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实现叶片振动特性的高精度、多点、非接触测量,对激光多普勒测振原理与应用进行了研究,将激光测振技术引入到叶片振动特性测试中,搭建了1套非接触式声激励测振系统。以某型航空发动机压气机第2级叶片为研究对象,测量出叶片表面153个测点的响应、5kHz内的前5阶固有频率和振型、前3阶应力分布,并将试验结果与有限元分析以及传统振动特性试验采用共振法、模态法获得的振动特性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非接触激光测振法可以同时获得叶片高阶模态和全场应力分布,弥补了传统振动特性试验的不足。测得叶片频率与采用共振法、模态法得到的结果相比误差在1%以内,相对应力分布与有限元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证明了该新型叶片振动特性试验方法的正确性与先进性。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在压气机械试验器上进行压气机工作叶片振动频率和振动应力测量试验研究的方法,重点介绍了某型Ⅱ级压气机工作叶片的测量试验研究的结果,并进行了初步分析,为压气机工作叶片动频,动应力试验研究提供了较为可靠而又现实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基于叶尖定时的转子叶片振动非接触测试系统的基本原理。将叶尖定时技术成功应用在涡扇发动机压气机第6级转子叶片振动测试中,获取了全转速范围的叶片振动关键信息。测试结果表明,第6级转子叶片在转速10 557 r/min时发生共振,通过单自由度和周向傅里叶算法获取叶片振动信息,包括振动频率和幅值。利用叶片有限元模型建立叶尖位移与叶片关键点应力的位移-应力换算系数,实现叶片关键位置动应力重构。结合古德曼曲线完成极限应力转换,明确共振不是导致叶片出现裂纹的原因。通过压气机逼喘试验,确定所有叶片异步振动迅速增加,幅值增长倍数高达233.33倍。综合压气机前期试验情况,认定喘振试验次数过多和喘振时异步振动急剧增加导致动应力过大是叶片产生裂纹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针对涡轴发动机燃气涡轮叶片动应力试验测点位置选取、动应力测试结果开展了系统的分析研究。采用有限元方法对燃气涡轮叶片进行振动分析,结合测点敏感性、叶片模态试验和不平衡量分析对燃气涡轮叶片动应力试验测点位置进行了优化,根据优化后的测点位置方案开展了动应力试验,并从共振转速、激振源、危险模态、高周疲劳评估等方面对动应力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非明确结构激振可导致燃气涡轮叶片1阶共振;对于在工作转速范围内存在共振的燃气涡轮叶片,若高周疲劳评估满足要求,也可安全使用。研究工作可为燃气涡轮叶片振动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叶尖定时的航空发动机压气机叶片振动测量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基于叶尖定时的转子叶片非接触振动测试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数据分析方法,将非接触振动测量技术成功应用在某型涡扇发动机高压压气机一级转子叶片排故(改型)中,获取叶片共振时的振动频率和幅值,并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得到叶尖位移与关键点的位移-应力换算系数。依据反算的关键点动应力可实现(改型)前后转子叶片的高周疲劳寿命预测。某型涡扇发动机高压压气机一级转子叶片非接触振动测试结果显示:由于加工工艺原因导致原型叶片叶型厚度变大,引起叶片固有频率升高,转子叶片在发动机工作转速范围内发生3阶激励激起的一弯振动,导致叶片发生故障。改进加工工艺后,非接触振动测试系统结果显示叶片振动状态较好。   相似文献   

6.
基于叶尖定时的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振动测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基于叶尖定时的非接触振动测试系统应用于涡轮转子叶片的技术瓶颈,突破高温传感器结构设计、安装以及冷却等技术难点,通过设置系统触发信号保持时间,解决H型涡轮转子叶片对叶尖定时信号的二次触发问题,并给出核心机状态下转速基准实现方法。将非接触振动测量技术成功应用在某型涡扇发动机高压涡轮转子叶片振动监测中,有效获取涡轮转子叶片共振时的振动频率和幅值,并与应变计测量叶根动应变结果进行比对。结果显示:基于叶尖定时的非接触振动测试系统和接触式动应力测试系统均可监测涡轮转子叶片振动,成功辨识转子叶片8 200 r/min时的12阶激励阶次激发的一弯振动模态,两种分析方法识别共振频率相对误差在4%以内。  相似文献   

