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航天超光谱成像仪原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国内外航天超光谱成像仪的研制概况,主要分析介绍了光栅型超光谱成像仪和干涉型超光谱成像仪的原理,并指出了需要进一步研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星载干涉型超光谱成像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国内外干涉型超光谱成像仪发展的现状和我国第一台星载干涉型超光谱成像仪的指标、工程方案、标定方法、研制中存在的问题等,该超光谱成像仪装载在亚太多边合作项目“多任务小卫星”(SMMS)中,是我国首次发射此类型的遥感器。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美国研制的 Mighty-Ⅱ卫星载干涉型超光谱成像仪,主要内容包括卫星发射前后的校准结果、在轨性能,以及该超光谱成像仪在设计寿命内的有关数据。它是第一台在轨成功使用的超光谱成像仪。  相似文献   

4.
超光谱成像仪是环境减灾-1A卫星的主载荷之一,也是我国第一台采用静态干涉型光谱成像技术的星载遥感相机。成像电路是超光谱成像仪的核心组件之一,文章介绍了超光谱成像仪成像电路的系统组成,以及各功能模块的结构、功能和设计原理。  相似文献   

5.
环境减灾-1A卫星超光谱成像仪结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超光谱成像仪是环境减灾-1A卫星搭载的有效载荷之一,采用空间调制傅里叶变换光谱成像(SMFTHSI)原理,针对仪器技术指标、卫星平台以及仪器光学方案等约束条件,文章介绍了超光谱成像仪光机结构设计方法以及设计结果,并采用有限元分析法对设计结果进行了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6.
于2000年7月19日从美国范登堡空烟基地发射的MightySat-2.1卫星9月初从太空发回了第一张超光谱图像。MightySat-2.1型卫星的轨道高度为547 km,星上携带了10种试验仪器,其中有1台试验成像仪—傅里叶超光谱成像(FTHSI)。 傅里叶超光谱成像仪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阿尔伯克基的克斯特尔公司生产制造的,被认为是第一个可在轨运行、技术公开的超光谱系统。该成像仪的视场为15 km×20 km,采用推进  相似文献   

7.
随着探测技术,信息记录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图像处理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一种新的航天侦察遥感技术设备——成像光谱仪,正跃跃欲试。 成像光谱技术是集成像技术与光谱技术于一体的一种新的综合性的探测技术,成像光谱仪是成像仪和光谱仪相结合的产物。然而,成像技术和光谱技术是两种性质和范筹不同的技术,成像仪和光谱仪是两种性质不同的遥感仪器。前者以获取目标物的空间影像为目的,后者则为了获得目标物体的物理特性。70年代  相似文献   

8.
超光谱成像仪的实验室定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星载超光谱成像仪是一种空间调制型干涉光谱成像仪,文章研究了一套适用于干涉成像光谱仪、具有一定精度的实验室定标方法,满足了超光谱成像仪的实验室定标要求。采用激光光源进行光谱定标,光谱定标精度优于2nm。用远距点光源光路进行CCD探测器像元响应不均匀性修正,并进一步用天空背景光或均匀平行光进行全系统光能传输不均匀修正,实现了干涉图平场,相对定标精度达到2.46%。采用太阳模拟光源和均匀平行光路,用光谱辐射度计(ASD)实现标准辐射亮度的传递进行光谱辐射度定标,绝对定标精度达到8.21%。  相似文献   

9.
环境减灾-1A卫星空间调制型干涉光谱成像仪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空间调制型干涉光谱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结合为环境与灾害监测测预报小卫星研制的超光谱成像仪总体方案,阐述了该类仪器的主要技术参数设计方法,以及光学、机械、电子、定标和数据复原处理等环节的关键技术,给出了仪器在轨运行获得的部分超光谱数据,以及仪器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0.
康倩  于晋  林军 《航天器工程》2011,(2):97-101
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A星(简称环境-1A卫星,HJ-1A)上搭载的高光谱成像仪(HSI)是我国第一个对地成像的干涉成像光谱仪,具有多谱段、高光谱分辨率的优点.针对高光谱成像仪的特点,设计了星载高光谱成像仪数据地面预处理系统.该系统由产品生产、质量检测和定标处理单元组成,集成了高光谱成像仪数据完整性处理、背景处理...  相似文献   

