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新一代「天眼」——GOES-N气象卫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晓春 《太空探索》2006,(7):4-11
自从全球气象卫星观测网建成以来的30多年中,人类从未漏报过袭击各国的台风。从去年肆虐美国的卡特里娜飓风到今年袭击我国的1号“珍珠”台风,人们对气象卫星也许可能不太了解,但对它们为人类防灾减灾所做的重大贡献却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2.
三十八、卫星监测台风成效显赫 自气象卫星投入使用以来,成功地监视了发生在全球洋面上的台风和热带风暴,无一漏报,为世界各国的减灾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例如,1986年在广东汕头附近登陆的8607号台风,由于气象部门提前72小时作出准确预报,使3000多艘渔船提前返港,300万亩农作物提前抢收,35座大中型水库采取安全措施,从而减  相似文献   

3.
气象卫星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光电成像侦察卫星拍摄重要军事目标或出动飞机轰炸要塞之前,需要知道那里的云层情况;在大海中航行的舰艇需了解未来的海浪、水速及是否有大雾或台风等气象情报;空袭用的导弹命中精度也与大气的温度、压力和风速等密切相关.所以气象卫星已成为从空间获取战略目标和作战地区气象情报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正> 静止气象卫星云图是推算高空风场,揭示台风形成和发展规律,预报台风的重要资料。然而,要从卫星云图获得精确的风资料、必须首先对云图进行地标导航。所谓云图地标导航就是利用云图中一组可识别的,其地理位置已知的地标,如河流、海岸线、湖泊等,得到云图每个象素的地理坐标。这种导航变换分两步:根据地标计算出卫星的精确位置和姿态;把云图坐标变换为地理坐标。经过这种变换可使按时间顺序拍摄的云图有很高的配准精度,从而得到精度较高的风场。本文给出了静止气象卫星云图地标导航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5.
全球气象卫星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春 《国际太空》1995,(3):14-16
自1961年4月美国第一颗气象卫星问世以来,世界上拥有气象卫星的国家和组织逐步增加,它们是:美国、原苏联(现为俄罗斯、乌克兰)、日本、欧洲气象卫星组织、印度和中国。在这些国家和组织中,只有美国、欧空局、日本与印度有静止轨道气象卫星,俄罗斯要到1994年10月才发射其第一颗静止气象卫星(俄静止气象卫星于1994年10月31日已成功发射——编者);拥有极轨道气象卫星的国家是:美国、俄罗斯和中国。众所周知,气象卫星已成为各国每天预报天气的主要资料来源,气象卫星提供的预报天气的资料,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  相似文献   

6.
覆盖我国的气象卫星系统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气象卫星自60年代初问世以来,在此后的30余年中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随着卫星和处理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得以利用气象卫星从太空获取大量有关地球及其大气的物理和生态参数,使我们对地球的了解从深度到广度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我国是使用气象卫星资料较早的国家之一,早在1969年就已开始接收、处理和应用国外气象卫星的资料。同时,亦在积极地研制和发展我国自己的气象卫星系统。我国于1988年和1990年先后成功地发射了两颗自行研制的极轨气象卫星风云-1A和1B(FY-1A和1B),它们的后续星(FY…  相似文献   

7.
基于风云三号(FY-3)三个批次极轨气象卫星微波湿度计的研制历程,取得的技术突破与研制进展,涵盖关键技术实现以及关键技术指标的设计与测试评估,微波湿度计在数值天气预报、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预报与监测等方面的科学应用,阐述了星载被动微波大气探测技术的提升。分析微波大气探测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重点展望了极轨气象卫星微波大气探测在气象参数探测能力、探测精度、时空分辨率、应用效能等方面的潜力。对标世界气象组织(WMO)2040年愿景规划,针对中国风云五号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提出了具有跨代表征的高性能新体制微波大气综合探测系统——高光谱微波大气探测仪,简要陈述了在轨定量化提升的技术途径与应用前景,为风云五号气象卫星微波大气探测载荷研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太空台风是极盖区内一种新发现的大尺度亮斑状极光结构,直观表征了地磁平静期的一种堪比磁暴的太阳风能量注入现象,这更新了人们对太阳风–磁层–电离层耦合过程的认识,如何从海量星载极光数据中准确髙效识别出太空台风事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采用深度学习的方法,通过六种网络模型的对比,最终基于迁移学习和EfficientNetB2网络提出了一种太空台风自动识别方法。在2005-2021年美国国防气象卫星(Defense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Program,DMSP)上搭载的紫外光谱成像仪(Special Sensor Ultraviolet Spectrographic Imager,SSUSI)的观测数据中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识别准确率达到97.7%。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用于从海量星载极光观测数据中自动识别太空台风事件。  相似文献   

