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2 毫秒
1.
苏联为了加强与经互会和华约组织成员国的通信联系,并与美国控制的“国际通信卫星”组织相抗衡,1968年5月,波兰、东德、捷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蒙古、古巴等九国代表在布达佩斯通过了一个协议草案,确定了建立“国际卫星”通信组织的一般原则。1971年11月15日,上述九国在莫斯科正式签订了建立“国际卫星”组织的协议。与此同时成立了“国际卫星”通信组织的董事会或签约国会议。董事会由参加该组织的成员国各选派一名代表组成。它每年至少召  相似文献   

2.
国际通信卫星组织向成员国的国内通信业务销售过剩的转发器(从1985年至1990年仅国际通信卫星 V 和 VA—共十五颗,就有190台可供出售的转发器——编者),每台转发器售价三百万至五百五十万美元,还将保证长期国内租借的容量。在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批准几家独立卫星系统后,出现了一系列竞争,国际通信卫星组织须作出应变措施。该组织为维护国际或国内业务,一旦出现停止通信现象时,优先为成员国接通信道,恢复业务。  相似文献   

3.
据苏联官方人员在1986年12月初举办的“空间技术展览会”上介绍说,苏联正准备为世界上一些客户提供“地平线”通信/广播卫星的出租业务。该卫星将按照客户的要求放置在轨道上,有六台转发器供商业用户租借。运载工具将采用苏联的质子号火箭。地平线卫星有六台6/4吉赫转发器,一台14/11吉赫转发器和一台1.6/1.5吉赫转发器。6/4吉赫转发器可以执行多种任务,如电视节日  相似文献   

4.
南朝鲜也参加了国际海事卫星组织,成为第44个成员国。它目前有1800艘商船航行在三大洋上。其余43个成员国的3700多艘的船只现在都利用国际海事卫星组织的卫星,两颗美国海事卫星,一颗欧空局海事卫星,以及国际通信卫星—5上的专用转发器。到1988年才发射自己的第二代国际海事卫星。  相似文献   

5.
广角镜     
中国的大手笔 据美国《航天新闻》报道,中国正与拥有130个成员国的“国际通信卫星组织”协商买下一颗将定点在亚洲的国际通信卫星一半的转发器,并租用剩下的一部分。 这颗卫星名叫“国际通信卫星805”,有48个转发器,预计1996年底或1997年初发射,中国将购置其45—49.9%的转发器,并租借剩下中的11个。  相似文献   

6.
一、军用侦察卫星空间时代伊始,美国和苏联首先是发展本国的各种军用卫星,主要是照相侦察卫星、电子侦察卫星、军用通信卫星以及海洋监视卫星。英国也早已拥有自己的军事通信卫星。近两年来,法国在入轨的两颗国内“电信星”上已设有专用军事通信转发器,其次是日本防卫厅也利用了“实用通信卫星”上的转发器,作为军用通信。  相似文献   

7.
罗斯 《国际太空》2000,(2):14-17
6 俄罗斯及国外卫星转发器技术水平分析□□卫星转发器的主要技术水平指标通常是表示轨道频率资源使用效率的参数。从商业利润角度看 ,最可信的指标是转发器在轨道中的成本。据专家评估 ,一台卫星转发器的租赁费平均每年为 2 0 0万美元 ,但俄“赠券”通信卫星一台转发器的年租金超过这一指标 4倍 ,主要是这一卫星的通信能力较弱。俄罗斯电信公司实际上也向有关部门与商业经营者 (国际卫星、萨特康等公司 )提供“地平线 /快讯”卫星的 30台转发器。俄罗斯电信公司在统一卫星通信系统的国家电话经营业务范围内使用“地平线 /快讯”卫星的其余…  相似文献   

8.
美国1983年6月24日《国际先驱论坛报》报道,苏联向国际海事卫星组织提议,将从1988年起向该组织提供其“质子”火箭,以参加发射国际海事卫星。此提议引起了西方国家的关切,欧空局一位官员认为“不应把造价五千万美元的卫星运到苏联;华盛顿一位美国官员说,不管从什么角度来看,把一颗卫星运到苏联都是一个严重问题,这将会破坏关于限制空间技术转让的规定。据有关人士分析,苏联是国际海事卫星组织39个成员国之一,它企图通过向西方开放运载火箭的途径,一则捞取西方通货,二则借机窃取一些高精通信技术。但国际海事卫星组织  相似文献   

9.
航天简讯     
国际通信卫星组织要租用鑫诺卫星 - 1□□国际通信卫星组织与中国鑫诺卫星通信公司 ,就国际通信卫星组织租用鑫诺卫星- 1的通信容量达成一项协议。鑫诺卫星 - 1将向它提供 6台 36 MHz带宽的 C频段转发器 ,用以满足亚太地区用户增长的需求。“鑫诺”卫星 C频段转发器具有较好的线性覆盖能力 ,使它对多媒体通信、区域骨干网络、因特网业务接入 ,以及区域话音和数据网络均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照炎 )阿尼克 - F2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通信卫星□□加拿大电信卫星公司 (Telesat)已选定阿里安空间公司发射阿尼克 - F2卫星。阿尼克 - F2卫星采用…  相似文献   