11.
高光谱成像仪以其纳米级光谱分辨率可同时获取地物的图像和光谱信息,辐射定标的精度是其定量化应用的关键环节,而偏航定标降低了对定标场地的选择要求,为高光谱成像仪在轨高频次定标提供了支撑。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卫星平台90°偏航机动的高光谱成像仪在轨偏航定标方法,包括偏航数据的获取及数据处理、分析方法。基于资源一号02D卫星在轨数据对此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对高光谱成像仪的相对辐射校正具有良好的效果,探测器所有像元相对辐射定标精度可达1%,原始图像中的条纹噪声得到很好去除。文章提出的方法可以实现高光谱成像仪的高频次、全视场相对辐射校正,为后续高光谱数据的定量化应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IRS-1C/1D是印度空间研究组织研制的印度第二代遥感卫星,与第一代遥感卫星比较,不仅分辨率有所提高,而且还增加了遥感成像仪种类和扩大了光谱段。IRS-1C/1D卫星质量约为1250kg,它们携带的全色成像仪、多光谱成像仪和宽视场成像仪的分辨率分别可达到6m、23.6m和188m。文中对这种卫星的平台和有效载荷结构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3.
星上光谱定标是星载光谱成像仪光谱图像数据定量化应用的基础。文章针对某光谱成像仪特点和任务要求,在中国首次选用稀土掺杂聚四氟乙烯漫反射板法对其进行星上光谱定标,并进行了地面模拟。通过寻峰处理和回归分析计算出了光谱定标方程,模拟了载荷的星上光谱定标过程,并利用汞灯标准谱线和滤光片吸收峰波长对定标精度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环境-1A卫星上装载的新型有效载荷超光谱成像仪的工作原理。指出我国使用超光谱干涉仪尚处于试验阶段,对在轨数据处理方法还需要完善。文章针对干涉仪的数据立方体特性提出一种空间维的基于统计方法的在轨干涉数据相对辐射定标处理方法,并通过对卫星实际在轨数据的对比处理来验证其处理效果。结果表明,相对辐射定标处理可以修正CCD响应的不均匀性和入射光场的不均匀性,减小非线性相位偏移,提高复原光谱的精度。  相似文献   

15.
某空间光谱成像仪热管理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空间光谱成像仪光谱范围覆盖可见光、中短波红外、长波红外等多个谱段,配置多台视频处理器和脉冲管制冷机,在狭小空间内形成了复杂的内热源分布。由于上述内热源总热耗高达数百瓦,而制冷机更有低于10℃的控温要求,导致成像仪散热面面积需求很大,同时也造成成像仪功耗资源紧张。文章基于热管理理念,对成像仪内热源进行热设计,使排散废热和控温所用能量最大程度减小,在控制散热面面积的同时节省主动控温功耗,较为圆满地解决了成像仪内热源热设计难题。  相似文献   

16.
轻小型、高分辨率已经成为高光谱成像仪的发展趋势。文章基于Offner型光谱成像系统的结构特点,分析了高光谱成像仪前置望远系统的设计特殊性,利用同轴反射系统的几何光学理论求解方法,给出了一种长焦距、大视场的高光谱成像仪前置望远离轴三反远心系统的设计思路和设计结果,光学系统焦距2 500 mm,视场角达到12°。分析表明,该设计在奈奎斯特频率71.4线对/mm处调制传递函数接近衍射极限,结构紧凑,不仅适用于Offner型光谱仪前置望远光学系统,还可用于其它大视场远心光学系统。  相似文献   

17.
IRS-1C/1D是印度空间研究组织研制的印度第二代遥感卫星,与第一代遥感卫星比较,不仅分辨率有所提高,而且还增加了遥感成像仪种类和扩大了光谱段。IRS-1C/‘1D卫星质量约为1250kg,它们携带的全色成像仪、多光谱成像仪和宽视场成像仪的分辨率分别可达到6m、23.6m、和188m。文中对这种卫星的平台和有效载荷结构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8.
高光谱成像载荷在高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及大幅宽等方面指标需求不断提升,使得星载遥感的抗辐照设计问题愈发明显,文章提出了针对任务需求从器件级、电路级以及载荷分系统级分层设计兼顾成本的设计方法,以增强高光谱成像仪抗辐照能力。该方法依据分系统各层级、各功能模块抗辐照能力水平高低,从器件选用把控、电路应用加固到整个载荷的整体屏蔽优化的具体实际应用,对应用情况进行分析计算及优化迭代、等效测试试验验证,实现了抗辐照能力和研发成本合理平衡。通过在多个遥感系列卫星高分辨率高光谱成像仪上的成功应用,结果表明:该高光谱成像仪的抗辐照设计方法具有科学性和稳健性,有效提升了卫星载荷的可靠性和研制效率。  相似文献   

19.
概要分析了卫星超光谱成像技术的发展,论述了超光谱成像技术的概念和应用范围.在简单概括美国空军领域发展之后,重点分析了美国海军和NASA在超光谱成像技术领域的发展与应用.  相似文献   

20.
概要分析了卫星超光谱成像技术的发展,论述了超光谱成像技术的概念和应用范围。在简单概括美国空军领域发展之后,重点分析了美国海军和NASA在超光谱成像技术领域的发展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