高韧窝变大变深.韧窝中发现M23C6型碳化物颗粒,随固溶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少,提高固溶温度对改善试验用材料综合性能有利.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航空1Cr11Ni2W2MoV钢叶片热加工工艺与力学性能的关系·工艺试验结果表明,该钢的力学性能主要与锻造变形程度、尺寸效应、回火脆性和δ-F组织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不同温度等温淬火对30CrMnSiA钢抗氢脆性能的影响,测定了不同状态下,钢的氢致延迟断裂下临界应力值σ_c、缺口强度σ_(bH)、氢含量、残余奥氏体量及常规力学性能,并进行了断口和组织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钢经900℃加热保温后,于370℃等温30min后,和现行900℃油淬并500℃回火状态相比,能在保证钢的强度、硬度不降低的情况下,显著提高钢的氢致延迟断裂抗力。  相似文献   

20.
钟平 《航空材料学报》2003,23(Z1):14-16
研究了回火温度对Co-Ni超高强度钢AerMet100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430℃回火,板条边界存在的粗大渗碳体使钢的冲击韧性和断裂韧性出现最低值.455℃回火导致硬化峰,主要是位错上有细小碳化物的析出共格区所致.482℃回火,片状渗碳体减少及板条边界形成的薄膜状的逆转奥氏体,钢的韧性迅速增加.高温回火,M2C粗化并失去与基体的共格关系,钢强度下降.采用大型真空炉试制的大规格AerMet100棒材,各项指标满足标准要求,主要力学性能σb 为2000MPa,KIC为110MPa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