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2009年,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进入新一轮高密度发射期。从每年执行2次~3次任务到年执行10次任务,从一星一箭测试发射到两星两箭、三星两箭同时在场区测试,发射工位状态恢复日寸间缩短。面对多星多箭并行测试,技术状态转换频繁,科技人员工作连轴转的实际,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在有效运行一体化管理体系,科学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快速发射数据分析、快速总结评估、快速射后恢复、快速状态转换,有力促进了高密度任务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2.
为适应未来高频度发射任务需求,在借鉴国内外远程协同及信息应用技术基础上,以中国运载火箭组装、测试及发射任务为背景,通过对功能需求和技术难点分析,设计了运载火箭组装与测试远程协同应用系统,对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和论述,为运载火箭远程测试、协同决策发射提供有效技术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3.
长征六号甲是我国首型采用固液捆绑构型的中型低温动力运载火箭,文章简单介绍了该型火箭测试发射任务执行基本情况,总结分析了火箭在发射场执行测试发射任务的技术特点、流程特点、任务保障特点及应对措施。提出基于固液捆绑火箭的快速测试发射技术发展方向,分析了火箭新技术应用、测试发射流程优化、发射场能力建设等方面的发展需求,为型号研制工作及发射场测试发射能力提升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嫦娥一号卫星拟用发射塔架等为研究对象,探索航天发射塔架的安全可靠性检测评估基本 原理、主要内容、试验技术方法、数据处理手段、以及综合评估流程等一系列理论与技术问 题。运用有限元分析、应力应变测试、动力学模态试验、材料力学试验、无损检测技术等手 段,对塔架主要钢结构的焊缝、连接、材料力学性能和锈蚀状况进行了全面检测;对塔体、 吊车和回转平台钢结构进行了静力学测试和动力学模态试验;对导流槽和塔架混凝土基础的 沉降、碳化和强度进行了检测。提出回转平台超低速滚动轴承的“冲击脉冲法变参数试验 ”和“指标筛选试验”不解体检测评估新方法。将测试数据、运行历史数据和仿真计算结果 进行数据融合处理,确定了发射塔架和回转平台现役轴承的剩余使用年限。检测评估研究成 果,对降低发射塔架的适应性改造费用,提高发射场地面设备的任务可靠性和科学化管理水 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航天飞机检测发射监控系统的任务特点和范畴;提出了地面勤务系统四个中心的配置与检测发射监控系统在其中的地位和关系;提出了航天飞机技术阵地和发射阵地的测试发射体制,机-地结合检测方案的设想;强调了设计、研制、验证与检测发射一体化的设计思想和加强总体工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空间快速响应发射方案评估优选问题,通过分析空间快速响应发射任务规划过程得到发射方案组成要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三级评估指标体系;综合考虑专家主观喜好和客观事实,同时为了有效避免个别专家个性意愿对于权重分配的影响,采用信息熵权法和群决策层次分析法相组合的方式完成了指标赋权;针对方案指标数据的多样性,通过逼近理想解排序法...  相似文献   

7.
<正>2.2天文导航作为主要导航手段(1)深空一号的自主天文导航1998年10月24日发射的深空一号是NASA新千年计划中的第一个任务。在发射之后的9个月内,深空一号就成功地测试了全部12项的新技术,还进行了小行星布莱叶的近点飞行。在  相似文献   

8.
科技成果     
《航天器工程》2013,(3):66+82+89+118+129+140-141
<正>ESA验证退役GIOVE-A导航卫星的新能力中国国防科技信息网2013年4月17日消息,2005年,ESA发射了首颗"伽利略"在轨验证卫星(GIOVE-A),其主要任务是传送"伽利略"测试信号,确保该系统能占用相关频段,并在太空环境中对硬件进行评估等。2012年,ESA确认GIOVE-A已完成既定使命,将卫星移至比原轨道约高100km的"退役轨道"(23 222km),并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分析海南发射场的盐雾环境及成因并对大气中氯离子含量进行统计和对比的基础上,阐述了盐雾环境与航天器结构材料的作用机理,并对航天器结构用典型材料进行1年的库内暴露试验,详细考查了在海南发射场盐雾环境下,这些材料的腐蚀后微观形貌、腐蚀产物表面成分和物相,以及ZK61M镁合金的热控功能退化情况,并针对航天器在发射场测试与发射期间海洋大气盐雾环境影响给出评估分析。结果表明:航天器测试发射周期(按3个月计算)内,上述材料不会发生宏观腐蚀现象;发射后氯离子等盐雾成分在航天器表面附着并进入空间后,不会继续腐蚀或扩展。  相似文献   

