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日记者获悉,我国第二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已经完成,将于近期最终确定5名男航天员、2名女航天员人选,这是我国首次选拔女航天员。我国还同时完成了载人空间站工程(2011年~2022年)实施方案论证。据介绍,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在稳步向前推进,将于2011年上半年发射天宫一  相似文献   

2.
将在2005年下半年进行的“神舟”六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计划由两名航天员进行多天飞行,并在轨道舱里开展空间技术试验。航天员系统负责人介绍说,“神舟”六号飞行对航天员的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载人航天飞行面临的风险性也增加了许多,为此,正在积极准备“神舟”六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总装备部航天员大队全体航天员,牢记肩负的使命,注重立足本职岗位强素质、练本领,使载人航天飞行训练取得显著成果。  相似文献   

3.
2011年4月,堪称载人航天的\"黄金月\",人类载人航天历史上三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分别迎来了自己的\"生日\":——50年前的4月12日,载人航天的先驱者加加林一鸣惊人,乘坐东方号飞船踏上了人类首次太空之旅。  相似文献   

4.
2013年6月20日,我国神舟-10女航天员王亚平在聂海胜、张晓光的协助下,成功为地面青少年进行了我国首次太空授课,为我国太空教育开辟了新篇章,在全球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现在,太空教育已成为载人航天的重要领域,前景非常广阔。  相似文献   

5.
人类首次载人航天飞行50年纪念日已渐行渐远,但有关纪念活动却仍始终未曾间断。仅仅是在我们身边,在俄罗斯驻华使馆、俄罗斯联邦航天局驻华代表处等机构的促成下,便相继有多名俄罗斯现役及退役航天员出现,进行友好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6.
《太空探索》2011,(6):60-61
为激发全国广大青少年对航天科技的兴趣,提高全国青少年对载人航天科技知识的了解,中国科协、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将举办寻梦"天宫"——全国青少年载人航天科技知识竞赛活动。本活动是"开启天宫的梦想"——全国青少年载人航天科普系列活动的重要活动之一,由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宇航学会承办。此次知识竞赛采取书面答题和网络答题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7.
在地面上,含羞草的闭合现象是很明显的.然而到现在为止,却没有研究能肯定的给出它确切的运动机理.那么在这样的前提下,倘若将含羞草置于失重的状态下,是否也会出现同样的运动现象呢?  相似文献   

8.
在过去40年中,印度在航天器设计、研制和运行,以及航天系统在通信、遥感、灾害预警以及自然资源管理领域的应用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相似文献   

9.
陈杰 《太空探索》2012,(7):30-35
美国东部时间2012年5月31日上午11时42分,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龙"飞船与国际空间站分离后再入大气层,溅落在距美国加利弗尼亚西海岸约900千米的海面并被成功回收。至此,美国航宇局(NASA)和SpaceX公司的"龙"飞船国际空间站对接飞行试验结束,任务获得成功。本次飞行试验共历时10天,从火箭发射、飞船接近空间站、对接、航天员卸装货物到与国际空间站分离、再入回收的各个过程进展都比较顺利,同时引起了美国国内和国际社会的重点关注。本次飞行试验任务确实有较为重要的意义,并将对美国乃至国际航天领域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阳春三月,暖风融融,春回地暖,万象更新。在这鲜花盛开、充满活力的日子里,中俄给国际空间站航天员写信活动颁奖典礼在嘉兴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阳光小学隆重举行,同时也拉开了  相似文献   

11.
失重因素对航天员体温调节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系统地总结了实际载人航天及地面模拟中失重因素引起的航天员生理性体温调节功能变化的种种现象和内在联系。指出在失重环境下 ,自然对流消失 ,血液重新分布 ,排尿性失水增加 ,血浆容积变小 ,心血管系统功能下降 ,最大氧摄入量降低 ,这些都可导致体温调节能力受损 ,最终使航天员的高温耐力明显下降。文章同时指出 ,在体温调节系统中 ,行为性调节是生理性调节的补充和延伸 ,前者只有通过后者才能发挥作用 ,因此 ,在航天器座舱温控系统及航天服通风 -液冷系统的设计中 ,应充分考虑失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因失重时血循环系统的改变十分类似于中医“血淤症”时的变化,故采用活血化淤中药来改善失重时的血循环状态可能是一种较好的防护措施。实验比较了4种中药(丹-黄合剂、川芎、冠心Ⅱ号、樟柳碱)对模拟失重兔耳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中药均有改善模拟失重兔血循环的作用,其效果是丹-黄合剂>川芎>冠心Ⅱ号>樟柳碱。两种药量实验结果表明丹黄合剂用15g/kg,川芎用10g/kg 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航天员转体技术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天员在自由状态下的转体技术是航天员训练和太空任务完成好坏的重要指标。本文借助15段的人体模型,使用多刚体动力学的方法建立起航天员转体动作的力学模型。该模型易于编程,适合于实时计算。并使用计算机动画技术,建立了航天员转体运动的实时动态仿真系统。该系统只要求输入基本的人体测量数据和肢体的相对运动规律,以图形动画形式输出,具有良好的交互性。  相似文献   

