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以自行研制的多轴数控机床为实验平台,开发了基于PC机和运动控制卡的主-从式控制系统。系统开发过程中,引进有限状态机模型构建数控软件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手法实现各个模块,在Visual C++平台上完成控制系统设计。最后以简便的人机交互界面形式提供用户操作。  相似文献   

2.
嵌入式手持移动设备如手机、PDA等的应用特性是人机交互频繁,应用程序的运行主要是通过用户的随机输入,并要求程序有实时的反应。基于此,提出一种设计架构用于该类产品的人机交互应用程序的开发;该架构在嵌入式实时内核Nucleus PLUS上实现。这里所讲的人机交互应用程序是指面向该类产品的音量控制、菜单控制、电话控制等基本交互功能。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一种基于窗口和面向对象的用户界面设计思想及方法,并详细描述了各种类的定义.在DOS环境下运用WatcomC++语言开发并在微机上运行,可以使用户方便地进行再开发工作。界面运用事件处理方式由窗口、弹出菜单、图标、按钮等组成,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从空管实际工作出发,提出一种精密进近航段障碍物评估系统。通过对障碍物点进行坐标转换、机场区域ILS面的划分以及OAS面划分建立数学评估模型,系统提供良好的人机交互,用户可通过输入基准数据实现障碍物的影响评估,最终生成有效的、可参考的数据报表。系统主要通过C#设计实现,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在实际应用中取得较好成效。  相似文献   

5.
ARX是新一代面向对象的AutoCAD开发环境,在介绍其特征和功能的基础上,对风洞应变天平CAD系统开发中的一些关键技术进行了讨论,介绍了系统的总体结构,数据库的建立、阻力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和应用MFC实现图形用户化界面的设计思想与实现技术。ARX支持面向对象技术的特性改变了传统CAD软件的开发模,显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齿轮齿端曲面倒角加工刀具设计与仿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齿轮齿端曲面倒角加工面临的两个主要难题:(1)成形刀具的设计困难,刀具参数靠试凑法确定;(2)加工过程中刀具的位姿调整费时费力。文中分析了成形刀具的几何结构和倒角加工过程的特点,建立了倒角加工过程的几何模型和刀具刀刃回转面的几何模型,推导出刀具几何参数与加工过程中刀具位姿参数的关系表达式,为刀具设计和位姿调整提供了理论基础。在P ro/E环境下,应用P ro/TOOLK IT开发工具,开发了刀具参数计算及加工仿真系统,为刀具的设计及倒角加工机床的调整提供了软件工具支持。  相似文献   

7.
DESIGN & REALIZATION ON GPS/INS INTEGRATED NAVIGATION SYSTEM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应用卡尔曼滤波器的GPS/INS组合导航系统,其中包括理论、方案与实际的INS和GPS接收机的结合,研究的重点是对系统误差的建模及组合的实现,以及松组合和紧组合等各种组合方式等。该GPS/INS组合导航开发系统,可以有效和经济地用于组合导航系统的研究和设计,在实际应用中起到了非常有效的作用。该系统不仅仅是一个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而且可以对实际获得的惯导和GPS数据进行半物理仿真。开发系统的核心软件可以方便地转换成实际组合系统中的工程应用软件。应用结果表明,开发系统的设计思想和组合方案是成功的,可以取得良好的导航结果。  相似文献   

8.
空中交通管制系统需要对整个系统的运行过程进行监控、记录和回放,而该系统都以X窗口系统作为图形用户接口,本分析了X窗口系统的特点并且按照数据流的来源不同讨了数据回放、操作回放两种模式,提出了基于X窗口系统的同样具有设备独立性和网络透明性的操作回放模型。  相似文献   

9.
数据窗口是PowerBuilder的专利技术,是用户与数据库直接进行交互的界面,可以用于数据的检索、更新和用多种形式表现数据源中的数据,但是不支持以下功能:同一数据窗口中对不同字段记录行的动态分配、同时给出相应的默认值。本文结合江西三鑫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ERP系统中的输液器物理性能检验表的设计,详细介绍了通过设计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通过Powerbuilder的数据窗口,可以轻松地访问各种底层数据库、开发出符合客户需求的图形界面,而且利用它还可以很方便的生成一些数据报表,但在实际应用中,往往会碰到许多不确定的因素,这时如果直接利用数据窗口就会缺乏灵活性,本文具体阐述了对Powerbuilder中动态生成的数据窗口进行报表设计的问题,解决了在实际应用中经常碰到的利用一个过程如何实现不同的报表结构的问题,通用性很强。  相似文献   

