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正>美国航宇局的太阳系外行星搜寻利器——开普勒空间望远镜正在履行一项新的使命。如果有一件事情是所有的太空冒险活动都必须面对的,那就是终有一天飞船会在太空深处失去控制。大量的科幻作品中都可以看到类似的情节,但对于美国航宇局(NASA)的开普勒空间望远镜来说,它却实实在在地体验了一把。2009年发射的"开普勒"被誉为是NASA搜寻太阳系外行星的旗舰任务。它的使命看上去很简单:如鹰一样地紧盯着位于天空中一片区域里的  相似文献   

2.
<正>开普勒空间望远镜的首要目标,是发现太阳系外的类似地球的行星。它也是人类第一个能够探测到太阳系以外遥远地方类似地球大小的系外行星的任务。它使用名为过渡法的技术来进行探测。这是一种光度测量技术,可测量行星在其主星前方经过时的星光的微弱变暗情况。  相似文献   

3.
正北京时间2018年4月19日06:51,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新一代系外行星探测任务"凌日系外行星观测卫星"(TESS)在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搭载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猎鹰-9(Falcon-9)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将飞向地月共振轨道开展系外行星观测任务。TESS是继"开普勒"(Kep ler)之后,NASA第二个系外行星探测空间望远镜,主要目的是进行巡天观测,在2年的计划工作时间内,利用凌日法探测太阳系附近20万颗最明亮恒星附近的行星,即通过寻找行星经过恒星前方时恒星亮度的变化寻找可能存在的行星,将为2020年发射的"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JWST)以及其他大型地面望远镜提供进一步详尽探测的系外  相似文献   

4.
十九、如何寻找太阳系外行星 向何方寻找太阳系外行星 宇宙之广,恒星无数,向何方寻找才能更有效地找寻到太阳系外行星呢? 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应首先弄清行星是如何形成的。  相似文献   

5.
晓东 《飞碟探索》2011,(6):24-24
8.系外行星 如太阳系外行星泛指在太阳系以外的行星。自20世纪90年代首次证实系外行星存在,到2011年4月15日,人类已发现543颗系外行星。历史上天文学家一般相信在太阳系以外存在着其他行星。然而它们的普遍程度和性质则是一个谜。直至20世纪90年代人类才首次确认系外行星的存在,而自2002年起每年都有超过20个新发现的系外行星。  相似文献   

6.
正人类已经发现多少系外行星?太阳系外行星(简称系外行星)泛指在太阳系以外的行星。历史上天文学家一般相信在太阳系以外存在着其他行星,然而它们的普遍程度和性质则是一个谜,直至上世纪90年代,人类才首次确认系外行星的存在。目前,没有人知道银河系中有多少行星,但天文学家认为,银河系里大约有百亿颗恒星,数千亿颗行星。因为系外行星比地球至少要大两倍,所以发现系外行星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相似文献   

7.
艰难的探寻     
钱峰 《飞碟探索》2000,(4):11-13
人类寻找地外行星进而发现地外生命的愿望 ,在1999年4月 ,终于有了一点眉目。美国天文学家报告说 ,他们首次发现了已具雏形的外太阳系 ,有3颗行星正围绕类似太阳的恒星旋转。该外太阳系离地球约有44光年远。不要把这3颗行星想像成与木星一般巨大且无生命踪迹的气体状行星 ,它们的环境状况类似于我们地球。自1995年以来 ,天文学家已发现了大约20颗木星般大的地外行星 ,除了我们太阳系有9颗行星绕太阳旋转外 ,我们还未发现任何恒星有一颗以上的行星绕其旋转的。该外太阳系的第一颗行星 ,是于1996年被天文学家间接探测到的…  相似文献   

8.
正行星本身并不发光,因此行星的探测难度要高于恒星探测。即便是处在太阳系内的天王星、海王星,由于它们与太阳的距离较远,在夜空中的光芒较为暗弱,人们直到近代才确认它们的存在。而对于其他恒星附近的系外行星,与我们的距离都在数光年之外,观测的难度比太阳系内的行星还要大很多。随着天文学观测方法的不断发展,天文学家们独辟蹊径,利用系外行星引发的中心恒星观测特征的变化来间接推断系外行星的存在。目前,探测系外行星常用的方法是视向速度法和凌日法,引力透镜法、脉冲星法  相似文献   

9.
二、何处有生命哪里有生命迄今在回答“哪里有生命”这个问题上,还受到很大的制约,因为第一,人们还无法给“什么是生命”下一个准确的定义;第二,我们还囿于太阳系一隅,对太阳系外行星的探测才刚刚起步,谈论那里是否有生命还为时过早。因此,我们只能立足于太阳系。而在太阳系,主要还是以地球为首指,因为地球是迄今已知惟一有生命的星球。1990年,“伽利略”木星探测器在飞行途中经过地球时,探测到地球大陆的表面上有一种绿色覆盖物——吸收阳光的植物,它们在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中,释放具有很强腐蚀性的气体——氧;还探测到一些奇特的…  相似文献   