14.
4小时头低位卧床期间脑阻抗图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检查被试者对失重的适应能力,本实验采用了4h 头低位15°卧床方法模拟失重,观察了38名被试者在卧床中的耐受时间和脑阻抗图(REG)的变化,结果是短时间的头低位卧床期间REG 发生了规律性的变化,此变化反映了被试者脑循环系统状态,并与被试者卧床耐力一致。结果提示,短期头低位卧床可作为检查被试者失重适应能力的一种方法,而REG 是一个有用的评定指标。  相似文献   

1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ei Lei 《空间科学学报》1991,11(2):118-123
The brain function is of crucial importance in space adaptation and astronaut performance.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nonequiliblium fluctuations a new technology, ET (Elec-troencephalofluctuography [EEFG] Technology), has been developed in our laboratory for space application. Information of different attracters, especially the dominant supra-slow (S) oscillations of the brain can be abstracted from the fluctuating brain waves. Specific Sspectral lines related to neurophysiological and neuro-chemical activities have been identified and charcteristic spatial patterns have been figured out. ETanalysis has been carried out in a series of ground experiments: (1) 20 degrees head lowered suspension experiments in rabbits; (2) 2Gz hypergravity experiments in rabbits; (3) effects of antimotionsickness drugs on rabbits during suspension; (4) clincal observations on patients with brain circulation diseases. Valuable information has been collected in all these experiments, which can hardly be obtained by means of other existing techniques. The potentiality of ETapplication in space research wa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6.
文章首先将载人航天中产生人失误的原因分为三大类型:载人航天器系统人机界面本身设计不当、生产加工与装配错误以及由人自身的局限性所引发的操作错误。在此基础上,详细论述了为防止航天员发生失误而采取的研究对策。最后,提出几点建议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17.
空间交会安全区和航天员出舱运动轨迹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从物理关系导出交会过程相对运动方程式和分析解,研究运动方程性能;应用动力学固有特性,给出空间交会安全区与初始条件关系。最后讨论航天员出舱运动轨迹与初始速度关系。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reviews the medical operations performed on six European astronauts during seven space missions on board the space station Mir. These missions took place between November 1988 and August 1999, and their duration ranged from 14 days to 189 days. Steps of pre-flight medical selection and flight certification are presented. Countermeasures program used during the flight, as well as rehabilitation program following short and long-duration missions are described. Also reviewed are medical problems encountered during the flight, post-flight physiological changes such as orthostatic intolerance, exercise capacity, blood composition, muscle atrophy, bone density, and radiation exposure.  相似文献   

19.
月球表面的辐射剂量是影响航天员安全和月表驻留时间的重要参数,通过对月表的粒子辐射测量可以为航天员的辐射安全防护提供重要依据.利用嫦娥四号着陆器上搭载的月表中子与辐射剂量探测仪二年的观测数据得到:月表粒子辐射在硅中的平均总吸收剂量率为12.66±0.45μGy·h-1,中性粒子吸收剂量率为2.67±0.16μGy·h-1.辐射剂量率随时间出现缓慢的下降,LET谱的变化则很小.同时观测到了2020年12月太阳活动末期由于银河宇宙线福布斯下降导致的辐射剂量率降低.  相似文献   

20.
航天员的产热和散热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航天员的产热与散热是确定飞行器生保系统多项部件设计的重要依据,也是判断航天员劳动强度、安排作息制度、实施医学监督的主要指标。文章结合作者以往工作部份经验介绍了国外3种估测航天员代谢热的方法;归纳了航天员舱内外活动时的产热量,并综合分析其变异的原因;并着重论述了低压条件下影响航天服热交换的因素,从而提出了可以由地面实验所获得的服装通风流率,转换成不同低压下带走同样热量所需相应流率的数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