7.
某压气机叶片动频测量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介绍了在压气机试验器上进行压气机工作叶片振动频率和振动应力测量试验研究的方法 ,重点介绍了某型Ⅱ级压气机工作叶片的测量试验研究的结果、并进行了初步分析 ,为压气机工作叶片动频、动应力试验研究提供了较为可靠而又现实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针对由叶轮机械转子叶片流致振动引起的叶片高循环疲劳失效的突出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叶片流致振动特性进 行预测分析。常见的流致振动问题包括气弹稳定性和强迫响应,分别以压气机和高压涡轮转子叶片为例给出了气弹稳定性和强 迫振动响应的分析方法及其流程。对于压气机叶片,采用能量法和特征值法进行了气弹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气弹稳定性结果 相互吻合,在高阶模态下的气动阻尼比在低阶模态下的更小,根据振型特征确定危险点位于叶尖近前缘和近尾缘部位,在该部位 可能导致叶片掉角;对于高压涡轮叶片,分析了其强迫振动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叶片非定常气动激励主要来源于上游导叶,在设 计状态下其频率距离转子叶片第5阶模态频率较近,并对危险模态阶次的共振应力进行分析,在0.14%阻尼下振动应力最大可达 134 MPa。  相似文献   

9.
WP7系列发动机寿命估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研制的无线电遥测振动应力和温度系统以及轴间引电装置、高温应变计,成功地进行了高压压气机和高压涡轮叶片、轮盘的振动应力和温度测量;进行了关键盘LCF试验和第4级盘光弹试验;研究并采用了分析-验证-分析精化循环提高的热分析技术;研究采用了多参数协调处理法、稳态应力的加权平均法和瞬态应力特征相似法进行载荷处理和应力的同步合成,不仅减少了载荷简化带来的误差,而且计算寿命准确度达到了国内外期望的误差范围之内。研究结果已用于WP7系列发动机的定寿和延寿工作中。  相似文献   

10.
高转速小尺寸涡轮叶片动应力测量方法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奉明  贺进  朱俊强 《推进技术》2018,39(6):1406-1411
根据小推力发动机涡轮叶片动应力测量试验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引电器的高温环境旋转件动应力测量系统方案,以实现高温度条件下高转速、小尺寸涡轮叶片的动应力测量。详细阐述了测量系统组成及关键技术,并利用该系统完成了高压涡轮叶片的动应力测量,试验过程中,测试系统工作稳定,信号频率跟随性良好。试验结果表明,该型发动机转速在34920r/min时叶片振动应力达到112.7MPa,会带来涡轮叶片的高循环疲劳损伤。  相似文献   

11.
7075铝合金板材残余应力深度梯度的评估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提高航空结构件残余应力的测试精度, 意味着可提高其安全可靠性, 减轻重量及降低成本, 然而现有的残余应力测试方法( 如钻孔法、X 射线法等) 只能测定构件外表面与浅表层的残余应力。为此, 引进一种被称为裂纹柔度法的残余应力测试新技术, 对7075 铝合金板材在T73, T7351, T7352 与T7353 状态下的内部残余应力进行了专门研究与评估。有关研究结果表明, 这种残余应力测试新技术不仅能测定7075 铝合金板材的全厚度残余应力分布及其应力梯度, 而且比逐层钻孔法与X 射线衍射法具有更好的敏感性和精确度。  相似文献   

