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全球空间优势争夺加剧、空间碎片增长以及空间对抗技术发展,空间安全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空间态势感知包括对空间目标的探测、跟踪、识别、编目、表征,对空间事件的评估、核实,以及对空间环境的监测预报等,是了解与应对空间威胁、确保空间安全的基础,近年来受到航天国家高度重视。美国作为拥有最多空间资产、对空间依赖最强的国家,大力发展空间态势感知能力,重点发展具有全天时、全天候探测优势的天基系统,实施了一系列天基空间态势感知装备部署和技术研发计划,构建全维空间态势感知能力。天基空间态势感知系统包括专用空间目标监视卫星、具有空间监视能力的导弹预警卫星、具有空间目标监视能力的技术试验卫星,以及空间环境监测卫星。本文重点关注专用空间目标监视卫星和有关技术试验卫星。  相似文献   

2.
美军认为,随着空间对抗性日益突出,美国空间资产正受到严重威胁;美军决定继续强调空间控制,未来5年将增大投资应对空间威胁。美军强调的空间控制是指确保美国及其盟国在空间自由行动的作战能力和作战支持能力,以及拒绝使对手具备空间自由行动能力。空间控制既包括监视空间,也包括保护美国及其盟国的空间体系,防止并摧毁对手形成对抗美国的空间能力。空间安全专家担忧美军大力发展空间控制能力将加大空间对抗升级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针对未来在轨服务过程中,可能遇到单个空间机器人难以独立胜任的应用场景,需要多个空间机器人协同操作,但目前针对多空间机器人协同工作空间的研究很少。考虑到解析法计算工作空间难度很大,提出了一种基于蒙特卡洛法的一般协同工作空间数值求解方法。再进一步针对空间机器人协同的特殊性,提出了广义协同工作空间的概念,并给出了数值求解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基座姿态约束会引起协同工作空间的缩小,同时广义协同工作空间的范围明显大于一般协同工作空间。所得结论可以为空间机器人任务设计与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空间环境天基探测现状与需求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天基空间环境探测是了解空间环境状态及变化规律的重要手段, 同时也是保障人类空间活动安全的空间环境预报业务的重要数据来源. 为了促进中国空间环境天基探测的发展和合理布局, 本文分析总结了空间环境天基探测的现状、特点以及能够服务于空间天气预报的业务监测能力情况, 从空间环境业务保障角度分析了空间环境天基探测的需求, 并对中国天基空间环境探测的发展思路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5.
方勇 《国际太空》2016,(6):22-28
近年来,随着美国对空间系统依赖性的日益增加,以及空间日益呈现出“拥挤、对抗、竞争”的态势,空间威慑已成为美国维护空间安全的重要手段。美国在《国家安全空间战略》、《国防部空间政策》等多份战略文件中强调,采取多层威慑手段慑止对美国及其盟国空间资产的攻击。2016年1月,美国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发布《从庇护所到战场:美国空间防御与威慑战略构想》报告,提出“有限空间战”构想,反映了美国在空间威慑问题上的新思路和新认识。空间威慑已成为继核威慑之后一种新型战略威慑样式,将对空间力量发展和空间安全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美国是空间大国,而且是军事空间大国,在整个空间系统中,军用系统占有重要的地位和比例。美国的空间战略是用军事空间活动保护本国和盟国利益,“维护空间自由,以利军用和民用,增强国家安全和人民康乐。”美国军事空间计划包括“加强部队力量”、“空间保障”、“空间控制”和“武力应用”4个方面。“加强部队力量”意思是用空间系统支  相似文献   

7.
《空间科学学报》2000,20(2):192
由空间物理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九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将于今年10月在山东曲阜召开,涉及内容有:空间物理各分支学科的科研成果,空间物理发展动向,空间天气和空间环境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发展我国空间物理的措施和发展方向的建议,有关空间探测方案、仪器设计、探测方法和原理的概念研究.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研究空间天气也显得日益重要,因而发展空间天气系列卫星已成为我国国防现代化和科技进步的重要任务。1 空间天气卫星的功能特点及类型研究空间天气的主要目的是能对灾害性空间天气事件进行预测与预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要求空间天气卫星提供实时的、大的空间范围和动态范围的空间天气参数,并能对某些重要参数具有成像能力。实时性是进行空间天气预报的基础。由于空间天气涉及的空间范围广阔,物理参数多,因此,空间天气卫星上的探测器要满足一定的时间分辨率,具有相当多的种类,并要求整个卫星系统具有较高的信息传输、处…  相似文献   

