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冯 《飞机设计》2000,(2):44-47
平显武器系统与飞机多种设备交联,彼此之间会相互影响,针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分析了平显火力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详细说明了在按压武器发射按钮时平显出现的故障现象,用对比试验的方法,找到了航空照相枪使平显系统产生过压保护的故障原因,并提出了在平显电源电路中增加滤波电容解决方案,经过实践证明,这种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以终端航空武器系统空对地武器投入为例,研究和分析了协方差分析函数法在常规武器投放统计性能计算中的应用,建立了空-地武器投放数字仿真的均值方程和协方差方程,引入了弹着点传递矩阵,并与统计试验法比较了弹着点误差的统计特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某型飞机在通电调试中出现的多种武器不能加载及火箭发射工作电压一直存在等问题,开展原因分析与排查方法研究。从系统工作原理入手,分析引起故障的几种原因,逐步排除了系统不能加载武器以及火箭工作电压一直存在的故障,提升了装备的使用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消极干扰设备以自动控制方式投放干扰弹来保护本机免受敌方导弹的攻击。一架飞机在进行干扰装置通电过程中,当执行"红外齐射"置于4位置进行投放时,对应的指示灯不熄灭。本文分析了消极干扰设备各部件的功能以及电路工作原理,通过研究故障现象以及部件和整机线路的排查,最终找到了故障点,为类似故障的排故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导弹武器系统ADC效能模型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美国工业界武器效能咨询委员会提出的武器系统效能评估方法为基础,将导弹武器系统分为发射平台、飞航导弹和技术保障设备三个部分,并以对导弹武器系统各部分保持状态良好和发生故障的概率作为能力参数,建立了效能评估模型,并进行了实例计算。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一代先进有人或无人战斗机对高机动、超远程打击和隐身等性能提出要求,武器内埋式装载已成为必备选择。当内埋武器的质量-惯性载荷比非定常空气动力载荷大时,有效的武器分离通常不是问题;然而,当内埋武器的质量-惯性载荷比非定常空气动力载荷小时,可能导致内埋武器机弹分离过程出现俯仰角过大、急速滚转等不相容现象。本文针对内埋武器机弹分离相容性及流动控制方法开展非定常风洞投放试验探索研究,通过在武器舱前缘布置锯齿和矩形扰流板等被动流动控制装置,采用非定常风洞投放试验方法并结合高速纹影流动显示技术,研究了有无流动装置对内埋武器机弹分离相容性的影响,并提出细长旋成体布局式的内埋武器机弹分离相容性的判据表达式。研究发现,布置在内埋武器舱前缘的锯齿和平顶扰流板能在气流扇形膨胀区域内产生扰流激波,该扰流激波所产生的高压作用在导弹头部能起到减小抬头俯仰力矩的效果,对机弹分离俯仰方向运动产生较大影响,但对导弹垂直位移的影响并不大。前缘锯齿扰流板对机弹分离相容性的控制效果比平顶扰流板要好。  相似文献   

7.
机载武器发射系统是飞机武器系统的重要子系统之一,对完成作战任务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定义了机载武器发射技术的概念和内涵,梳理了机载武器发射技术的研究内容,提出了机载武器发射系统构建方法,对机载武器发射过程中主要功能的实现途径给出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8.
超声速内埋武器不同分离方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高空高速无人机内埋武器分离方式的选择提供权衡依据,建立了弹舱及弹体模型,采用chimera嵌套网格方法与Menter SST k-ω湍流模式,对舱内重力投放、舱内弹射投放及舱外重力投放三种内埋武器分离方式在高空高速条件下的内埋武器分离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对比了三种分离方式分离过程的流场特性与弹体运动参数。结果表明,在Ma=3.7,高度为2.5 km的条件下,舱内弹射投放与舱内重力投放能够使内埋武器安全分离,舱外重力投放在高空高速条件下无法完成内埋武器的安全分离,弹体无法快速下落并伴有大幅振荡,威胁无人机的飞行安全。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导弹武器系统多故障模式问题,提出了基于动态观测器的诊断方法,即采用1个动态观测器去检测一系列故障。当把耦合故障表示成故障信号的组合时,该方法可推广到耦合故障的诊断中。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型飞机在地面通电检查过程中多次出现尾翼除冰系统无法正常执行除冰功能的情况,分析了除冰系统的工作原理,找到了故障原因,并配合承制厂解决了产品故障,实现了对该型飞机的高效、高质量生产和交付。  相似文献   

