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60年夏天,我奉史长捷同志的指令去海军司令部向前苏联专家古列高夫学习PCT-3遥测系统。后来由于中苏关系破裂,苏方于60年9月撤走了全部专家。按照史长捷同志的指示,将我和赵克同志借调给0029部队(即20基地)一部,在遥测处毕处长的直接领导下,我们参加了1059第一发遥测弹的试射工作。当时,遥测处仅有程士珣,陈志英,彭志贵,谌永锡等9位技术干部,后来又有俄语翻译李载武同志调入  相似文献   

2.
六十年代初,赫鲁晓夫下令撤回援华苏联专家和关键技术资料,给我国科研与工业生产带来很大困难。但这并不能吓倒我们,党中央相信依靠我们自己的力量就能克服一切困难。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极大地鼓舞了我国的科技人员。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受聘为原国防五院一分院四所(现704所)的兼职顾问的。当时,我在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无线电系任遥控教研室主任;而当时四所有两个任务,一个是搞半导体化的大容量遥测系统,一个是搞弹道测量系统。当时的副所长史长捷同志觉得弹道测量与遥控专业比较对口,就让我参加弹道测量工作。那时弹道测量组还处于方案论证阶段,我参加了讨论,议论的结果倾向于仿美国精度较高的Mistram 系统。当时我们收集到的资料不完整,连 Mistram 的工作原理都没弄透。我对  相似文献   

3.
《宇航学报》2008,29(3)
2008年4月28至29日,根据2008年编委会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国宇航学会领导的安排,《宇航学报》编委会本年度的第一次地区性工作会议在国防科技大学顺利召开。学报多位资深编委,国防科技大学的优秀审稿专家,以及学报编辑部成员共19人出席了此次会议。会议由学报副主编、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原院长常显奇同志主持。  相似文献   

4.
9月18日下午,在我国即将迎来建国50周年大庆的喜庆气氛中,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召开大会,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在这些专家中有8位是航天专家。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瑞环、胡锦涛、尉健行、李岚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了会议。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作了重要讲话,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主持大会,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宣读了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决定。江泽民总书记亲自为到会…  相似文献   

5.
北京之行     
金洋 《航天员》2008,(1):42-42
编辑手记:2007年12月1日,来自上海的6位中学生在北京航天城里受到了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的热情招待,6位中学生当面提问中国首位"太空人",并深入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和中华航天博物馆,参观中国航天的"心脏"禁地。虽然整个行程仅仅36小时,孩子们却圆满带回了中国航天人解答的"太空问",并目睹长征系列火箭、中国航天员大本营、"嫦娥"卫星"中枢神经"等中国飞天"真家伙"。此次采访活动系上海市青少年科技教育中心组织的"我问星空"上海市青少年航天科普系列活动三部曲之二。"嫦娥"一号发射时,上海青少年科技教育中心特别受邀.派出3人小组前往卫星发射现场,直击"嫦娥"飞天全过程。回沪后,制成40分钟的科普片,为上海中小学生送上一部激动人心的"我问星空"开幕大片。上海青少年科技教育中心将选拔20位上海"问天少年",撩开"我问星空"第三部的神秘面纱。届时,沪上少年将"举头望星空",朗声"问天",请距地400千米远的国际空间站航天员逐一解答疑问。"航天员俱乐部"栏目特此登出金洋和何晨琳两位小记者的采访文章,在看到以他们为代表的青少年对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密切关注之外,更重要的是我们感受到了当代青少年们以实际行动表达了对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支持与鼓励。  相似文献   

6.
杭州管制区将于今年6月实施雷达管制,为了保证此项工作能够按时实施,杭州空管中心航务部及时调整了培训计划并确定了近期的工作重点。4月7日,航务部召开了动员会,对实施雷达管制的前期准备工作进行了布置,做到每项工作有专人负责,限期完成,同时强化对管制员的雷达管制、程序管制及雷达失效情况下的处置能力的培训,为此,航务部提出了五点要求:1.从即日起,航务部领导及技术室培训人员每周最多只安排一天休息,每周的双休日及“五一”假期均安排进行模拟机培训:2.塔台、进近管制室,下夜班的管制员原则上只安排休息一天,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 航天工业标准清理整顿专题审查会于1994年7月中旬在北京召开,来自院、局、基地标准化主管部门的负责人和航天专业标委会的专家共45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总公司总经理助理张汝谋代表总公司出席会议并讲了话,他肯定了清理整顿取得的成果,并向参加这项工作的同志表示慰问和感谢。讲话中特别指出标准化是航天科技发展的技术基础,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是与标准化工作分不开的。要求大家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努力创新,尤其要做好采标工作,使标准化工作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和航天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9月18日下午,在我国即将迎来建国50周年大庆的喜庆气氛中,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召开大会,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在这些专家中有8位是航天专家。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瑞环、胡锦涛、尉健行、李岚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了会议。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作了重要讲话,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主持大会,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宣读了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表彰为  相似文献   

