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冷战结束后美国军事空间政策□□自1957年10月由前苏联发射了第一颗卫星Sputnik后,不到3个月,美国于1958年1月也发射了Explorer卫星,此后世界两强开始了军事空间竞赛。在30多年冷战期间,美苏两国各自发射了大量间谍卫星,相互监视对方的一举一动。冷战结束后,美国国防部(DOD)重新制订了军事空间政策,并于1996年9月由克林顿总统批准实行。其主要内容如下:·通过人或机器人勘查,以增进对地球、太阳系和宇宙的了解;·加强和维护美国国家安全;·增强美国经济竞争和科学技术能力;·鼓励国… 相似文献
2.
3.
1 前言 21世纪以来,遥感特别是高分辨率遥感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遥感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监测和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进入了实用化和业务化的新阶段.我国从1996年开始开展了全国50万以上人口城市的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在1999年开始的国土资源大调查中,土地资源遥感动态监测被列为重点项目之一,监测成果在国土资源管理乃至社会经济发展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成效显著.在国家组织实施的"金土"工程和第2次全国土地资源调查工作中,遥感技术将作为核心技术和主要调查方法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1 前言□□自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 ,随着人口、资源、环境压力的日趋严重 ,各沿海国家不断加快海洋开发步伐 ,海洋经济发展迅速。1 977年世界海洋经济总产值 1 1 0 0亿美元 ,1 980年达到 34 0 0亿美元 ,1 990年猛升至 670 0亿美元 ,2 0 0 0年达到 1 50 0 0亿美元。大规模、全面地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和海洋空间 ,发展海洋经济已成为各沿海国家的发展战略。2 1世纪 ,被人类称为“海洋世纪”。对于像我国这样有着漫长海岸线的海洋大国来说 ,拥有海洋国土面积 3× 1 0 6km2 (约是我国陆地面积的 1 / 3)。海洋中蕴藏的丰富资源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闵桂荣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1991,11(3):1-6
总结了我国卫星的发展道路。指出20年来我国卫星的发展主攻方向是应用卫星,主要目标是高中低三类轨道的通信、遥感和科学实验卫星,发展的步骤采取了步数少、步距大、起点高的途径,发展方针是依靠自力更生和全国大协作。文章扼要介绍了自80年代我国卫星转入应用后的情况,已在教育、广播、通信、资源、测绘、气象、科学研究和国防建设等领域应用并作出了巨大贡献。文章最后指出了我国90年代卫星应用的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6.
现代电子侦察卫星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基本情况□□电子侦察卫星是美国获取电子情报的重要手段 ,无论是在冷战中 ,还是在冷战结束后的几次局部冲突中 ,电子侦察卫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电子侦察卫星在美国一直被列为高度机密 ,即便是情报的使用也要求预先进行模糊处理。 2 0世纪 90年代 ,美国使用的电子侦察卫星主要有“水星”(Mercury)、“军号” (Trumpet)、“顾问”(Mentor)和“命运三女神” (Triplet)。“水星”电子侦察卫星亦称为“先进漩涡”(Advance VORTEX) ,是准同步轨道电子侦察卫星 ,主要进行通信侦察 ,它能够侦听到低功率手持机通信。“水星”电子侦察卫星由… 相似文献
7.
卫星的减灾应用是一个正在兴起的卫星应用新领域,已引起各国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卫星减灾系统实际上是由各种功能的卫星构成一个综合卫星数据信息系统。它综合应用气象、资源等卫星对地观测获取的各种信息,依靠通信卫星对信息的中继和传输,以及导航定位、搜索救援卫星的... 相似文献
8.
9.
纳米技术与纳卫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引言□□纳米技术 (nanotechnology)的兴起给航天工程、航天技术领域带来机遇和挑战。首先带来的是各种航天设备、分系统和部件的微型化 ,从而还可以节省能源、减少污染 ;更重要的是该技术可在提高航天系统性能的同时 ,大大降低航天器的研制成本和试验费用。因此 ,近年来纳米技术对国内外航天领域的影响很大 ,发展也十分迅速。2 纳米技术的发展历程2 .1 纳米技术的含义与探索宇宙空间的奥秘一样 ,揭示介观和微观物质世界的物质结构和运动规律也是人类科学探索过程中的重要课题。纳米技术是 2 0世纪 80年代兴起的一门新兴技术 ,它所研究… 相似文献
10.