11.
冲击大电流技术是一种可以在很短时间内产生数百万安培冲击电流的技术,这项技术在大秦线冬季运煤过程中将用于清理冻丰,本文介绍了该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在清理冻丰时的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12.
冲击大电流技术是一种可以在很短时间内产生数百万安培冲击电流的技术,这项技术在大秦线冬季运煤过程中将用于清理冻车,本文介绍了该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在清理冻车时的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某发动机棘轮离合器起动过程中棘爪断裂的原因,考虑了冲击载荷的动载荷系数影响,开展了棘爪受力分析、有限元仿真分析,以及棘爪静力试验和抗冲击试验等研究工作,获得了棘爪在静载荷和冲击载荷作用下的破坏模式和破坏载荷,确定了棘爪的强度储备。同时,在实测电机起动过程中发现了电流和扭矩变化规律:电流出现非常明显的突降和突升现象,电流从突降到突升的过程非常短暂,棘轮与棘爪瞬间高速碰撞,是起动过程中产生较大冲击载荷的根源。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起动电机在起动过程中因电流突降突升产生的较大冲击载荷超过了棘爪的实际承载能力,从而导致了棘爪的瞬时过载断裂。  相似文献   

14.
为了模拟交会对接任务多目标情况下的航天测控故障与应急过程,建立系统级的故障仿真和综合性的应急处置效能评估环境,采用分布式、支持互操作的高层体系结构,研究了故障SPR柔性描述技术,设计了基于脚本引擎驱动的故障协同演练控制方法,实现了故障建模、存储、提取和组装全过程的规范化,实现了故障的操作控制、效果监视和处置评估的一体化。解决了我国重大空间工程地面故障仿真、应急过程演练和人员训练的技术难题,经受了3次交会对接任务的重大工程应用考验。  相似文献   

15.
杨健  苗毅  詹磊  王磊 《载人航天》2014,(1):32-36
为了模拟交会对接任务多目标情况下的航天测控故障与应急过程,建立系统级的故障仿真和综合性的应急处置效能评估环境,采用分布式、支持互操作的高层体系结构,研究了故障SPR柔性描述技术,设计了基于脚本引擎驱动的故障协同演练控制方法,实现了故障建模、存储、提取和组装全过程的规范化,实现了故障的操作控制、效果监视和处置评估的一体化.解决了我国重大空间工程地面故障仿真、应急过程演练和人员训练的技术难题,经受了3次交会对接任务的重大工程应用考验.  相似文献   

16.
FD-117A武器系统进行风洞试验位于田纳西州的阿尔诺德工程开发中心,目前正在帮助美空军进行FD—117A的武器系统验证。图中所示,重1000千克的BLU—109穿透炸弹模型正在120厘米的跨音速风洞中进行投放模式验证。炸弹和飞机均为5%缩比模型,飞机安装在一个固定的支架上,炸弹则采用计算机控制系留轨道支持系统定位。系统能在6自由度范围里测定炸弹相对于飞机的位置,武器投放仿真中可获取其轨迹数据。试验在MO.6-0.9情况下进行。(新)回普惠试验未来战斗机发动机该公司开始试验PW7000新系列战斗机发动机的早期原型机XTE—66。与…  相似文献   

17.
内埋式武器舱的流动及气动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战斗机内埋式武器舱的一些研究进展,对武器舱形状、来流马赫数、边界层厚度、噪声等对武器安全投放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重点讨论了武器舱几何形状对流动特性的影响;基于N-S方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几种不同长深比二维武器舱的流动特性,以及三维武器舱锯齿舱门对气动特性的影响;探讨了噪声特性及噪声抑制技术,并对武器投放中...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前登机/勤务门的应急开门系统的原理,解析了实际工作中发生的因部件之间的间隙过大而引发的一起特殊故障。  相似文献   

19.
干扰弹在电子战中用于对敌导弹制导雷达、火控雷达实施箔条干扰和对敌红外追踪系统等实施红外干扰。它的可靠性至关重要,因此装机前对它的投放器进行检测是非常必要的。针对干扰弹投放器的检测,采用模糊诊断的方法,通过对其输出的投放脉冲波形进行分析,确定故障症候集合,得出故障产生原因,并能将故障定位于某一确定的电路模块上。实践证明,该方法故障检出率高,能有效减少检测时间,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0.
飞机全电刹车机电作动系统上电自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里康  马瑞卿 《航空学报》2016,37(12):3832-3842
提出了一种飞机全电刹车机电作动(EMA)系统的上电自检测(POST)方法,以保证系统在运行前处于安全工作区域。通过检测,可及时准确地定位和更换故障部件,提高飞机出勤率。在系统运行之前,尽可能在有限的检测次数内全面准确地检测敏感元件,定位故障部件,避免造成刹车系统的二次伤害。针对逆变器和电机三相绕组组成的驱动回路,利用母线电容放电产生电流,完成检测。检测过程利用电容电压而非电源为逆变器供电,可防止过高的短路电流对电源的冲击,且电容上存储的能量有限,可有效避免短路故障对系统的二次伤害。检测方法在原有电路的基础上并未增加传感器和检测电路,但实现了逆变器功率管以及电机绕组,短路和开路故障的全面检测,且可定位出故障部件和故障原因。该机电作动系统上电自检测方法能够保证在一秒内完成系统全面自检测,经过1 000次正常及带故障试验,故障的误报率和漏报率保持在1‰以下。在现场试验中,系统可抵御飞机复杂的电磁环境(EME),工作性能稳定。通过软件设置不同故障阈值,可方便移植到其他机电作动系统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