10.
截至1985年底,苏联空间活动已经历了二十八年,不论在每年的发射卫星数量上,还是在载人空间飞行时间上均首屈一指。但是,苏联这样频繁的空间活动,到底由哪些空间机构来领导呢?过去曾以“国际宇宙”组织负责其集团国家的“国际宇宙”卫星系列。1971年成立了以苏联为首的“国际卫星组织”。另外,苏联对外活动和发表有关空间声明都是由苏联科学院空间研究所代表国家。例如,该所所长萨德捷也夫  相似文献   

11.
简讯     
我国将使用美国的“海事卫星”据美国无线电公司全球通信部宣称,中国将利用美国一九七六年发射的“海事卫星”,专门试验船只之间的50比特/秒的用户电报、数据传输、传真、电话,以及地面与船只之间的通信。与此同时,中国预计用“海事卫星”和国际通信卫星进行“双重”通信传输(中国已是国际通信卫星组织成员国之一)。该公司说:“这是中国第一次使用美国的卫星”。这项试验从一九七九年年底以前开始,由中国交通部海洋局海洋开发联合部、中国电信研究所以及中国电子  相似文献   

12.
最近几个月国际卫星组织的官员提出了与国际通信卫星组织合并的可能性。据苏联电信部卫星部副主任科雷罗夫说,这些官员的谈话是非正式的,没有得到成员国的支持。10月底在布拉格举行的一次国际卫星组织成员会议上也没有提出此事。到目前为止,尚未提出两个组织合并的正式计划,而且除了目前正  相似文献   

13.
在法国波尔多举办的空间开发展览会上,苏联方面公布:苏联将用国产卫星正式进入卫星通信市场。它将向用户出租“地平线”系列的通信、广播卫星的转发器,并且还负责发射到用户所期望的定点位置上。另外,苏联还在积极作发射外国卫星的准备工作。如果是使用“质子”火箭发射,其费用约为2,400万美元,可在签订合同后的18至24个月内发射。今后苏联将从世界各国广泛招揽用户。  相似文献   

14.
航天简讯     
波音准备开展飞机因特网业务□□美国劳拉天网卫星业务公司 (L oraSkynet Satellite Services)宣布 ,波音公司已选择其“电星” (Telstar)卫星系列为商业航线旅客提供高速数据通信业务。在此协定下 ,波音公司将租用劳拉天网公司“电星”卫星星座的多台转发器。这项业务是波音公司所提出的“波音新联系手段”业务的一部分 ,它将为飞机上的旅客提供实时的高速因特网、电子邮件、新闻和其他信息的接入业务 ,因此旅客可以在飞行期间保持与外界的各种联系。航天简讯第 4代国际移动卫星开始研制□□国际移动卫星组织 (INMARSAT)已授予 Astri…  相似文献   

15.
伊朗政府已批准用2.5亿~3亿美元发展一种国内卫星通信系统,其中包括在2002年发射一颗称为Zohreh的大型通信卫星。伊朗邮电部副部长MostafaSafavi说,经过多年的内部辩论,伊朗政府认为,拥有自己的国内通信卫星,要比继续租用国际通信卫星组织和欧洲通信卫星组织的卫星转发器更有意义。Safavi说:“从经济上看,继续租用卫星转发器要便宜得多,但Zohreh卫星被看作是伊朗工程师学习航天技术的入门途径。在Zohreh卫星的合同中,技术转让条款是十分重要的。”伊朗已就Zohreh卫星进行了两…  相似文献   

16.
1985年苏联成立了空间总管理局,以生产销售运载火箭和商用卫星,并与国际上签订空间合作。该局最近向三个国际组织——国际通信卫星、国际海事卫星以及欧洲通信卫星——表示愿提供“质子”号火箭发  相似文献   

17.
2010年4月8日,世界上最大的固定卫星服务供应商——国际通信卫星有限公司(INTELSAT)与其银河-15(Galaxy-15)卫星失去了联系,该卫星开始从其地球静止轨道(GEO)位置向东漂移,而它的转发器仍在工作。因此该卫星被媒体称作“僵尸卫星”(Zombiesat)。这意味着银河-15卫星将对地球静止轨道区域内其他卫星的运行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飞机、船只或大型计算机等可以出租,那末通信卫星是否也可以出租呢?回答是肯定的。事实上,出租卫星的工作早已经开始了。国际通信卫星的线路已向15-17个国家出租,作为这些国家的国内通信网。然而这毕竟只是部分地出租卫星,即出租一个或几个转发器或者部分转发器,不需要租用国对其租用的设备或业务进行任何管理。国际通信卫星组织随时可以中断服务或改变其工作条件。  相似文献   

19.
6月23日,海射公司的天顶3SL运载火箭在太平洋赤道海域发射了国际通信卫星组织的“国际通信卫星美洲”8通信卫星。该卫星由劳拉空间系统公司为劳拉天网公司制造,原称“电信星”8,2003年7月卖给国际通信卫星组织,改为现名。它采用LS-1300平台,重5493千克,载有36台Ku波段、28台C波段和24台Ka波段转发器,寿命15年,寿命末期总功率16千瓦。  相似文献   

20.
从苏联发射卫星开始,东德的洛伊施特累利次天文台就对卫星进行观测。1969年10月14日发射的第一颗“国际宇宙”卫星上,安装了东德科学院电子研究所研制的仪器,这种仪器用于研究太阳短波辐射。后来,东德科学家为“国际宇宙—4、6、7、11、16卫星”研制了光度计、电子和电源部件、无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