9.
早在20世纪60年代,苏联就开始研制气象卫星,但其卫星多变,其发展过程也很曲折。近年来根据俄罗斯2006-2015空间计划,俄罗斯有了很明确的气象卫星发展规划。俄罗斯的天气监测空间系统将由极轨卫星系统[含有3颗新一代气象卫星流星-M N1、N2(Meteor-M N1、N2)以及1颗海洋卫星流星-M N3]、静止气象卫星系统[含有3颗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电子-L(Electro-L),它们分别定位于14.5°(W)、76°(E)和166°(E)]和大椭圆轨道卫星系统[含有2颗大椭圆轨道卫星-M(Arctica  相似文献   

10.
2014年4月3日,美国空军从范登堡空军基地用宇宙神-5(Atlas-5)火箭成功发射一颗新型军用气象卫星——国防气象卫星计划-F19(DMSP—F19)。该卫星由洛马公司建造,价值5.18亿美元,质量1233.8kg,运行在高度约847km的极轨道上,能够获取可见光和红外云层覆盖,测量降雨量,以及采集特定的气象信息。它是2009年以来美国发射的首颗“国防气象卫星计划”卫星,可向地面连续发送图像监测全球天气状况,为美国军方在全球范围识别和确定雷暴、飓风和台风强度。此外,它还承担了民事用途,将会通过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为公众提供广泛的气象信息。  相似文献   

11.
<正> 一、前言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规则把气象卫星业务定义为用于气象目的的地球探测卫星业务。但对静止气象卫星业务来说,气象业务部门希望它不仅要具有气象观测功能,而且要具有收集、传送和分发各种气象信息的功能。因此,静止气象卫星不仅是位于静止轨道上的空间气象观测平台,而且也是收集,传送和分发气象数据的中继站,其有效载荷主要是观测地球大气的各种遥感仪器及收集、传送和分发气象数据的通信系统。它兼有地球探测卫星和通信卫星的  相似文献   

12.
气象卫星的现状和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气象卫星现况及未来发展,指出极轨气象卫星和静止气象卫星的发展方向,并对我国气象卫星系统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叙述了气象卫星的作用,阐明极轨和静止两种气象卫星的特点、相互分工和共存关系;评述了国外气象卫星发展情况、气象卫星发展趋势和特点;就90年代和下世纪初我国气象卫星的发展提出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气象航天系统是由一个或多个航天器组成的气象系统,其基本任务是向用户提供地区性或世界范围内的气象观测信息;为了估计从气象航天系统获得信息的可靠性,文章分别对从一个或多个航天器上获得信息的可靠性进行估计,并且得到信息估计矩阵;最后,讨论了信息可靠性的下限估计值。  相似文献   

15.
在气象卫星资料的定量应用中,定标是极为重要的。文章应用相对定标方法,对FY-1B 和NOAA 卫星的红外通道的定标精度进行了相对检验,结果表明两者之间的偏差不超过±1℃。  相似文献   

16.
<正> 一、引言自从1960年发射第一颗气象卫星以来已经25年了。这25年来气象卫星技术及其应用都有了很大发展,在全球天气预报、灾害性天气监视、海洋和水文环境监测、农业和交通中起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气象卫星的功能可以大致概括为: (一)利用遥感探测仪器对卫星下垫面进行探测。探测器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成象仪  相似文献   

17.
给出确定非地球同步卫星轨道的日照边界点在天球上投影的位置、太阳光在卫星及其携带仪器各个平面上的投射角以及星载红外分光计内部冷黑体被太阳照射到的轨道部份和概率的计算公式。最后以极轨气象卫星上的红外分光计为例进行了计算。其结果可以提供给分光计某些部份的设计以及极轨气象卫星发射时间的选择作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90年代,加速发展我国的卫星气象应用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和效益的工作。文章对发展卫星气象应用所应采取的技术对策提出了意见,并提出一系列所要解决的科研课题和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9.
研发了一种采用GPS体制的气象火箭探空仪, 此种探空仪采用超小快速响应型珠状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压阻式硅气压传感器和GPS接收机. 与其他类型的气象火箭探空仪相比, 具有温度、气压、密度、风场等气象要素测量准确度高, 遥测接收设备简单便携, 发射前的准备工作简单, 系统可靠性高等优势, 并在子午工程发射试验中实现成功测试.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气象卫星HRPT 信息模拟器的基本构成和设计方法。由于编码器采用了大规模集成电路EPROM,装置具有结构紧凑、模拟灵活、信息量大等特点,设计方法适用于同类型模拟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