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射消息     
《中国航天》2005,(12):45-45
俄罗斯联盟FG运载火箭10月1日在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了联盟TMA7载人飞船。船上乘有世界上第三位太空游客奥尔森及国际空间站第12长期机组成员俄宇航员托卡列夫和美宇航员麦克阿瑟。飞船两天后与空间站实现对接。△俄呼啸KM火箭10月8日在普列谢茨克发射场发射了欧空局的“低温星”卫星,但因第二级未能分离而失败。  相似文献   

2.
《中国航天》2003,(3):2-2
2003年2月1日,在中国人欢度大年初一的时候,在大洋彼岸上空,美国航天飞机中的“元老”却带着人类的7位精英踏上了不归之途。在载人航天活动中,没有什么比宇航员的生命更珍贵。宇航员作为人类群体中杰出的“另类”,从某种意义上说比航天飞机更值钱。确保宇航员的生命安全,是这项事业的第一要务。但不容置疑的是,载人航天技术由于其固有的复杂性,在安全性和可靠性上还远没有达到令人放心的程度。22人用生命告诉我们,宇航员所从事的是一个高风险的职业。公众爱戴甚至崇拜他们,不仅因为他们从事的是常人不能企及的事业,更因为他们甘…  相似文献   

3.
《中国航天》2005,(9):45-46
美国转型航天公司(t/Space)与比例复合材料公司6月14日完成了为期三周的火箭样箭高空投放试验,试验了从载机上投放载人火箭的一项新技术。作为转型航天公司“机组转移飞行器”(CXV)载人舱及其“快达”2火箭研制工作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中国航天》2008,(3):46-46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正在设法解决其航天飞行器上存在的一个可能很危险的问题,而这次的问题出在尚未造出的登月用火箭上。这种新型火箭称为“战神”1,拟取代航天飞机,用于发射“奥利安”载人飞船,执行登月等任务。工程技术人员担心,它可能会在头几分钟的飞行中产生剧烈振动,从而有可能毁掉整个火箭。NASA官员希望最早能在3月份拿出设计修改计划,  相似文献   

5.
发射消息     
《中国航天》2008,(6):47
俄联盟FG型火箭4月8日在拜科努尔发射了执行空间站机组轮换任务的联盟TMA12载人飞船。船上乘有韩国首位宇航员李素妍及俄宇航员沃尔科夫和科诺年科。飞船两天后与空间站对接。李素妍于4月19日和原先在站上的另两位宇航员乘联盟TMA11飞船安全返回。△联合发射联盟公司的宇宙神5—421型火箭4月14日在卡角发射了ICO全球通信(控股)有限公司的ICO—G1通信卫星。  相似文献   

6.
载人运载火箭全箭模态试验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吴素春  贾文成  邱吉宝 《宇航学报》2005,26(5):531-534,570
介绍载人运载火箭全箭模态试验技术,给出了火箭全部可靠性模态数据,及飞船内关键设备的振动数据。通过对数据分析,认为:船箭耦合远比星箭耦合复杂;代替低空逃逸发动机的配重对火箭的频率特性影响不大;试验取得的全部模态数据可靠,为稳定系统设计、船箭耦合动态分析及火箭飞行过程中宇航员的振动环境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国航天》2009,(5):47-48
俄联邦航天局4月初签发了总价值约12亿卢布(3700万美元)的两份合同.以开始设计能将宇航员送往月球的下一代载人飞船和运载火箭。它在4月2日宣布.进步中央特别设计局战胜了赫鲁尼切夫国家科研生产航天中心.将负责设计“罗斯”M火箭。这种液体火箭将在俄拟新建的东方发射场发射.正在按价值3.75亿卢布的合同开展设计。进步设计局准备同能源火箭航天公司和马卡耶夫国家火箭中心共同开展该火箭项目。  相似文献   

8.
《中国航天》2011,(12):17-19
NASA 9月14日终于宣布了将用于未来载人深空探测任务的下一代重型火箭的设计方案.称为"航天发射系统" (SLS)的这种火箭将沿用航天飞机和已下马的"星座"计划的硬件和技术.将耗资100亿美元的该火箭将在芯级和上面级上采用液氢和液氧燃料,初期试飞时将采用固体火箭助推器.NASA局长、前航天飞机宇航员博尔登在新闻发布会上说,美国空间探测史正在翻开新的篇章.他说: "结合在研的载人飞船、国际空间站上活动的拓展和对新技术的崭新重视,新的‘航天发射系统’对于落实总统和国会在两党《2010年NASA授权法案》中提出的计划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中国航天》2009,(11):18-19
NASA于10月28日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对其“战神”1—x火箭进行了试飞,并取得成功。“战神”1-X是拟用于送人上天并最终重返月球的全新型“战神”1火箭的首枚试验火箭。此次试飞耗资4.45亿美元.是NASA自航天飞机1981年首飞以来首次对一种用于载人航天的新火箭进行试飞。各种迹象表明.火箭在飞行中表现良好.但工程技术人员至少要用数月时间才能完成对大量试飞数据的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10.
靳力 《航天器工程》2009,18(1):117-117
2008年12月3日,俄罗斯联邦航天局称,已与美国NASA签署一份总价达1.41亿美元的宇航员输送合同。合同规定,俄航天局使用俄“联盟”载人飞船为美宇航员往返“国际空间站”提供服务,美宇航员将于2011年秋季飞往“国际空间站”,并于2012年春季返回地面。合同还规定俄美双方将为“联盟”载人飞船奔赴“国际空间站”提供支持,包括为宇航员提供必要的飞行前培训、制定发生事故时宇航员逃生措施等。此外,合同还就利用上述载人飞船向空间站运输货物及携带空间站垃圾返航等问题做出详细规定。  相似文献   

