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涂层改性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微波性能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在碳纤维表面制备SiC涂层、SiC-C共沉积涂层的工艺方法、结构、复合材料电磁参数、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等内容的研究,分析了这两种涂层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微波性能的影响,探讨其涂层改性在防热、隐身双功能复合材料应用中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碳纤维表面CVD硅涂层对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碳纤维表面化学气相沉积Si涂层的相结构,研究了Si涂层对碳纤维抗氧化性能及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涂层中Si元素呈非晶态分布;Si涂层可提高碳纤维的抗氧化性能;氧化温度不同,Si涂层碳纤维的氧化失重或增重规律也不相同。同时,Si涂层降低了碳纤维拉伸强度,而适度空气氧化又可使Si涂层碳纤维强度得到大幅度提高;Si涂层碳纤维的强度随氧化温度、氧化时间的变化而改变。  相似文献   

3.
采用熔盐反应法在碳纤维表面合成了TiC涂层,研究了涂层制备工艺对涂层厚度、形貌以及碳纤维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纤维表面涂覆TiC涂层可以改善其抗氧化性能,使碳纤维的起始氧化失重温度从450℃上升至700℃左右.在850℃下保温1~5 h合成的TiC涂层与碳纤维基体结合较好,碳纤维抗氧化性能随保温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950℃下保温0.5~5 h合成的TiC涂层碳纤维其抗氧化性能随保温时间的增加先增加后下降.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航空航天用碳碳复合材料(C/C)抗氧化涂层研究的发展和现状,指出提高SiC涂层系统抗氧化能力的根本途径在于选择合适的玻璃密封剂来覆盖和封闭SiC上的微裂纹。最新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射频磁控溅射工艺能够在C/C上得到均匀的铱涂覆层,且在高温环境中仍能保持稳定。此外发现,铱和C/C复合材料间不发生界面反应。  相似文献   

5.
碳纤维沥青裂解碳涂层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沥青裂解法在碳纤维表面涂覆均匀碳涂层的工艺,并探讨了不同溶剂,不同浓度的涂层溶液对纤维表面形貌和纤维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述了碳纤维表面的涂层及其制备技术,并着重论述了碳纤维表面涂覆金属的电镀工艺,以及改善碳纤维表面电镀金属层的均匀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碳/碳复合材料表面沉积SiC的形态和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生儒  骆蓉  杨峥 《航空学报》1994,15(11):1399-1402
在PAN碳布和沥青基体碳的C/C复合材料表面涂复了SiC。用CH4和N,为载气的SiCl4作原料,用H2为稀释气,在两种气体混合比和三种温度下化学气相沉积SiC涂层。分析表明,涂层的主要元素有C,Si、Cl和微量Ca。电镜观察表明,涂层中C原子含量为62%时呈菜花状或云团状,而当C/Si比接近于1时,表面呈菠萝状。  相似文献   

8.
SiC涂层/B4C改性炭基复合材料的氧化行为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Si和SiO为硅化蒸气源,用CVR和CVI工艺对两种基体材料(纯石墨和B4C粒子改性石墨)进行了高温硅化处理,得到了四种复合材料:SiC涂层/石墨(SC/G),梯度SiC涂层/石墨(GSC/G),SiC涂层/B4C改性石墨(SC/BG)和梯度SiC涂层/B4C改性石墨(GSC/BG)。考察了四种复合材料在1200℃的恒温氧化行为。同时也考察了梯度SiC涂层/B4C改性石墨在1300℃及经历了10  相似文献   

9.
C/C复合材料防氧化复合涂层的制备及其性能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提出并制备一种C/C复合材料防氧化复合涂层,其基本结构为TiC粘结层/SiC氧阻挡层/ZrO2-MoSi2外涂层,研究了其制备工艺、组织结构、对各单一涂层的防氧化作用及效果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抗氧化性能进行了测试。通过比较四种成分组成的抗氧化陶瓷外层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外涂层中MoSi2含量的增多,复合涂层的抗氧化性能增强,其中带有TiC/SiC/MoSi2涂层的C/C复合材料试样在1300  相似文献   