9.
苏联在空间从事工业活动已有20多年历史,这些活动包括空间焊接、空间冶炼、晶体生长和生物医学实验。和平号空间站的发射,为开发和利用空间资源和空间环境,加速空间工业化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空间生命科学的发展战略,对21世纪初期的研究设想进行了概括,较详细地介绍了空间生命科学四个方面的内容:空间生理学和医学,包括空间医学、空间生理学、空间作业医学和人在空间的作用;空间生物学,包括重力生物学、可控生态生保系统、生物圈和地外生物学;空间站生物医学工程以及空间生物材料的加工生产。本文还讨论了各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发展趋向,特别强调了空间高枝术应用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1.
由于空间碎片的影响, 空间环境日益恶劣,有必要建立空间碎片环境工程模型对空间碎片撞击航天器进行风险评估.本文研究了空间碎片环境模型中的重要环节, 即碎片的空间密度问题,在统计理论与椭圆轨道理论基础上,分析及推导了空间碎片在空间中的分布状况及空间密度,并得出了碎片空间密度的空间坐标函数解析表达式.同时对引入假设条件的合理性进行了讨论,并利用双行元数据对结论进行了验证, 利用本文方法得出的结果与双行元数据吻合.   相似文献   

12.
首先引入L^P空间内有界线性算子的核和象的概念,并证明该核和象分别构成L^P空间子空间,其次,建立了由L^P空间及其子空间形成的商空间之间的同构与同胚。  相似文献   

13.
空间物理和空间环境探测对空间知识创新、探测技术创新及空间物理研究和空间环境预报的创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在空间运载技术方面已进入国际先进行列,但在空间探测技术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这是限制我国空间科学和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在1992年8月28日至9月6日召开的世界空间大会上,许多国家的空间部门领导人呼吁加强国际空间合作。空间领导人普遍感到,在冷战结束,各国空间预算都受限制的情况下,即使是空间大国,要进一步发展航天事业也需要国际合  相似文献   

15.
美国空间交会对接测量技术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潇潇 《国际太空》2011,(10):36-41
随着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和人类探索空间活动的深入,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在越来越多的空间飞行任务中得到广泛应用。作为载人航天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空间交会对接也是我国实施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计划必须要突破的关键技术之一。航天器在空间完成交会对接的整个过程,实际上也是精确测量与控制的过程,空间交会对接测量技术是成功实现空间交会对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构建空间交通管理国际规则体系的呼声日益高涨,美国等航天国家已经着手构建并完善国内的空间交通管理体系。由于利益诉求各不相同,空间交通管理的概念至今尚未达成共识。但空间态势感知和空间碎片治理作为空间交通管理的重要方面,其对外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得到了国际共识。小卫星星座的迅速发展对这两方面的挑战尤为明显,因此加强小卫星星座的空间态势感知,减缓小卫星星座产生的空间碎片,对空间交通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也应积极构建国内空间交通管理体系,争取国际规则的制定权。  相似文献   

17.
庞统 《太空探索》2010,(6):44-47
<正>空间攻防是敌对双方利用太空为获得、保持战场控制权而进行的进攻性和防御性军事行动。实施和保障空间攻防作战的空间攻防技术有空间投送技术、空间态势感知技术、进攻性空间攻防技术和防御性空间攻防技术。冷战时期,空间攻防技术曾是美、苏重点发展的技术领域,并以里根总统的"星球大战"计划达到高潮,但此后发展规模有所缩小,发展速度逐渐放慢。  相似文献   

18.
陈杰  陈萱 《太空探索》2012,(4):24-27
美国快速空间响应系统(ORS)2007年开始组建,在成立之初即提出了ORS的三大任务领域:空间力量增强、空间控制和空间支持。在空间力量增强方面ORS系统能够提供快速天基情报、监视与侦察(ISR)和专门通信;在空间控制方面能够快速进行空间态势感知;  相似文献   

19.
正用于空间监视的传感器水平十分重要,因其决定着所获取空间态势感知数据的多少。空间态势感知数据的传输与共享技术在空间作战中也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受限时也会导致数据无法充分利用。由于空间资产在国家安全中的重要性日益提升,美国对空间态势感知越来越重视。为了保护美国的空间资产免于自然灾害和人为  相似文献   

20.
研制重型火箭 支撑航天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国家进入空间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空间活动能力以及空间应用开发水平,世界主要航天大国窿以进入空间的能力来衡量其空间技术水平。运载火箭是目前世界上进入空间的主要运载工具,运载火箭的规模和水平支撑了进入空间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