11.
子力 《中国航天》2004,(1):31-35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辟了人类航天的新时代。为了在与美国的太空竞赛中继续保持“东风压倒西风”的优势,前苏联紧接着就投入了把宇航员送入太空的准备工作。1961年4月12日,加加林被送入太空,初次实现了人类载人航  相似文献   

12.
《中国航天》2006,(8):43-44
美国航宇局6月30日宣布了将用于月球和火星探索任务的两种新火箭的正式命名,其中载人发射用火箭被命名为“战神”1,而用于运送重型货物的火箭则被命名为“战神”5。“战神”英文是“Ares”.中文直译为“阿瑞斯”。阿瑞斯是希腊神话中的战神,相当于罗马神话中的战神玛尔斯(Mars,亦即火星)。美航宇局选中这一名称正是基于它与火星的这种关联,  相似文献   

13.
《中国航天》2008,(5):44
美国航空航天局已确定了解决“战神”1火箭潜在振动问题的几种办法,并认为问题没最初所想的严重。有关部门去年10月发现。该火箭固体发动机第一级的推力振荡可能同火箭振型耦合。这种五段式固体发动机内的压力脉动频率与全箭第二纵向振型的固有频率接近,从而有出现纵向耦合振动的危险。进一步分析后,该局认为这对火箭结构和系统没有威胁或威胁很小,但振动可能会让箭上乘坐的宇航员难以工作,包括查看飞行显示。  相似文献   

14.
前哨 《航天》2009,(4):44-47
“航天员”这个词今天是一个家喻户晓、众所周知的术语,它是从英语Astronaut或俄语Cosmonaut翻译过来的,有时又译成宇航员。按照美国航宇局的定义,所谓航天员是指“经过专门的选拔和训练、作为载人航天器上的一名成员、在载人航天器上负责指挥、驾驶或工作的人。”早在1929年这个名词就在一本英文的科幻小说中出现过,不过当时知道的人并不多。  相似文献   

15.
发射消息     
《中国航天》2011,(6):48-48
俄联盟FG型运载火箭4月5日在拜科努尔发射了联盟TMA21载人飞船。飞船两天后同国际空间站对接。船上乘有两名俄罗斯宇航员和一名美国宇航员。他们将加入站上的第27长期考察组.使站上人数回到6人水平。飞船被命名为“加加林号”.以纪念世界首位宇航员加加林上天50周年。  相似文献   

16.
国外宇航员舱外机动装置发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杰 《上海航天》2000,17(1):49-53
综述了“双子星座”和航天飞机等空间飞行器上的宇航员舱外机动装置(MMU)的发展历程、技术特点及主要技术参数,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国外对空间站上的MMU的设想。  相似文献   

17.
《中国航天》2005,(10):45-46
曾组织了蒂托和沙托沃斯的私人太空旅游飞行的美国太空历险公司8月10日宣布推出飞往月球背面的商业太空旅游项目。项目称为“深空探险-阿尔法”,是该公司“深空探险”(DSE)系列月球旅游计划中的第一个项目,将与俄联邦航天局和能源火箭航天公司合作进行。飞行最早可在2008年进行,将采用联盟号飞船,飞船由一名俄宇航员驾驶,可载两名游客。游客每人需付1亿美元的“天价”。飞行前需完成一系列的研发、  相似文献   

18.
《中国航天》2003,(1):3-10
本刊综合报道2002年12月30日0时40分,对我国全面掌握和突破载人航天技术具有重要意义的“神舟”4号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由“长征”2号F火箭托举升空。火箭起飞十几分钟后,飞船成功进入预定轨道。“神舟”4号飞船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新的进展,向实现载人飞行又迈出重要一步。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4次飞行试验,也是在无人状态下考核最全面的一次飞行。这次试验将全面实现和验证各项载人飞行的功能和性能。按照研制计划,我国要发射若干艘无人飞船,然后实施载人飞行。这次…  相似文献   

19.
为了实现重返月球、建立月球基地的梦想,NASA在2005年制定了“星座”计划。在这一计划中,NASA将研制新型“阿瑞斯1”载人火箭和“阿瑞斯5”载货运载火箭、“猎户座”载人探测飞行器和“牵牛星”月球着陆器,并发展用于月球、火星和其他行星探索的相关技术。“阿瑞斯1”火箭将作为美国未来主要的航天运输工具,  相似文献   

20.
《中国航天》2003,(3):23-25
自1961年人类进入太空以来,威胁宇航员健康与生命安全的重大事故已发生过数十起,共有22名宇航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有4人是在地面训练和试验时丧生的)。这22人中美国占了16人,前苏联5人,以色列1人。除了2月1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造成7名宇航员遇难外,导致其他15名宇航员遇难的几次重大事故分别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