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运载火箭智能控制是智慧火箭研制的核心技术之一。结合智能技术在航天控制上的应用研究与工程实践,对运载火箭智能控制的能力特征进行了分析;介绍了运载火箭的智能测试与发射、典型动力故障诊断与重构、环境与模型自适应控制,以及“软件”定义运载火箭等关键技术;对我国运载火箭智能控制系统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思考。通过对航天智能控制技术持续不断地研究与实践,为我国智慧火箭的研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2.
征文通知     
<正>智能控制是自动控制理论发展的新阶段。航天智能控制集中体现了航天控制专业发展的技术需求和控制工程的应用需求,对于提升航天控制系统在感知与理解、规划与决策、学习与适应、运动与控制、沟通与协作等方面的智能化能力、解决相关现实问题具有重要价值。为了交流航天智能控制技术新成果,促进智能控制理论方法在航天领域的创新与发展,增强科技人员之  相似文献   

3.
征文通知     
<正>智能控制是自动控制理论发展的新阶段。航天智能控制集中体现了航天控制专业发展的技术需求和控制工程的应用需求,对于提升航天控制系统在感知与理解、规划与决策、学习与适应、运动与控制、沟通与协作等方面的智能化能力、解决相关现实问题具有重要价值。为了交流航天智能控制技术新成果,促进智能控制理论方法在航天领域的创新与发展,增强科技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航天控制》期刊拟定2019年第6期为《航天智能控制》专刊。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4.
征文通知     
《航天控制》2019,37(1)
<正>智能控制是自动控制理论发展的新阶段。航天智能控制集中体现了航天控制专业发展的技术需求和控制工程的应用需求,对于提升航天控制系统在感知与理解、规划与决策、学习与适应、运动与控制、沟通与协作等方面的智能化能力、解决相关现实问题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航天器电源系统大功率智能配电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随着航天器功能的增多和容量的增大,对电源系统的配置、管理、故障检测与诊断以及可靠性和可维修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航天器配电技术向着大功率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文章介绍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电源系统采用的大功率智能配电单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智能能源管理单元设计。通过采用智能数据处理、固态功率控制等改进技术,将大功率智能配电系统进一步提升和完善,拓展其应用领域,以满足未来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任务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征文通知     
正智能控制技术是自动控制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智能控制已在模式识别、决策支持、过程控制、故障诊断、预测建模等许多科学与工程领域得到了成功应用,它的应用已经或将给工业制造体系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颠覆性变化。为了交流智能控制技术新成果,促进这一学科领域的创新与发展,增强科技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宇航智能控制技术实验室、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和《航天控制》编辑部拟定于2017年下半年联合举办"智能自主控制技术"学术研讨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7.
随着卫星互联网和我国航天测控技术的不断进步,航天测控网络朝着智能化、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在自主测控、资源分配等方面进展良好。因此,建立智能天地一体化的航天测控网是我国航天未来发展的重要目标。针对智能航天测控网中的跟踪测轨、遥测和遥控三个方面,分别介绍了相关原理与技术。同时,结合CCSDS提出的空间数据链路标准协议详细介绍了TM、TC、AOS、Proximity-1以及USLP标准,分析了不同标准所使用的技术与实际应用。本文从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的角度介绍了智能航天测控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技术要求,为我国智能天地一体化卫星测控通信网的研究提供参考并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8.
吴燕生 《宇航学报》2023,(3):313-321
针对在产品可靠性极限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航天运输系统飞行可靠性的问题,提出突破应用智能飞行技术以支撑航天运输系统更高质量发展的技术途径。为此总结划分了世界航天运输系统智能飞行技术发展的四个阶段,对标国际智能飞行技术先进水平分析了发展差距。据此制定中国航天运输系统智能飞行技术发展架构,构建了由“感知与监测-评估与决策-执行与处置”组成的功能层,明确了相应关键技术,分析了智能飞行技术对顶层总体设计准则和流程影响。最后对中国智能飞行技术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正>为进一步推动航天智能感知技术发展,紧跟智能技术前沿,拟于2019年6月在北京召开第十届"航控论坛"。本届论坛在中国宇航学会和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的指导下,由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和宇航智能控制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论坛将邀请相关领域院士、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参会,围绕"智能感知技术"主题,发布主题报告和特邀报告,共同探讨智能感知技术的基础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分  相似文献   

