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航天数字化集成制造技术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化在改变着世界,也在改变着传统航天科研生产模式。数字化建设是加快实现我国航天工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结合,为中国航天从以粗放式管理为特征的“机械航天”向以集成化、数字化、网络化为特征的“数字航天”的转变,全面提升中国航天的工业化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提供了重要支撑条件  相似文献   

2.
中国航天制造业的重大战略机遇 1 新时期国防建设强力拉动航天制造业发展 当前,随着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实施,国际形势正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世界军事斗争形势也在发生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特别是2012年,中越、中菲的南海问题,中日钓鱼岛问题等争端不断深化,我国的国防形势不容乐观,外国军事威胁愈演愈烈,国防建设的需求异常急迫,中国航天作为我国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应对复杂军事斗争形势,提升我国国防能力,完成工业强国快速转型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推进技术》1994,15(6):9-9
航天第三信息网讨论航天与导弹动力装置的现状与任务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第三信息网第15届技术信息交流会于10月26日至29日在西安举行。26个单位的42名代表就“航天与导弹动力装置的现状与任务”进行了交流与讨论。议题涉及面广,内容丰富,有一定深度,起到了...  相似文献   

4.
2011年12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2011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对2006年以来中国航天的主要进展与未来五年的主要任务作了介绍和说明。白皮书全文近1万字,分为前言、发展宗旨与原则、2006年以来的主要进展、未来五年的主要任务、发展政策与措施、国际交流与合作等6个部分。 白皮书显示,2006年以来,中国航天事业实现快速发展,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等航天重大科技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空间技术整体水平大幅跃升,空间应用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显著提高,空间科学取得创新性成果。  相似文献   

5.
中国航天工程咨询中心2007年8月9日报道:据印度hindu网站2007年8月8日消息,印度航天局将于2008年发射一个专用平台将小卫星送入太空,以满足发展中国家和国内科学团体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正>1957年成立的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是中国航天领域材料及工艺技术的研究中心,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0余项,国防科学技术奖及部级科技进步奖400多项,获得载人航天工程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主要从事航天及高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和生产,拥有金属材料专业、复合材料专业、非金属材料专业以及表面工程专业等多个生产和研发事业部,以新颖而独到的材料工艺  相似文献   

7.
《推进技术》1993,14(6):85-85
《中国导弹与航天文摘》是由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航天科技情报研究所主办的正式刊物,也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国家级导弹与航天专业检索刊物。《中国导弹与航天文摘》将于1994年1月正式创刊,目前已开始征订。  相似文献   

8.
《国际航空》2002,(12):17-21
作为航展期间的重头戏之一,2002中国国际航空航天高峰11月3日在珠海举行。来自中国航空工业第一和第二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技与科工集团公司、中国民航总局、波音公司、空中客车公司、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等中外航空航天界政府高层官员及行业巨头近200人会聚珠海,以“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展开探讨与交流,共同研讨国际国内航空航天业的发展大计。本次论坛由国防科工委主办,中国民用航空总局,中国航空工业第一、第二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技、科工集团公司珠海市人民政府协办,国防科工委新闻宣传中心和《国际航空》杂志社承办。  相似文献   

9.
《推进技术》2009,30(6):655-655
2009年9月5日17时40分,中国导弹技术和发动机技术专家、中国航天高级技术顾问、中国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开创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梁守槃同志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相似文献   

10.
日前,一种用于大型地下、隧道、矿山工程贯通测量的先进仪器——高精度磁悬浮陀螺全站仪日前正式通过专家鉴定。长安大学测绘与空间信息研究所和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十六所经过联合科技公关,摒弃了传统吊带技术模式,首次成功地将磁悬浮技术系统用于测绘工程仪器的开发,  相似文献   

11.
中国航天工业经过近40年的发展历程,已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出包含多种型号、能把各种卫星送入近地轨道(LEO)和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的“长征”火箭系列.在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和推动下,长征火箭开始走上国际市场,并在1990年4月成功地实施了第一次商业发射服务,  相似文献   

