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廖鹤  祝竺  赵艳彬  李洪银 《上海航天》2016,33(6):102-108
以下一代高精度卫星重力测量为背景,针对低低卫卫跟踪模式与卫星重力梯度测量模式,论述了下一代低低卫卫跟踪和下一代重力梯度测量卫星方案。下一代低低卫卫跟踪重力卫星采用纳米级星间激光测距替代原微波测距,同时降低轨道高度以提高重力场敏感度。下一代重力梯度测量卫星采用原子干涉重力梯度仪替代静电重力梯度仪,原子干涉重力梯度仪在空间有超高的潜在灵敏度,可进一步提高卫星重力梯度测量的精度。同时,突破现有牛顿力学框架下的卫星重力测量技术,提出了基于广义相对论引力钟慢效应的卫星重力测量技术概念,卫星遍历地球周围空间时,通过测量星上时钟频率变化获取全球重力分布。仿真结果表明:三种新型高精度卫星重力测量技术可恢复200~305阶的全球重力场模型。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低低卫-卫跟踪(SST-LL)重力测量的基本物理思想出发,导出了SST-LL重力测量的物理模型,并由此确定了SST-LL重力测量所需要的观测量;从重力测量对低低孪星的编队要求出发,得出了孪星轨道的平均半长轴之差最低控制需求,导出了卫星姿态俯仰角控制与孪星到地心的距离、及与孪星沿迹相对距离的关系,并估算了孪星两次编队保持机动的时间间隔。  相似文献   

3.
微米级微波测距系统时延稳定性的测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微米级微波测距系统是低低卫-卫跟踪重力探测卫星的核心载荷,是反演地球重力场的主要数据来源,星间距离变化的测量精度达微米量级,对系统有源组件的时延稳定性要求非常高,搭建了时延稳定性测试系统,对有源组件进行时延稳定性地面测试验证,得到微米级微波系统有源组件的时延稳定性系数为19.02μm/K,结合无源组件的时延稳定系数及卫...  相似文献   

4.
微振动试验中所用的加速度传感器简称高精度加速度传感器,其相比于常规加速度传感器测量量级很低,可以达到10-5g量级甚至更低,用常规的加速度动态标定技术无法实现该量级水平的标定,也无从验证其测量精度的准确性。针对高精度加速度传感器测试精度的标定难题,文章提出在气浮台上设置比对梁的方法,通过激光测振仪和高精度加速度传感器对同一测点进行测量,并将两者的测量结果进行比对分析,以标定高精度加速度传感器的低量级测试精度。同时设计试验对手头现有的微振动加速度传感器进行标定以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激光测振仪标定现有高精度加速度传感器得到的比对结果符合预期;高精度加速度传感器测得的时域波形及频域波形与激光测振仪测得的基本一致,比对偏差在10%左右,满足标定方法要求。  相似文献   

5.
双曲梁传感器推力测量技术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提高小推力发动机的测量精度,对原测量误差大、测量结果易受环境情况影响的应变梁推力测量装置进行了改进。改进后采用双曲梁推力测量系统。从安装、校准等方面介绍了系统的改进措施及实际应用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双曲梁推力测量系统测量精度高,内阻输出低、抗电干扰性能好。  相似文献   

6.
文章针对在空间环境模拟器水平舱进行人-船-服联合试验中出现的电容薄膜真空规测量偏差问题进行了分析,确定了真空测量系统所存在的问题是由于真空规使用方法不当,并对系统进行了针对性改造。改造后系统圆满地完成了人-船-服联合试验中的压力测量。  相似文献   

7.
如今,运载火箭大量使用液氧、煤油等液体推进剂,其液位测量技术主要有浮子式、激光式、电容式、雷达式等。介绍并实现了一种激光液位测量系统,该系统体积小、功耗低,可适应多种测量环境,能满足航天燃料液位测量高精度、高动态、连续稳定测量的要求。系统利用相位式激光测距技术,通过测量激光回波信号的相位延迟,计算激光光程从而得到距离数据并通过客户端进行直观展示和数据存储。系统最大测量距离可达100 m,精度为±1 mm。该系统为非接触测量,耐腐蚀,通过加入反射板可实现透明、非透明液体测量。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提出测量精度、故障检测性和故障识別性指标的基础上,研究了冗余测量元件的安装型式和最佳安装方位;提出了一种故障冗余处理方法,以提高故障识别的可靠性,并指出了正交-斜装组合型结构,在飞行器冗余测量中,是一种较好的安装结构。  相似文献   

9.
高分辨率多径时延测量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黎英云  马洪 《上海航天》2010,27(6):52-56
提出一种基于最小二乘准则的高分辨率多径信号时延测量方法。对参考信号作三阶样条插值获得每条多径信号最小二乘意义的最优估计,用每条多径信号的测量值重构接收信号,通过反复迭代使重构信号是接收信号最小二乘意义的最优估计,实现多径信号的时延测量。仿真结果表明:新算法在低信噪比、窄带信号条件下仍能获得较高的时延测量精度,性能优于MUSIC类时差测量算法。  相似文献   