10.
何建利  高嘉爽 《上海航天》2021,38(3):147-156
智能制造是制造技术、系统工程、人工智能与网络技术等学科互相渗透、互相交织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技术,可为高品质复杂零件制造提供新的解决方案,特别适应航天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需要.本文分析了航天大型构件的生产制造现状,并列举了智能制造在航天构件领域应用的情况,分别从体系构架、工艺技术、制造装备、生产管理方面阐述了智能制造的实践...  相似文献   

11.
首先分析了空间站及其运动控制系统的任务及特点,指出开展空间站智能自主控制研究是系统任务复杂性及不确定性的必然要求,已经迫在眉睫。然后介绍了一种新的智能控制方法——即基于全系数特征模型描述的智能控制方法,这是实现空间站智能自主控制的重要理论基础。最后提出空间站智能自主控制系统的结构组成。  相似文献   

12.
航天智能制造的思考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宇航制造面临的形势出发,分析了工业4.0中提出的智能制造理念和方法,提出了航天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而对航天智能制造总体规划进行了阐述,提出了CAST制造的概念,阐述了航天产业云制造、基于数据分析的自动化、基于智能化的制造服务和基于制造模式的转型发展的具体内容和实践,进而提出了利用天地一体化网络实现在轨加工与装配、空间增材制造的空间智能制造设想。  相似文献   

13.
智能制造技术能够有效解决航天复杂产品现阶段面临的产能不足、质量管控难度大等问题。以航天复杂产品为对象,开展面向智能装配的结构设计标准研究,在国内外智能制造研究与应用情况调研的基础上,提出面向机器人作业进行产品结构设计时的若干要求,以指导航天复杂产品的结构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14.
航天型号研制过程庞杂,数据分析难度较大,人工智能是解决其中质量管理问题的最佳途径,建立质量管理知识问答系统、智能评审系统、质量问题智能管理系统、智慧质量体系审核平台以及使用智能检验机器人,同时正确对待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智能技术被引入我国航天控制系统制导和姿控环节后,降低运载火箭制导控制技术对模型的依赖,增强了运载火箭适应本体不确定和复杂飞行环境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我国完成的历次航天发射任务积累了大量的设计与试验(飞行、仿真、测试等)数据,但由于对积累数据利用效率低,仍然存在飞行试验结果优化程度不高、数据挖掘不够、持续迭代升级不高的问题。后续亟需不断挖掘累积数据,利用经验知识和智能控制技术使运载火箭具备自学习能力,不断自我学习和改进,保证运载火箭控制系统具备一次设计便能覆盖整个生命周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航天电源得到了快速发展,对于航天电源的要求越来越高。航天电源的测试是保证航天电源稳定可靠的重要一环,然而航天电源的测试一直是人工测试,不但精确度低,而且耗费人力物力。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1553B的电源智能测试系统。  相似文献   

17.
人工智能航天领域应用参考模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杰  谭天乐  陈萌 《上海航天》2019,36(5):1-10
针对人工智能在航天领域的发展和应用问题,梳理了人工智能涉及的技术内涵和技术范畴,分析了在航天领域应用人工智能的近期迫切需求,给出了人类自然智能功能结构,构建了"信息感知、记忆思维、学习适应、行动驱动"的人工智能模型。从基础设施、基础技术、应用技术、产品与系统等层次,给出了人工智能技术参考模型,对需要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进行了描述。该参考模型可为明确航天领域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重点、建立标准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2015年9月18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控制与制导专业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科技委控制、制导技术专业组主办,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宇航智能控制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空间智能控制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联合承办的先进导航制导与控  相似文献   

19.
基于加工精度高、制品性能优良的特点,旋压技术被广泛用于固体火箭发动机金属壳体制造领域。通过分析旋压技术的复杂性及其"经验型"旋压工艺特点,指出了我国的旋压技术现状与固体火箭发动机高精度、高可靠、高效率生产需求之间的差距。针对我国航天装备发展需求,提出了航天产品旋压智能制造技术发展设想,为航天领域的旋压技术发展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钟蜀君 《中国航天》1992,(8):35-37,40
首先概述智能控制的发展概况和现状,然后简述智能控制在航天领域中的应用,最后谈及智能控制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