12.
<正>为纪念中国航天第三专业信息网成立四十周年,推动空天推进技术创新发展,8月14日至17日,中国航天第三专业信息网第40届技术交流会暨第四届空天动力联合会议在春城昆明市圆满召开。会议规模、会议影响力、报告质量、参会交流人数、展会规模均创历史新高。1979年,为适应空天推进技术发展的迫切需求,在聂荣臻元帅和张爱萍将军的倡导发起下,中国第一个空天推进技术领域学术组织——中国航天第三专业信息网应运而生。40年来,在业内院士和专家的支持与关怀下,航天三网在空天推进技术创新发展、学术交流等方面矢志不渝、精耕细作,已经发展成为组织机构、规章制度、运行流程健全的综合性学术团体,是  相似文献   

13.
《推进技术》2000,21(6):39-39
中国航天第三专业 (动力装置 )信息网第 2 1届技术信息交流会暨建网成立 2 0周年学术研讨会 ,于 2 0 0 0年 9月 18日至 2 2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会议由上海新风化工研究所承办 ,主题为“二十一世纪推进技术创新”。 36个单位 86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交流论文 58篇 ,结合技术创新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与讨论 ,使与会代表都获得了许多信息 ,得到了有益的启发和帮助。会上还对动力网 2 0年来的工作进行了总结 ,肯定了在开展技术信息交流、撰写大型工具书、出版网刊、参与专业发展规划制定、完成情报研究课题等方面所做出的成绩 ,指出了今后在…  相似文献   

14.
航天     
中国4名宇航员正在接受紧张训练,为载人太空飞行做准备据悉,目前,有4名中国宇航员正在中国航天员训练基地紧张地进行训练,以备在不远的将来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乘“神舟”号升空。据介绍,这4名宇航员是从上千名现役歼击机飞行员中经过层层选拔挑选出来的。作为中国第一代宇航员,他们经过充分训练后体格将会优于美国和俄罗斯的宇航员,以确保上天万无一失。中央领导人在会见有关方面负责人均强调,中国发射宇宙飞船首先要确保宇航员的安全。中国航天界专家介绍说,载入航天的最终目的是要把人送上天,研究太空环境与生命之间的反应,…  相似文献   

15.
《宇航材料工艺》荣获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第四次科技期刊评比二等奖为了进一步提高航天科技期刊的质量和效益,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科技部于1994年10月25日在北京召开了总公司第四次科技期刊评比会,对37种总公司管理的刊物进行了认真评审,并于1994。年底在...  相似文献   

16.
《航空港》2016,(6)
<正>第十一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简称第十一届中国航展)11月1日-6日在广东珠海举行。今年是中国航天创建60周年,也是中国航展创办20周年。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军民融合深入发展的背景下,中国航展紧紧围绕提升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品牌化、信息化水平,搭建国际航空航天及防务业界交流合作、贸易洽谈平台,矢志不渝推动国际军贸发展,并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7.
<正>为加强工程学术技术交流与合作,促进载人航天工程及相关领域开拓创新,推动我国载人航天事业持续发展,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于2010年10月,在杭州组织召开了第一届《载人航天》学术研讨会。载人航天工程周建平总设计师出席会议并讲话,赵宇棋、王忠贵、郑敏副总设计师,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杨利伟副主任,以及中国科学院、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总装备部等所属有关研究院、所、基地,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和《载人航天》编委会等单位的150多位院士、领导、专家及作者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8.
2011年即将过去,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在这一年里,航空产业规模快速扩张,军、民用飞机的研制、生产大步发展;同时,中国航天事业成果喜人,"天宫一号","神州八号"顺利升空、对接,中国航天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进一步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19.
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第十三专业信息网1996年年会暨技术情报交流会在厦门召开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第十三专业信息网1996年年会暨技术情报交流会(96131会议)于1996年7月8日至12日在厦门市召开,有16个单位的44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十三专业信息网网...  相似文献   

20.
《飞行器测控学报》2007,26(5):17-17,23
2007年9月5日至9日,中国宇航学会飞行器测控专业委员会在杭州召开了以“天地一体化测控技术”为主题的“2007年航天测控技术研讨会”。专委会名誉主任委员沈荣骏院士、总装司令部测控局马志强副局长、军训局聂嗥局长等领导及重庆大学杨士中院士等知名专家专程到会指导,专委会顾问、委员及来自总装各试验训练基地、总参、军兵种、航天科技集团、电子科技集团、中科院系统各有关厂所,及国防科技大学、南京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相关高校的专家、代表共一百三十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