10.
正NASA凌星法系外行星勘测卫星(TESS)任务于2018年4月19日成功发射。TESS将进行6次变轨,最终抵达公转周期为13.7天的设计科学轨道。经过60天的检查和仪器测试,TESS将对临近太阳系的系外行星系统开展观测。NASA开普勒(Kepler)任务采用凌星法发现并确认了超过2600颗系外行星,其中大部分都围绕着300~3000光年以外的暗淡恒星旋转。作为Kepler任务的继任者,TESS搭载的4台宽视场相机将覆盖全  相似文献   

11.
《飞碟探索》2014,(12):16-17
尽管近年来已经发现了数以千计的太阳系外行星,但我们对这些系外行星的大气成分知之甚少。这些系外行星的大气层中可能存在与生命有关的成分,只是我们现在还没有办法进一步掌握。日前.科学家提出了一个新观点。认为通过探测地外行星的氧气、水和外星植物的叶绿素,可以更有效地搜寻外星生命。也就是说。搜寻工作应当聚焦于生命信号——生命体产生的化学物质。  相似文献   

12.
2011年12月5日,NASA称其“开普勒”空间望远镜已证实了首颗太阳系外宜居区内的行星。法国天文学家今年早些时候证实发现了首颗满足支持生命的关键要求的岩质系外行星。但“开普勒”望远镜2009年首次观测到的开普勒22b是得到NASA证实的首颗这类行星。所谓得到证实,是指天文学家已3次看到该行星从其母行星前方通过。  相似文献   

13.
载人航天是人类在20世纪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成就之一。但是这一时期的载人航天活动基本上还处于初级阶段,因为除了美国进行了几次“阿波罗”载人登月飞行以外,其他载人航天活动主要是在近地空间。21世纪人类将深入到太阳系,对太阳系的其它行星和天体进行探测、开发和利用,使空间造福于人类。载人航天活动也将从初级阶段进入成熟阶段。21世纪的载人航天活动将会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但其中5项内容最有意义,这就是用无人探测器对太阳系的其它行星和天体进行先驱探测,为以后的载人探测奠定基础;完成国际空间站的在轨组装,然后正式使用;对月球、…  相似文献   

14.
陈丹 《太空探索》2004,(12):45-47
今年8月25日~8月31日是全世养天文学家倍感兴奋的7天.在短短一周时间内.欧洲和美国的天文学家相继报告发现了5颗新的太阳系外行星.而且其中一颗是使用业采天文爱好者的小望远镜发现的.如此高密度的新发现标志着太阳系外行星搜寻活动已经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相似文献   

15.
谢懿 《太空探索》2011,(7):58-59
约翰内斯·开普勒破解了太阳系中行星的运动。现在以他名字命名的一个探测器则正在搜寻其他的行星系统。2009年3月6日,一枚联合发射同盟公司的德尔它Ⅱ型火箭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卡纳维拉尔角呼啸着直插夜空。它上面携带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载荷,从技术上讲是一架1米的施密特望远镜和42个电荷耦合器件(CCD)——开普勒空间望远镜(下文简称"开普勒")。它将要探测的  相似文献   

16.
蒋迅 《太空探索》2013,(2):38-41
到现在,已经没有人怀疑开普勒空间望远镜的成就了。到2012年11月,开普勒空间望远镜开机三年半,完成了预定的目标,转而开始执行下一个四年的探索计划。开普勒小组宣布了新一批超过一千颗新发现的系外行星候选体,从而让疑似系外行星的候选体目标总数达到了2321颗。但是,这个项目在申请立  相似文献   

17.
叶楠 《太空探索》2023,(3):74-77
<正>系外行星发现方法21世纪前十年,视向速度法(亦称径向速度法)还是发现系外行星的主要方式。随着开普勒空间望远镜的升空,凌星法逐渐主宰了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系外行星发现。如今已经进入了21世纪第三个十年,又会出现哪些新的方法帮助我们寻找第二个地球呢?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过去已经被实践验证过的系外行星发现方法。  相似文献   

18.
人类已经发射了一系列空间探测器,对太阳系内的其它天体进行探测,其中最令世人瞩目的要算是登陆火星的“火星车”了。1997年7月4日美国“火星探路者”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搭乘“火星探路者”的“火星车”,是人类车辆首次行驶在火星大地上,发回了大量珍贵图像资料。但是“火星车”只能行驶在比较平坦的火星地面,遇到岩石或陡  相似文献   

19.
2003年,美国、俄罗斯的数艘火星探测器先后启程,人类的目光再次聚焦太阳系中那颗红色的星球———火星。火星,作为地球的邻居,是太阳系中与地球最相似的一颗行星,也是人类重点探测的星球。长久以来,人类一直推测火星上可能存在着生命,这无疑更增加了探索火星的兴趣。乘坐飞船从地球出发,至少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抵达火星,一次往返约需要一两年的时间,目前的航天技术还无法将人送到这么远的地方。尽管人类现在还不能登上火星,但人类对火星的探测却已经进行了三十多年。1962年11月1日,前苏联发射了“火星1”号探测器,拉开了探测火星的序幕。…  相似文献   

20.
航天简讯     
“深度撞击”和星尘号探测器将重返太空□□据美联社2007年7月4日报道,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将重新利用“深度撞击”和星尘号探测器,探索和观测太阳系内外的多颗彗星和行星。“深度撞击”的任务包括:收集太阳系以外行星的相关数据,以测定这些行星是否具有卫星和光环;作为观测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