12.
切削加工表面残余应力研究的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已加工表面形成过程的角度说明了切削加工表面残余应力产生的机理;综述了切削加工表面残余应力研究方法和研究进展;并介绍了残余应力的测试方法及其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3.
梁-膜结构微压传感器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四个弹性梁和一个刚性中心膜构成的梁-膜结构,具有平面应力集中效应,与一般的结构相比,这种膜片在受到微压时即产生较大的应力集中,使传感器在测量微压时有较高的灵敏度,它的特别的结构能解决一般结构膜片在很薄时由膜应力和弯曲应力产生的严重的非线性。介绍的这种双面腐蚀形成的梁-膜结构的硅压阻式微压传感器的设计就是采用这种应力集中原理,芯片结构的力学特性分析及样件测试结果表明,这种结构的微压传感器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低的非线性,成功地实现了对微小压力的测量。利用有限元仿真计算对用于100Pa压力测量的梁-膜结构硅压力传感器的结构参数进行优化,并对芯片版图设计、制作工艺技术和传感器的特性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旋转机械叶片的振动测量是旋转机械研制中一个重要测试项目。叶尖定时测量分析是目前颇有发展前景的旋转叶片非接触测振方法,此方法在国外已获得了广泛应用。本主要介绍了应用不同数量传感器测量叶片振动的仿真方法,重点阐述了由于安装偏差原因造成多传感器等间距偏离分布引起的附加测量误差的修正补偿技术。及其叶尖定时测振数据转换的仿真方法。在工程技术应用方面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机载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中,时间性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为了评估机载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实时性,同时为用户提供操作系统的时间性能参数,本文介绍了支持分区的机载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中特有的影响时间性能的关键因素--错误响应时间,分区间数据交换时间,进程上下文切换时间,分区上下文切换时间;给出了操作系统时间性能测试的方法,着重分析了计时工具,测试用例的设计,测试点的选取,以及排除影响测试准确行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外场金属支架在工作过程中需要进行应力监测,一般采用应变电测法,由于金属支架表面为曲面,可能会给测量带来影响。本文从计算分析和实验验证两个方面,探讨曲面对应变电测法测量结果的影响。最终得出由于金属支架曲率半径较大,应变片尺寸相对较小,曲面对测量产生的误差很小,可忽略,证明使用应变片法对金属支架进行应力监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纪雄飞  韦高 《航空计测技术》2006,26(4):35-36,59
根据三天线法的原理,提出了用三电缆线法来校正信号传输中由于电缆线的移动、弯曲或老化引起的电缆线传输特性的变化.该方法将三条电缆线两两组合成三对,进行三次连续的测量,从而得出电缆线的传输特性和校正因子,对测得的信号进行校正.该方法对传输信号而非反射信号的测量,克服了电缆线损耗引起的对交换反射计的使用限制.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一种采用质量测量法的液体微小流量测量系统的工作原理与工作过程.系统采用全弹性连接方法设计,避免了常规质量测量法流量测量装置中非弹性连接管路造成的测量误差.采用压力补偿方法,修正由于压强对增压气体密度的影响.并以酒精为测试液体,进行了5种工况下流量测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套微小流量测量系统工作稳定、可靠,可以精确测量出液体稳态微小流量.   相似文献   

19.
目前,六自由度平台角位置精度的测量大多采用激光跟踪仪等仪器进行,其测量成本高且测试原理及操作过程较为复杂。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测量成本低、测试方法及操作较为简单的六自由度平台角位置精度测量方法,其主要包括六自由度平台的角位置测量精度以及角位置测量重复性。应用倾角仪对该平台横滚和俯仰两个方向的精度等进行了测量,使用光电自准直仪配合360多齿分度盘对该平台偏航方向的精度等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表明:该测量方法能够准确快速测量出六自由度平台的角位置测量精度及角位置测量重复性,通过实验测出某Stewart六自由度平台横滚、俯仰及偏航方向的运动范围均为-10°~+10°,角位置测量精度分别达到0.012°、0.009°、0.018°,角位置测量重复性分别达到0.005°、0.007°、0.001°,能够很好地满足六自由度平台的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20.
正弦信号失真度测量方法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失真度测量的基本概念;按照模拟化和数字化失真度测量两大类型,对各种测量方法的特点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失真度测量中的若干关键问题,以及当前失真度测量研究动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