10.
基于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发射控制系统冗余技术在运载火箭地面测试发射控制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现有运载火箭大多采用并联PLC发射控制方式来提高发射的可靠性,在实际发射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此方式本身存在着一定影响可靠性的潜在问题,一些问题会导致发射的推迟。本文从现有PLC发射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几种替代的冗余架构解决方案,以可靠度计算数学模型为基础,对各种冗余方式进行可靠性和系统平均寿命的评估与分析,得出可靠性与系统平均寿命综合结果最优的冗余系统架构,对PLC在运载火箭发射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凤洲 《中国航天》1992,(11):38-42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中国建设的第一个卫星发射场。它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完整的测试发射系统;高精度的跟踪测量设备;先进的控制、指挥、计算系统和配套的保障设施。为了迎接更加繁重的国内外卫星发射任务和承担多种技术服务,目前它的各系统正在陆续进行更新改造。  相似文献   

12.
北斗导航组网卫星采取一箭双星发射方式。为满足组网星研制周期短、测试类型多、测试任务重和并行测试的需求,在现有地面综合测试系统的基础上,优化改进了一套导航组网卫星多星分布式智能综合测试系统。在统一供配电条件下,可同时对多颗导航卫星的功能和性能作全面检测,支持卫星总装集成到发射各个阶段的电气测试,解决了卫星型号研制人员紧缺、多星并行测试的现实情况。  相似文献   

13.
根据我国木星系及行星际穿越探测任务规划,瞄准工程方案可行,对使用多次借力的地木转移轨道及行星飞越飞行轨道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首先,对星际飞越目标进行了探讨,明确了满足任务约束的星际飞越目标;其次,对行星际飞行序列进行了优选,从探测器发射日期、发射双曲剩余速度的平方(C3)、深空机动、木星到达C3和总的任务时间角度,对比分析了多个星际飞行序列,给出了最优序列设计结果;最后,基于工程约束,对探测器的连续发射机会进行了优化设计,给出了探测器连续8天、11天和16天发射所需的发射C3和深空机动大小需求。研究结果表明:在2029—2032年期间,木星系及行星际穿越探测任务最优的深空飞行序列为地球-金星-地球-地球-木星-天王星,最优的发射日期集中在2029年10月份。  相似文献   

14.
李海阳  彭祺擘  周英  唐国金 《宇航学报》2009,30(5):1861-1865
分析了交会对接任务中航天器受到的主要约束条件,将约束条件与发射时间相关联,建立了交会对接任务中发射时间求解的数学模型,设计了发射窗口的求解方法,得到了满足各项约束条件的交会对接发射窗口,并进一步对交会对接任务目标航天器初始轨道对发射窗口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航天器工程》2009,(6):137-137
据中新网2009年10月28日报道,北京时间10月28日23时30分,NASA战神-1X火箭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这是美国首次对下一代运载火箭进行飞行测试,主要任务是收集飞行数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航天测试发射活动的独特性质和组织指挥模式,提出了航天测试发射C4I系统的一般体系结构,研究了进行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及解决方案,并以载人航天工程C4I系统为例介绍了一个具体的航天测试发射C4I系统框架,最后对未来航天测试发射C4I系统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7.
为了适应卫星通信向毫米波高频段快速发展的需求,设计实现了一款星载Q频段发射变频放大电路组件。首先,给出了发射变频放大电路的原理框图,通过优化电路布局将信号变频放大电路和本振信号倍频电路高度集成在一个组件内部,实现了组件的集成化和小型化,降低了电路的研制成本。其次,对发射变频放大电路组件的宽带特性进行优化设计,通过优化微带互联线的宽带阻抗匹配网络,同时采用加载短截线的方法增大波导-同轴-微带探针的工作带宽,有效地改善了发射变频放大电路在宽带内的增益平坦度特性。最后,对金属腔体和电源电路进行优化设计,提高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完成发射变频放大电路的加工测试并给出测试结果,整机联调验证后在型号任务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正>2022年,全球深空探测领域取得蓬勃发展。“天问”一号任务圆满完成科学探测任务目标;“嫦娥石”的发现让人类对月球起源与演化的理解更进一步;美国“阿尔忒弥斯” 1 (Artemis-1)任务成功发射,开启重返月球之旅;“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DART)任务完成全球首次近地天体撞击防御技术试验……人类探索深空的脚步从未停止,深空探测活动的疆域在不断扩大。本文对月球探测、行星探测、天文探测和近地小行星防御等方面的任务进展与科学发现进行归纳,对国际相关政策规划开展分析,并阐述了深空探测领域未来的发展重点与趋势。  相似文献   

19.
索阿娣 《中国航天》2010,(10):48-49
<正>在2010年的航天发射中,嫦娥二号任务无疑是最吸引眼球的宇航发射之一。嫦娥二号卫星是我国探月工程二期的先导星,将继续进行绕月探测任务,并承  相似文献   

20.
《卫星应用》2010,(1):63-63
2009年12月28日召开的国防科技工业工作会议上传出消息,作为探月二期工程的技术先导星,嫦娥二号任务各系统已基本完成产品研制,卫星正在进行总装测试,预计2010年年底发射升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