10.
碳化硅短切纤维电磁特性改进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通过表面化学镀镍并进行适当的热处理,可调节碳化硅纤维的电磁性能。研究了SiC表面化学镀金属镍的工艺条件,在SiC纤维表面制得较为均匀致密的金属镍镀层;研究了镀镍SiC纤维在热处理过程中的结构组成变化,以及制备工艺条件对所制备的吸收剂的电磁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唐汉祥  吴倩  陈江 《推进技术》2004,25(6):573-576
衬层涂覆工艺是流体的一种成型加工过程,涂覆的工艺性能与衬层浆料的流变性密切相关。经对发动机涂覆过程的分析和研究,手工涂刷的工艺性能应包括易刷性、抗垂挂性和流平性,可分别用涂刷力、屈服值和流平时间表征。通过对一种具有很好涂刷性的实验衬层浆料的流变特性测定,研究了涂覆工艺性能与衬层浆料流变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实际涂刷工艺性能与理论分析十分吻合。从而探索了一条经流变分析来预估、判断和控制发动机衬层涂覆工艺性能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2.
采用喷射电沉积方法在45钢基体表面制备了纳米结构镍涂层,研究了激光重熔工艺对涂层性能的影响。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涂层表面形貌和晶粒尺寸进行分析,并对涂层做表面显微硬度测试和耐腐蚀性试验。结果表明:在优化的工艺参数下,喷射电沉积制备的镍涂层表面比较平整、结合较致密,由平均尺寸为13.7 nm的纳米晶颗粒组成,但涂层中仍存在一些孔隙及其它缺陷;经过激光重熔后,熔融区内的晶粒尺寸明显减小,涂层致密化程度有所提高并使涂层与基体由机械结合变为冶金结合,因此涂层的表面显微硬度和耐腐蚀性能得到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不同表面包覆物对纳米铝粉热学行为的影响,采用激光-感应复合加热法制备了三种不同表面包覆的核/壳结构纳米铝粉(氧化铝钝化、碳包覆及增塑剂DOS包覆)。采用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对制备的纳米粉末结构进行表征,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及热重分析(DSC-TG)对不同物质包覆纳米铝粉的热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这些纳米粒子均呈现出明显的核壳结构,且包覆层厚度约3.5nm。这三种不同表面包覆纳米铝粉在400℃至铝熔点(660℃)之间均发生了氧化,但非氧化物包覆纳米铝粉(碳包覆与增塑剂DOS包覆)的氧化开始温度及峰温比氧化铝钝化纳米铝粉提前了约30℃左右,而且氧化放热热焓和氧化质量增重均高于氧化铝钝化纳米铝粉,表明这两种非氧化物表面包覆对纳米铝粉的热学行为有积极的影响。最后对不同物质包覆纳米铝粉的破壳氧化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超声波作用下常温磷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不含任何有毒、污染环境的促进剂的碳钢表面超声波常温磷化工艺.探讨了超声波、及在超声波作用下磷化工艺参数,如温度、时间和pH值对所得磷化膜外观、膜重和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超声波作用下,磷化液不加任何促进剂也能在碳钢表面实现常温磷化,而且所得磷化膜层均匀、致密,呈灰色;磷化膜层耐硫酸铜点滴时间可达到50~120 s,在3%NaCl溶液中产生锈蚀点的时间为4 h;磷化膜层与漆膜结合力好.  相似文献   

15.
碳/碳复合摩擦材料制备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用新工艺快速定向流动法化学气相沉积碳 /碳复合摩擦材料的制备工艺。对总体方案进行了分析 ,确定了最优工艺参数 ,所得制品具有良好的摩擦磨损性能。并探索了沉积温度、炉压、气体流量等工艺参数及石墨化处理工艺对制备工艺和材料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利用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DGPSAT)对TiAl金属间化合物进行渗Cr处理。研究了主要工艺参数对渗层表面合金含量CA和渗层厚度δ这两个目标函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合金含量CA和渗层厚度δ随源极电压Vs、有效功率密度比κ的增加而增加;随阴极电压Vc的增加而减少。气压存在一个峰值,太高或太低都不利。工艺参数的最佳值:源极电压Vs为1200V~1300V,阴极电压为200V~300V,有效功率密度比κ为4~5,气压为25Pa~30Pa。  相似文献   

17.
对磁性涂层碳纤维各向异性铺层板反射率的计算是研究其结构吸波材料性能的基础.本文基于磁性涂层碳纤维单向板的电磁特性分析,研究了电磁波在磁性涂层碳纤维复合材料板中的传输特性.首先推导了单层各向异性复合材料板中的传播常数和波阻抗,在此基础上用传输矩阵法进一步推导了适用于带有磁性涂层碳纤维复合材料铺层板的反射特性.利用此计算方法求解了各向异性复合材料铺层板在不同极化入射电场、材料板不同铺层层数、方向、厚度下的反射特性.最终根据以上算法,开发出各向异性复合材料铺层板结构吸波材料反射率的优化设计软件.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碳纤维/聚芳基乙炔(CF/PAA)复合材料的性能,采用不同种类的涂层(环氧,硅氧烷和倍半硅氧烷)对碳纤维(CF)进行表面改性。通过复合材料的短梁弯曲和热氧老化试验表征不同涂层的改性效果。层间剪切强度(ILSS)结果表明,倍半硅氧烷涂层具有最好的处理效果。热氧老化测试结果表明,倍半硅氧烷涂层适用于耐热树脂体系。这种涂层可以通过改变官能团适应不同树脂体系复合材料的界面改性。  相似文献   

19.
Ti3Al基合金微弧氧化膜的制备和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微弧氧化方法在Ti3Al基合金上制备了厚度达120 μm的陶瓷膜.研究了陶瓷膜的生长曲线,发现膜层厚度随着氧化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不同氧化阶段生长速度不同,膜层以向外生长为主;显微结构和硬度分析都发现,陶瓷膜分为两层结构,即内层和外层,陶瓷膜内外层的主要物相是(Ti0.6Al0.2Nb0.2)O2相,外层中还有一定数量的无定形SiO2相;陶瓷膜的最大显微硬度可以达到基体硬度的3倍左右.显微划痕实验表明:膜与基体间结合力大于40N,膜与基体结合良好.电化学极化曲线测试显示陶瓷膜在3.5%盐水溶液中的耐蚀性与Ti3Al基体相比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利用熔盐热歧化反应在碳纤维增强碳化硅(Cf/si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了锆金属化层.研究反应时间对金属化层形貌、物相、厚度的影响,分析SiC/Zr的界面反应机理.结果表明,锆金属化层优先在SiC区域生成,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逐渐在C纤维区域生成,当反应时间达到3h时,金属化层覆盖完全;金属化层主要物相为Zr,Zr,O,ZrC和Zr2Si;金属化层的生成受固相中Zr,Si,C等元素扩散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