9.
为使我国的遥测专业名词术语更标准化与规范化,航天遥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与本刊从本期起开辟专栏,开展对遥测专业有关的名词术语的讨论。欢迎全国遥测界关心遥测名词术语的专家、学者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参加这一讨论。对本专栏的来稿,我刊将作为专稿及时刊出,以期活跃讨论。下面发表了姜昌和郝建民两位同志的文章作为开端,引发高论。  相似文献   

10.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七○四所研究员张力余同志于 2 0 0 4年 8月 2 9日走完他 68个春秋的人生旅程 ,与世长辞了。航天测控界失去了一位专家和斗士 ,人们失去了一位良师益友。大家都沉浸在深深的怀念之中。张力余同志是中国共产党党员 ,他 1 93 7年 8月生于湖南湘乡市 ,1 963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 ,同年被分配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七所 (七○四所的前身 )。他历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七○四所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科技委副主任等职。在数十年的科研工作和科研组织领导工作中 ,先后完成了包括远望号测量船双频自跟踪遥测系统等大型工程…  相似文献   

11.
从计量确认、计量检定与校准的定义出发,探讨三者内涵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分析三者在实际应用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论文探讨了"异化" 与"归化"的中外文渊源及其内涵,对比分析了"异化"与"归化"和"直译"与"意译"的辩证关系,并进一步预测了"异化" 与"归化"的发展趋势.这两对术语的界定与区分属于范畴基础研究,这种研究有助于范畴的规范化及翻译理论体系的建立,也有利于指导翻译教学与实践.  相似文献   

13.
伦理规范的"基础"问题是伦理学最为根本性的问题,它关涉伦理规范论证的合理性与要求的合法性。伦理规范的"规范性"特征,是分析和研究伦理规范"基础"问题的根基,对"规范性"的分析有助于澄清伦理规范"基础"研究中的一些问题,从而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歌手韩红把青藏铁路唱作《天路》,我感觉还不够形象,把机场的跑道比作“天路”我觉得更贴切些。因为它迎来了、送走了在天空中飞行的银鹰。在祖国大西北的疆土上.在茫茫的戈壁上。在浩瀚无垠的沙漠里,在雪域高原之巅,有一支铺筑“天路”的民用机场空管工程建设队伍,十几年如一日,为了西北地区民用机场地建设,把汗水抛洒在大西北的“天路”上,把青春留在了空管工程建设工地上,他们就是西北空管局装备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们。这是一支威武之师,白嘲为“西北狼”.他们特别能吃苦,也特别能战斗。  相似文献   

15.
翻译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信息传递的过程,奈达、范仲英、钱钟书都曾提出过类似的观点一篇好的译文应该使译文读者产生与原文读者大概相同或类似的感受.但不同国家的语言、文化大相径庭,译者要翻译出一篇好的译文,使译文读者产生与原文一致的感受,就得不拘泥原文的形式,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躯壳换了一个,但精神依然故我.在再创作过程中,译者三位一体,至关重要,译者的主观因素影响着译作的好坏,决定着译文的风格.但译者仿佛一个就着镣铐的舞者--必须受到原文,原作者译语读者等限制.译者要方寸之地舞出自己的一片天空,就必须具备相当的外语水平、汉语水平、知识水平、工作态度.  相似文献   

16.
庞言 《航天员》2011,(2):67-70
1971年4月19日,世界上第一座空间站"礼炮"1号由苏联研制并发射上天,从此以后,人类开始了可以在太空长期驻扎进行研究的探索新阶段。2011年4月19日是"礼炮"1号空间站发射40周年纪念日,我们特此刊登本文,以示纪念。  相似文献   

17.
1983年10月,美国第三架航天飞机"发现"号正式完工出厂;11月,正式加入航天飞机队伍。从此时起,"发现"号开始来往于天地之间,前后共成功完成了近40次太空飞行任务,超过了航天飞机队伍中的其他任意一架。在NASA专家的眼中,"发现"号是美国航天飞机队伍中最值得信任的一架。  相似文献   

18.
19.
该文主要叙述俄罗斯“火星—96”探测器的飞行过程,着陆器在火星上的着陆过程以及穿透器的工作情况。  相似文献   

20.
陈小春  子衿 《航天员》2009,(2):18-23
自1957年苏联把全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送上天,人类在太空中纵横翱游,享尽自由与辉煌的同时,仿佛弹指一挥间,数以亿计的太空垃圾布满了我们头顶的天空。愕然也好,惊诧也罢,人类飞天,众多的“冷杀手”已然横空出世,并将越来越多地抢占我们的太空,成为人类开拓太空不可小觑的对手,甚至成为不少事件的主角。可以说,人类征服太空的豪情之下,不经意或率性种下的苦果,必须由自己慢慢消化、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