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简要分析了供应链质量风险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供应链质量风险的基本定义,划分了供应链质量风险的3种形态,讨论了供应链质量风险的主要特征,展望了供应链质量风险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供应链质量风险与价格决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供应链质量风险的特点。以供应链结构模型为基础,分析供应链质量风险与价格决策,探讨顾客与经销商、经销商与总装企业、总装企业与供应商等的质量风险与价格决策,以及供应链质量风险的评价问题。  相似文献   

3.
针对军机总装阶段质量风险识别与产品制造过程脱节、风险管控重点不明确等问题,结合总装以装配大纲为基础制造单元的特点,通过对过程失效模式及影响分析(PFMEA)评价体系的局限性进行优化,提出一种装配大纲质量风险等级评价模型,定义了风险等级系数RLC的计算方法,并给出风险评价要素的评价方法。应用结果表明,通过该模型识别的装配大纲质量风险等级与实际情况相一致,基于模型风险等级评价结果的质量管控使平均单机不合格数下降73.12%。所提模型的装配大纲质量风险等级评价是正确并有效的,可为实际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介绍氡浓度标准装置的系统结构、技术指标,分析影响质量控制的因素及解决办法,经试验验证该装置在日常工作中能得到有效的质量控制和保证.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难以融入航空发动机设计中的难题,提高可靠性水平,在型号研制工作中摸索出利用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中风险优先数的概念开展零部件某故障模式设计改进。运用风险优先数(RPN)的概念对设计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中严酷度和故障模式发生概率划分了1~10级评分原则,增加了故障被检测难度,且结合航空发动机特点,对故障被检测难度也划分了1~10级评分原则,得出了故障模式的风险优先数,确定了故障模式的优化排序,提出了确定风险改进项的方法。以某发动机的密封装置为例,利用严酷度、故障模式发生概率和故障被检测难度等级评分原则,得出了密封装置各故障模式风险优先数,确定了2项风险改进项。结果表明:利用严酷度、故障模式发生概率和故障被检测难度划分的1~10级评分原则进行风险优先数计算,可得出风险改进项,为提高发动机的可靠性水平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从外部获取资源是国内外航空制造业的普遍作法,伴随而来的质量疏漏已成为航空制造业各组织重点关注并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但传统的质量疏漏管控仍过多地聚焦于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纠正与整改,而对其可能导致的后果风险管控不足。为此,构建基于5M1E分析法+Bow-Tie模型下质量疏漏顶事件的风险分析方法,对产品交付顾客后发现的质量疏漏进行“前因后果”式的风险分析,以期总体降低质量疏漏风险,并满足质量管理体系“基于风险的思维”要求。  相似文献   

7.
基于DSP与单片机双机系统的电能质量监测装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能质量监控装置在硬件上采用TI公司的C2000系列DSP作为主运算单元,WINBOND公司的W78E58单片机作为主要外设控制单元,在软件上使用了MATLAB算法模拟功能和uC/OS-Ⅱ嵌入式操作系统,设计出一款电能质量监测装置,对提高电能供电质量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8.
胡林  胡晓 《航空工程进展》2024,15(3):90-100
各飞机制造厂一直在努力减少飞机制造与使用维护过程中的质量安全事件。单纯使用生产制造阶段的过程故障模式影响分析(PFMEA)方法进行质量风险识别与评估时,存在分析不包含飞机使用维护过程、失效模式识别率和准确性不高、建议措施不完善等问题。提出质量风险识别与评估方法,将制造过程PFMEA 范围拓展到使用、维护过程,并以设计故障模式影响分析(DFMEA)作为PFMEA 的输入,以扩大分析范围,改善失效模式的识别率和准确性;使用树形分析图方法对风险控制措施进行覆盖性和重复性分析,获得完整、最简措施集。使用该方法对某液压系统一根液压泵循环散热导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更全面、更准确地分析飞机制造与使用维护过程中的质量风险,获得更为优化的质量风险控制措施集合。  相似文献   

9.
涡扇发动机配装反推力装置综合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概念设计阶段涡扇发动机开展反推力装置设计的需要,对加装反推力装置对总体性能的综合影响开展了初步分 析。选取大涵道比发动机CFM56为对象建立基准发动机模型,借助克兰菲尔德大学总体性能仿真软件Turbomatch,分析了其对发 动机压缩部件、涡轮及排气系统的性能影响,提出采用流动面积和流动损失作为反推力装置的设计要求。在正、反推力状态下对 发动机推力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理想状态下发动机提供的反推力可达最大起飞推力的50%以上。为了获得涡扇发动机配装反推 力装置的不利影响,建立包括反推力装置在内的推进系统质量评估模型和价格预测模型,利用该模型对质量及成本进行了预测, 结果表明:特定条件下反推力装置的使用会导致推进系统的质量增加12%,价格增长13%。  相似文献   

10.
针对小口径火炮身管钻削加工时存在的切屑堵塞和内膛质量问题,设计了一套低频振动装置。通过振动钻削和普通钻削的对比试验,该装置能有效地解决堵屑难题,并提高身管的内膛钻削质量。  相似文献   

