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2.
前起落架突伸对舰载机起飞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前起落架突伸的实现模式和突伸对舰载机起飞特性的影响,分别对四种突伸模式及突伸机构设计参数的作用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前起落架突伸对于减少舰载机离舰后的下沉和缩短飞机起飞滑跑距离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舰载机前起落架突伸动力学分析及试验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了解舰载机前起落架突伸试验与实际突伸过程的当量关系,本文以某舰载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全机弹射起飞动力学模型,进行了全机弹射起飞动力学分析,得到了前起落架突伸过程中的动态响应。提出了基于当量质量的前起落架突伸动力学试验方法,设计了试验方案,建立了前起落架突伸动力学试验分析模型,进行了突伸动力学分析。进而依据全机突伸动力学分析结果,对基于当量质量的前起落架突伸动力学试验中相关参数的选取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当突伸当量质量系数取0.8时,突伸动力学响应特性与全机弹射起飞突伸过程的动态响应结果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4.
5.
6.
7.
以民用飞机前起落架和主起落架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Delphi和SQLServer开发了民用飞机缓冲器参数设计程序,计算了前起落架采用单腔定油孔型式和单腔变油孔型式、主起落架采用单腔定油孔型式和双腔定油孔型式的缓冲器的设计参数;然后基于ADAMS/Aircraft模块分别建立了前起落架和主起落架的虚拟样机,并进行落震仿真分析,仿真结果符合要求;最后通过仿真结果进行起落架缓冲器不同型式的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单腔变油孔型式较单腔定油孔型式提高了缓冲器的缓冲效率、双腔定油孔型式较单腔定油孔型式在大的下沉速度下降低了缓冲器的过载。 相似文献
8.
9.
应用MSC.ADAMS软件对伊尔-76飞机5支柱起落架进行了结构建模并定义了缓冲器模型.确定出在不同重量重心情况下各支柱的停机载荷.并通过改变缓冲器充填参数获得多支柱起落架停机载荷分配规律和缓冲器充填要求。 相似文献
10.
11.
根据某型无人机总体方案的设计要求在初步设计出的起落架缓冲器结构与缓冲器主要初始充填参数的基础上,利用MSC公司开发的虚拟样机技术软件ADAMS建立起该型号无人机的主起落架缓冲器数值模型,对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将仿真结果与经验公式计算值进行比较,两者一致性较好,表明模型建立比较准确。接着依据缓冲器优化准则通过仿真测试对影响起落架缓冲性能较大的阻尼油孔进行优化设计,在有效提高缓冲器缓冲效率的基础上,得到了最佳的阻尼油孔面积。为我国在无人机起落架设计中应用虚拟样机技术提供了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主要建立了全机和支柱式起落架缓冲支柱的数值模型,并进行了着陆和滑跑仿真计算。建模主要考虑了缓冲支柱的初始压力、初始容积、油孔面积、活塞面积、缓冲支柱行程等参数。同时给出了飞机在对称着陆和滑跑时的运动学公式,推导了缓冲支柱和轮胎垂直力的计算公式。建立了数值模型并进行着陆和不同跑道的滑跑仿真计算,这对飞机设计和指导起落架试验具有一定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VR-Forces是当前较为成熟的计算机生成兵力仿真平台,使用该平台可实现舰载机在航空母舰上起飞和降落仿真。在该仿真平台中舰载机起飞和降落的主要原理的基础上,阐述了舰载机搭载(卸载)组件和航空母舰占用引导控制组件的功能、类继承关系和配置方法,分析了舰载机起飞降落过程中的仿真流程。通过测试想定实现了F/A-18舰载机滑行、起飞、降落、停靠整个流程。研究成果对基于VR-Forces的作战仿真和开发类似系统有一定的技术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航空母舰上引入降落区的概念,考虑航空母舰的运动模型,建立了舰载机在该降落区上降落时的简化分析模型;推导出了基于该分析模型的运动微分方程及相关参数的表达式,采用数值分析方法解出飞机垂直撞击舰面降落区这一过程的动态响应,给出机身载荷-时间历程曲线和舰面垂支反力-时间历程曲线等。与原模型分析结果相比,机身受载和舰面垂直反力峰值减小分别37.3%和37.2%,有效地减小了舰载机着舰的冲击载荷。 相似文献
15.
16.
17.
在非惯性坐标系中建立了起落架支柱的动力学模型。与飞机地面运行的六自由度模型结合,可以考察非直线滑跑飞机的起落架摆振现象及飞机地面滑行的方向稳定性。以K8飞机为例,考察了非直线滑跑模型与传统的直线滑跑模型的摆振特点及飞机的滑跑稳定性。算例结果合理,表明模型可供有关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8.
高速开关阀在起落架半主动控制中的应用研究(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o select or develop an appropriate actuator is one of the key and difficult issues in the study of semi-active controlled landing gear. Performance of the actuator may directly affect the effectiveness of semi-active control. In this article, parallel high-speed solenoid valves are chosen to be the actuators for the semi-active controlled landing gear and being studied. A nonlinear high-speed solenoid valve model is developed with the consideration of magnetic satur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verified by test. According to the design rule of keeping the peak load as small as possible while absorbing the specified shock energy, a fuzzy PD control rule is designed. By the rule controller parameters can be self-regulat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emi-active control based on high-speed solenoid valv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ontrol performance and reduce impact load during landing.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