11.
应用现代通信理论对成像系统进行了分析, 建立了模拟和数字图像的目标信息密度模型。利用目标信息密度增量评估了亚像元技术的应用; 讨论了系统调制传递函数(MTF)和信号噪声比(SNR)对目标信息密度的影响, 发现目标信息密度随 SNR提高而提高, MTF的影响与目标统计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混合象元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介绍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混合象元分解。通常,主成分分析用于图象增强和数据空间维数的压缩,不改变数据的空间结构。文中引入了目标检验方法,利用它可达到对混合象元的分解。由于卫片的分辨率有限,混合象元大量存在于遥感图象中,而混合象元的存在是导致异物同谱和同物异谱的一个重要原因。若能实现混合象元的分解,就可为深入应用遥感资料提供有力帮助。 相似文献
13.
刘承德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1990,10(5):44-50
地形图包含三类信息:地物要素、平面和高程数据。根据地形图要求,分析航天摄影系统的特点、摄影测量处理的实践及其效益。分析表明航天摄影测量具有速度快、成本低,尤其适宜于困难地区测图的优点,并可用于1:50000~1:100000比例尺地形测图。 相似文献
14.
15.
John M.A. Duncan Jadunandan Dash Peter M. Atkinson 《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 (includes Cospar's Information Bulletin, Space Research Today)》2014
Spatio-temporal dynamics in land surface phenology parameters observed over croplands can inform on crop-climate interactions and, elucidate local to regional scale vulnerabilities either due to climate change or prevailing sub-optimal agricultural practices. Here, we observe spatio-temporal trends in land surface phenology parameters (cropping intensity, length of growing season and productivity) for kharif and rabi cropping seasons from satellite data across the Indo-Gangetic Plains from 1982 to 2006. The productivity of the Indo-Gangetic Plains croplands is of regional importance and is a vital component of Indian national food security efforts. Aside from local and intra-state heterogeneity in observed trends there was a clear west-to-east gradient in cropping intensity. Key observed trends include increasing cropping intensity in the eastern IGP, increasing number of growing days per year in Bihar, Uttar Pradesh and Haryana and increasing productivity in both cropping seasons across the IGP. This information is a crucial input to integrated assessments of the croplands to ensure management of the agricultural system shifts towards a trajectory of climate-resilience and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相似文献
16.
王彦广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1987,7(5):27
本文给出了一种属于线性四元树的图象表示方法—GD法(灰度值,阶数)并讨论了GD表示与CD表示以及与QC表示之间的关系;其次给出了GD表示、矩阵表示以及栅格表示等的转换算法;最后,针对常见的256个灰度级的图象,讨论了GD13方法。 相似文献
17.
王志民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1991,11(3):18-23
阐述了应用国土卫片等遥感资料,在建立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区域水资源量的估算方法和可靠性评价,详细阐明国土卫片在土地利用调查和制图中,在铁、铀、石油矿产资源勘查中的作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李大耀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1990,10(5):51
1960年9月13日我国实用探空火箭——探空七号气象火箭首次发射成功,揭开了我国火箭探空活动的序幕。自那时以来,我国火箭探空事业取得了显著进展。在过去的30年间,我国共发射了17种型号的探空火箭;此外,一种新型号探空火箭——织女三号高空研究火箭也将于近年内发射。本文从火箭气象探测、火箭生物试验、火箭大气取样、火箭试验研究等四个方面对此进行概略回顾。 相似文献
19.
王彦广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1992,12(4):19-25
结合作者从1987年以来从事遥感找油研究试验项目,重点介绍这项研究的背景、原理、其中的核心技术——遥感图像处理技术、主要结果及应用前景。这是一项极有前途的应用高技术,可广泛应用于矿产资源的探测。最终结果的产生,完全由计算机完成。 相似文献
20.
金恂叔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02,22(6):26-33
风险管理是航天计划/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航天型号研制中,国际上都十分重视风险的管理,在型号研制工作中都制定风险管理计划,并已有一套系统的做法。文章介绍了在航天项目中风险管理的内容、要求和过程,并介绍了一些国际上应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