11.
适航条款CCAR25.933要求限制反推力装置的任何不利影响。本文研究了采用等效安全来表明对适航规章CCAR25.933(a)(1)符合性的验证思路。结合某机型的符合性验证实例,研究了进行条款等效安全判定的定性和定量安全性分析要求,考虑发动机非包容性转子损坏特定风险,并进行了特殊风险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综述数字化检测装置的出现和发展现状。接着论述该装置在复杂形状产品的模型化设计,即测量造型、尺寸传递以及产品的质量控制中的作用。最后预测了数字化检测装置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张崇  王强 《飞机设计》2011,31(3):1-5,27
结合国外的相关研究工作,对新型无叶栅反推力装置的气动性能进行研究和分析,利用康达效应提高新型无叶栅反推力装置的工作效率。计算结果表明,利用康达效应可以使新型反推力装置的轴向反推力系数从0.175提高到0.36。此种反推力装置与常规叶栅式反推力装置相比,质量大大减轻,适合应用在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上。  相似文献   

14.
航空制造业对飞机的装配时间和装配质量提出较高要求,建立移动式生产线可有效提高飞机的装配效率和质量。结合Q400机身对接产品移动式生产线的建立,对气垫悬浮装置的工作原理和特点进行深入研究,着重对移动型架的结构进行设计说明和有限元分析,对气垫装置的布置、数量、驱动力等主要技术参数进行详细地计算分析。通过将气垫悬浮装置应用于移动式生产线,证明该装置满足飞机装配高质高效的要求。研究结果可作为其他飞机移动式生产线设计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陈鸿  金如山 《航空学报》1992,13(4):151-157
本文采用装有3只小流量双径向扰流器混合杯式喷雾装置的二元矩形试验燃烧室,在常压和进口空气不加温条件下作燃烧试验,研究了不同的双扰喷雾装置对燃烧室的出口温度分布质量的影响。试验表明:正确设计的双扰喷雾装置相对于离心喷嘴将明显改善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质量;第一扰流器流量应小于第二扰流器流量;第二导流筒长度不应妨碍中心离心喷嘴油雾锥形成;相邻喷雾装置中气流旋向应相同。这对我国三大部件中短环形燃烧室研制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风险价值法VaR在产品质量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为新兴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给企业发展带来新的风险,对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是企业生存发展之本。本文对风险衡量方法中的风险价值VaR法进行了简单阐述,以某机械加工厂的曲轴和连杆质量风险管理为例,根据其质量问题引发的赔偿数据建立风险量化模型,推导出企业在一段时间内的预期损失,据此可以调整风险管理的措施,做到利润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编写质量流量边界条件程序代码,通过求解N-S方程对平板微质量射流流动控制进行数值模拟,并与相关资料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代码的正确性。结合中心复合设计方法制定数值模拟方案,对双S型进气道微质量射流流动控制进行数值模拟,并分析了25组射流流动控制装置应用于进气道流动控制计算结果,从中找出控制装置参数变化对进气道总压恢复、出口(AIP)流场畸变的不同影响,应用响应面法给出射流控制最佳参数组合,为双S型进气道主动流动控制装置参数优化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某型飞机横向操纵系统的飞行安全评估及改进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某型飞机横向操纵系统分析基础上,列举出危害飞行安全的典型故障;针对该典型故障,进行了飞行安全评估;计算发现,飞行安全风险概率达不到安全标准。因此,提出了改进措施,建立了增设故障检测装置后的飞行安全评估模型.最后讨论了故障检测装置的可靠性对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微细电解射流加工效率及加工质量,研制了专用喷射装置,并利用该装置进行了初步工艺试验。结果证明该装置保证了电解液在其腔体中能够得到充分"负极化",且能获得满足加工要求的稳定破碎长度,满足了电解射流加工试验要求。  相似文献   

20.
带有阻尼环(套)的篦齿封严装置固有特性的理论及实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曾亮  郭雪莲  李琳 《航空动力学报》2007,22(7):1035-1043
以带有开口阻尼环(套)的篦齿封严装置为研究对象, 运用弹性力学、材料力学和接触力学的有关理论研究了阻尼环(套)与封严装置之间的接触压力和接触刚度的求解方法.在此基础上, 根据结构系统动力学理论建立了封严装置/阻尼环(套)组合结构的等效线性系统模型, 并通过模态实验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研究了阻尼环的安装位置和阻尼套厚度、宽度、开口量等参数对组合结构固有特性的影响规律.阻尼环在不同的安装位置时对封严装置固有特性的影响较小.阻尼套对封严装置固有特性的影响包括附加质量和附加刚度两方面, 当封严装置结构一定时, 组合结构的固有频率与封严装置自身频率的差异大小取决于阻尼套附加质量和附加刚度的相对比较.由于阻尼环(套)开口较小, 并且它的刚性远低于封严装置的刚性, 组合结构仍大致以周波型振动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