11.
结合开发国产化软件的实践,详细论述了开发CAD/CAM集成系统中的几个关键技术:包括用户界面设计、系统结构设计、数据管理、信息处理、图形支持软件、关键算法以及软件开发的工程化管理等几个方面。从软件工程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为适应大规模CAD/CAM系统开发中并行作业的需要,用户界面设计、信息处理设计、图形支持软件的设计方法和原则。为实现CAD/CAM集成系统的可修改性、可扩充性和可移植性,作者直接将面  相似文献   

12.
卫星磁设计的三维规划是一项艰难的任务,利用虚拟仿真平台EON开发的卫星磁设计仿真系统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论述了在卫星磁设计仿真系统的总体结构和开发方法,并对系统开发涉及的仿真程序与应用程序间的数据通信技术,碰撞检测技术和事件路由机制等关键技术进行描述,利用这些方法开发的磁试验仿真系统可以满足用户的要求,有效地进行卫星的磁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某型无人驾驶飞机系列MCS-51单片机控制系统的软件容错设计方法与实现。该软件采用了关键数据的余度管理技术,在充分考虑了本系统的任务功能及单片机固有特点的基础上,采用了若干行之有效的软件检错技术,包括执行条件检测、数据合理性检测、异常复位检测及软件陷井等。在检测到软件错误后,软件将执行一个恢复操作。恢复操作的基础是依据一组经过余度管理及相容性分析而保证为正确可靠的关键数据。恢复操作将消除软件系统所有可能的错误状态,将系统恢复至出错前的运行状态。实践表明,该软件的容错设计是可靠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作者在DOS上开发的多任务远程通讯系统,它可以实现微机之间的远程数据传送、命令控制、定时收发等功能。该程序常驻内存,在后台进行数据通讯。在数据传送期间用户仍可执行DOS命令或继续执行程序,在DOS上实现了多任务的并发。该系统具有与程序员和用户的两套接口,用户通过命令调用其功能,而程序员可在汇编,C,FOXBASE等语言源程序中实现后台数据通讯。  相似文献   

15.
描述了作者开发的飞机平面框、肋、梁类机加结构件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CAPP)系统的设计思想、特点和功能;阐述了一种新的零件信息描述方法──六方位多层次面向零件特征要素描述法。用户根据菜单、图形和文字提示输入零件信息。工艺决策采用了产生式规则和框架结构相结合的方法,根据输人模块提供的经“点图”处理过的零件光图,生成毛坯底图,由决策结果将各被加工表面在光图上自动加以标识,并自动标注出工序加工中所用的定位基准,生成工序图、工序卡片和工艺路线单等工艺文件。该系统应用于型号工程,对新型号结构件覆盖率达70%。它的研制和投入使用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变速恒频电源系统的数字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脉宽调制型交直交变速恒频电源系统的数学模型,研制了仿真软件,并给出了仿真实例。研究表明,本文的方法和软件可以进行变速恒频电源系统部件级和系统级的仿真分析,为设计和分析该系统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文中的方法和软件也可以用于分析恒速恒频和高压直流电源系统,为开发一套完整的飞机电源系统仿真软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在成组技术中应用模糊综合评判理论识别零件几何与工艺特征、进行计算机辅助零件分类的新方法,据此设计了自动分类软件。本法是根据零件本身间的相似性自动分类,不需建立一套分类用编码系统,也不需事先设定假想零件。对不同的分类要求,修改各种输入信息很方便,具有柔性。本文对2300个航空附件回转类零件作了试验分析,讨论了特征抽取,目标类别,权级、权重分配,模糊关系矩阵计算,及自动分类应用软件设计.本软件是在IBM-PC微型计算机上用Fortran-77语言实现的,分类结果满意,自动分类正确率达90%以上。本软件设计方法也适用于设计管理部门.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的体系结构,设计了一种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的4G数字接收系统,并对该系统各主要部分电路设计进行了详细阐述。该设计系统具有双通道,采样速率可达到65MHz,分辨率12bit。由于该设计采用了FPGA作为信号处理器,其设计灵活及可编程等特点使得该设计具有较强的通用性,适合4G通信中应用。  相似文献   

19.
无人直升机地面站开发是一个复杂的软件设计过程,提高其开发效率的关键在于有效地解决系统结构耦合和模块间实时通信问题。本文在CORBA事件服务机制和TAO实时通信服务品质的基础上,设计了用于Windows平台的事件提供者COM组件和事件消费者COM组件,实现了分布式无人直升机地面站系统组成组件对象间的解耦和实时数据通信。以事件提供者和消费者COM组件为分布式通信基础,以COM组件模型为实现手段,地面站各功能模块得以快速建立和调试。最终,分布式无人直升机地面站系统通过组件包容得以集成,系统的修改和升级也较以往更方便,说明了本文提出的将COM和CORBA相结合的组件化设计模式在构造复杂分布式实时应用系统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