10.
V形块测量方法分析与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坐标测量法对V型块角度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虽然坐标测量法的测量精度比正弦法测量精度低,但在测量时所用的测量基准与加工基准保持一致,且剖面加工质量对测量精度影响较小,坐标测量法是V形块角度测量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1.
结合液氧/煤油发动机试车台测量系统设计、安装实际情况,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测量系统中的抗干扰技术及其在液氧/煤油发动机试车中的具体应用。主要包括:隔离技术、滤波技术、长线传输技术、接地技术、供电系统抗干扰技术。试车证明测量系统的信噪比优于50dB,且性能稳定、工作可靠、测量数据准确有效。  相似文献   

12.
空空导弹拦截是巡航导弹突防中面临的较大威胁,将空空导弹引信干扰技术应用于巡航导弹的突防。分析了空空导弹脉冲多普勒引信的工作原理,将引信干扰技术分为干扰引信"早炸"和干扰引信"瞎火"。根据脉冲多普勒引信干扰技术的特点,经比较,选用了干扰引信"瞎火"方式。  相似文献   

13.
赵锐  王根弟  李锋 《航天电子对抗》2012,28(2):34-36,44
干涉仪由于可实现单脉冲测向,具有良好的抗单点有源干扰能力,但可通过实施两点源相干干扰来干扰其测向性能。首先介绍两点源对干涉仪实施相干干扰的基本原理,并对干扰效果进行数字仿真,详细分析了影响干扰效果的相关因素,最后对实施两点源相干干扰的限制条件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4.
数据分页技术在WEB应用程序开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良好的数据分页技术能够有效的降低服务器的负裁,提高应用程序的性能。本文介绍了动态网页上数据分页的几种技术,然后通过XML可扩展标记语言实现数据的存储,在静态网页上实现数据分页;最后对该程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及测试。  相似文献   

15.
GPS自主定姿定轨技术在新一代大型静止轨道卫星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GPS技术是航天工程中具有发展前途的关键技术,是卫星自主定姿定轨高效经济的方法。新一代大型静止轨道卫星(即地球同步轨道静止卫星)上采用GPS自主定姿定轨技术能使卫星定姿定轨技术上一个新台阶。本文着重分析研究了新一代大型静止轨道卫星平台上采用GPS自主定姿定轨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作为星载掩星技术的推广,基于飞机平台的无线电掩星技术备受关注。为了将机栽掩星技术更好地应用到工程实践中,文章通过介绍机载掩星探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点、模拟仿真,对机载掩星的反演算法进行了探讨,并给出模拟结果:包括利用STK仿真软件生成仿真场景;采用3维射线追踪技术模拟机载无线电掩星,预报掩星事件出现的时间、仰角,模拟信号传播特征;详细研究大气层内折射率反演技术并给出反演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模拟仿真对机载掩星工程化实现是有益的。最后展望了机载掩星探测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弱掩星信号的捕获跟踪、飞机平台的精度定位测速以及反射信号的抗干扰三项技术及工程化中需解决的技术难点。  相似文献   

17.
现代雷达通常采用脉冲压缩、超低副瓣天线等相关技术来降低雷达信号的被截获概率,这给电子侦察接收机的信号检测带来了困难。文中提出在数字信道化接收机基础上,采用子信道内数字自相关检测技术对来波信号进行相关运算,获得较大的处理增益,提高系统接收灵敏度,并且算法运算量较小,适合实际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8.
航天控制系统潜在分析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学锋  钱玲 《航天控制》2000,18(1):26-30
潜在分析技术是提高控制系统安全性与可靠性的一项重要的分析工具,它对查询运载火箭或导弹控制系统潜在问题与设计缺陷,保证系统安全性与可靠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国外潜在分析技术进行比较研究和对国内航天控制系统潜在分析技术的现状进行分析,得出重要结论:在航天领域应开发适合中国国情的人工智能计算机潜在分析技术,以保证火箭或导弹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The paper has studied the accuracy of the technique that allows the rotational motion of the Earth artificial satellites (AES) to be re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data of onboard measurements of angular velocity vectors and the strength of the Earth magnetic field (EMF). The technique is based on kinematic equations of the rotational motion of a rigid body. Both types of measurement data collected over some time interval have been processed jointly. The angular velocity measurements have been approximated using convenient formulas, which are substituted into the kinematic differential equations for the quaternion that specifies the transition from the body-fixed coordinate system of a satellite to the inertial coordinate system. Thus obtained equations represent a kinematic model of the rotational motion of a satellite. The solution of these equations, which approximate real motion, has been found by the least-square method from the condition of best fitting between the data of measurements of the EMF strength vector and its calculated values. The accuracy of the technique has been estimated by processing the data obtained from the board of the service module of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ISS). The reconstruction of station motion using the aforementioned technique has been compared with the telemetry data on the actual motion of the station. The technique has allowed us to reconstruct the station motion in the orbital orientation mode with a maximum error less than 0.6° and the turns with a maximal error of less than 1.2°.  相似文献   

20.
徐文  董沛武  李明星 《宇航学报》2003,24(3):290-294
研究了航天工程技术保障投资分配决策的影响因素,建立了技术保障投资分配的总体模型和投资比例分配模型,确立了技术保障项目投资预算额、投资分配比例以及技术保障投资总额之间的关系;依据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和专家们的经验判断,计算出了每个技术保障投资项目的综合得分,并以此为基础确定了投资分配的比例值,从而使得投资分配过程得以量化,而且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